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4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绵阳市九〇三医院风湿内科 赵怡涛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快,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会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它还有相对的稳定性,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它可分为3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能够有效阻挡抗原物质的入侵,皮肤黏膜分泌物(如汗腺分泌的乳酸、胃黏膜分泌的胃酸等)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若抗原物质侥幸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便会遭到第二道防线如吞噬细胞的清除。
在正常体液中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如调理素、溶菌酶、干扰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等,也有助于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血脑屏障是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软脑膜、脉络膜和脑毛细管组成,可以阻止微生物等侵入脑脊髓和脑膜内,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害。
特异性免疫一般是后天获得的,具有自动识别的能力,通常只能够防范特定的细菌、病毒感染。
例如人体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实现乙型肝炎的预防。
总体而言,特异性免疫具有后天形成、特异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等特点。
在整个免疫反应的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者的功能常常是相互交叉的。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特异性免疫一、选择题1.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解析:选D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体和抗原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
2.人体特异性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下列过程只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A.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B.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被激活C.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解析:选C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的过程,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都可发生;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免疫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
3.如图表示免疫反应的某一环节,X代表的细胞是()A.细胞毒性T细胞B.浆细胞C.造血干细胞D.癌细胞解析:选A据图分析,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为靶细胞,细胞X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说明细胞X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
4.B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解析:选C 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并发育成熟,所以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 正确;成熟的B细胞可以特异性的识别抗原,所以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正确;B细胞的形成和成熟不需要抗原的刺激,C错误;丙是浆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正确。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分裂、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有助于人体抵抗感染和预防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它由免疫系统进行运作。
一、病原体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也被称为固有免疫,这种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因此也被称为天然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可以识别一类病原体的共有组分,但无法精细区分不同的病原体,所以其作用范围广泛。
相比之下,特异性免疫则是由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物质后产生的,也被称为适应性免疫或后天免疫。
它主要包括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会对抗原进行精细识别,仅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
二、发挥效应的速度
非特异性免疫在接触病原体后能够立刻发挥作用,发挥效应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而特异性免疫系统在接触病原体后,需经历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分子,才能发挥免疫作用,所以发挥效应较迟。
三、有无免疫记忆
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并不改变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没有免疫应答和记忆。
当特异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能产生比初次更快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
特异性免疫具有记忆功能。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发挥效应的速度以及有无免疫记忆等方面。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形成了人体对外部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力与特异性免疫力动物体免疫系统是整体协调的作用,无论特异性免疫力还是非特异性免疫、淋巴因子或淋巴细胞、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动物整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任何偏颇都将导致不良后果。
非特异性免疫就是说动物一生下来本身就具有的免疫力也就是先天性在娘胎里获得的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力是人为的针对自然环境中怕动物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有针对性接种的疫苗并产生的抗体叫特异性免疫力,或动物在后天的大自然环境中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病赖过后,也称愈后,机体获得产生的抗体也叫特异性免疫力。
如果把免疫力比喻为”钱“,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就是学一门手艺自己赚钱,而提高特异性免疫力就是借钱或等待拨款。
从这个比喻,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特点:如果自己没有本事,从外边借钱也很难借。
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太差,要想提高特异性免疫力也很困难。
非特异性免疫力是特异性免疫力的前提和基础。
借钱需要过程,拨款也需要时间。
特异性免疫力的产生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拨的款,只能专款专用,不能用于所有用途。
而自己赚的钱则可以用于自己想用的任何地方。
特异性免疫力只针对特定的病原起作用,而非特异性免疫力则对任何病原均有抵抗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许多传染病防治中确实尝到了疫苗接种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即使他们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病人接触后也不会发病,关键就在于他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特别强,即使乙肝病毒进入体内,通过自身的抵抗力把病毒消灭掉,从而产生抗体。
同样,猪也是一样,只有我们平时加强猪的营养,让猪吃到其该吃的东西,给予好的饲养环境和条件,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就可明显增强,即使不用疫苗,猪仍然不会发病,疫苗并不是万能的,预防接种只是很片面的一点,只有增强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是抵抗猪病的惟一出路。
要想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就要做好以下工作:改善猪群生活的环境,提高饲养管理的方式。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NK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NK1.1+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作用时效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性;特异性无须增殖分化,作用迅速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长————————————————————————————————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一)屏障结构体表屏障、部屏障(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抗菌肽/防御素、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其他效应因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NK1.1T细胞(一)屏障结构1.皮肤黏膜屏障(1)物理屏障作用* 多层鳞状上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 肠蠕动;* 呼吸道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 分泌液和尿液冲洗作用。
(2)化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的分泌液:*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 呼吸道、消化道粘液含溶菌酶、抗菌肽、天然抗体;* 胃酸(3)生物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寄居的微生物:* 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 唾液链球菌形成的抗菌物质;* 肠道大肠杆菌能分泌细菌素2.部屏障(1)血脑屏障* 组成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包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生物学作用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2)血胎屏障* 组成母体子宫膜的基蜕膜、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生物学作用防止母体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1.defensin:α/β-defensin对细菌、真菌和有包膜病毒(包括HIV)具有广谱的直接杀伤活性。
2.complement3.cytokine4.lysozyme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5.其他效应因子oxygen free radical、NO、脂质介质(PG、LTB4、PAF)、C-reactive protein(CRP)(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1.吞噬细胞(phagocyte)吞噬细胞穿越血管皮募集至感染灶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微生物/分泌物吞噬启动胞活化信号杀菌* 杀菌机制1)氧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活化胞膜结合氧化酶还原型辅酶 II(NADPH)氧化催化分子氧还原反应性氧中介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ROI)杀伤微生物LPS 、IFN-巨噬细胞产生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使精氨酸水解为胍氨酸释放NO与吞噬细胞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物酶结合产生过(氧化)亚硝酸盐基(酸性环境)杀菌2)氧非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合成溶菌酶和多种蛋白水解酶杀菌2.NK细胞* 效应机制1)胞毒效应ADCC、分泌穿孔素、颗粒酶2)产生细胞因子IFN-、IL-12和TNF-直接、间接杀伤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组分——————————————————————————————————细胞分布作用特点靶分子功能—————————————————————————————————— T 粘膜、非MHC限制性胞菌的HSP 皮肤粘膜免疫防御上皮组织直接识别完整多肽 CD1递呈的非多肽抗原抗胞菌和病毒感染外周血抗原识别谱较窄某些磷酸化抗原的第一道防线疱疹病毒B-1 腹腔抗原识别谱较窄细菌的荚膜多糖腹腔、胸腔部位胸腔脂多糖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肠壁固有层肥大浆膜层、血弱吞噬作用趋化、激活补体和细胞管皮细胞致炎效应处理和递呈病原体抗原NK T 肝脏、骨髓 TCR缺乏多样性 CD1分子所提呈的杀伤靶细胞抗原识别谱较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上皮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三)模式识别受体分泌型PRR、跨膜型PRR、信号转导型PRR* Toll样受体(TLR)分子结构特征、型别及其配体生物学功能(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1.识别的抗原种类通常为微生物及其产物2.识别的靶分子结构* 微生物特异的核苷酸如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dsRNA)、细菌体的非甲基化CpG DNA序列等; * 微生物的特征性蛋白组份如N-甲酰甲硫醇多肽;* 由微生物合成的脂质复合物、碳水化合物如G-菌脂多糖(LPS)、G+菌磷壁酸、富含甘露糖的寡糖等。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生物技术083班袁勇飞 08014067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简介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不会得这种病;还有炎症反应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1. 功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够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作出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特异性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能力的免疫方式。
一般是在受微生物等抗原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2.特点(1)作用范围广。
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2)反应快。
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3)有相对的稳定性。
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是,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易错点23 免疫调节与新冠病毒免疫调节及新冠病毒是近三年的热门考点,关于免疫调节及新冠病毒的考题,多数考查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浆细胞与抗体、辅助性T细胞与细胞因子、二次免疫等概念,这类试题难度度不大,但是易混易错。
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获取文字和流程图中关键信息等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加强练习,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
注意以下细微易错陷阱,对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有所帮助。
易错陷阱1:免疫细胞的来源及作用。
混淆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的作用而答错,混淆辅助性T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而答错,忽略吞噬细胞的作用而答错。
易错陷阱2:免疫方式的判断。
没有掌握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异同点而造成错误判断。
易错陷阱3:免疫失调类型的判断。
没有掌握自身免疫疾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的实质区别及典型病例而造成错误判断。
易错陷阱4:免疫系统功能。
没有掌握免疫系统功能而造成错误判断。
例题1、(2022 广东T17)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
下图 a 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______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
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 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外,T 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
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 分析,抗原检测在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 - 第2节特异性免疫.................................................................................................... - 11 - 第3节免疫失调........................................................................................................ - 22 -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 22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3)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5)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