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矿、精矿、尾矿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1.选矿:利用矿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差异,借助一定的机械设备,使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相对分离,以满足下一步加工要求的工艺叫选矿。
2.矿物:地壳中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化合物统称为矿物(是在地壳中经过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后,所产生的具有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天然化合物)。
3. 岩石:岩石石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下,由造岩矿物形成的固体矿物集合体。
4.矿石: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加工、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叫矿石。
矿石是由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的。
5.脉石:矿物在富集过程中常与没有工业价值的岩石伴生在一起,这种岩脉称为脉石。
6. 有用矿物: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
7. 反富集:有用矿物在非目的产品中过多聚集造成非目的产品中有用矿物含量偏高的现象称为反富集。
8. 围岩:矿石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9. 废石:矿体围岩和夹石通称为废石。
10. 选矿过程:选矿过程是由选前的矿石准备作业、选别作业、选后的脱水作业所组成的连续生产过程。
11.矿石准备作业:通常由破碎筛分作业和磨矿分级作业两个阶段进行。
12.选别作业:选别作业是将已经单体解离的矿石采用适当的手段,使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选的工序。
常用的分选方法有:磁选法、重选法、浮选法。
13.脱水作业:脱水作业包括浓缩、过滤和干燥。
14.磁选:根据矿物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离的选矿方法。
15.浮选: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来分选矿物的方法,浮选法应用极为普遍,可以用来处理大多数的矿石。
16.重选:是根据矿石的比重不同及根据矿粒间密度差异,因其在运动介质中所受重力,流体动力和其他机械力的不通,从而实现按密度分选粒群的过程。
17.精矿:矿石经过选别后除去了大部分的脉石和杂质,使有用矿物得到富集的产品。
18 .尾矿:原矿经过选别处理后,主要成分已在精矿中富集,剩下的有用成分较低不需要进一步处理或技术经济不适于进一步处理的产物叫做尾矿。
立志当早,存高远
选矿厂的取样和各类的取样方法
选矿厂的取样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静止堆料的取样和流动物料的取样。
根据取样对象的不同,取样方法也不一样,对静止物料一般用人工取样,对经常检测的流动物料多用机械取样。
(1)静止料堆的取样静止料堆又分为块状料堆与细磨物料堆两种。
①块状料堆的取样块状料堆一般指矿石堆或废石堆,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物料的性质在料堆长、宽、深等方向都是变化的,加上块度大,取样比较困难,一般可用挖取法或探井法进行取样。
a.挖取法取样是在料堆表面一定地点挖坑取样。
取样时要考虑取样网的密度,同时还要考虑每点取样量、物料组成沿料堆厚度方向分布的均匀程度等因素。
这些对试样代表性都有影响。
如果料堆是沿长度方向逐渐堆积时,只要合理布置取样点,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如果料堆是沿厚度方向堆积,物料组成沿厚度方向变化很大,挖取法则难以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此时应考虑探井法取样。
b.探井法取样是在料堆的一定地点挖掘浅井,从挖出的物料中缩分出一部分物料作为试料,它与矿床取样用的浅井取样法相似。
由于物料是松散的,取样时还要对井壁支护,因此工作量大,费用较高。
②细磨物料堆的取样最常见的老尾矿堆的取样一般都是用钻孔取样,可以用机械钻,也可用手钻,或是用普通钢管人工钻孔取样。
为了保证试样的代表性,要考虑取样网密度,一般在整个尾矿场表面均匀布置取样点,沿全深钻孔取样。
.
(2)流动物料的取样所谓流动物料,是指运输过程的物料,包括小矿车运输原矿、皮带运输机及其他运动设置的干矿、给矿机与溜槽的料流以及流动中的矿。
选矿常用计算公式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选矿常用计算公式1、品位:一般用化学分析确定α一原矿品位,β—精矿品位,θ—尾矿品位2、产率:(1)用重量计算γ精=Q K/Q n*(100%)γ尾=Q n-Q k/Q n*(100%)式中:Q n、Q k分别为原矿和精矿重量(吨)(2)用品位计算γ精=α-θ/β-θ*(100%)γ尾=1-γ精(3)用回收率计算γ精=α·ε/β*100%式中:ε为回收率3、选矿比:(1)用重量计算K重=Q k/Q n(倍)(2)用品位计算K重=β-θ/α-θ(倍)4、富矿比:I n=β/α(倍)5、破碎比:I=D max/d min式中:D max破碎前物料最大块直径(mm)d min破碎后物料最大块直径(mm)6、单个矿块粒度计算:d=(a+b+c)/3式中:a、b、c分别为块矿的长、宽、高尺寸7、筛分效率:(1)E1=β(α-θ)/α(β-θ)*100%(2)E2=C/(θ*α)*100%式中:α、β、θ分别为给矿、筛下、筛上产物中小于筛孔尺寸粒级的百分含量,C为筛下产品重量8、破碎机作业率:作=t实/t计*100%式中:t实为破碎机实际开车小时数t计为日历台数X台数X24小时(计开车小时数)9、球磨机作业率:计算方法同破碎机作业率10、球磨机台数能力:Q台=Q总/t实(t/H)式中:Q台为球磨机1小时处理原矿吨数Q总为球磨机当班(或日、月、季、年等)处理原矿总吨数11、球磨机利用系数:3)系=Q台/V(t/H·m式中:系为球磨机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原矿量V为球磨机有效容积(m3)12、磨矿效率:q-200=Q台(γ溢-γ给)/V(t/H·m3)式中:q-200为磨机单位时间单位容积磨出指定粒级的矿山重量γ溢为溢流中指定粒级含量的百分数γ给为给矿中指定粒级含量的百分数13、按电耗计算磨矿效率:C=q·V/N(t/瓦·时)式中:C为按电耗计算得磨矿效率q为磨机单位时间单位容积的-200的含量N为单位时间磨机耗电量(度)14、球磨机转数:(1)临界转数n临=42.2/√D(转/分)(2)实际转数n实=32.2/√D-2b(转/分)(3)工作转数2=同/S(转/分)式中:D为球磨直径b为球磨衬板厚度同为同步机转数S为球磨机大、小齿轮之比(转数)15、装球量公式:G=φ·V·△式中:G为装球量(吨)φ为充填系数百分数(取40-45%)△为钢球堆比重(取△=4.85t/m3)16、装球直径(拉祖莫夫公式)D=f3√d式中:D为钢球直径(mm)f为矿石性质(硬度)系数(f在28-38-48)d为给矿最大直径(mm)17、介质球充填率:φ=50-127*b/D(%)式中:φ为钢(铁)球充填率(%)b为介质水平面距磨机筒体中心线高度(m)D为磨机有效直径(m)18、钢球重量:W=7.8*(π/6)D3式中:W为单个钢球重量(g或kg)D为钢球直径(mm)19、分级效率:E=(α-θ)(β-α)/α(β·θ)(1-α)*100%式中:E为分级效率α为给矿中小于分级粒度含量(%)β为溢流中小于分级粒度含量(%)θ为沉砂中小于分级粒度含量(%)20、细筛筛分效率:计算公式同分级效率21、分级返砂循环负荷:C=(β-α)/(α-θ)*100%22、返砂比:C=S/Q(%)式中:C为返砂比S为返砂量(吨)Q为新给矿量(吨)23、细筛分离粒度经验公式:(1)d=1/2·S·K式中:d为细筛分离粒度(mm)S为筛孔尺寸(mm)K为系数(在0.75~1.25)(2)查表法S·d及倾角24、过滤效率:q精=Q总/∑m2·∑t(t/H·m3)式中:Q总为各台过滤机过滤干精矿之和(吨)∑m2为参加生产过滤机有效面积之和(m2)∑t为各台过滤机实际过滤时间之和(小时)25、回收率的计算:(1)实际回收率ε=(Q k*β)/(Q0*α)*100%(2)理论回收率ε=β(α-θ)/α(β-θ)*100%式中:Q k为精矿产量,Q0为尾矿产量磁选机磁场感应强度表示:1T(特斯拉)=1000mT(毫特斯拉)=10000GS(高斯)。
立志当早,存高远选矿与尾矿选矿就是对开采出来的原生矿石进行选别和分级,使得有用矿物富集到满足冶炼要求的品位,或使之达到一定使用要求的质量等级的过程。
矿石经选矿后,所得到的有用矿物部分称为精矿,暂时尚不能被利用或不打算利用的部分即为尾矿。
一般的选矿工艺主要包括破碎、磨矿、分选三个基本工序,选矿所得的精矿被运送到冶炼厂或使用用户,尾矿则就地或就近排放到尾矿库中。
由于通常选矿厂的磨矿与选别工序,是在矿浆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刚刚从选矿厂排出的尾矿一般呈流体状态。
从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先用浓缩设备初步脱水后,将其用管道输送至尾矿库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分逐渐被淋失,即形成尾矿砂堆积。
由于排矿处口的水利分级作用,在尾矿库中,尾矿的粒度分布及矿物组成往往存在不均匀现象,这一点,对于尾矿开发工作者来说,应引起高度重视,如果采样或取料方式不合理,往往会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
尾矿库的典型断面特征如图1 所示。
采样或取料时,应根据尾矿的堆积剖面,上下兼采,逐段推进,尽量使混合料均匀一致。
图1 用移动管架排放尾矿的尾矿坝堆积过程图1-堆石坝;2-反滤层;3-尾矿排放管;4-尾矿排放管的中心线;5- 尾矿堆积堤;6-土坝;7-用于移动排放管的起重机;8-木支架;9-尾矿堆积堤的总坡度线;10-木流槽(最初位置)库存法处理尾矿的方式,虽然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但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建库资金和管理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尾矿库建设及相应的尾矿输送设备,要占选矿厂基本建设投资的20%~50%,尤其对于处理低品位矿石,如斑岩型铜矿、细脉浸染状金矿等有色金属矿石的选矿厂,这一比例有时还要高些。
另据文献报道,每输送1t 尾矿,须耗资2-3 元,每处理1t 原矿,需要11~14t 水。
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尾矿处理方式,有些选矿厂在大规模利用。
M ine engineering矿山工程选矿厂工艺问题诊断及优化措施研究赵钥庆1,曹巧达2,丁 海1摘要: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越发重要。
选矿厂作为矿山生产的关键环节,其工艺优化至关重要。
通过对选矿厂工艺问题的诊断及优化措施的研究,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通过探讨选矿厂工艺问题诊断及优化措施。
关键词:选矿厂;工艺;问题诊断;优化措施选矿工艺是将矿石从地壳中开采出来,经过破碎、磨矿、分级、选别等一系列工艺操作,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品位和回收率的有价值矿物的过程。
选矿厂的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配置和操作参数对矿石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优化选矿厂的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性能和选矿指标是选矿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原矿性质选矿厂原矿性质是工艺流程设计及优化的基础,对矿石的品位、矿物组成、矿物相互关系、物理性质等方面特征的全面了解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选矿工艺参数。
选矿厂的原矿主要为某金属矿石,其矿石品位较低,矿物组成复杂。
主要有价矿物与众多的脉石矿物紧密共生,这给选矿工艺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矿石中的有价矿物以细粒状、片状等形态存在,与脉石矿物的粒度分布相近,导致在磨矿、分级和选别等工艺过程中难以完全分离。
此外,矿石的物理性质,如硬度、脆性等,也对设备的选型和操作参数产生影响。
因此,在工艺流程设计及优化过程中,充分考虑原矿性质特点,为选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和设备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选矿厂的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2 工艺流程及指标选矿厂的工艺流程设计是选矿工程的核心环节,其目标是根据原矿性质,选用合适的工艺方法和设备,达到提高有价矿物品位、回收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选矿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破碎、磨矿、分级、筛分和选别等操作。
首先,原矿经过破碎处理,将粒度降低至一定范围,利于后续磨矿作业。
其次,磨矿过程通过一次磨矿分级、二次磨矿分级及再磨分级作业,将有价矿物与脉石矿物尽可能分离,筛分作业进一步提高矿石粒度的均匀性,为选别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第一章:矿石的准备作业1.选矿学:是研究矿物分选的学问,是一门分离、富集、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反日技术科学。
2.选矿:是利用矿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到达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3.精矿:分选所得有用矿物含量高,适合于冶炼加工的最终产品。
4.中矿:选别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的、尚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产品。
5.尾矿:选别后,其中有用矿物含量低、不需要处理(或技术经济上不适于进一步处理)的产品。
6.品位:产品中金属或有价成分的重量对于该产品重量之比。
7.回收率:精矿中金属的重量与原矿中该金属的重量的百分比。
8.破碎比:是破碎机给矿最大矿块的尺寸与该段破碎机产品中最大矿块尺寸之比。
9.产率:产品重量对于原矿重量之比。
10.富矿比:精矿中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数和原矿中该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数之比。
11.选矿比:原矿重量对于精矿重量之比。
12.选矿工作的重要意义:①节约能源;②提高冶金产品质量;③充分利用资源及达到环保;④促进采矿业发展。
13.破碎机种类:①颚式破碎机:用于粗碎和中碎阶段;②旋回破碎机:用于粗碎和中碎;③圆锥破碎机:用于中碎和细碎;④对辊破碎机:用于实验室和小型选矿厂;⑤反击式破碎机:用于硬性、脆性和潮湿矿石的破碎。
14.简摆式和复摆式颚式破碎机区别:①肘板数不同:简2复1;②颚板悬挂方式不同:简摆颚板悬挂轴与偏心轴分开,复摆颚板悬挂轴与偏心轴合一;③动颚运动方式不同:简摆前后运动,复摆椭圆运动;④破碎比不同:简摆i=3~5,复摆i=10:;⑤排矿口调节方式不同:简摆是垫片,复摆是滑块。
15.颚式破碎机工作原理:传动机带动转动,使连杆上下垂直运动,借助肘板使动颚绕悬挂轴作周期性摆动;当连杆向上运动时,肘板使动颚靠近定额,破碎腔中的矿石受到挤压、劈裂和弯曲的联合作用而破碎;但连杆向下运动时,动颚借助弹簧恢复力离开定额,已破碎的矿石在重力作用下,经排矿口排出。
原矿:
从矿山开采出来未经选矿或其他技术加工的矿石。
少数原矿可直接应用,大多数原矿需经选矿或其他技术加工后才能利用,在选矿中,经过碎磨进入分选作业的矿石称作入选原矿。
精矿:
原矿经过选矿后有用成分得到富集的产品。
每一个分选作业都可得出相应的精矿,每一分选作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精矿是产物中有用成分含量最高的部分。
原矿经过预选或粗选作业,有用成分初步富集的产品称作粗精矿,粗精矿需经过精选作业才能得到最终精矿。
矿石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用矿物,在选矿时被一起选出的精矿产品,称作混合精矿。
尾矿:
选矿作业得出的有用成分含量最低的产物。
产物中有用成分含量低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宜再分选时,称作最终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