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菌的功过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27
绿色木霉一、木霉菌概述:木霉菌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广泛存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中。
自19世纪中叶,人类对木霉菌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木霉菌的分类地位才得以确定。
大多数木霉菌可产生多种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昆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比如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次级代谢产物,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防治、生物肥料及土壤改良剂。
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对环境较为友好的生物农药木霉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绿色木霉是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作物有降解作用,效果非常好,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可有效防治土传性病害。
绿色木霉菌剂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农药,还可以防治黄瓜等葫芦科、番茄等茄科蔬菜的根结线虫病害。
绿色木霉菌剂生物农药通过产生抗生素、营养竞争、微寄生、细胞壁分解酵素、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
可直接加入腐熟剂、有机肥料、生物菌剂等肥料中,在分解纤维、病理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二、木霉菌特点:系列产品在防治灰霉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防治特点:1.拮抗作用:木霉菌通过产生小分子的抗生素和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胞壁降解酶类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
木霉菌在抗生和菌寄生中,可产生几丁质酶、β21 ,3 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来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或分泌葡萄糖苷酶等胞外酶来降解病原菌产生的抗生毒素。
同时,木霉菌还分泌抗菌蛋白或裂解酶来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
2.竞争作用:木霉菌可以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而夺取水分和养分、占有空间、消耗氧气等,以至削弱和排除同一生境中的灰霉病病原物。
3.重寄生作用:研究发现木霉菌会在特定环境里形成腐霉对灰霉病菌具有重寄生作用,它进入寄主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因而能抑制葡萄灰霉病症状的出现。
木霉菌的简介国内对木霉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还局限于木霉菌对植物病原菌拮抗机理的初步分析,拮抗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等。
主要剂型为粉剂和可湿性粉剂。
国内登记生产木霉菌制剂的企业虽然较少,但木霉菌制剂在市场上的销售增长较为迅速,目前为止,木霉菌生防制剂已占据了真菌杀菌剂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国外木霉菌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比较早,发展非常迅速,已有多种登记注册的产品,例如木霉菌T22 和T39。
国外对木霉菌生防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不仅在木霉菌发酵过程控制方面具有先进的经验和设备,并且对木霉菌所产生的具有生物防治活性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利用一些新的方法如蛋白质组学分析和基因报告系统等,研究植物、病原菌及木霉菌三方互作的关系。
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进一步了解木霉菌生防作用的机理,从而为开发木霉菌新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然而相关的研究在国内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木霉菌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结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态学等研究方法,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增强对病害的防御性方面势必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在倡导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木霉菌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成为构建现代和高效的生物防治病虫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因而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倍受人们关注。
在2013年已发现的拮抗微生物中,木霉菌( Trichodermaspp. ) 具有很好的生防活性。
木霉菌系列产品在防治灰霉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防治特点值得同行业借鉴:1、拮抗作用木霉菌通过产生小分子的抗生素和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胞壁降解酶类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
木霉菌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1. 引言1.1 概述木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和生物活性成分。
近年来,随着对木霉菌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在水稻上的应用潜力逐渐被认可并受到关注。
木霉菌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为水稻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木霉菌的特点、木霉菌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木霉菌在水稻上的生物防治作用、木霉菌在水稻上的促生效应以及木霉菌在水稻上的植物抗逆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全面了解木霉菌在水稻上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木霉菌在水稻生产中的多种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综述,可以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木霉菌在水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望未来,木霉菌在水稻上的应用前景可期,有望成为水稻生产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生产方式。
2. 正文2.1 木霉菌的特点木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主要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
它们通常以分解植物残体和有机物为主要营养来源,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物防治能力。
木霉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木霉菌属于真菌中的一个大类别,包括多种不同的物种,如木霉、白色木霉、黑色木霉等。
每种木霉菌都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2. 耐受性:木霉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温度、湿度和pH值下生长繁殖。
这使得木霉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都能找到适合生存的空间。
3. 生长速度快:木霉菌的生长速度通常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片的菌丝体。
这使得木霉菌在水稻田中的应用具有快速的效果。
4. 生物活性物质产生:木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酶类等。
这些物质可以对水稻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2.2 木霉菌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目前,关于木霉菌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木霉菌对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机制,包括促生效应、植物抗逆作用等。
木霉菌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广泛存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中。
自19世纪中叶,人类对木霉菌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木霉菌的分类地位才得以确定。
大多数木霉菌可产生多种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昆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比如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次级代谢产物,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防治、生物肥料及土壤改良剂。
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对环境较为友好的生物农药木霉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拮抗作用
木霉菌通过产生小分子的抗生素和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胞壁降解酶类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
木霉菌在抗生和菌寄生中,可产生几丁质酶、β21 ,3 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来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或分泌葡萄糖苷酶等胞外酶来降解病原菌产生的抗生毒素。
同时,木霉菌还分泌抗菌蛋白或裂解酶来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
2、竞争作用
木霉菌可以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而夺取水分和养分、占有空间、消耗氧气等,以至削弱和排除同一生境中的灰霉病病原物。
3、重寄生作用
研究发现木霉菌会在特定环境里形成腐霉对灰霉病菌具有重寄生作用,它进入寄主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因而能抑制葡萄灰霉病症
状的出现。
4、诱导抗性
木霉菌可以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不仅能直接抑制灰葡萄孢的
生长和繁殖,而且能诱导作物产生自我防御系统获得抗病性。
5、促生作用
经实验人员发现,木霉菌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控制灰霉病的发生,而且能增加种子的萌发率、根和苗的长度以及植株的活力。
木霉菌生物防治及促进植物生长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木霉菌的主要特征是适应能力强,可存在于植物根系中,对于植物的生长和抗性的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步研究发现,木霉菌属于重要的防治资源,被视为当前生物防治研究的核心。
从宏观角度来看,生物防治机制分为四大类,首先是竞争作用,其次是重寄生作用,第三是抗生作用,第四是诱导植物抗性。
木霉菌通过自身的特征,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环境,使土壤中生物群落结构更加合理,为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此时,植物的抗病性也在随之增强。
本文中,笔者对木霉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其在生物防治角度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植物生长研究提出了广泛的思路。
关键词:促进植物生长;木霉菌;木霉生物肥;生物防治机制前言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前提,也是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因素。
木霉菌通过自身能力能够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并且实现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固定。
常见的是固氮和解磷等。
初步研究发现,木霉菌与植物根系结合以后,为植物氮元素的储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大量菌根的存在,为氮元素的运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木霉菌对于土壤中磷的吸收也有重要的作用。
铁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同样意义非凡,而在碱性条件下,铁元素往往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这对于植物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此时,木霉菌将抑制铁元素的吸收,尤其是将铁氧化物排除在外,减轻其对植物的损伤。
1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机制1. 1竞争作用竞争作用在生物的生长中较为常见,不少植物也会因为竞争能力的不足而被淘汰。
竞争作用体现了多个角度,首先是营养物质的竞争,其次是光照等的竞争。
木霉菌与植物根系的结合,可提高植物的竞争能力。
首先来说,木霉菌属于腐生型真菌,其适应能力较强,可在短时间内繁殖并迅速生长,这也是提高植物抗性的有效手段,为植物的健康生长创造了条件。
其次,木霉菌抗性强,往往会对其他的病原菌形成抑制作用,进而从侧面角度确保了植物的生长。
近年来研究发现。
木霉菌广泛存在于植物根系表面,其根系周边菌落的密度较低,而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这关系到植物的健康生长。
木霉对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及其应用前景【摘要】文章从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抗性等四个方面对木霉防治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木霉土传病害生防机制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温室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保护地栽培已经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保护地多年连作的原因,为土传病原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寄主和适宜的繁殖环境。
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都是常见的土传病害,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土传病害可以通过采用喷施农药的手段进行防控,但农药的使用与当前绿色、环保的的大主题相悖,因此,生物防治则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木霉菌就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以及植物残体等环境中的生防益菌。
它可以拮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菌,为了使其发挥更好的效果,我们必须了解木霉拮抗真菌作用的机理[1],本文从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抗性等多方面总结了木霉防治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以求达到木霉菌的最佳生防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木霉的生防机制1.1 竞争作用竞争作用参与的双方是生防菌株和病原菌,他们主要是争夺营养和生长空间。
木霉菌较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且生命力顽强,生长速度更快, 能够快速抢占生长的空间,将植物表面或侵入点附近低浓度营养物质作为起点,吸收营养,从而抢占病原菌的入侵位点[2],将病原菌的生长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竞争作用机制在木霉菌拮抗植物根际的病原菌的作用较明显,对于已经有病害潜伏的植物根系,如果施用木霉的孢子悬浮液,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木霉分布满根系的表面;相对地,不喷施木霉的根系,一段时间后,它的根系则布满了病原菌[1]。
若将木霉菌加入土壤或处理植物种子,则可以大幅度降低病害的产生。
1.2 重寄生作用重寄生作用是木霉与病原菌之间最显著的作用,是木霉拮抗病原菌的主要作用机制,它是指木霉菌丝与另一种微生物(寄主)接触后,沿寄主的菌丝生长,或缠绕,或穿透菌丝后抑制、溶解寄主菌丝,吸收寄主菌丝内的营养进行生长繁衍,从而导致寄主死亡的现象。
拉丁名alternaria tenuissima)
描述它的特性和特点
Alternaria tenuissima,又称薄多孔木霉,是一种木霉菌。
它也被称为损伤木霉或长枝木霉,这是一种极端常见的致病菌,它可以全天候在全球常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存活。
薄多孔木霉会通过风或飞沫传播,传播很快。
它会在植物上产生褐色灰白色的小的斑点,这些植
物病变细菌常常能在春末和初夏发生。
薄多孔木霉病害会导致幼苗缩短和叶片,叶柄和茎
的枯萎。
薄多孔木霉的结构非常小,它的空间大小可达90米长,而其宽度仅为2米,但它们有丰
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充分供应给它们,从而有效地形成真菌。
薄多孔木霉还可以在两种不
同环境中存活,即热湿和湿润的环境。
在这类环境中,它们可以在几小时内形成病斑,并
很快扩散到植物或室内空气中。
薄多孔木霉的控制相当困难,以防止其危害植物。
通常,只能检测出它,而没有任何有效
的控制化学品。
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进行定期的清洁行动,并尽可能维持
植物的健康独立生长。
病毒和细菌都可以通过正确控制来控制薄多孔木霉,但最好的防护办法是避免其侵略性,并尽可能积极地保护植物。
本文介绍了薄多孔木霉,一种木霉菌。
它会在春末和初夏发生,导致幼苗缩短和叶片,叶
柄和茎的枯萎。
它们的空间大小可达90米,这些植物病变细菌可以全天候在全球常温,
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存活。
治疗薄多孔木霉病害通常很困难,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进行定期
清洁行动,并尽可能维持植物的健康独立生长。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机理*古丽吉米拉.米吉提, 王志英, 范海娟, 王娜,窦恺,黄颖,刘志华*(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保学科哈尔滨150040)摘要: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本文从木霉菌通过对营养和空间的竞争来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木霉菌对病原真菌的重寄生机制,木霉菌产生抗生素抑制或杀死病原真菌的抗生机制,以及木霉菌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机制等综述木霉的生物防治机制。
为全面理解木霉的对植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木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The Mechanism of Trichoderma spp. Biological Control toFungal plant phytopathogenGulijimila.Mijiti Wang Zhi ying Fan Hai juan Wang Na Dou Kai Huang Ying Liu Zhihua( College of Forest Protectio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Abstract: Trichoderma spp. is effective biocontrol agents for fungal plant phytopathogen. Trichoderma biocontrol mechanism includes competition for nutrients and space and mycoparasitism to fungal plant phytopathogen, production of antibiotics, promotion plant growth, and induction plant systemic resistance responses, etc. In the paper which we concluded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richoderma spp. in biological control mechanisms for plant fungus diseases.Keywords: Trichoderma, fungal plant pathogens, biological contro l植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菌木霉(Trichoderma spp.)对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木霉菌( Trichoderma spp)是食用菌生产上最重要的病菌之一,对食用菌危害极大,每年都造成很大的损失。
木霉又称绿霉,为食用菌主要竞争性杂菌,分布广,对多种食用菌子实体寄生力也很强。
蘑菇、香菇、草菇、平菇、风尾菇、金针菇、猴头菇、木耳和银耳等几乎所有食用菌在制种和栽培过程中都受其侵染危害,发生轻时局部范围少出菇或出现斑点菇,重时导致整批菌种报废或整床培养料毁坏。
1、症状识别培养料染菌后初期产生白色纤细致密菌丝,逐渐形成无定形菌落,以后从菌落中心到边缘逐渐产生分生孢子,使菌落由浅绿变成深绿色霉层。
通常菌落扩展很快,特别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几天内木霉菌落可遍布整个料面,毫无收获。
2、病原及发病规律危害食用菌的木霉均属半知菌木霉菌真菌,常见种为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
绿色木霉菌落外观深绿色或蓝绿色。
康氏木霉菌落外观浅绿、黄绿或绿色。
病菌分布很广,栽培菇房、带菌的工具和废料等场所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
以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水滴和昆虫等传播扩散。
高温高湿和偏酸环境适宜病菌生长繁殖。
菌丝生长温度4-42℃,25-30℃生长最快,孢子萌发温度10-35℃,15-30℃萌发率最高。
25-27℃菌落由白变绿只需4-5昼夜。
高湿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利,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95%以上,但在较干燥的坏境中也能生长。
病菌喜微酸条件,pH值4-5生长最好。
通常接种时消毒不严格,棉塞潮湿,生产环境不干净易染病,菌丝愈合、定植或采菇期菇柄基部伤口多易受感染。
3、防治方法①注意接种箱、接种室、栽培菇房及有关用具的彻底灭菌,保持生产坏境洁净。
防止消毒施用甲醛过最,以免甲醛变成甲酸形成酸性环境。
②根据病菌和食用菌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利用不适宜木霉生长环境条件,先让生产食用菌发菌良好,形成竟争优势。
如香菇菌丝25℃生长最好,16℃时菌丝生长速度大于木霉菌丝,25℃以上木霉菌丝大于香菇。
在香菇接种后先l6℃培养,待菌丝占满料面后,逐渐提升到25℃,避免木霉侵染。
木霉菌是如何防治病害的?木霉菌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群落,自1932年,Windling首次发现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木霉菌便开始受到关注,后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
关于木霉菌木霉菌属于半知菌类的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地球上已知的大概有80多种木霉菌,能够快速产生孢子,可以市场化的主要有哈茨木霉、深绿木霉、长枝木霉菌、短密木霉等。
木霉菌可产生许多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昆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而且还能促进生长、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强作物抗逆性和修护农化环境污染等。
常有农友问木霉菌和EM菌有什么区别?这里简要说一下:EM菌是有效微生物菌群,就相当于肯德基外带全家桶样的,鸡翅鸡腿鸡排什么都有;而木霉菌比较单一,可以理解为鸡翅套餐。
此外,EM菌的功能更为多样,木霉菌则以病害防治为主。
木霉菌是如何防治病害的?木霉菌的作用机制几乎包括了所有可能机制,这正是木霉菌用途广泛、效果突出的重要原因。
竞争作用木霉菌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能迅速占领生长空间,吸收所需营养,削弱和排除同一生长环境中其他病原物。
重寄生作用木霉菌可以寄生于腐霉菌、疫霉菌、立枯丝核菌、霜霉菌等约18属。
它们直接侵入或缠绕在菌丝上,引起病原菌细胞膨大、变形、缩短、变圆、原生质收缩,细胞壁破裂。
协同拮抗作用木霉菌通过产生小分子的抗生素和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胞壁降解酶类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
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可能是二种或三种生防机制同时或顺次作用的综合。
诱导抗性作用木霉菌可以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在抑制病菌生长和繁殖的同时,还能诱导作物产生自我防御系统获得局部或系统抗病性。
目前已报道木霉菌的防治对象寄主主要有:土豆、花生、菜豆、大豆、牛豆、豌豆、黄瓜、西瓜、番茄、辣椒、茄子、草莓、葡萄、苹果、柑桔、甜菜、油菜、百合等。
病原菌主要有:土传病菌包括白绢病菌、立枯丝核菌、终极腐霉、核盘菌、尖子包镰刀菌、瓜果腐霉、大基点核菌等;叶部病原菌包括灰葡萄球菌、灰葡萄孢菌、立枯丝核菌等;储藏期病原菌包括灰葡萄球、青霉等。
木霉菌可以应用于生物农药!木霉菌生物农药系新型生物杀菌剂。
通过产生抗生素、营养竞争、微寄生、细胞壁分解酵素、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对于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可有效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在苗床使用木霉菌剂,可提高育苗与移植的成活率,保持秧苗健壮生长。
也可用于防治灰霉病。
本品特效期长,作用位点多,不产生抗药性,突破常规杀菌剂受限条件,不怕高湿,而且湿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
杀菌谱广,无残留毒性,对作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生物农药是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关于生物农药的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十分准确统一的界定。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生物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遗传基因修饰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植物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原生动物,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农用抗生素制剂不包括在内。
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
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后者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但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木霉菌依不同作物种类与作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主要是要让木霉菌均匀分布于植物根部、表面与土壤中,短期作物使用1-2次,果树花卉等多年生作物每年使用3-4次即可,木霉菌使用次数越多效果越明显,长期使用可有效减少土壤传播性病害发生,多用有益无害。
食用菌主要病害之木霉Mushroom食用菌主要病害—木霉//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运输、贮藏过程中,受病原生物的侵害,或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引起外部形态或内部构造、生理机能等发生异常的变化,严重时引起子实体或菌丝体的死亡,其结果使食用菌产量降低,品质变坏,甚至生产失败。
按照食用菌是否由病原生物引起的区分,食用菌病害分为两大类:即侵染性病害(病原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
这期文章主要讲食用菌侵染性杂菌中的木霉菌。
木霉的症状木霉是侵害培养基料最严重的竞争性杂菌。
凡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料均适合木霉菌丝营养需求,一旦接种面上落入了木霉孢子,孢子即迅速萌发形成菌丝,木霉初期菌丝呈纤细、白色絮状,菌丝快速生长,2天后能产生绿色的分生孢子团,将料面覆盖,使食用菌失去营养而停止生长,菌袋报废。
段木灵芝菌棒被绿霉侵染绿霉污染金针菇菌袋绿霉污染蘑菇菇床木霉与食用菌菌丝形成的拮抗线病原常见的种类有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
木霉菌落生长初期为白色,致密,圆形,向四周扩展,菌落中央产生绿色孢子,最后整个菌落全部变成深绿或蓝绿色。
菌丝白色,透明有隔,纤细。
分生孢子单生或簇生,圆形,绿色,产孢瓶颈体端部尖削,微弯,尖端着生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球形至卵形。
康氏木霉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个别短柱状,菌落外观浅绿、黄绿或绿色。
绿霉孢子和孢子梗绿霉菌落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木霉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通过气流、水滴、侵入寄主。
木霉菌丝生长温度4~42℃,25~30℃生长速度最快;孢子萌发温度10~35℃,15~30℃萌发率最高,25~27℃菌落由白转绿只需要4~5昼夜,高湿环境对菌丝生长和萌发有利。
在基质内水分达到65%和空气湿度达到70%以上,孢子能快速萌发和生长;菌丝生长PH值为3.5~5.8,在PH值4~5条件下生长最快;菌丝较耐二氧化碳,在通风不良的菇房内,菌丝能大量繁殖快速地侵染培养基、菌丝和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