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做到(知行合一)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245.40 KB
- 文档页数:1
“知道”到“做到”的3个转变学了很多知识、理念、方法、道理,可是却没有在自己身上看到成长,这是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也包括我自己。
用韩寒的话说,这叫“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道”和“做到”之间,总是有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
知行合一,像减肥和戒烟一样难。
我们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有没有具体的办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帮助我们做到知行合一?一个人从“知道”到“做到”需要经历三个层级的转变:从“知道”到“做到”,第一个层次的转变是知识层次的转变。
知是行之始,一个人的行为改变总是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的,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变化的。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和花费时间最短的转变。
但问题也来了,我们是忙碌的知识采集者,乐此不疲地打开和收藏新的文章,我们正在变成了知识囤积者,学了太多知识,却没有留出时间巩固、整合和实践,成长是不会发生的。
从“知道”到“做到”,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层次的转变。
阻止我们知行合一的第二个原因是态度层面的。
我们很多情况下,会带着焦虑、消极、犹豫不决、先入为主判断或者坚持固有思维的态度去判断自己所接收的信息。
这些态度问题削弱了改变的动力。
对于这一点,《知道做到》的作者建议,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尝试,不要过早否定信息、知识、观念、方法的价值。
从“知道”到“做到”,第三个层次的转变是行为层面的转变。
多数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知道”不等于“做到”,已知的知识需要辛苦的摸索和实践,才能娴熟地被运用。
“知道”很容易,但要“做到”很辛苦,知道和做到之间并非我们所认为的一步之遥,从“知道”到“做到”,我们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在行为层面,《知道做到》的作者认为,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缺少跟进。
要想把知识转化为结果,想改变行为获得预期的结果,一定要制定跟进计划。
别再因为自己知道了很多新知识而沾沾自喜,“知道”只是学习的第一步,你还要在态度上真正的接纳,在行为上真正改变,才算真正地完成学习。
《知道做到》关于本书和作者本书是《一分钟经理人》作者肯·布兰佳的最新力作。
《知道做到》这本书从根本上剖析了“知与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并给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教你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现知行合一。
核心观点这本书讲两件事:一、为什么知道了却做不到?三大原因和破解方法;二、从知道到做到,需要的三个步骤。
本书内容所谓知道做到就是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很简单,但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件事情呢?这本书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
这本书的作者有三个人,他们是肯·布兰佳、保罗·梅耶、迪克·卢赫。
后两个作者可能大家不太熟悉,第一个作者肯·布兰佳是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他写的最有名的一本书叫《一分钟经理人》。
书非常薄,但是把做经理人的核心要点精要地阐述出来,所以这本书创造了超过1800万册的惊人销量,而且被全球超过25种语言翻译发行。
另外,布兰佳这人很全能,既是作家,也是演说家,还是个商业咨询师,被誉为当今商界最具洞察力和思想深度的人之一。
2005年,他被亚马逊评为史上最著名的25个畅销书作家之一,并被列入了亚马逊名人堂。
作为企业管理领导者领域的大师,他自然常常给人做培训,给人讲领导力的方法和理念,他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每次演讲,很多听众都点头认可,嗯,是这样的,您说得很对,但回去照旧没有改变。
他很困惑,为什么大家知道了一个道理但是用不下去?如果知道做不到,他研究这些管理方法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找到他的朋友保罗·梅耶,也就是这本书第二个作者。
保罗·梅耶这个人,能量也很大,他旗下公司产品的全球销售总额已经超过20亿美元,他们公司做的事情,就是研究怎么激励人。
所以梅耶听了布兰佳的想法以后说,来来来,我来帮你研究一下。
企业管理学大师和成功激励大拿一起合作搞这个事情,那第三个作者卢赫是干嘛的呢?原来他是专门做演讲的,推广这个理念,所以布兰佳、梅耶和卢赫他们三人就组成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和推广“知道做到”,也就是怎样做到“知行合一”这一个问题。
jci知道做到读后感jci知道做到读后感一:《知道做到》读后感〔752字〕其实刚看到这本书大概猜到它讲的是什么,作为一本管理学的提升书籍,此书通过文字阐述了现在的我们出现的各种问题;知识的垃圾桶;知道却不能做到;毫无方案的工作生活等。
本书将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1、信息超载;2消极过滤;3缺少跟进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简明而一精一辟。
现在我们懂得,阻止我们前进和上升的原因其实就是know和how如何更好的的衔接,做到更好的跨越。
这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转换是知识层次的转变。
这是很简单的,也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种转变。
我现在发现自己每天要来往于很多博客,看很多新闻,但是第二天就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昨天看了什么内容了。
“知道做到”这本书里写到:“人们对于自己吸取的信息,24小时以后就记得不到50%的内容,而1个月之后,他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就不到5%了。
”对于我们都知道的那些道理,你听着可能很耳熟,所以经常说这个道理我知道。
但是你可能不清楚你没有做到这些道理就等同于你不知道这个道理。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呢?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变化。
当你对某个东西产生强烈的积极或消极情感时,你就会形成态度。
改变一态度要比获取知识更困难,因为我们常常会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所以我们需要养成积极的过滤系统。
每当我们产生一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时,可能我们周围最亲密的人就会大泼冷水。
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消极过滤系统。
比方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可能会想,“恩,这个很有道理,但是对我来说不管用,因为……对于新知识我们会让自己带先入之见,批判的心态来接受,虽然你口头上说我知道/我理解,但是你的心灵深处/态度上并没有接受。
所以我们要设法敞开自己的心胸,遇到新信息时,不要总是琢磨这个错在哪里,而是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
但是光是接受,态度上的转变,它不能让我们真正做到,那么我们还要做什么呢?jci知道做到读后感二:知道做到读后感〔617字〕今天我读了著名的群众演讲家、习惯研究专家周士渊教授的《知道更要做到》。
做一个靠谱的人收到做到说到做到想到做到知道做到摘取自刘润老师的《》什么是靠谱?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对外不断交付确定性,对内不断提升人生算力。
所谓靠谱,有四重境界:收到做到,说到做到,想到做到,知道做到。
靠谱的第一重境界:收到做到作为公司一个业务负责人,突然有一天,你的老板给你安排了一个紧急项目任务。
这个项目任务根据你的业务经验和目前的资源配置,你认为是上级考虑不周,贸然执行,弊大于利,甚至可以说是“功在当代,祸害千秋”,会极大地伤害用户体验。
请问,你的第一反应状态和接下来的动作会是什么?为了业务,为了公司,冒死进谏?期待改变公司决议?一次不行,两次,三次?不撞南墙不回头?你觉得这是不是靠谱?答案是,不一定。
你可能会很委屈,我这么做,可是为了公司好呀。
但是,发现项目风险点,勇敢指出,不一定是靠谱。
不说风险点,盲目执行,也不一定是靠谱。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什么是靠谱?记着,A和B打架,答案藏在C,要学会创造性地提出双赢方案。
接下任务之后,即便知道有困难,也应该迎难而上。
有困难?有风险?很好。
然后呢?怎么策略性解决?怎么能够既满足公司的期待,又能够把你内心的风险点降低?怎么在资源、激励不足的情况下解决难题,确保交付完成?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才是靠谱。
在公司做业务,一定要有一个基础认知:上级的命令,就像军令一样。
军令如山。
只要接到上级指令,就要交付确定性。
遇到困难要求助,有关键里程碑节点时,要去及时沟通,项目结束时要有复盘,沉淀经验和教训。
这就是靠谱的第一重境界:收到做到。
做到这一重境界的人,会更容易被重用。
为什么?沟通成本低,我安排你的事,你马上能落实。
上级见了这样的人,都会喜欢得不得了。
靠谱的第二重境界:说到做到靠谱的人,你发现他们从不轻易承诺。
明明能做八九分,偏要说个五六分留有余地。
这就叫说到做到。
对于公司来说,中高层管理人员,日常定年终目标、季度目标,必须要保证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