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心率及动脉血压测试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23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目的和原理】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理解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并要求能较准确地测出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正常值。
人体动脉血压通常是用汞柱血压计和听诊进行测量的(也可用弹簧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部位通常为右上臂肱动脉。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一般没有声音,但如果血液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时,便会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
当将空气打入缠于上臂的袖带内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则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在被压迫的肱动脉远端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桡动脉的搏动。
如徐徐放气,降低袖带内压,当其压力刚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便断续地冲过受压血管,形成涡流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此时即可在被压的肱动脉远端听到,也可触到桡动脉脉搏。
如继续放气,当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血流由断续变成连续,声音便会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
因此当听到第一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当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前最后声响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与方法】1.熟悉血压计构造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mmHg的玻璃管。
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着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连。
橡皮球上装有螺丝帽,供充气或放气之用。
2.测量方法1)让受试者坐位休息5~10分钟,脱去一臂衣袖,准备测量。
2)松开橡皮球螺丝帽,排尽袖带内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3)让受试者前臂平放于桌面上,手掌向上,使前臂与心脏位置等高。
袖带缠绕的松紧应合适,且袖带下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cm,充分暴露肱动脉听诊部位。
4)诊器耳器塞入外耳道时应务必使耳器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肘窝内侧触到肱动脉搏动后。
将听诊器胸器置于上面,准备测量。
6)挤压橡皮球开始向袖带内加压充气,使血压计水银柱逐渐上升到约180~200mmHg时,即开始松开气球螺丝帽,徐徐放气,以减小袖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缓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
运动生理学实验实验一人体安静时及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心率的测定方法;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实验器材:秒表、听诊器、血压计、节拍器实验步骤:1、心率的测定(1)受试者静坐5min。
(2)测安静时心率测试者以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压在被试者一侧手腕部的桡动脉处或颈动脉处。
? 以10秒为单位,连续测3个10秒的脉搏,并作记录,若其中有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表明受试者处于相对安静状态。
否则,令其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并测量1分钟心率,2、血压的测定(1)测安静时的血压令受试者静坐5min以上,脱去右臂衣袖。
打开水银柱开关。
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令受试者将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向上。
将压脉带缠在该上臂,其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
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胸件放在其上。
测量收缩压。
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后(约160~180 mmHg处)。
随即松开气球螺旋,连续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
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测量舒张压。
继续缓慢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
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血压计上水银柱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2)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测完安静是心率和血压后,将血压计和压脉带之间的联接截断,压脉带留在上臂。
?、被测者手托气球,做30秒的高抬腿运动。
、运动后即刻坐桌旁。
测运动后即刻10秒心率,然后测血压。
分别测运动后即刻、第2、4、6min后10秒脉搏及各时段的血压。
六、结果:指标安静时运动后即刻 2min 4min 6min 心率(次/分) 血压(mmHg)七、分析讨论自己分析血压的变化实验二人体反应时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二、实验仪器:颜色反应时测定仪和反应尺三、实验步骤:1.用计时尺测定手的反应时受试者坐于桌边?手伸出桌面5CM?大拇指与食指分开2cm?检测者持计时尺上端,放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发出预告?当计时尺下落时,受试者用手握住?拇指上缘为测量结果(测量5次,取其中3次中等成绩的均值)。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人体生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4. 分析血压测量结果,判断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二、实验原理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动脉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壁的压力,即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动脉壁的压力,即舒张压。
血压的测量主要通过袖带加压、听诊和血压计读数来完成。
三、实验器材1. 血压计:汞式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
2. 听诊器。
3. 袖带。
4. 受试者。
四、实验步骤1. 受试者静坐5分钟,保持情绪稳定。
2. 受试者脱去一臂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上,掌心向上,使前臂与心处于同一水平。
3. 将袖带缠绕受试者上臂,袖带下缘距肘横纹2cm处为宜,松紧以能放入一个手指为宜。
4. 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脉搏后,用左手持听诊器的胸器放置在上面。
5. 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丝帽,驱净袖带内的气体后再旋紧螺丝帽。
6. 用打气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检压计上的水银柱上升到听诊器听不见血管音后再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上升20-30mmHg为止,随即松开螺丝帽,徐徐放气,逐渐降低袖带内压力。
7. 当听见崩崩样第一声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刻度,即为收缩压。
8. 继续缓慢放气,声音逐渐增强,而后突然变弱,听诊器听到最后一声动脉搏动声音,即为舒张压。
9. 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作为血压测量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中,受试者的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80mmHg。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成年人血压的正常范围应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
因此,受试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血压测量,使我们对血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人体生理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人体动脉血压的方法和原理。
2. 熟悉血压计的使用和操作。
3. 了解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最高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
血压计是测量动脉血压的常用工具,分为汞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
本实验采用汞柱血压计进行动脉血压的测定。
三、实验器材1. 汞柱血压计2. 听诊器3. 袖带4. 受试者四、实验步骤1. 受试者取坐位,将袖带缠于右上臂肱动脉处,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
2. 将汞柱血压计的听诊器放在袖带下方,调整汞柱高度至0刻度。
3. 适度充气,使袖带压力高于收缩压,使血流完全阻断。
4. 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声“嗒嗒”声时,记录此时的汞柱高度,即为收缩压。
5. 继续放气,当“嗒嗒”声突然消失或音调降低时,记录此时的汞柱高度,即为舒张压。
6. 重复实验3-5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受试者姓名: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收缩压:__________ mmHg 舒张压:__________ mmHg2. 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测定了受试者的动脉血压,结果显示收缩压为__________ mmHg,舒张压为__________ mmHg。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正常成年人的动脉血压收缩压应小于120 mmHg,舒张压应小于80 mmHg。
因此,受试者的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
六、实验讨论1.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心率、体重、体位、情绪等。
2. 本实验采用汞柱血压计进行动脉血压的测定,与电子血压计相比,汞柱血压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在进行动脉血压测定时,受试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人体动脉血压的方法和原理,熟悉了血压计的使用和操作,了解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血压对心率的影响实验报告血压对心率的影响实验报告引言: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而血压和心率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压对心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这一关系。
实验设计:我们招募了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他们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相似。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三个部分:静息、运动和恢复。
在静息阶段,实验对象被要求坐下休息,并记录基础血压和心率。
在运动阶段,实验对象进行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或跑步,持续时间为15分钟,然后记录运动后的血压和心率。
在恢复阶段,实验对象继续休息,并记录恢复后的血压和心率。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运动后的血压和心率上升:在运动阶段,实验对象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上升。
这是由于运动导致心脏收缩更频繁,推动更多的血液流动,从而提高了心率和血压。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假设一致。
2. 恢复后的血压和心率下降:在恢复阶段,实验对象的血压和心率逐渐回到静息阶段的水平。
这是因为运动后,身体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心脏不再需要以高速运转,从而降低了心率和血压。
3. 不同血压水平对心率的影响:在实验对象中,我们还发现了不同血压水平对心率的影响差异。
那些初始血压较高的实验对象在运动后心率上升的幅度更大,而那些初始血压较低的实验对象心率上升的幅度较小。
这表明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后需要更多的心脏工作来保持血液流动,从而导致心率的增加。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结果支持了血压对心率的影响。
运动后,心率和血压上升,而恢复阶段中心率和血压逐渐回到静息水平。
此外,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后心率上升的幅度更大。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本实验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整个人群。
其次,实验对象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差异,这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大样本量和更严格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脉搏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脉搏血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脉搏血压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动脉血压和脉搏频率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最高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
脉搏频率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三、实验器材1. 血压计:汞柱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
2. 听诊器。
3. 袖带。
4. 计时器。
5.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被测者取坐位,放松,手臂置于心脏水平位置。
2. 将袖带均匀地缠绕于上臂,袖带下缘距离肘关节2-3cm。
3. 将听诊器膜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4. 打开血压计,充气至听不到脉搏声音,再提高20-30mmHg。
5. 缓慢放气,观察袖带压力下降过程中脉搏声音的变化。
6. 当脉搏声音出现第一个明显变化时,记录此时的血压值,为收缩压。
7. 继续放气,当脉搏声音消失时,记录此时的血压值,为舒张压。
8. 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被测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0mmHg和80mmHg。
2. 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血压测量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体位、情绪等。
本次实验结果与被测者的实际情况相符。
六、实验讨论1. 脉搏血压测量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在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被测者的体位、袖带缠绕松紧度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脉搏血压测量实验操作简单,但要求实验者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脉搏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脉搏血压测量的临床意义,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脉搏血压测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脉搏血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脉搏血压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学会使用脉搏血压计,并能正确读取测量结果。
二、实验原理脉搏血压测试是通过测量动脉血压和脉搏来评估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表示。
脉搏是指心脏跳动时动脉搏动的频率,通常以每分钟次数(bpm)为单位表示。
脉搏血压测试的原理是利用脉搏血压计的袖带对被测者的上臂进行加压,阻断动脉血流,然后逐渐减压,使血液再次流动。
当袖带压力高于收缩压时,动脉血流被阻断,此时听不到脉搏声;当袖带压力逐渐降低至低于收缩压但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开始流动,此时可听到脉搏声。
根据袖带压力与脉搏声的关系,可分别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三、实验器材1. 脉搏血压计2. 听诊器3.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对象取坐位,放松身心,将袖带缠于上臂肱动脉处,袖带下缘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个手指为宜。
2.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轻压之。
3. 打开脉搏血压计,开始充气,使袖带压力逐渐升高,当脉搏声消失时,记录此时的压力值作为收缩压。
4. 继续放气,当脉搏声再次出现时,记录此时的压力值作为舒张压。
5.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收缩压:平均值为120mmHg,范围为100-140mmHg。
2. 舒张压:平均值为80mmHg,范围为60-90mmHg。
3. 脉搏:平均值为75bpm,范围为60-90bpm。
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良好。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脉搏血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脉搏血压测试是评估人体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血压与心率的检测表实验名称:血压与心率的检测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血压和心率的检测,探究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血压计- 心率测量仪- 运动器械(例如跑步机、动感单车等)- 实验人员2. 实验步骤:步骤一: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等。
- 对实验对象进行基础血压和心率的测量,作为对照组。
- 记录实验对象的身体状况,如身高、体重等。
步骤二:运动前测量- 记录实验对象运动前的血压和心率,作为基准值。
- 记录实验对象即将进行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步骤三:运动过程中的血压和心率检测- 在实验对象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定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 每隔一段时间(如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和心率,并记录下来。
步骤四:运动后测量- 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实验对象的血压和心率。
- 记录下运动后的血压和心率。
步骤五:实验数据分析- 对测得的血压和心率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图表。
- 通过比较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血压和心率数据,评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以下为实验对象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血压与心率检测数据:---运动前(基准值):- 平均血压:120/80 mmHg- 平均心率:70 次/分钟运动前测量:- 血压:135/85 mmHg- 心率:80 次/分钟低强度运动(30分钟):- 血压测量结果:- 10分钟:130/80 mmHg - 20分钟:125/75 mmHg - 30分钟:120/70 mmHg - 心率测量结果:- 10分钟:85 次/分钟- 20分钟:80 次/分钟- 30分钟:75 次/分钟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 血压测量结果:- 10分钟:140/85 mmHg - 20分钟:145/90 mmHg- 30分钟:150/95 mmHg - 心率测量结果:- 10分钟:95 次/分钟- 20分钟:100 次/分钟- 30分钟:105 次/分钟高强度运动(30分钟):- 血压测量结果:- 10分钟:155/95 mmHg - 20分钟:160/100 mmHg - 30分钟:165/105 mmHg - 心率测量结果:- 10分钟:110 次/分钟- 20分钟:115 次/分钟- 30分钟:120 次/分钟运动后测量:- 血压:130/80 mmHg- 心率:75 次/分钟---实验数据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血压和心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影响因素。
3. 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动脉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血压测量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查项目,对于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器材1. 听诊器2. 血压计(水银柱式或电子式)3. 测量尺4.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受试者取坐位,放松,休息5-10分钟。
2. 受试者解开衣袖,露出右上臂,将血压计袖带紧贴皮肤,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
3. 听诊器置于肘窝肱二头肌内侧,听诊肱动脉搏动。
4. 将血压计的气球与袖带连接,打开气门,开始充气,当袖带压力高于收缩压5-10mmHg时,缓慢放气,同时观察血压计水银柱的刻度。
5. 当水银柱下降至某一刻度时,突然出现第一声搏动音,该刻度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该刻度为舒张压。
6. 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收缩压:120-139mmHg2. 舒张压:80-89mmHg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所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的血压状况良好。
六、实验讨论1. 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袖带充气速度、放气速度、受试者情绪、姿势等。
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袖带紧贴皮肤,避免打折;听诊器紧贴肱动脉,避免漏音;放气速度要慢,观察水银柱刻度。
3. 实验结果与正常血压范围的关系:本次实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血压状况良好。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血压测量的操作,使我对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掌握了血压测量的技巧。
同时,我还了解了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和注意事项,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测量血压奠定了基础。
八、参考文献1. 胡大一,张运,等.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王继增,张红梅,等. 临床医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 邓铁涛,张伯礼,等. 中医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实验 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
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
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
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
【对象】人【器材与药品】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 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
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
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
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 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 所示)。
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
接着,连接导联线。
一般以5 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
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 0”位。
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
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
按下“标准电压” 按纽,使1mv 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记录肢体导联I、II 、III 、aVR、aVL、aVF,胸前导联V1、V3、V5等9个导联的心电图,同时记录标准电压。
每个导联记录时间约10 秒,然后关闭运转控制键,使走纸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