小班春天里的树叶
- 格式:doc
- 大小:20.51 KB
- 文档页数:1
小班:春天里的树叶春天里的树叶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稳步走、跑、转的动作。
2、能按一定的信号和要求做动作,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春天吹动小树叶的情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铃鼓一个教学进行:1、教师讲述一个情节,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春天到了,凉凉的春风吹动了小树,小树会怎样?请幼儿回答,并用动作来表现。
2、游戏:春天里的小树叶,教师扮“春风”,幼儿扮“小树叶”,听“春风”发出各种信号(用铃鼓表示)小树叶做动作。
(1)游戏开始前,教师讲述规则及信号,教师手摇铃鼓说:“起风了”幼儿在场地踏步走。
(2)教师说:“刮大风了”,同时快速摇动铃鼓,幼儿在场地上自由地跑。
(注意不碰撞)(3)教师说:“风小了”幼儿慢慢或踏步走。
(4)教师说:“刮旋风了”,幼儿在原地转圈。
(5)教师说“风停了”,幼儿在原地站位。
3、游戏“拾落叶”。
幼儿当“小树叶”,教师扮拾落叶的人,教师与幼儿念儿歌: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象小鸟,小树叶,飘呀飘,落在地上睡大觉。
拾落叶的人用手轻拍“小树叶”,被拍到的“小树叶”要轻轻地走到教师身后,跟着教师去,排成一列长长的车,开出场地。
办家家(小班)办家家(小班)一、目标: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子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二、活动准备图片、餐具、垫子三、活动过程(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3、肚子饿了怎么办?4、用什么东西盛饭?(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2、每人挑选一个?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
(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四)吃饱了,听音乐《散步》(小班)一、目标: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子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幼儿园小班教案《树叶》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观察树叶的外表特征,了解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差异。
2.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树叶,如采集、拾取、观察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能够用已学知识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描述树叶及其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细心、耐心观察能力的习惯。
2.提高幼儿观察、发散思维的能力,并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思想。
3.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如不乱跑、不乱摸、不乱扔等。
情感目标:1.热爱生活,喜欢接触自然,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
2.学会团结互助,帮助同伴,体验学习中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
二. 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教师精心布置好环境,树叶图案墙纸及挂画,放置树叶盆栽和采摘所得的树叶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树叶的存在感。
2. 导入活动让幼儿欣赏一幅描绘树叶的图画,宏观感受树叶的形态和颜色,引导幼儿对树叶产生兴趣。
3. 认知体验Step 1.教师给幼儿讲授树叶的基本知识: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并让幼儿观察、摸索、比较多种不同的树叶,辨认树叶的不同之处。
Step 2.引导幼儿进行派生思考,通过问题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比如:“为什么同一个种类的树叶形状、大小还有颜色都不一样?”Step 3.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一起体验采集树叶、拾取树叶,并研究树叶上的细节,提升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4. 语言表达Step 1.教师展示一张树叶图片,让幼儿自己谈谈对树叶的认知,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Step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树叶,并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树叶的特点。
Step 3.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自由谈论树叶的美好、树叶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等,通过语言交流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5.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自然教育区采摘树叶,让幼儿通过穿行森林、观察树叶和听取教师讲解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到更多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等知识。
三. 反思教师本次教学因为场地等设施限制较少,导致教学环境无法真正地还原生态环境。
春天里的树叶作文(通用10篇)春天里的树叶作文(通用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天里的树叶作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天里的树叶作文1第二年春天来了,大树长出一片片嫩绿嫩绿的树叶。
那片在去年冬天最后一片落地的树叶长到了大树的顶尖,她在摇动,仿佛在炫耀她优美的身姿。
我来到树林里,躺在一棵大树下,吸收着新鲜的空气,观看着大自然这位伟大的作家创作的美丽作品,一只只小鸟从我头顶飞过,还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在为我演奏一首库郎特舞曲。
接着又是一棵棵大树摇摆着身体,使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乐队在欢迎我的到来。
花儿和草儿们为我这位客人上演了一场小品,那根绿油油的草儿长得和潘长江一模一样,那朵美丽的花长得跟何洁一样。
大自然这位伟大的作家,让我陶醉在他的作品中。
春天里的树叶作文2几天前。
当我漫步在校道上的时候,突然发现校园里的树叶被春风吹落一地,残存未落的几片叶子也在枝头颤颤微微地飘摇,迟迟不肯离去,显得那么孤独无助......“哦,原来落叶飞花不仅属于秋天,还属于春天啊。
”心想到这儿,不禁停下脚步观望了起来。
只见,叶子在春风里旋转着,飞舞着,飘落着,最终也不得不零落成泥辗作尘。
广东省兴宁市兴民中学我不知道,这些落叶是否会哭泣?怪自然的冷漠无情地抛弃,让他们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结束了生命。
总之,我望了许久,许久,那一刻不能言喻的悲哀汹涌而来。
为什么会如此惆怅无奈?或许,不管是在春天,抑或是在秋天的落叶飞花,亦非其本意。
只是因为面临雨的洗礼,自然的冥冥安排,让他们别无选择。
或许,他们曾经哭泣过,埋怨过,也愤恨过,可终究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
这不也正如我们的人生吗?“物是人非,事事休”,大千世界,熙熙攘攘,我们要面对太多的选择,同时又有着太多的矛盾,令我们茫然无法取舍。
小班科学教案春天的树叶小班科学教案: 春天的树叶教案概述:教案主题:春天的树叶适用年龄:小班(3-4岁)教案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让孩子们认识春天的树叶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引导:唤起孩子们对春天的树叶的好奇心。
- 教师可以从春天的气候变化入手,介绍春天的特点和季节变迁,然后引导孩子们探讨春天的树叶。
2. 观察: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叶。
- 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户外探索,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叶,如槭树叶、柳树叶、榆树叶等。
- 孩子们可以用手轻轻触摸树叶,感受它们的质地和形状。
- 教师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树叶的特点,例如颜色、大小、纹理等。
3. 比较:比较树叶的不同之处。
- 教师组织孩子们将不同种类的树叶分类,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差异。
- 孩子们可以一起讨论树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点,帮助他们学会用语言描述事物。
4. 素材创作:制作树叶画。
- 教师给予孩子们不同形状的树叶模板和彩色纸张,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形状来制作画。
- 孩子们可以使用剪刀和胶水,将彩色纸张剪出树叶的形状,并粘贴到纸上,然后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 教师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描述他们所制作的树叶的特点。
5. 故事讲述:听故事《小树叶的冒险》-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选择一本适合的绘本,讲述关于树叶的故事。
- 孩子们可以边听故事边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如果有图片展示树叶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讨论。
- 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提问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 观察孩子们在户外探索的表现,包括他们对树叶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观察孩子们制作的树叶画,了解他们对树叶特点的理解和创造力。
- 听孩子们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参观植物园或公园的植物展览,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进一步了解树叶。
2. 组织户外游戏,让孩子们追踪不同树叶的来源,加深对树叶的印象。
教案:幼儿园小班春天叶子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春天叶子,了解它们的形状和颜色;2.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3.通过手工活动,锻炼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春天叶子的形状和颜色;2.观察和分类春天叶子;3.用手工材料制作春天叶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1.教师给幼儿展示几种春天叶子,并让幼儿们自由表达看到的叶子;2.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春天叶子,引导幼儿们讨论春天叶子的形状和颜色。
2. 观察叶子环节(20分钟)1.教师让幼儿们在周围环境中寻找春天叶子,鼓励他们观察、感知;2.教师带领幼儿们收集不同类型的叶子,了解它们的形状和颜色;3.教师与幼儿们一起分类叶子,将相似的叶子放在一起。
3. 手工制作环节(30分钟)1.教师为幼儿们提供纸板、颜料、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2.教师向幼儿们展示示范叶子的制作方法,并引导他们动手实验;3.教师督促幼儿们完成自己的叶子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帮助。
4. 总结评价环节(1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他们制作的春天叶子,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教师根据幼儿们的制作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类型的春天叶子,了解它们的形状和颜色;2.通过手工活动,锻炼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分类春天叶子,锻炼幼儿的分类能力;2.动手制作春天叶子,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分类表现,来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叶子的基本特征;2.通过幼儿的手工作品来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一、主题活动名称:小班主题活动——树叶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主题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树叶标本、树叶图片、树叶分类卡片、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室内外环境舒适,有利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树叶标本,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引发幼儿对树叶的兴趣。
2. 认识树叶: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树叶,让幼儿了解树叶的基本特征。
3. 树叶分类:教师发放树叶分类卡片,引导幼儿根据树叶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4. 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树叶,并可以用彩笔给树叶上色,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绘制的树叶作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主题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绘制的树叶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的价值。
3. 后续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进行树叶收藏、树叶观察等后续活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活动一:树叶的手工制作1.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树叶的形状和质感。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2. 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树叶标本、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
环境准备:工作台、干净的纸张、足够的材料。
3. 活动过程:教师展示树叶标本,与幼儿讨论树叶的形状和质感。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剪刀小心地剪下树叶的形状。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剪刀和胶水制作自己的树叶手工。
幼儿可以使用彩纸和画笔为手工增添颜色和细节。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和讨论大家的手工作品。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树叶一、活动目标:1. 了解树叶的基本特征,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
3.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用树叶进行创意贴画。
二、活动准备:1. 收集各种树叶,尽量选择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树叶。
2. 透明胶带、剪刀、画纸等制作材料。
3.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树叶。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树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激发幼儿对树叶的兴趣。
2. 观察: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捡拾各种树叶,让幼儿亲身感受树叶的多样性。
3. 讲解:回到教室,教师向幼儿讲解树叶的基本特征,如叶柄、叶片、叶脉等。
4. 制作:教师示范如何用树叶进行创意贴画,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树叶贴画。
5. 展示:将幼儿制作的树叶贴画粘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将制作的树叶贴画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2. 环境创设:利用收集的树叶,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教室,营造绿色环保的氛围。
3. 主题探索:开展树叶主题的科学活动,如了解树叶的生长过程、树叶的用途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树叶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幼儿制作的树叶贴画,观察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树叶主题活动的延伸效果。
六、活动六:树叶拼图大赛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2. 提升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美的感受。
活动准备:1. 准备大小不一的树叶拼图碎片。
2. 画纸数张,彩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音乐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完整的树叶拼图,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拼图碎片。
3. 教师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开始拼图。
4. 拼图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难题。
小班语言教案-绿树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绿树叶在不同的季节中的变化。
2. 能够正确地说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绿树叶在春天的变化。
2. 让幼儿能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扮演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学会观察自然环境,能够用语言表达绿树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 让幼儿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发挥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绿树叶的故事课件,包含春天的绿树叶、夏天的绿树叶、秋天的绿树叶和冬天的绿树叶。
2. 绿树叶图片:春天的绿树叶、夏天的绿树叶、秋天的绿树叶和冬天的绿树叶的图片。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课件中的绿树叶,引导幼儿说出绿树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 故事讲解:讲解绿树叶的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绿树叶在春天的变化。
3. 故事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情节的扮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观察自然:让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绿树叶,让幼儿用语言表达绿树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5. 创作活动:让幼儿利用绘画材料,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绿树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评估幼儿在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观察细致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评价幼儿在创作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 让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的观察自然环境中,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和表达绿树叶的变化。
2. 组织幼儿进行绿树叶主题的诗歌朗诵或歌曲演唱,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和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2. 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小班儿童教案:探究自然界的春季树叶变化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班儿童了解春季树叶变化的原因和变化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春季树叶变化的原因和变化过程;2. 观察和描述春季树叶变化的不同阶段;3. 培养小班儿童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 提高小班儿童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1. 小班儿童了解自然界春季树叶的变化过程和原因;2. 小班儿童能够观察、描述以及记录春季树叶的变化过程;3. 小班儿童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了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的技能。
三、教学资源1. 彩色图片或视频介绍春季树叶的变化过程;2. 包括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样本;3. 一些显微镜和放大镜,用来观察春季树叶的细节。
四、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老师引导小班儿童讨论在春季时期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树上的叶子会变化。
通过聆听小班儿童对春季的想象,让孩子了解春季树叶变化的原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实践活动:为了让小班儿童了解春季树叶变化的原理,老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 班级分成小组,每组各自拥有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样本,并且用显微镜观察它们的不同细节。
- 带领小组在校园内寻找落叶,在观察和描述春季树叶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同时,让他们画出树叶的形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 在小组内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树叶形状、大小、颜色、细节等信息,尝试通过合作和讨论找出春季树叶变化的规律,并汇总成一个总结。
3. 探究总结:每个小组的成员向全班宣布他们的探究结果,并解释它们的发现异同点。
老师总结总结和澄清学生对春季树叶变化的误解。
给予正反馈,奖励获得分析最全面的分组。
4.评估反思:在课程结束时,老师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看法,让他们说出他们从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班级讨论,检测和评估教学的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季节变化的探究,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五、课堂效果通过这一科目的互动学习,小班儿童不仅了解了春季的特点和树叶变化的规律,也当成了探究自然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小班春天里的树叶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特别是关注春天里树叶的变化。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春天的树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2. 春天里的树叶:颜色、形状、大小等变化3. 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教学准备:1. 春天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包括各种春天的景象和不同阶段的树叶。
2. 实物或模型:各种不同种类和形状的树叶。
3. 绘画材料:彩色笔、纸张等,用于孩子们绘制他们观察到的春天树叶。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孩子们讨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主题讲解:教师展示实物或模型,讲解春天里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变化,并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
3. 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在户外观察春天的树叶,然后回到教室用绘画材料绘制他们观察到的树叶。
4. 保护环境教育:引导孩子们理解树木的重要性,讨论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观察家周围的树木,记录树叶的变化。
2. 创作活动:鼓励孩子们用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如树叶拼贴画等。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树叶的变化,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表扬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优秀表现。
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如观察树叶的认真程度、描述树叶的能力、保护环境的认识等。
2. 通过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和家庭作业,评价他们对春天树叶的理解和观察力。
3. 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持续关注和评估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小班:春天里的树叶
春天里的树叶
教学目的:
1、培养幼儿稳步走、跑、转的动作。
2、能按一定的信号和要求做动作,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春天吹动小树叶的情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铃鼓一个
教学进行:
1、教师讲述一个情节,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春天到了,凉凉的春风吹动了小树,小树会怎样?请幼儿回答,并用动作来表现。
2、游戏:
春天里的小树叶,教师扮“春风”,幼儿扮“小树叶”,听“春风”发出各种信号(用铃鼓表示)小树叶做动作。
(1)游戏开始前,教师讲述规则及信号,教师手摇铃鼓说:“起风了”幼儿在场地踏步走。
(2)教师说:“刮大风了”,同时快速摇动铃鼓,幼儿在场地上自由地跑。
(注意不碰撞)(3)教师说:“风小了”幼儿慢慢或踏步走。
(4)教师说:“刮旋风了”,幼儿在原地转圈。
(5)教师说“风停了”,幼儿在原地站位。
3、游戏“拾落叶”。
幼儿当“小树叶”,教师扮拾落叶的人,教师与幼儿念儿歌: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象小鸟,小树叶,飘呀飘,落在地上睡大觉。
拾落叶的人用手轻拍“小树叶”,被拍到的“小树叶”要轻轻地走到教师身后,跟着教师去,排成一列长长的车,开出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