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网格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分析从1969 年ARPANET 问世至今,网络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传统互联网;第二次浪潮是万维网;第三次浪潮是网格、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目前正朝着人类社会信息世界物理世界三元世界融合的网络空间形态转变。
网络空间安全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对网络空间的安全安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 网络空间的定义与属性1.1 网络空间的定义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在小说《融化的铬合金》中首次创造出Cyberspace(网络空间)这个词;并在小说《神经漫游者》中普及使用,吉布森把网络空间称为一种交感幻觉,将它描述为可带来大量财富和权力信息的计算机虚拟网络。
在吉布森看来,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相互交融,人们可以感知到一个由计算机创造但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虚拟世界,这个充满情感的虚拟世界影响着人类现实世界。
网络空间是指由连接各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网络以及所承载的信息活动构成的人为社会活动空间,包括互联网、电信网、计算机系统、及关键工业系统中的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等,同时还涉及虚拟信息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1.2 网络空间的属性网络空间具有实体属性、频谱属性、社会属性和逻辑属性。
1.2.1 实体属性互联网、电信网、各种信息系统及各种控制系统构成了网络空间的实体属性。
1.2.2 频谱属性利用电磁波原理工作的无线电台、移动通信网络等构成了网络空间的频谱属性。
1.2.3 逻辑属性其逻辑属性表现为数据和系统代码,数字化的特征。
1.2.4 社会属性其社会属性表现为知识和人类活动。
2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2.1 缓冲区溢出攻击手段不断翻新缓冲区溢出会导致应用程序异常、系统不稳定甚至崩溃危害,最主要的是攻击者不仅仅让程序出错,而且让程序改变其原有的逻辑,转而去执行一些攻击者所期望的恶意代码功能程序,从而窃取控制权进行攻击。
如20XX 年爆发的心脏出血(HeartBleed)漏洞,利用该漏洞攻击者可窃取服务器内存当前存储的用户数据。
网格技术及国内外研发现状论文摘要:网格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发展非常迅速,是分布式计算的下一波浪潮。
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人们通过不同类型的网格终端设备上网,获取相应的信息,同时接受电子商务和计算等服务。
关键词:网格网格技术研究发展1 概述网格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的重要信息技术,该技术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因此也被称为第三代因特网。
网格将消除一个个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让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2 网格的概念及特点2.1 网格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网格就是对计算与资源环境进行的集成,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计算资源池。
网格能够对各种计算资源进行充分的吸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转化成为标准的,同时是经济的计算能力。
2.2 网格的特点①虚拟性;②共享性;③集成性;(4)协同性;⑤自相似性;⑥自治性与管理的多重性。
3 网格技术3.1 网格技术的发展■图1 网格技术的发展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将这个发展过程分为:①自定义方案: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元计算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该自定义方案通常情况下主要涉及到针对网络计算问题。
②Globus工具集:从1997年起,开放源码的Globus工具集第二版(GT2)成为了网格计算的事实标准。
③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2002年出现的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是一个具有多种实现的真正社区标准。
④受管理的共享虚拟系统:对于该系统来说,通常情况下,可以对大量的实体,以及小的设备描述进行相应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可视化的程度。
3.2 网格核心管理技术①高性能调度技术。
对于网格的调度,通常情况下,需要建立预测模型,并且该模型性能随时间变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网格的动态信息表示网格性能的波动。
②高吞吐率资源管理技术。
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是为用户有效地分配资源。
③性能数据收集、分析与可视化技术。
在网格环境下,需要获取其运行状态下的性能数据,通过研究分析这些性能数据,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下次程序运行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网格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摘要】数字图书馆发展进程中,网格技术为其解决了很多问题,保证了数字图书馆的运用更加稳健和扩大。
本文就对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做一下简单探讨,并对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做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数字图书馆;管理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因而,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具有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等特点的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而在信息数据化的发展过程中,网格技术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数字图书馆建设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解决了很多建设进程中的不可逾越的问题,保证了数字图书馆的运用更加稳健和扩大。
本文就对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做一下简单探讨。
1网格技术的涵义ian foster 曾在《网格:21 世纪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蓝图》一书中这样描述网格:“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老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
互联网主要为人们提供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通信功能,而网格功能则更多更强,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计算、存储等其他资源。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
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网格的主要任务是在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中共享资源和协同解决问题。
欧美及亚洲国家GRID研究情况综述2005年第2期欧美及亚洲国家GRID研究情况综述龚强(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哈尔滨150090)摘要:网格(Grid)是继互联网的前两个浪潮Intemet和Web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启动了大型网格研究计划,并得到了产业界的支持.文中综述了上述各国网格技术研究的新动态.关键词:网格;研发;动态;综述中图分类号:T[~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52(2005)02—0001—04 SummaryforthegridstudyofAmerica,Europe,AsiancountriesGONGQiang (InformationIndustryBureauofHeflongjiangProvinceIHarbin150090IChina) Abstract:ThedisthethirdwavefollowingthetwotidesforIntemetandWeb-andispaidmucha ttentiontotheworld.TheUnitedStates-EuropeIJapan-Korea-China-etc.havelaunchedlarge—scalegridproject.andgotsupportfromtheindustrialcircle.Thistextsummarizesthenewtrendsofthete chnicalre?searchofthedabove—mentionedcountries.Keywords:grid;studyanddevelopment;tend;summary网格(Grid)是继万维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计算平台,是Intemet和Web之后又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许多人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网格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或者说是一个计算资源池(IanFoster).它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通过高速互联网组成共享的资源集成,提供高性能计算,管理及服务的资源整合.通过网格的一系列技术,人们可以充分,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上的资源.网格技术(Gridtechnology)是组合分散的计算机运算资源,储存装置以及其它.各类型信息系统,构成虚拟的整合应用环境.近年来,网格技术备受关注,高能物理,生物信息,地球观测,全球变迁,经济生活以及数字典藏等领域都在积极探究网格技术的应用,以期能更有效地进行数据的搜寻,整合,分析及储存.网格将为本世纪的科学研究奠定新一代高度弹性化,巨量而稳定安全的统一计算环境,实质而有效地增进国际间分工合作与资源整合,共同处理从基本粒子物理,生物学的基因体与蛋白质体乃至宇宙起源等更大尺度的问题:①突破空间障碍,建立彼此可共享信息,资源,应用工具和知识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 透过虚拟组织则可弹性地形成各种议题取向的合作机制;②有效管理分散于各机构的异质(Heteroge. neous)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与利用;③整合因特网上的各种计算资源,协助科学家处理更大尺度,更复杂度的问题;④建构安全稳定的数据储存与共享机制;⑤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起,从主干通讯到移动通讯;从语言界面到智能终端设备;从普通商务到电子商务及企业信息系统;从主干网到宽带接人,人们开始了趋于一条主线的创新——网格.目前,美国,欧洲,13本,韩国,中国,都启动了大型网格研究计划,并得到了产业界的大力支持.l美国及欧洲网格研究现状目前,就网格而言,国际上主要采用开放源码,公开合作的研究模式.全球网格论坛(GlobalGrid收稿日期:2004—12—17作者简介:龚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管理学博士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翻译职称.长期从事测绘技术,现代经济与管理,GIS,网格计算等研究及教学工作.五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专着有《测绘运筹学》,《城市综合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空间数据组织管理》等,发表专业论文,译文一百二十余篇.Forum,GGr)是主要合作组织,网格研究现状信息均由此发布.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网格研究计划有Globus,Legion,InformationPowerGrid,EuroGrid,Distributed TerascaleFacilitv等.尽管网格技术还远不如互联网和web技术那么成熟,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这项研究的力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且,在一些公司和研究所已经进入了使用或试验阶段,如辉瑞,爱立信,日立,宝马,联合利华,葛兰素威康,史克必成等,都已经开始构造和使用内部网格(微网格).1.1美国网格技术研究起源于美国,美国是目前网格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也是目前网格技术研究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国家.全球应用最广,最成熟的网格操作系统Globus源于美国,它对全世界的网格研发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项目要开发一个面向科学计算的基本软件基础设施,利用这一设施,把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起来.该项目还研究网格计算的关键理论,具体包括资源管理,网格安全,信息服务,数据管理等;开发支持网格计算的工具软件和网格应用程序;帮助规划和组建大型的网格试验平台,前一阶段的研究应该说成果显着.Legion是弗吉尼亚大学于1993年提出的一个基于对象的元系统软件项目.其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单一,一致的虚拟机器模型.在Legion内,将硬件和软件等一应实体都视为对象,每一个对象由其类对象定义和管理,Legion中类对象的作用相当于管理者,它除了定义实例之外,还制定管理策略.Condor是维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的网格研究项目.它是一个基于运筹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开发的专用计算密集型负载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并提供队列机制,调度策略,优先级方案,资源监控,资源管理等功能.AppLeS(应用层调度)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网格计算实验室正在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研究对象是面向应用层的调度.针对某些特定的应用,Apples在异构系统上分别调度并行应用.它采用静态,动态应用和系统信息选择功能进行应用计算的构造并预测其性能,与相关的资源管理系统交互完成应用任务. DOCT项目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处理复杂文档的环境,文档可能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档案和不同的计算平台中.DOCT主要用来满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总署,能源部,国防部等政府机构的信息需求.EntropiaPC网格计算是一个商业项目.该项目一2一主要是开发桌面软件,通过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获得"无处不在"的计算能力. PUNCH研究项目目前已经实施了若干年,已拥有遍布几十个国家的几千个用户,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其目的是开发一个把环球信息网变成分布式并行计算门户的国际互联网计算平台.2000年5月,世界上第一家网格创业公司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成立,预示着网格技术将呈现广阔的产业化,商业化前景.美国政府用于网格技术的基础研究经费已达5亿美元.2002年8月2日,美国IBM公司宣布将投资约40亿美元实施"GridCorn. puting(网格计算)"计划,并称GridComputing是全球网格的未来;英特尔提出了"计算和通信的融合",微软则提出"无处不在的计算".美国军方对网格技术更为重视,正规划实施名为"全球信息网格(Global InformationGrid)"的巨型网格计划,预计2020年完成.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推动一项投资160亿美元,历时8年的基础支持项目,包括系统研发,制造,维护和升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也于2001年9月发起了一个创新计划,投资1200万美元,构建和部署先进的网格服务,简化对Internet上信息和服务的访问.1.2欧洲各国欧洲数据网格EuropeanDataGrid(EDG)是一个国际性大型研究和技术发展项目,于2000年12月由欧盟提供一千万欧元资金启动,项目完成期限为3年.该项目由CERN(EuropeanOrganizationforNu.clearResearch)领导,另外包括ESA(EuropeanSpace Agency),法国CNRS(CentreNationaldelaRecherche Sciendfique),意大利INFN,荷兰NIKHEF,英国PPARC等五个主要合作伙伴以及欧洲各国的15个相关研究机构.DataGrid主要针对CERN(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高能物理应用,解决海量数据的分解存贮和处理问题,提供突破地理局限,允许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者交互,共享数据和设备,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的合作环境.欧洲网格(EuropeanGrid)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为用户提供安全,简单,透明访问全欧洲范围内一应信息资源的平台,为欧洲的科学研究服务.该项目从网格基础设施,应用开发,基本技术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研究机构有法国,德国,英国,瑞士,波兰以及挪威的主要大学和计算中心,包括天文,航天,高能物理等应用领域的机构和组织参加.欧洲还建成了欧洲网格计算数据库.具体包括查找数据库:即进行网格计算和相关活动的欧洲超级计算中心,组织,项目,研究小组和有关人员的相关信息;计算机数据库:存储了欧洲所有在研究活动中可以使用的超级计算机.欧洲若干国家在2001年正式启动了网格研究的一系列项目,其中英国的e—Science计划较为着名.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网格技术的研究,他们认定网格是WorldWideWeb的必然后继者,投资2亿英镑左右支持网格研究,玻确定了用网格计算技术构建e—Science,为大规模科学研究提供基于Intemet 的分布式全球幌作计算环境.其应用包括粒子物理,生物信息学,气候环境变化,工程系统设计等多学科领域.e—Science计划联合多所大学,国家级研究所和工业界共同完成多学科的大规模科研雅息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网格在英国发展很快,英国高端计算中心,卢瑟福一阿普莱顿实验室,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都活跃着一些使用Globus建成的微网格.UNICORN是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的一个项目.参加研究的有中等范围天气预报欧洲中心,布莱尼兹计算中心,卡尔斯鲁尔计算中心,惠普公司,国际商务机器公司,富士通公司等.其目的是提供一套软件,该软件支持并允许用户向远程高性能计算机提交自己的作业,而无需知道远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格式,管理策略和过程.它最大可能地充分用已有的万维网技术.用户接口语言用Java,工具用浏览器,授权用户可以通过接口访问任何地方的UNICORN资源.爱尔兰网格:爱尔兰网格连接了国内各大学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目的是让用户团体,如语言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等在爱尔兰网格上建立虚拟组织,该网格的最突出优点是多个虚拟组织只需要一个网格管理层.荷兰网格:荷兰网格是该国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平台,面向所有的研究机构和试验床活动开放.其目的之一还有协调,部署,提供网格及时交流的论坛. 俄罗斯科学网格:俄罗斯的科学网格要用高速通讯网络把俄罗斯科学院和其他研究机构的高性能计算机连接起来,在提供高性能计算的同时,提供协同网格计算环境.Nordu网格:这是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利用网格中间件建设的网格基础设施,Nordu网格的主要构成部分有计算元素,存储元素,复制目录,信息系统,网格管理器用户接口等.此外,芬兰超级计算机中心和赫尔辛基大学已经参与了欧洲数据网格项目.综上所述,欧洲的网格研究和建设是非常活跃的.2亚洲几个国家网格的研究日本与韩国的网格计划已经启动,并各自成立了全国网格论坛,举办网格高级国际论坛和研讨会.日本是亚洲开展网格研究比较早的国家.日本的DataFarm网格项目,主要用于Petabyte数据量的高能物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与欧洲数据网格相连.全球网格论坛指导委员会成员,东京工业大学的松岗聪教授认为,网格技术在2004年一定成为日本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类大项目.Ninf是日本全球计算基础设施项目,它允许用户访问分布在广域网上的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和数据.Ninf目前正在实施.日本的另一个研究项目Bricks是一个性能评价系统,允许在典型的高性能全球计算环境上分析和评价不同调度策略,同时,它还可以模拟异地全球计算系统的不同行为,尤其是网络的行为和资源调度算法的行为.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NISTED)于前一阶段提出《网格技术将会成为新世纪因特网的应用》报告,系统透彻地揭示了关于网格在日本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开启了当今世界速度最快的光媒介学术研究网络用于网格技术的研究.日本还确定了IT基础实验室(ITBL),东京大学网络,大阪大学生物网格中心,电子一科学计划(架构超级计算机网络)等机构和发展网络计算机科技计划,国际研究网格计划(NAGEGI),商务网格计算机等计划,并逐年拨经费推动网格技术研究.日本NEC在高性能超级计算机研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韩国的网格计划之一是NGrid,这是韩国信息通讯部支持的一个项目,2002--2006的五年计划将投资3500万美元,但这还不包括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机的投入.NGrid的目标是建立韩国国家网格,该项目包括计算网格,数据网格,访问网格和应用网格.它将韩国的超级计算机和高性能机群连接在一起,建立应用试验床,应用门户和开发具体的应用程序.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韩国每年投入为1500万美元.韩国信息通信部和韩国电信去年宣布,将建造一台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分布式超级网格计算机,并于今年年底之前投入使用该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在于目前韩国有超过1100万台电脑以2Mbps以上的速率与因特网相连.按照计划,韩国相当一部分个人电脑将被宽带网和新的软件系统连————接起来,以建造一台信息量,机容量巨大的网格计算机.这台大型网格计算机将以商业模式运行,向市场出售其强大的计算,储存和联网等综合能力.而加入这一计划的个人电脑将从营业收入中获得报酬.这项名为"Korea@Home"的计划标志着韩国网格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韩国电信认为,网格计算机的潜在用户群非常庞大,测量,管理,金融,医学基础研究和大型土木建筑工程等几乎所有的领域现在都需要这种计算能力,同时网格计算的费用也远远低于传统的超级计算机.印度在其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期间开发I—Grid.主要是由高级计算开发中心把印度技术研究所,印度科学研究所等七个着名的学术机构连接在一起,以网格的理念令其发挥资源共享等作用.泰国网格研发目的主要是解决资源共享,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和提高合作能力.该项目首先计划开发应用网格,目前正在研发底层与应用程序接口的中间件,然后再解决资源调查与分配,以及共享等问题.亚太网格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网格研究的基础设施.其研究重点是资源共享;网格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它由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机构组成.3中国网格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中国政府对网格研究十分关注,网格研究已列入"863计划",并投入资金,强力支持网格研究工作.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国家提出建设"中国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中国国家网格)".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计算资源广域分布,支持异构特性的计算网格示范系统,通过Internet把我国的8个高性能计算中心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的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用户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多个需要高性能计算能力的网格应用系统.中国国家网格将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环境资源,制造业,服务业中建设若干大型行业应用网格;研制面向网格计算的高性能计算机,装备网格结点,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和产业化;研究以网格软件为代表的网格核心技术;力争在网格体系结构和网格软件,网格应用技术,网格服务模式,网格安全以及网格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动网格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的网格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科院计算所,国防科技大学,江南计算所,清华大学等研究单位.其中,中科院计算所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主要成果是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其他单位的主要——'l——成果有银河巨型机,同方探索机群系统等.很多企业也把网格作为未来几年内的主攻方向,如联想,海尔,TCL等.200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出织女星网格计划,该计划包括从低到高的网格操作系统,信息网格,知识网格三个层次.2003年11 月,每秒4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深腾6800"的成功研制就是国家网格工程的主结点之一.早在2002年, 中国政府就在"863"计划中设立了网格专项,并开始筹建中国国家网格(CNGrid),863空间信息网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格(NSFCGrid)以及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上海信息网格(ShanghaiGrid).2003年7月,代号"红色网格"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系统项目正式启动,2004年6月913,曙光4000A最终计算峰值达到11.2万亿次,并正式交付使用.在第二十三届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上位列第十名.上海网格是国家两个网格主节点之一,建立上海网格的目标是:为世博会专门立项,成为上海市的基础设施;为上海市民服务,包括政务公开,应急防灾,市政管理,人口管理等.这种"城市网格"目前在国际上尚无先例.以上介绍说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网格技术的研究高度重视.因此,可以预测,人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网格终端设备上网,获取信息和知识,接受电子商务和计算等多种服务,就像我们今天用水用电一样快捷,简单.网格技术将把世界上所有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联为一体,高效地提供政治,经济,民生等各类服务.参考文献:[1]fanFoster,CarlKesselman,StevenTueeke.Theanatomyofthed: Enablingsealablevirtual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Super? computerApplications2001,15(3).[2]徐志伟,冯百明,李伟,等.网格计算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2.[4]DavidDeRoute,Mark^.Baker,NicholasRJennings.NigelR.Shad. bo1.TheEvolutionoftheGrid.http:I1www..[5]帅:/issue.[6]lanFoster,~Vhatisthed?Athreepointchecklist.GridToday,2OO2.1(6).[7]啪1rP:,,.Is]Hn:,,.[93龚强.网格发展轨迹与用户需求研究[J].信息技术,2OO4,(12). [1O]龚强.网格特征谈[N].中国测绘报,科技前沿版,2004—08一O3.[11]龚强.网格,网格计算及在科研,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技术,2004,(11).责任编辑:张藁香。
2012年5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y2012 第10期总第260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0T o tal N o.260网格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可能性及有利条件唐蒙蒙1,张艳玲2(1.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山东日照 276826;2.鲁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烟台 264025) 摘 要:分析了网格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可能性及有利条件。
关键词:网格;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0—0059—03 数字图书馆的技术、资源、服务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服务针对要求日益个人化趋势转变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
而信息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信息技术——网格被称为“下一代因特网”、“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引起了各国各界的关注。
1 网格概述1.1 网格的含义及应用网格(Gri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前沿技术,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促使网格技术产生的因素包括: 科学研究领域人们对解决问题所需的计算能力要求增加; 互联网上的计算能力很多处于闲置状态; 因特网特别是浏览器可进行较复杂操作[1]。
上述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一批科学家将分布于法国和瑞士等国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通过高速因特网集成在一起并解决了高能物理研究中的难题。
这表明人们可以像从电力供应网中获取电能一样从互联网中方便地获取高性能的计算能力。
由此人们提出网格的概念。
美国网格项目领导人之一的伊安・福斯特(Ian Fo st er)在其1998年所编的《网格:21世纪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蓝图》中写道:“网格就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
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
浅谈网格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现状,结合咸阳高校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了网格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上的运用。
[关键词]网格技术信息化教育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高校建设信息化校园时存在的问题1.网络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
高校花费巨资采购大量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建设信息化校园,但是建成以后却有很多的计算资源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难以支持资源的有效共享。
一些行业分析家表示,网络中的服务器实际能力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有大约80%的资源都被浪费掉了。
2.信息孤岛阻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虽然高校内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部门内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但是还没有解决信息孤岛的现象。
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存在严重的信息冗余现象。
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获得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被孤立于所属的部门,不能被广泛地访问和使用。
需要综合数据的应用发展要么受到限制,要么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来重复进行数据资源的建设。
3.计算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校园网中的计算机即使是全部开机,在某一时刻,也大量处于“待机”状态。
而正在工作的计算机只是孤立地使用计算机的本地处理能力。
在处理较大程序工作时,大家的直接感觉是自己的计算机速度太慢。
在信息化建设中若能重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使每个用户使用的节点计算机充分利用网络中的空闲资源,使自己的计算机计算能力大幅提高,那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就是网格技术。
二、网格技术及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网格的原理是利用互联网把分布在异地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因此,有人把网格定义为一台超级计算机的延伸。
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 网格在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并经历波浪起伏向前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与高性能计算有关的科学合作领域,正在涌现出另一个具有划时代的新生事物-网格(Grid)。
它的出现,将掀起互联网继传统互联网(Internet)、万维网(Web)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并将为信息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对因特网、万维网乃至整个信息技术,人们近来有两派观点。
很多人认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才刚刚开始快速成长,正处于“宇宙大爆炸之后万分之一秒”的时间段。
它们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不论在技术、在应用、还是在市场方面都有很多创新的机会。
另一些人则认为因特网/万维网技术已经接近成熟期。
它们即将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
不论倾向何种观点,有几个问题我们是必须问的:“因特网后面是什么?万维网后面是什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大浪潮?”我们必须提出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想像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参与创造下一个大浪潮。
而创造浪潮是赶上浪潮的最好方法。
有一小批,但人数越来越多的电脑专家们认为,这下一个大东西就是网格。
网格并不是要抛弃和完全取代因特网。
它将建筑在因特网的基础之上,不过比当前的因特网性能更高、功能更强、应用更广。
若干年之后,人们还是会说“上网”,但这个“网”将是建筑在因特网之上的网格。
互联网的三次浪潮众所周知,由于美国军事科学合作的需要,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于1969年,利用信息包传输和开放式整体结构技术,组建了ARPAnet,从而诞生了Internet。
1990年,伯纳尔斯·李(Berners-Lee)在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工作时,为了高能物理研究的需要发明了万维网。
现在,历史又将重演。
CERN正在计划建立一个新型而巨大的粒子对撞机,预计2005年完成。
它所产生的数据量将是现在的1000倍,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已无法对付。
因此,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们正在构造一种叫做网格的新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自动地处理、组织、传输和管理这些数据,供欧美与CERN有关系的500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
学习期间学校布置的征文一篇《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网格》(个人独立完成,部分资料参考互联网)
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网格
如果世界上的每人都给我一点钱,那该有多好——小时侯,我们常常这样想。
这当然是不现实的了。
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能够利用网格把世界上所有的IT资源集中起来为我所用。
那么,什么是网格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谈谈为什么会在IT界出现网格。
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处理方式为大型主机集中处理,在这种处理方式下,无论是在物理上还是逻辑上平台都是集中的,也就是我们把所有任务都留给服务器去做,其他机器(客户端)都闲置,这样最浪费资源(浪费了大量资源),当然是不合理的;
第二代处理方式为客户端/服务器型的处理模式,存在数量众多的服务器与客户终端,无论是在物理上还是逻辑上平台都是分散的。
也就是任务只分配给相关的机器去做。
可想而知,这样总是存在有的机器非常繁忙,而有的机器却常常是闲置的,这种配置虽然把服务器的任务分担了一些,但还不是最合理的;
第三代处理方式就是网格计算,它是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的方式,它是把所有的联入网格的机器在逻辑上则可以作为一台计算机来使用。
举例来说,企业可以在由数据库服务器联结而成的网格上,运行财务报表和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
在月底结算财务报表时,数据库管理员可以自动把数量更多的服务器拨出来做财务运算,弹性应对需求高峰。
Charles Phillips谈道,网格计算可以把大批的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组合成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分摊工作负荷给众多机器,来提升复杂运算工作的处理能力。
这样就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分配。
到此,我们可以对网格,在互联网上也就是网格计算做一个大致的定义:所谓网格计算,是指在逻辑上将接入网络的多台计算机作为一台计算机使用,通过提高各台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使其整体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甚至与超级计算机媲美。
在网格计算模式下,系统可以自动向每台计算机分配处理任务。
如果其中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其它的计算机可以自动替代它并继续进行处理。
网格计算的实质就是集中利用分散的IT资源。
对此,我们举例说明一下:
设想: 一家票务公司要销售滚石乐队的告别演出门票,IT部门经理担心,开始网上售票后,公司的服务器和软件会不会不堪重负?但实际上该公司并没有增加数十个服务器和存储系统,有关IT人员只是拧开开关,将公司的骨干网与一个“网格”相联。
结果公司在3分钟内销售了90万张门票,没有一个顾客因系统处理能力不足而被拒之门外。
有了网格计算,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
网格有如此强大的功能,(那我们能对它进行怎样的利用呢?)那它到现在已经得到了怎样的利用了呢?
政府投入巨资开展研究是竞争的一大焦点。
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到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启动了大型网格研究计划,并得到了产业界的大力支持。
英国政府已投资1亿英镑,用来研制“英国国家网格(NK National Grid)”。
美国政府用于网络技术的基础研究经费则已达5亿美元。
美国军方正规划实施一个宏大的网格计划,叫做“全球信息网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预计在2020年完成。
作为这个计划的一部分,美国海军陆战队已启动了一个耗资160亿美元、历时8年的项目。
针对商业领域的竞争也已经开始,主要IT厂商早就为获得网格计算的控制权展开了竞争。
“10g”清楚地表明Oracle已经为迎接“Grid(网格)时代”的来临做好了准备。
同时发布的产品包括Oracle DataBase 10g、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10g和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10g。
Sun、Microsoft、HP、Compaq、IBM等都摩拳擦掌,要在这一新领域里有所作为。
仅去年,IBM就宣布在网格计算领域投资40亿美元,在全球建设40家数据中心,其投资力度和商业计划都很惊人。
事实上我国对网格在2000年就有所关注,到底我国能不能赶上这趟技术班车呢,就有待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