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认识透镜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9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一、单选题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 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蜡烛、透镜位置保持不变D.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透镜位置保持不变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 cm)、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 D. 潜望镜3、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A. 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在她移动位置后,应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在她移动位置后,应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4、投影仪是平面镜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个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置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一名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5、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6、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7、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 无像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成正立、放大的实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已知蜡烛位于凸透镜的左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3 cmB. 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 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二、填空题9. 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当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0、用照相机拍一朵盛开的荷花,荷花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些,则应使照相机的镜头_____(填“远离”或“靠近”)荷花.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F点为凸透镜的焦点,当把蜡烛放在图中_____点时,从光屏这边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时,看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三、解答题12、某次实验时,在暗室中需要用平行光照亮一个物体。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 如果是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加以矫正C. 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 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的二倍焦距之间3.如下图的四个透镜中,哪个是凸透镜()A. B. C. D.4.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第1页/共7页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墙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cm)、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35cm,移动光屏在离透镜20cm 处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潜望镜6.物体在距离凸透镜40cm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物距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 可能是虚像B. 可能是等大的像C. 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 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8.一个凸透镜焦距为5cm,若用它看邮票,则邮票与这个凸透镜的距离应是()A. 5cmB. 在5cm和10cm之间C. 小于5cmD. 多少都可以9.有一点燃的蜡烛,大小如图(a)所示,将它放在距离凸透镜18cm处,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图(b)所示的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