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疾病-消化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829.50 KB
- 文档页数:38
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要求:1、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2、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4、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第一步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其他方法:捏脊的部位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
小儿积食推拿方法小儿积食是指婴幼儿因进食不当或消化功能不健全而导致的腹部不适症状。
积食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推拿方法对缓解小儿积食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按摩腹部。
1. 将宝宝平躺在床上,用温暖的双手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每次约5-10分钟。
2. 按摩时要轻柔而有力,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顺利排便。
3. 可以在宝宝腹部涂抹一些婴儿专用的按摩油,以减少摩擦力,使按摩更加舒适。
二、穴位按摩。
1. 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刺激宝宝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2. 可以选择脐部周围的穴位进行按摩,如中脘穴、关元穴等,每次按摩约3-5分钟。
3. 每天坚持按摩穴位,有助于缓解小儿积食症状,促进肠道蠕动。
三、适当运动。
1.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顺利排便。
2. 可以在宝宝腹部进行适当的拍打和轻抚,或者让宝宝做一些腹部按摩操,促进腹部肌肉的放松和活动。
3. 合理的运动能够刺激肠道蠕动,有助于排出积食,缓解小儿积食症状。
四、饮食调理。
1. 对于小儿积食的宝宝,饮食调理尤为重要。
可以适当增加宝宝的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2. 同时,要避免给宝宝食用过多油腻、辛辣、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积食症状。
3.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减少积食的发生。
五、保持心情愉快。
1. 宝宝的心情状态也会影响消化功能,因此要保持宝宝心情愉快。
2. 可以给宝宝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良好的心情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缓解小儿积食症状。
总之,小儿积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但通过适当的推拿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期进行腹部按摩和穴位按摩,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小儿积食症状的发生。
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小儿积食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退六腑的功能主治一、功能介绍小儿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通过手法的施展刺激儿童体表的经络和穴位,达到调整脏腑功能,促进儿童健康发育的目的。
其中,退六腑是小儿推拿的一种常见手法之一,其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六腑经络,有助于调整六腑功能,从而对一系列儿童疾病有良好的功效。
二、主治疾病通过小儿推拿退六腑的手法可对以下常见儿童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1. 脾胃虚弱小儿脾胃虚弱常表现为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等症状。
通过退六腑的手法可以刺激脾胃经络,促进脾胃的蠕动和消化功能,调整脾胃的功能平衡,从而有效缓解脾胃虚弱带来的不适。
2. 呼吸道感染儿童常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痰多、气促等症状。
通过退六腑的手法可以刺激肺经络,促进肺部气血循环,增强肺部的免疫力,有效缓解呼吸道感染带来的症状。
3. 泌尿系统疾病儿童的泌尿系统易发生炎症和感染,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通过退六腑的手法可以刺激肾经络和膀胱经络,促进泌尿系统的血液流通,改善肾脏的排尿功能,有效缓解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
4. 神经系统疾病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常见有多动症、孤独症等。
通过退六腑的手法可以刺激心经络、脑经络等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经络,调整脑神经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带来的症状,促进神经发育和调节。
5. 肠胃功能紊乱儿童肠胃功能紊乱表现为肚子疼、腹泻、便秘等症状。
通过退六腑的手法可以刺激胃经络、大肠经络等,促进肠胃的运动、蠕动,调整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效缓解肠胃功能紊乱的症状。
6.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
通过退六腑的手法可以刺激胆经络、小肠经络等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经络,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儿童的抵抗力,预防和缓解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
三、推拿手法小儿推拿退六腑的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捏揉手法: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捏揉腑经穴位,可以适度加力,时间约为2-3分钟。
2.推拿手法:以手掌为主要工具,沿着腑经的走向进行推拿,力度适中,时间约为5-10分钟。
小儿推拿健康知识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通过按摩和推拿小儿身体的一些特定穴位和部位,以达到促进儿童健康、增强免疫力、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儿推拿的健康知识。
1.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小儿推拿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促进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主要针对小儿的特定穴位和部位,通过温和的刺激,促进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 小儿推拿的好处小儿推拿具有很多好处,包括:- 增强免疫力: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调节身体机能:小儿推拿可以调节小儿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身体机能,促进健康成长。
- 缓解身体不适:小儿推拿可以缓解小儿的一些常见不适,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便秘等。
- 促进亲子关系:小儿推拿是一种亲密的亲子活动,通过父母的按摩和推拿,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密感。
3.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小儿推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时间:小儿推拿最好在儿童安静、放松的时候进行,避免在饥饿、过度疲劳或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进行。
- 注意力度和手法:小儿推拿的力度要温和、均匀,避免用力过猛或刺激过强。
手法要轻柔,避免造成疼痛或不适。
- 遵循正确的穴位和部位:小儿推拿需要遵循正确的穴位和部位,可以咨询专业的推拿师或医生,了解适合自己孩子的穴位和推拿方法。
- 观察儿童的反应: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哭闹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4. 小儿推拿的常见穴位和推拿方法小儿推拿常用的穴位和推拿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揉太阳穴:用拇指轻轻揉按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等。
- 推拿腹部:用掌心轻轻推拿腹部,可以促进消化、缓解便秘等。
- 按摩背部:用手指轻轻按摩背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呼吸等。
- 推拿脚底:用手指轻轻推拿脚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