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介绍(中文)
- 格式:ppt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29
层析柱装柱流程层析柱是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化合物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化学、生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层析柱操作时,正确的装柱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下面将介绍层析柱的装柱流程。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层析柱和填料。
层析柱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填料的选择根据需要分离的化合物而定,可以是硅胶、纸浆、聚合物凝胶等。
填料的粒径和填充量也需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接着,将层析柱放置在支架上,并用适当的溶剂进行预洗。
预洗的目的是去除填料中的杂质和空隙中的气体,为样品的装柱做好准备。
预洗的溶剂通常是与样品相似的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等。
然后,将填料均匀地装入层析柱中。
填料的均匀性对于分离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装填填料时需要轻轻振动层析柱,使填料能够均匀分布,并避免出现空隙或局部堆积的情况。
接下来,将样品溶液缓慢地加入层析柱中。
在加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流速,避免填料被冲洗出来或样品在填料中发生混合。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移液枪或注射器来进行加样,以确保流速的均匀和稳定。
装柱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层析操作。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洗脱溶剂来进行洗脱,以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在洗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收集不同洗脱峰的组分,并记录下各个组分的出现时间和洗脱溶剂的类型,以便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最后,对层析柱进行清洗和保存。
清洗时,可以用适当的溶剂将填料中残留的样品和杂质洗净,然后用干燥剂将层析柱中的水分去除干净。
清洗完成后,将层析柱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避免受潮和受到污染。
总之,层析柱的装柱流程是一个关键的操作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后续层析操作的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的装柱流程应该包括层析柱的预洗、填料的均匀装填、样品的缓慢加样、洗脱组分的收集和记录、以及层析柱的清洗和保存等步骤。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层析柱操作的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层析柱装柱流程范文层析柱(CLC)是一种分离和纯化化学物质的常用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包括制药、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食品科学中广泛应用。
层析柱装柱流程是在层析柱中装填填料的过程,决定着柱的分离性能和吸附能力。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层析柱装柱流程:1.准备填料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填料。
填料的选择取决于分离目标和样品特性。
常见的填料包括硅胶、脱色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和凝胶颗粒等。
填料应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与目标物发生相互作用。
2.准备柱子将柱子清洗干净,并根据填料的尺寸调整柱子的高度。
柱子可以是玻璃柱、不锈钢柱或塑料柱,具体选择取决于实验要求。
3.浸泡填料将填料放入容器中,加入合适的溶剂。
浸泡填料有助于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提高填料表面的活性。
可以根据填料类型和实验要求调整浸泡时间,一般需要几小时到几天。
4.烘干填料将浸泡过的填料放入烘箱中或暴露在室温下进行干燥。
烘干填料有助于去除残留的溶剂,使填料能够更好地保持其结构和吸附性能。
5.装填填料将干燥的填料均匀地倒入柱子中。
填料的层高度应根据实验要求调整,一般为柱子高度的1/3到2/3、填料应当尽量均匀地分布在柱子中,以确保有效的分离效果。
6.压实填料使用压实设备或手动敲击柱子,将填料压缩和固定在柱子中。
压实的目的是增加填料的堆积密度,减少填料颗粒之间的间隙,提高分离效果。
压实的程度应根据填料类型和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7.洗涤柱子将柱子与适当的溶剂进行冲洗,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和残留的溶剂。
洗涤的选择取决于填料和实验要求。
洗涤过程可以重复几次,直到柱子完全清洁。
8.储存柱子装填完成后,柱子可以进行包装或储存。
柱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保持填料的性能和活性。
层析柱(色谱柱)填料介质的装载及洗脱操作规程工业制备层析柱(色谱柱)的填料装载充填和洗脱操作的规范直接影响色谱分离纯化工艺过程的效率,迈思通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该行业专家的指导,编写了关于《层析柱(色谱柱)吸附介质的充填及洗脱规程》的方法,供广大用户和科研者参考。
一、柱头安装是否合适及是否严密的检查1、检查下柱头是否按图纸要求安装?(要求按图纸要求安装)2、检查下柱头内,是否安装了防止吸附剂(例如硅胶)漏出的滤布(或滤网)。
3、所用滤布(滤网)的材质要求能耐所用溶剂的腐蚀,而且孔径很小,一般要求使用500目以上孔径大小的滤布(网)。
4、下柱头安好,紧固后,从柱上端(开口)加入所用洗脱剂中极性较小的一种溶剂(例如已烷、石油醚、甲苯等),使溶剂液面比下柱头上部分离出20-30厘米,仔细观察下柱头是否漏溶剂。
如果漏,则必须坚固(或重装),直至不漏为止。
5、检查确实不漏后,放出柱内溶剂,准备装吸附剂(例如硅胶等)。
二、充填吸附剂以充填(或称装填)硅胶为例,作如下说明:1、干法装柱①、取吸附剂(例如硅胶)记下硅胶的量,(等装完柱后,检查剩余硅胶量,就可以知道装入柱中的硅胶量了)。
②、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准备好木槌,有人从柱上端倒入一定时的硅胶,柱下边有人用木槌敲击柱外壁,振实硅胶;一边加硅胶,一边敲击柱;最好硅胶加到什么高度,就在此高度敲击;且向上下移动敲击。
如此,直至硅胶装满时为止;再上下移动敲击一阵子;至硅胶上平面不再下沉,而且硅胶面很实时为止。
③、如果体系中没有设预柱,层析柱中上端硅胶不把装满,留出空间待“上样”用。
④、如果有预柱的体系,层析柱应装满硅胶。
⑤、干法装柱,粉尘大,且敲击声大,柱外表易变成不光亮,但不耗溶剂。
2、湿法装柱①、同上,准备一定时的硅胶,且记录下硅胶量。
②、准备一只30-50升的耐溶剂腐蚀的塑料桶,例入极性小的且配洗脱剂时需用的溶剂(例如已烷,石油醚、甲苯等),再例入硅胶,搅拌混合。
bpg层析柱装柱BPG层析柱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装置,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BPG层析柱的装柱过程及其相关特点。
一、BPG层析柱的装柱BPG层析柱的装柱过程主要包括填充填料、封口和测试等步骤。
1. 填充填料填充填料是装柱的第一步。
首先,将BPG层析柱的尾部封口,确保填料不会从尾部漏出。
然后,将填料填充到柱体中,填料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而定。
常见的填料有凝胶、树脂、硅胶等。
填充填料时需要注意均匀填充,避免形成空隙或过度填充。
2. 封口填充填料后,需要对层析柱进行封口。
封口的目的是固定填料,防止填料在柱体中移动或漏出。
封口材料可以选择合适的密封胶或橡胶垫片,确保封口牢固。
3. 测试装柱完成后,需要对BPG层析柱进行测试。
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装柱过程中是否出现漏液或其他问题。
可以通过加入缓冲液或样品,在一定压力下通过柱体,观察是否有液体泄漏或柱体渗透等现象。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二、BPG层析柱的特点BPG层析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分离效果BPG层析柱的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分离位点,有效提高分离效果。
同时,BPG层析柱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填料,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2. 快速操作BPG层析柱的装柱过程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填充填料和封口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用于一些对操作时间要求较高的实验。
3. 良好的重复性BPG层析柱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以反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更换填料和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就可以保持较好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
4. 广泛应用BPG层析柱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实验,如生物分离、蛋白质纯化、药物筛选等。
其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得BPG层析柱成为实验室中常用的分离技术装置。
总结:BPG层析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装置,其装柱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具有高分离效果、快速操作、良好的重复性和广泛应用等特点。
在实验室中,合理选择和使用BPG层析柱能够提高实验效率,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试及工业用手动层析柱装填指南1. 中试及工业用手动层析柱中试及工业用手动层析柱的设计,秉承了创新的设计理念,采用专利密封方式以及专利的柱头旋转结构,手动装填层析填料简单,配套工具少,并能够为各种层析填料提供快速的手动装填方法,节约时间,并降低了工作者的工作强度,还能够获得准备而重复性的装柱效果,更快协调不同产品线的转换。
通常手动层析柱从直径100mm到450mm,高度有500mm和1000mm两种。
手动层析柱列表2. 准备工作1.检查层析柱的完整性,容器具已按容器具清洁管理规程清洁待用。
并且在装填前要进行保压密封性及清洁验证。
2.填料在装填前要按填料:匀浆液=1:1.5-2的比例充分匀浆,可以用匀浆棒匀浆,装柱前要脱气处理,可以通过抽真空及超声脱气。
3.将层析柱拆卸,将各部件用注射用水清洗干净。
匀浆棒3. 装柱过程1.装柱参数确定:根据工艺确定(略)。
2.将柱子不锈钢下底盘放在底座支架上,用螺丝固定,底盘出口用软管连接,将软管连接至蠕动泵泵管出口(蠕动泵软管入口在注射用水中),开启蠕动泵,调节流速旋钮至所需位置,检验并确定管线连接无外漏。
3.下底盘放上蓄水环,蓄装水1cm高,排尽气泡,将两层金属网的经纬线以45°角错开,放在底盘中心位置,确认无气泡后将膜盖盖紧。
取下蓄水环。
4.套红色橡胶圈,放底盘,用螺丝对称旋紧。
套垫圈,小心地将玻璃柱体放在垫圈上。
将四根金属杆旋上,玻璃柱顶部套上硅胶圈,不锈钢顶盘穿过金属杆盖在硅胶圈上,使硅胶圈,玻璃柱和顶盘的内边缘刚好对齐。
用螺母将金属杆对称旋紧。
此过程中蠕动泵应不停地泵入水,直至玻璃柱上有2~4cm高的水位时,可停泵,并将底盘软管与蠕动泵泵管连接断开,将底盘软管出口置高过玻璃柱,防止玻璃柱内水流光。
5.将填料沿玻璃柱的内壁缓慢倒入层析柱中,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填料全部倒完后再加入注射用水使液面与玻璃柱顶端齐平。
如果填料一次性倒不完,可将层析柱出口放低,使水流走一部分再倒填料,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已经沉降好的填料翻起来。
大小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介绍层析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化、药学、环境分析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样品在固定相和移动相间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各自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混合物各组分的分离。
一般情况下,层析柱包括大型和小型两种。
下面将讨论这两种层析柱的装填实践介绍。
首先是大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
大型层析柱一般适用于样品量较大的情况,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在线层析分离。
其装填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填料。
选择填料是大型层析柱装填实践中的关键步骤。
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填料。
常见的填料有硅胶、Sephadex、糖果胶等。
填料的选择应该考虑到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等因素。
第二步是准备填料。
填料在装填前一般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以提高其分离效果。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洗涤、干燥和激活等。
洗涤可以去除填料表面的杂质,干燥可以除去填料中的水分,而激活可以增加填料的活性。
第三步是装填填料。
在装填填料之前,需要将填料与层析柱的内壁润湿。
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将填料悬浮在适量的移动相中,然后缓慢注入到层析柱中。
装填填料时应注意层析柱的填料层高度和均匀度,以保证分离效果。
第四步是压实填料。
压实填料是装填实践中的重要步骤,可以提高填料层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压实填料时,可以利用酒精、氮气或专用的装填仪器进行。
压实填料时应注意避免填料的堵塞和破碎。
第五步是检查填料层的质量。
填料层质量的检查可以通过观察填料层的均匀性、密实度和干燥程度来进行。
如果发现填料层存在问题,可以进行调整或更换。
以上是大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介绍,下面我们将介绍小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
小型层析柱一般适用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或分析。
其装填实践与大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相似,但由于样品量较小,操作上相对简单。
其装填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填料。
填料的选择原则与大型层析柱相同,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填料。
层析柱装柱注意事项《层析柱装柱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层析柱装柱这档子事儿。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首先,选柱子就像找对象一样,得找个合适的。
尺寸得匹配你的实验需求,不然就像小脚穿大鞋或者大脚挤小鞋,都难受。
这柱子要是选错了,后面的事儿可就不好办喽。
然后,就是填料啦!这填料就像是柱子的灵魂,得好好对待。
千万别毛手毛脚地把它弄得到处都是,不然就像撒了一地的珍珠,心疼着呢。
装填料的时候,要慢慢地、轻轻地,就像给宝贝穿衣服一样,小心翼翼的。
还有啊,装柱的时候可得保持耐心。
这可不是着急就能搞定的事儿,得慢慢把填料压实,不能有气泡。
就好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得结实,不然房子可就要歪歪扭扭啦!有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雕塑大师,在精心雕琢我的作品。
说起气泡,那可真是讨厌的家伙!一旦有气泡在里面,就像一个隐藏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让你的实验化为泡影。
所以啊,得时刻警惕着,一有气泡冒出来,就得赶紧把它赶跑。
记得有一次,我着急忙慌地装柱,结果填料没压实,实验做得一塌糊涂。
那心情啊,简直比丢了钱包还难受。
从那以后,我就吸取教训了,装柱的时候再也不马虎了。
另外,装柱的过程中也得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哦!别搞得乱七八糟的,不然被导师看到了,那可少不了一顿批评。
咱可得把实验台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就像自己的小天地一样。
总之,层析柱装柱虽然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咱们可得用心对待,就像对待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好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些。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和感受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让你们在装柱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
祝大家实验顺利,都能成为层析柱装柱的高手!哈哈!。
层析柱装填及相关常识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层析柱装填高度摘要:一、层析柱简介1.层析柱的概念2.层析柱的分类3.层析柱的作用二、层析柱装填高度的重要性1.装填高度对层析效果的影响2.装填高度与样品移动速度的关系3.装填高度与分辨率的关系三、层析柱装填高度的确定1.理论计算法2.实验测定法3.经验公式法四、装填高度的调整与优化1.装填高度的调整2.装填高度的优化策略3.装填高度调整与优化的实际应用正文:层析柱是色谱分离技术中常用的分离介质,对于样品的分离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层析柱装填高度的重要性及其确定方法。
首先,层析柱装填高度对层析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装填高度可以保证样品在柱中发生有效的分离,从而提高柱的分离效果。
装填高度不足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而过度装填则可能使样品在柱中扩散不均,影响分离效果。
其次,装填高度与样品在柱中的移动速度密切相关。
在一定范围内,装填高度越高,样品在柱中的扩散阻力越大,从而降低样品的移动速度。
这会对分离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权衡。
此外,装填高度还会影响柱的分辨率。
适当的装填高度有利于提高柱的分辨率,从而实现样品的有效分离。
在实际操作中,确定层析柱装填高度的方法有理论计算法、实验测定法和经验公式法。
理论计算法是通过计算样品在柱中的扩散系数来确定装填高度;实验测定法是通过实际操作,根据样品在柱中的分离效果来调整装填高度;经验公式法是参照已有的实验数据,根据经验公式来确定装填高度。
最后,装填高度的调整与优化是提高柱分离效果的关键。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调整装填高度、优化流动相和梯度条件等方法来提高柱的分离效果。
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 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 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 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层析柱装填高度1. 简介层析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层析柱的分离效果受到装填高度的影响,装填高度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层析柱装填高度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装填高度的选择方法。
2. 层析柱装填高度的意义层析柱的装填高度决定了样品在柱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影响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
合理的装填高度可以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
因此,装填高度的选择对于层析柱的分离性能至关重要。
3. 影响层析柱装填高度的因素3.1 层析柱尺寸层析柱的尺寸包括内径和长度,尺寸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装填高度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较大的层析柱可以使用更高的装填高度,从而提高分离效果和速度。
3.2 样品性质样品的性质也会对装填高度产生影响。
如果样品分子较大,分离速度较慢,那么可以适当增加装填高度以提高分离效果。
相反,如果样品分子较小,分离速度较快,可以适当降低装填高度。
3.3 目标分离效果目标分离效果是决定装填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需要较好的分离效果,则装填高度应适当增加,以增加样品在柱内的停留时间。
如果只需要简单的分离,可以适当降低装填高度。
3.4 柱床颗粒大小柱床颗粒的大小也会对装填高度产生影响。
较大的颗粒可以使用较高的装填高度,从而提高分离效果。
而较小的颗粒则需要较低的装填高度,以保证分离效果。
4. 层析柱装填高度的选择方法4.1 初步选择装填高度根据样品性质、目标分离效果和柱床颗粒大小等因素,初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装填高度范围。
可以参考已有的文献和经验值进行选择。
4.2 实验验证选择结果在初步选择装填高度之后,进行实验验证以确定最终的装填高度。
可以选择不同的装填高度进行实验,比较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
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佳的装填高度。
4.3 装填高度的调整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装填高度。
如果需要更好的分离效果,可以适当增加装填高度。
如果需要更快的分离速度,可以适当降低装填高度。
层析柱装填高度(最新版)目录1.层析柱的概念及分类2.层析柱装填高度的定义3.层析柱装填高度的影响因素4.层析柱装填高度的测量方法5.层析柱装填高度的优化正文层析柱,又称为色谱柱,是一种用于色谱分析的装置,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层析柱可以分为气相色谱柱、液相色谱柱和薄层色谱柱等。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层析柱的装填高度对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层析柱装填高度指的是色谱柱中固定相填充物的高度,通常用毫米(mm)表示。
装填高度的选择会影响到色谱柱的分离效果、保留时间和峰形等。
为了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需要在装填高度、柱效和分离度之间寻求平衡。
影响层析柱装填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固定相的种类和颗粒大小:不同种类的固定相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颗粒大小对装填高度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颗粒越小,装填高度越高。
2.色谱柱的直径: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会影响到固定相填充物的装填量,直径越大,装填高度越高。
3.色谱柱的长度:色谱柱长度的增加会导致样品在柱中的保留时间增加,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因此,需要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色谱柱长度。
测量层析柱装填高度的方法有:1.称重法:通过称取固定相前后的重量,计算装填高度。
2.目测法:根据色谱柱中填充物的高度进行估计。
3.液柱法:在柱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流动相,根据液柱高度计算装填高度。
为了优化层析柱装填高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固定相种类和颗粒大小。
2.控制装填压力:在填充固定相时,应控制好装填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填充物压缩。
3.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直径和长度: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直径和长度,以满足分离效果和柱效的要求。
总之,层析柱装填高度是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
层析柱装填及柱效测定及凝胶过滤层析基础知识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1. 掌握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掌握凝胶柱柱效测定方法;2. 熟悉凝胶层析的一般过程;3. 了解凝胶介质的选择原则和应用领域。
内容:1. Sephadex G-50凝胶柱的装填;2. 凝胶柱柱效测定;3.凝胶再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 实验仪器层析柱(1×40 cm),砝码天平,玻璃棒,分部收集器,核酸蛋白质检测仪,记录仪,滴头吸管2. 实验材料和试剂Sephadex G-50,0.02mol/L pH8.0的PBS缓冲液,5%丙酮(PBS缓冲液作为溶剂)三、实验步骤清洗层析柱测定层析柱的内径、高度,计算所需凝胶的体积根据Sephadex G-50的膨胀体积,计算所需干凝胶的质量称取相应质量的干凝胶,加入其总吸液量10倍的0.02 mol/L PBS在100℃水浴中加热溶胀1小时以上,溶胀之后将极细的小颗粒倾泻出去用真空干燥器抽尽凝胶中空气,并将凝胶上面过多的溶液倾出关闭层析柱出水口,向柱管内加入约1/4柱容积的洗脱液(重复使用的填料,从此步开始)边搅拌,边将薄浆状的凝胶液连续倾入柱中,使其自然沉降等凝胶沉降约2-3cm后,打开柱的出口,调节合适的流速,使凝胶继续沉积待沉积的胶面上升到离柱的顶端约5cm处时停止装柱,关闭出水口通过2-3倍柱床体积的洗脱液使柱床稳定(流速0.5~1 mL/min)始终保护凝胶上端有一段液体准备好恒流泵、分部收集器、核酸蛋白检测仪及记录仪打开柱上端的螺丝帽塞子,吸出层析柱中多余液体直至与胶面相切沿管壁将5%丙酮溶液0.6 mL小心加到凝胶床面上,应避免将床面凝胶冲起(参考完成时间11:30)打开下口夹子,使样品溶液流入柱内,同时收集流出液,当样品溶液流至与胶面相切时,夹紧下口夹子按加样操作,用1 mL洗脱液冲洗管壁2次加入3-4 mL洗脱液于凝胶上,旋紧上口螺丝帽将层析柱进水口连通恒流泵,柱出水口与核酸蛋白质检测仪比色池进液口相连,比色池出液口再与自动部分收集器相连,用两根导线将检测仪与记录仪连接起来,设置好基线的位置洗脱时,打开上、下进出口夹子,用0.02mol/LpH8.0的PBS,以0.5~1 mL/min 流速洗脱,记录tr(记录仪纸速设为12cm/h,电压200mv;核酸蛋白监测仪检测波长254nm,灵敏度为0.1A),计算单位高度的柱效(参考完成时间16:00)柱效计算公式:N = 5.54?[θr/( W 1/2)]2其中,θr为平均洗脱时间,W 1/2为半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