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哪吒闹海教案一、教案简介本份教案旨在为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的《哪吒闹海》一课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理解课文中的固定搭配和常用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友好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理解课文中的固定搭配和常用表达。
2.难点:–理解课文中神话元素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哪吒闹海》一课。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教具:图片、PPT、音频等。
4.学具:练习册、橡皮擦、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哪吒闹海》的故事背景,并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和关键词,猜测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 阅读理解(2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影音资料辅助学生理解故事细节。
4. 词汇学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学生通过课本上的词汇表,进行学习和巩固。
5. 语言运用(15分钟)•教师设计游戏或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中固定搭配和常用表达的运用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拓展延伸(20分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组织小组活动,以故事中发生的事件为素材,编写新的情节,展示给全班。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哪吒闹海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1、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2、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感悟,体会哪吒勇敢,正义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⑷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
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
(板书:跳进取下摆掀起)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哪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
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⑷画出语,练读。
⑸小结: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
(2)分析哪吒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会关爱他人,勇于担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哪吒的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教学难点:(1)理解哪吒闹海背后的深层含义。
(2)如何将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回顾上节课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故事情节,简要复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2.学生分享上节课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环节:分析哪吒性格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吒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正义、担当等。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3.各组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第三环节:课堂互动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哪吒,你会如何处理与东海龙王的矛盾?”2.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回答问题。
3.各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勇于担当。
第四环节: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联系。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故事情节进行分析。
3.各组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3.教师布置作业:以“哪吒闹海”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以“哪吒闹海”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阅读相关课外书籍,了解哪吒的其他故事。
3.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预习《哪吒闹海》的后续故事。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1.通过学习《哪吒闹海》第二课时,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中的一些人物、事件及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掌握《哪吒闹海》第二课时的基本内容和涉及到的历史背景。
2.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引导他们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明确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深入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交流法3.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从哪吒的形象、出生背景等方面入手,带领学生进入哪吒的世界。
2.让学生分享对哪吒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哪吒能成为经典形象。
二、学习历史背景1.教师播放解说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哪吒闹海》故事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指导学生理解古代对自然界的崇拜及其表现形式,同时讲述水神龙王等神话人物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三、探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1.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哪吒闹海》中的情节,思考古代崇拜自然界的表现形式与现代的生态保护的联系。
2.学生就历史中的龙王、龟丞相、范蠡等人物的传说与其在今天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进行比较。
比如范蠡是如何成为“智者”的,他的精神与现代的社会领袖相比有何相似之处?四、分析文学作品1.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是如何借助一些经典人物、事件、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
2.分析文学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命运、悲欢离合等问题。
比如哪吒的命运是如何被安排的,这种安排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含义?五、课堂练习1.搭配策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搭配出有意义的语句。
例如“哪吒捆妖打狗”、“范蠡见百里奚”等。
2.情景对话: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造情境进行练习,例如演绎哪吒与龙王的对话等。
六、课堂总结1.教师通过复盘课堂活动,简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内容,感受哪吒的人物形象。
学会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故事情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哪吒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传承民间故事。
培养学生勇敢、善良、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哪吒人物性格的把握。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故事细节的理解与把握。
学生对哪吒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哪吒闹海》的故事梗概。
2.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吒闹海》的故事,哪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大家用词语形容一下。
第二环节:故事复述1.教师邀请一位学生复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2.教师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强调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三环节:角色扮演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哪吒、东海龙王、李靖等)。
2.各小组根据角色特点,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故事中的情节。
3.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性格。
第四环节: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哪吒的性格特点,提问:哪吒为什么敢挑战东海龙王?他的勇敢体现在哪里?第五环节:创意表达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哪吒,你会怎样向东海龙王道歉?2.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创意表达。
3.各小组进行创意表达,教师进行点评。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哪吒的读后感。
2.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2.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内容,深入分析哪吒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之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哪吒闹海的故事魅力。
2.分析哪吒的形象特点,培养勇敢、正义的价值观。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通过讲述、表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哪吒闹海的故事魅力。
2.分析哪吒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吒闹海》,谁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故事?二、课文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学生分段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分析哪吒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哪吒的形象特点。
3.引导学生从哪吒的形象中汲取勇敢、正义的价值观。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增强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生自由发挥,改编课文故事,进行创意表演。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哪吒闹海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一、课文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生字词:(1)哪吒:nézhā,传说中的人物,道教神祇,本文中的主角。
(2)闹海:nàohǎi,本文中指哪吒在海中制造混乱。
(3)石矶:shíjī,一种形状像鸡的石头。
(4)夜叉:yèchā,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恶鬼。
3.学生分段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课文内容分为三部分:(1)哪吒出生,天生神力。
(2)哪吒在东海洗澡,惹怒东海龙王。
(3)哪吒闹海,最终被师傅太乙真人收服。
二、分析哪吒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哪吒的形象特点。
指导实践:《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一、教学主题本节课的主题是《哪吒闹海》第二课时——传承家风,悟道心源。
这个主题贴近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家庭和传统文化在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以《哪吒闹海》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家风的含义,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影《哪吒闹海》中的家庭教育和家风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传统价值观的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认识传承家风、悟道心源的价值和意义。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学习电影中的家庭和传统文化内涵1.场景介绍:通过介绍电影中的情节,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教育和家风文化内涵。
2.角色分析:通过分析电影《哪吒闹海》中的角色特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语言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剧本的方式,表达电影情节中的情感和感受。
(二)了解传授家风、悟道心源的价值与意义1.传统文化介绍:通过传统文化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人们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自选小组,共同制作以家庭文化为主题的手工制品或手机短视频。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文化传统的价值。
2.观影分析法:让学生观看电影《哪吒闹海》相关剪辑,分析电影中的家庭教育和家风文化内涵。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自选小组,共同制作以家庭文化为主题的手工制品或小视频。
五、课堂实践1.预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搜索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哪吒闹海》电影中的家庭教育和家风文化内涵。
2.导入环节:用电影片段或动画呈现家庭教育和家风文化内涵,引出主题。
3.学习环节: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4.实践环节:让学生自选小组,共同制作以家庭文化为主题的手工制品或手机短视频。
三上《10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多种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活动,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哪吒的勇敢、孝顺和反抗不公的品质。
•理解“人定胜天”的道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哪吒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哪吒反抗命运的勇气和决心。
•把握人物形象,进行角色扮演。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朗读。
四、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 (5分钟)1.教师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大家看过《哪吒闹海》的故事吗?对哪吒有什么印象?(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练习。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25分钟)1.分段学习,合作探究:o第一部分(1-4自然段):哪吒的出生和成长。
引导学生理解“灵珠”、“托塔天王”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哪吒的顽皮和天真。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哪吒,体会其当时的感受。
o第二部分(5-8自然段):哪吒与龙王的冲突。
引导学生分析哪吒的性格特点:勇敢、冲动、富有正义感。
重点分析哪吒“我打死他!”“我打死他!”的语言,体会其愤怒和决心。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哪吒,你会怎么做?o第三部分(9-12自然段):哪吒的自杀和重生。
引导学生体会哪吒的孝顺和无奈,以及他最终的反抗命运的勇气。
《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1.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2.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复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教具准备】教学、动画片《哪吒闹海》的片头曲和片尾曲
哪吒闹海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 (播放歌曲《小英雄哪吒》。
2.学生抢答关于哪吒的知识
3.揭提(板书课题:10.哪吒闹海)
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学生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哪吒闹海的前因后果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第2---4自然段,想一想,哪吒闹海共闹了几次?每次是怎么闹的?
(1)小组合作完成哪吒闹海的记录表
(2)小组派代表展示问题表
(3)教师读课文中的动词,学生根据动词做动作
(4)教室旁白,请学生上台表演哪吒闹海的过程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请学生说一说哪吒闹海的结果怎样?
(2)如果你是一名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你想对哪吒说什么?
四.学习了哪吒闹海这个神话故事,你认为哪吒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五、复述课文
(1)教师先说说复述的要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讲清楚
(2)同桌之间讲一讲
(3)教师引导,请学生讲故事讲下去
(4)请学生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身边的人听
七.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趣的神话故事,讲给自己周围的人听在音乐声中结束本次教学
(播放动画片哪吒闹海的主题曲)附板书:
10、哪吒闹海
为民着想敢斗邪恶。
三上《10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哪吒闹海》。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故事梗概,认识了哪吒这个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则需要深入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会哪吒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
本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哪吒的勇敢、叛逆以及他最终的悲壮牺牲,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哪吒复杂的人物形象,以及如何将抽象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能体会哪吒性格特点,理解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如角色朗读、合作探究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哪吒的勇敢、叛逆和悲壮,体会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理解“孝”与“义”的冲突,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哪吒的性格特点(勇敢、叛逆、孝顺、义气),理解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不公平命运的反抗,对正义的追求)。
教学难点:理解哪吒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以及“孝”与“义”的冲突;将抽象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插图、相关视频片段等)、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朗读。
五、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5分钟)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吒闹海》的故事,谁能简单地复述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2.学生自由讲述,教师进行补充和引导。
3.师:哪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你们对哪吒有什么印象?(二)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25分钟)1.重点语句品析:o选择课文中体现哪吒性格特点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他生来就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他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
能生动形象地讲讲《哪吒闹海》故事。
2、学会本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把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能生动形象地讲讲《哪吒闹海》的故事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质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哪吒闹海》,齐读题。
2、听写词语
3、我们先回忆,谁说说哪吒为什么闹海?(用上“因为……所以……”
指名交流
(因为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所以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二、围绕“闹”字品读,自主阅读
小哪吒又是怎样闹海的呢?
让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可以圈画出一些关键词语,我们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1、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闹了几次?是哪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