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闽清一中资源共享中心
- 格式:ppt
- 大小:732.00 KB
- 文档页数:34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一、案例说明“硫和氮的氧化物”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内容。
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作为比较重要的氧化物,在教学中应突出非金属化合物的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
二、案例分析该案例采用新课呈现的模式,将课堂与生活和社会相联系。
在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将化学应用到生活。
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点思考。
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案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
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用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化学改变为“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
三、“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掌握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4)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延展学生的生活空间,积累生活常识2.过程与方法1)培养通过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会以已有知识为基础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利用化学知识变害为利的思想2)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难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三)教学准备PPT一份,NO和NO2的反应视频,雷雨发庄稼FLASH,让学生上网收集关于酸雨的知识。
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1、如图所示在绝缘支架上的导体A 和导体B 按图中方式接触放置,原先AB 都不带电,先让开关K1,K2均断开,现在将一个带正电小球C 放置在A 左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球距离A较近,所以A左端电荷量大于B右端电荷量 B .只闭合K1,则A 左端不带电,B 右端带负电 C .只闭合K2,则B 右端不带电,A 左端带负电D .只闭合K2,接着移走带电小球,最后将AB 分开,A 带负电2.下列关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与电场线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如果只受电场力作用,其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电场线方向相同B.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C.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D.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可能与电场线重合3.真空中有两个分别带有不同电荷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金属球(小球直径可忽略不计),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 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F ,现让它们相互接触一下,然后放回原处,仍保持间距为R ,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①仍为F ②可能小于F ③变为零 ④可能大于F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4.关于场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qFE =可知,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F 越大,场强E 越大,电荷的电荷量q 越大,场强E 越小 B .由2r QKE =可知,在离点电荷Q 很近的地方即r →0,场强E 可达无穷大 C.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改变时,场强也随之改变;将检验电荷拿走,该点的场强就是零 D. 在221r q q KF =中,22rq k 是点电荷q 2所产生的电场在q 1位置处的场强大小 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 、b 两点。
其中a 、b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的是( )·a· b·a·b ·b ·a·a·b甲乙丙丁A.甲图:与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B.乙图:两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C.丙图:点电荷与带电平板形成的电场中平板上表面的a、b两点D.丁图:匀强电场中的a、b两点6.在某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根电场线如图所示,在该电场上有A、O、B三点,现将一带负电的点电荷放在O处,自由释放后,它将沿电场线向B处运动,则( )A.电场线由B指向A,该电荷做加速度值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B.电场线由A指向B,该电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电场线由B指向A,该电荷做变加速直线运动D.电场线由A指向B,该电荷做往返的直线运动9.如图所示,虚线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同,实线为一个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P,Q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的电势最高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的小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的小D.带电质点一定是从P点向Q点运动A BC10、图(a )为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A 、B ,间距为d(已知两板间距足够宽),A 、B 间加上图(b )所示交变电压U 0,有一电子电量为e ,质量m,原静止在B 板附近,加上交变电压后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2024-2025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1,1,2},N={x|x2≤2x},则M∩N= ( )A. {0,1}B. {1,2}C. {−1,0,1,2}D. {−1,0,2}2.命题“∃x<0,x+3>3x”的否定为( )A. ∀x<0,x+3≤3xB. ∀x<0,x+3>3xC. ∃x≥0,x+3>3xD. ∃x≥0,x+3≤3x3.若P:x<2,则P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为( )A. x<3B. x<2C. −8<x<2D. −10<x≤24.函数y=2x2−2x2+2的图象大致为( )A. B.C. D.5.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1,2],则函数y=f(x+1)x−1的定义域为( )A. [−2,1]B. [−2,1)C. [0,3]D. (1,3]6.已知f(x)={(a−3)x+4,x≤2,2ax,x>2是R上的减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2,3)B. (2,3)C. (0,3)D. (0,3]7.已知正数m,n满足3m⋅9n=9,则2m +3n的最小值为( )A. 26B. 4+23C. 8+43D. 8+238.已知y =f(x)是R 上的偶函数,对于任意的x ∈R ,都有f(x +4)=f(x)+f(2)成立,且f(1)=−3,当x 1,x 2∈[0,2]且x 1≠x 2时,都有f(x 1)−f(x 2)x 1−x 2>0成立.现给出下列命题:①f(−11)=−3;②函数y =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x =2;③函数y =f(x)在[−6,−5]上为严格增函数;④方程f(x)=0在[−9,9]上有4个根.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A. 1B. 2C. 3D. 4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 A .(){}(){}3,2,2,3M N == B .{}{}4,5,5,4M N == C .(){}{},|1,|1M x y x y N y x y =+==+= D .{}(){}1,2,1,2M N ==2.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xxy y ==,1 B .1,112-=+⨯-=x y x x y C .2)(|,|x y x y == D .2()21f x x x =--与2()21g t t t =-- 3.函数)1,0( 12≠>+=-a a a y x 的图象必经过点P ,则点P 的坐标是( )A .) 1,0 ( B .) 1 ,1 ( C .) 1 ,2 ( D .) 2 ,2( 4.xxx f --=11)(的定义域是( )A .(1]-∞,B .)1,0()0,(⋃-∞C .(001-∞⋃,)(,]D .[1+∞,) 5.函数y =f (x )在R 上为减函数,且f (2m )>f (-m +9),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0,+∞)C .(3,+∞)D .(-∞,-3)∪(3,+∞)6.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 A .3y x = B . 1y x =+ C .21y x =-+ D . 2x y -= 7、定义运算a(a b )a b b(a b )≤⎧⊕=⎨>⎩,则函数12xf (x )=⊕的图象是( )8、下列对应关系中,是A 到B 的映射的有( ) ①{1,2,3}A =,{0,1,4,5,9,10}B =,2:f x x →; ②,A R B R ==,:f x x →的倒数;③*,A N B N ==,:f 2x x →;④,A Z B Z ==,:f 2-1x x →A . ①②B . ①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11.⎩⎨⎧≥-<+-=)1( , )1( ,4)13()(x ax x a x a x f 是定义在),(+∞-∞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 是( ) A.[11,)83B.[ 10,3]C.( 10,)3D.( 1,3-∞] 12.设全集U =R ,{}|0P x f x x ==∈R (),,{}|0Q x g x x ==∈R (),,{}|0S x x x ϕ==∈R (),,则方程220f x x x ϕ=()+g ()()的解集为( )A . P Q SB .P QC .P Q S ()D . P Q S u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在25℃、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 3OH (l )+O 2(g )===CO 2(g )+2H 2O (l );ΔH =+725.8 kJ/molB.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ΔH =-1452 kJ/molC.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ΔH =-725.8 kJ/molD.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ΔH =+1452 kJ/mol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3.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在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 溶液。
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 == 4OH -B .用该电池电解CuCl 2溶液,产生2.24LCl 2(标况)时,有0.1mol 电子转移C .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2H 2OD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KOH 的物质的量不变4.下图所示装置中,a 、b 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a 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Cl 溶液浓度不变B .X 是负极,Y 是正极C .CuSO 4溶液浓度变小D .X 是正极,Y 是负极 5.常温下,已知:4Al (s )+3O 2(g )==== 2Al 2O 3(s )ΔH 1 、4Fe (s )+3O 2(g )==== 2Fe 2O 3(s )ΔH 2,关于ΔH 1、ΔH 2的比较正确的是( ) A.ΔH 1>ΔH 2 B. ΔH 1=ΔH 2 C . ΔH 1<ΔH 2 D.无法计算6.燃烧热是指一定条件下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及尝试发布时间:2021-08-04T09:22:13.334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7月总第384期作者:吴建[导读] 就可以加强互联网资源的融合,推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教学成效。
福州第七中学福建福州350012摘要:伴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如何更好地活跃教育氛围,有助于课程教学的开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深思熟虑的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在生物教学当中也应该密切跟随时代发展,加强“互联网+”和课程教学的结合,更好地符合教育的发展趋势,让教学得以创新和增效。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生物创新及尝试在传统模式下,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部分教师采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比较生硬的,无法让教学的开展贴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特点,对教学的开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以,在现阶段,教师为了更好地转变这样的现状,就可以加强互联网资源的融合,推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教学成效。
一、“互联网+”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互联网+”课程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将对教学的开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课堂的局限性,随时随地的和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
也可以加强课程教学当中多种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其次,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有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教师则扮演一种辅助者、引导者的角色。
借助技能设备成为学生学习当中的小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真正做到自主积极。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把控自己的学习进度,让理想的教育教学目标得到真正的实现。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路径1.基于“互联网+”,辅助个体学习。
`校级领导(5人)数学组(17人)59.吴敏玲生物组(7人)劳技组(4人)143.刘素醒1.黄如炎28.吴庆铭60.黄云英89.陈秀容116.刘梅妹144.黄育耿2.欧魁赐29.黄红斌61.毛旭樱90.黄金秋117.郭永弟145.郑东华3.黄伟明30.林青松62.刘守海91.许文锵118.瞿 荣4.蒋仁绥31.刘丹青63.许立栋92.詹善敬119.鄢雄斌图书馆(5人)5.陈敬泉32.余永辉93.林惠平146.黄少辉33.陈 航物理组(11人)94.刘雪云办公室(7人)147.黄华茜科级干部(3人)34.林美金64.许居连95.黄建章120.黄仁升148.刘 嫣6.陈诸安35.姚友升65.俞喜东121.李 华149.黄 群7.彭时平36.林 浩66.吴剑华历史组(5人)122.吴立勤150.黄良平8.陈诸定37.詹锋友67.林良汉96.林惠琼123.杨 希38.刘正檀68.刘文平97.李碧珍124.黄建青总务处(12人)政治组(5人)39.徐杰霞69.吴晓梅98.陈 燕125.朱敏怡151.詹善才9.徐建华40.林世鸿70.黄 宇99.许文卿126.林 真152.黄文星10.鄢敏华41.郑 君71.黄少真100.黄 敏153.张俊开11.陈 清42.张和生72.蒋宗勇政教处(8人)154.许晓红12.黄玲华43.卢秋丹73.方友亭地理组(5人)127.黄 强155.林杏群13.陈云訇44.黄 钦74.李松谋101.赖焕元128.张建锋156.林大继75.肖 颖102.黄自涛129.陈镜平157.刘 芳语文组(14人)外语组(20人)103.李秀芳130.陈振标158.林凤珍14.程必荣45.邱秀娟化学组(12人)104.黄珠红131.林 芳159.许文正15.黄继敏46.张兴民76.张 琳105.欧熠曙132.张东华160.吴剑青16.林 玲47.黄春玲77.陈振祯133.卢元航161.黄娥芳17.汪雪芬48吴建青78.刘小明体艺组(10人)134.刘宜平162.郑发铿18.夏月香49.郑小艳79.包向青106.张振雄19.张植品50.林 慧80.刘希强107.张延国教务处(10人)教科室(3人)20.陈邦东51.严立新81.林 琮108.黄少力135.高本光163.林婷21.池赛霞52.陈 容82.林梅生109.刘 珍136.李文清164.詹世锦22.姚友容53.陈玲平83.林雪芳110.许小松137.方友丛165.赖登维23.王鹭华54.黄建玲84.刘晓明111.李 彬138.黄远祖24.黄碧珍55.阙灿声85.苏晓春112.陈杰邦139.詹雪珍25.许 炜56.刘景芳86.张益弘113.黄 蕊140.黄干闽26.池晓燕57.陈秀花87.林性钦114.刘景锋141.林灼华27.陈景键58.陈炎英88.林继传115.刘小瑛142.王国诚2006-9-1闽清一中2006—2007学年在岗教职工名单(总人数:165人;其中:男86人,女79人)。
闽清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复数满足的共轭复数为,则( )A. 6 B. 5 C. 4 D. 32. 已知向量,,,若,则( )A. B. C. 3 D. 03. 已知,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则B. ,,,,则C. ,,,则D ,,,则4. 一个笼子里有3只白兔,3只灰兔,现让它们一一跑出笼子,假设每一只跑出笼子的概率相同,则先跑出笼子的两只兔子中一只是白兔,另一只是灰兔的概率是( )A. B. C. D. 5. 函数部分图象大致为( )A. B..z ()12i 34i ,z z +=-z z z ⋅=()3,4a = ()1,0b = c a tb =- a c ⊥ t =73253m n αβαβ∥m α∥m β∥m α⊂n ⊂αm β∥n β∥αβ∥l αβ= m α⊂m l ⊥m β⊥m α⊥m n ∥αβ∥n β⊥45351214411y x =-C. D.6. 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如图,现有一个与中国国家馆结构类似的正四棱台,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和,若,,则正四棱台的体积为( )A. B. C. D. 7. 如图,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中,为棱的中点,为棱的中点,设直线与平面交于点,则( )A. 2B.C. 1D. 8. 正方体的棱长为1,M 是面内一动点,且,N 是棱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A 2 B. C. D.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1111ABCD A B C D -1O O 1124AB A B ==160A AB ∠=︒1111ABCD A B C D-1111ABCD A B C D -M 1DD N 1BC 11A D MNC Q 1D Q =32121111ABCD A B C D -11BCC B 1DM A C ⊥1CC DMNV 1+2++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9. 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下所示,则( )A.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B. 的图象关于点对称C.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D. 函数与在的图象所有交点横坐标之和为10. 掷一枚骰子,记事件A 表示事件“出现奇数点”,事件B 表示事件“出现4点或5点”,事件C 表示事件“点数不超过3”,事件D 表示事件“点数大于4”,则( )A. 事件A 与B 独立事件B. 事件B 与C 是互斥事件C. 事件C 与D 是对立事件D. 11. 如图,已知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在线段上运动,现给出下列结论:则正确的选项为( )A.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大小不变B. 平面平面是的()()sin (0,0,0π)f x A x A ωϕωϕ=+>><<()f x 6x =()f x π,06⎛⎫ ⎪⎝⎭()f x ππ,66⎛⎫- ⎪⎝⎭y =()y f x =π23π,1212x ⎡⎤∈-⎢⎥⎣⎦8π3D A B⊆⋂1111ABCD A B C D -P 1B C 1AD DP 1PBD ⊥11AC DC. 点到平面D. 存在一点,使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 某场比赛甲、乙、丙三个家庭同时回答一道有关学生安全知识的问题. 已知甲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的概率是 ,甲、丙两个家庭都回答错误的概率是 .乙、丙两个家庭都回答正确的概率是,各家庭是否回答正确互不影响,则甲、乙、丙三个家庭中恰好有2个家庭回答正确这道题的概率为_________.13. 已知菱形的边长为2,且,将沿直线翻折为,记的中点为,当的面积最大时,三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为__________.14. 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座山山顶A 到山脚某处的距离(垂直于水平面),研究人员在距研究所处的观测点处测得山顶A 的仰角为,山脚的俯角为.若该研究员还测得到处的距离比到处的距离多,且,则__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 在中,内角A ,,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1)求外接圆的周长;(2)若,求的面积.16. 已知正四棱柱中,是的中点.的P 11AC D P AP 11BCC B π32311535ABCD 60BAD ∠= ABD △BD A BD 'V A C 'M A CD '△M BCD -B AB D 200m C 30 B 15 B C D 80m 60BCD ∠= AB =ABC V B C a b c 2a =sin sin sin sin a b C B c A B+-=-ABC V 1b =ABC V 1111ABCD A B C D -M 1DD(1)求证:平面;(2)求证:;(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P,当时,平面面?若存在,求出的值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 某大型连锁超市为了解客户去年在该超市的消费情况,随机抽取了100位客户进行调查.经统计,这100位客户去年到该超市消费金额(单位:万元)均在区间内,按,,,,,分成6组,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求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值,并估计这100位客户去年到该超市消费金额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范围的组中值作为代表)(2)为了解顾客需求,该超市从消费金额在区间和内的客户中,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进行电话访谈,再从访谈的5人中随机抽取2人作为“幸运客户”,求“幸运客户”中恰有1人来自区间的概率.18. 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AC 的中点,将沿AC 翻折使点D 至点.1//BD AMC 1AC BD ⊥1BB 1BP BB λ=11//A PC AMC λ[]0.2,1.4[]0.2,0.4(]0.4,0.6(]0.6,0.8(]0.8,1.0(]1.0,1.2(]1.2,1.4a x (]0.4,0.6(]0.6,0.8(]0.4,0.660ABC ∠=︒ACD V D ¢(1)求证:平面平面ABC ;(2)若三棱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19. 已知函数,.(1)若,解不等式;(2)若函数恰有三个零点,,,求的取值范围.BD E '⊥D ABC '-D AB C '--()()11f x x x a =-⋅--a R ∈0a =()1f x <()f x 1x 2x 3x 123111x x x ++闽清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B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9题答案】【答案】CD【10题答案】【答案】AB【11题答案】【答案】ABC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题答案】【答案】【13题答案】【答案】【14题答案】【答案】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题答案】【答案】(1 (2【16题答案】【答案】(1)证明略;(2) 证明略;(3)在线段上存在点P ,当时,平面平面.【17题答案】【答案】(1),万元(2)【18题答案】【答案】(1)证明略(2)【19题答案】【答案】(1)(2)13306π1BB 12λ=11//A PC AMC 0.65a =0.7323513(),2-∞1,2⎛- ⎝。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方案委托单位: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委托项目: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项目地址:闽清县梅溪镇上埔村编制日期:****年**月**日**********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方案目录前言 (1)1 项目概况 (2)2 需求分析 (3)2.1 雷电对校园的危害 (3)2.2 校园防雷装置现状分析 (4)3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 (6)3.1 技术依据 (6)3.2 技术服务流程 (6)3.3 技术服务办法 (7)3.4 检测内容 (8)4 检测服务费用 (9)附件1:检测技术服务办法 (10)附件2:校园主体工程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内容 (12)前言雷电活动是云层之间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的一种自然放电现象,每年由于雷击而导致各种建筑、设备、人员伤亡的案例比比皆是,加之近几年各种电子设备的大量普及,社会已经步入电子信息时代,因雷击造成的损失已成为当前气象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防雷装置设计不规范或施工不完善,防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防雷工程市场监管有限,使得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工作成为雷电灾害防御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为了适应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需求,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正逐步向常态化、社会化、科学化、普及化。
近20多年来,气象部门在各行各业或各系统开展了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校园里的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设备在校园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设备集成度不断提高,雷电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损害成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加强对校园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性能的检测是必不可少。
本方案在对目前校园防雷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就校园雷电环境影响分析、防雷装置的特点、检测技术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为校园的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提供可实施的方案。
联系单位:**********业务负责人:***联系电话:**********方案编制人:***、***、***联系电话:********1 项目概况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校园位于福建省闽清县境内,占地135亩,建筑面积51500平方米,在校师生共1800余人,属人口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