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个税避税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6
个税避税的一些技巧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劳动者都需要缴纳的一项税费。
然而,许多人希望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来最小化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这就是个税避税的概念。
下面是一些个税避税的技巧:1.合理调整收入结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收入额进行缴纳的,因此合理调整收入结构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例如,将一部分收入转换为利息、股息、特许权使用费等以短期资本利得方式进行收入。
此外,如果你是公司股东或合伙人,可以通过资本收益和利息收入等方式获取收入。
2.学会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各国都会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相关领域的发展。
因此,劳动者应该了解并合理利用这些政策。
例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个人可以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抵扣、教育支出抵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抵扣等税收优惠。
3.合理利用福利制度:许多企业都为员工提供各种福利,例如股票期权、奖金、津贴等。
这些福利通常受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但有时可以通过将一部分收入转变为福利的形式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例如,将一部分工资转化为股票期权,外地出差津贴等。
4.合理合法使用个人所得税避税方案: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定的个人所得税避税方案,劳动者可以合理合法地使用这些方案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额。
例如,购买保险、养老金计划、养老金或教育基金等。
5.投资收入转化:个人可以通过投资获得资本收益,并将其转化为资本利得的方式收入。
例如,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获得资本收益的方式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6.合法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根据其规定可以合法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通过合理合法的捐赠、赡养父母、子女教育支出等。
同时,一些国家或地区也支持合法合规的家庭税务拆分,将家庭成员的个人所得合并计算后进行缴税。
7.合理利用各类扣除项目:个人所得税通常会有一些支出项目可以进行扣除,例如住房租金、教育支出、医药费用等。
劳动者可以利用这些扣除项目合理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有效避税的65个妙招一、个人所得税避税妙招1. 合理分配家庭成员的收入来源,并进行个税优化。
2. 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少应缴税款。
3. 将灵活就业的工资收入合理分配,以降低纳税基数。
4. 创造多种非工资性收入,如稿费、股息等,并合理避税。
5. 对房产等财产进行合法合理的税务规划,降低个税负担。
6. 利用住房贷款等购房支出享受房贷利息抵扣等政策,降低应缴税款。
7. 充分利用个税优惠政策,如赡养老人抵扣等,降低个税负担。
8. 报销公益捐赠支出,享受个税优惠政策,降低纳税负担。
9. 收入分散到各地,并在不同地区享受不同税率的优惠政策。
10. 合理利用免税额和减免税款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个税负担。
二、企业所得税避税妙招11. 合理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利用税收政策降低所得税负。
12. 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享受税收减免政策。
13. 对企业资产、股东关系进行合理规划,降低所得税负担。
14. 设立地区总部或区域总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15. 注册地点选择合理,利用特殊经济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
16. 利用出口退税、税收抵免等政策,减少所得税负担。
17. 充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降低应缴所得税款。
18. 合理使用企业所得税减免、豁免政策,最大限度降低所得税负。
19. 对企业合规进行国际税收规划,降低国际税收风险。
20. 合理进行企业资产重组,利用税收政策合理降低税负。
三、增值税避税妙招21. 合理设置不同增值税税率,最大程度降低税负。
22. 充分利用进项税额抵扣,减少应缴纳的增值税款。
23. 减少应缴纳增值税款的间接方法,如利用抵免政策等。
24. 及时申请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最大限度降低税负。
25. 合理设立合资企业或合作联营企业,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
26. 充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合理给予抵扣,降低税负。
27. 对进口货物进行优先使用增值税退税政策,减少增值税负担。
28. 利用增值税特殊管理区等政策降低增值税负。
年终奖是每个职工都期待的福利之一,但是除了高兴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避税,提高实际收入。
下面是年终奖避税的六大招。
招一:提前购买商业健康险招二:合理分配年终奖合理分配年终奖可以通过预扣预缴方式减少税务负担。
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将年终奖分拆到每月工资中,可以避免进入更高的税率档位,减少纳税金额。
此外,还可以考虑将一部分年终奖作为职工的其他福利,比如购买商业健康险、养老保险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额外的税前扣除项,进一步降低纳税金额。
招三:合理安排个税扣除项目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是根据一定的扣除项目计算的,合理安排扣除项目可以减少纳税金额。
比如,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等扣除项目。
此外,还可以合理利用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等项目来进一步减少纳税金额。
招四:选择适合自己的个税计算方式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个税计算方式。
比如,对于跨区域人才来说,可以选择按照一次性扣除方式计算个税,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年终奖,并且减少纳税金额。
此外,还可以选择分季度计算个税,分散纳税压力。
招五:积极参加股权激励计划对于那些有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员工来说,可以积极参加股权激励计划。
由于股权激励计划是一种以股权作为报酬的形式,根据个税法规定,股权收益可以享受一定的税额减免或者免税政策。
因此,通过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可以减少年终奖纳税金额。
招六:合理开展个人商务活动对于那些有个人商务活动的员工来说,可以合理开展个人商务活动来减少年终奖的纳税金额。
个人商务活动可以作为自主创业的一种方式,通过合理开展个人商务活动,可以获得一定的税务优惠政策和相关扣除项目,从而降低纳税金额。
总之,年终奖避税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的税收政策。
通过提前购买商业健康险、合理分配年终奖、合理安排个税扣除项目、选择适合自己的个税计算方式、积极参加股权激励计划以及合理开展个人商务活动,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纳税金额,提高实际收入。
合理避税60个方法+42个技巧一、税前规划1、提前规划:在进行各类金融投资之前,要提前做好详细的财务规划,包括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等。
2、租房抵税:在购房前考虑租房,将来贷款时可以按租金抵抠一部分利息支出。
3、利用社保基数:尽量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适量增加个税抠除。
4、降低个税:合理分配家庭成员的收入来源,降低家庭综合税率。
5、学位等级教育费:纳税人在取得学位等级教育或非学位等级教育后,按规定缴纳的教育费用,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抠除。
6、家庭抚养:对于负担子女等家庭成员的纳税人,可以按规定抠除家庭抚养支出。
7、公益捐赠:纳税人捐赠公益组织可以按规定抠除捐赠额。
8、医疗费:对于超过个人负担的医疗费,可以作为专项抠除。
9、赡养老人:对赡养60岁以上长者的纳税人,可以按规定抠除赡养老人支出。
10、扶贫:对于资助建设项目可以按规定抠除一定款项的支出。
11、特殊抠除:婚姻、生育、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的缴纳额可以按规定抠除。
12、租房:对纳税人租住的住房,可以按照规定抠除房屋租金的支出。
13、房租抵税:出租的房屋,可按照规定抠除房屋租金的支出。
14、体育支出:关于纳税人取得骑车等体育项目支出可以按规定抠除。
15、子女教育费: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位等级教育、非学位等级教育或者培训,可以按照规定抠除一定款项的支出。
16、医药费:纳税人在单位规定的医疗机构购物药品发生的费用,能够有规定的抠除。
17、住房租金:对纳税人租住的住房,可以按照规定抠除房屋租金的支出。
18、赡养老人:对赡养60岁以上长者的纳税人,可以按规定抠除赡养老人的支出。
19、网络办公支出:纳税人进行网络办公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规定抠除一定款项。
20、退休金:在规定范围内按规定抠除退休金的支出。
二、投资理财规避税收21、投资国债:政府为了筹措国家资金,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一种债权证券。
22、买保险:根据国家税收政策,购物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收。
个人所得税避税的10种方法个人所得税是指自然人从各种经营、劳动或财产原因获取的所得,在法定的税率下需支付给国家的一种税收。
在合法范围内,个人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避税,以减少所需支付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下面是10种个人所得税避税的方法:1.合理申报:个人应准确申报自己的收入和相关信息,确保缴纳的税款与实际所得相符合,避免因虚报、少报而引发的税务纠纷。
2.合理抵扣:个人可以利用一些合法的抵扣项目来降低所得额,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如医疗费用、教育费用、住房贷款利息等。
3.合理分配:对于家庭中有多个成员的情况,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收入来实现个人所得税的避税。
如将高收入的一方的部分收入转移给低收入的一方,以减少个人所得税负担。
4.合理投资:通过合理的投资规划,可以在减少个人所得税的同时实现资本增值。
如选择符合税务政策的税收优惠项目进行投资,例如股权投资、企业所得税减免等。
5.合理使用税收优惠政策: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利用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如购买首套住房、购买绿色环保产品等,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额。
6.合理设立公司:个人可以将一部分个人所得通过设立公司来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以公司名义申报,减少个人所得税负担。
7.合理利用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度:个人可以尽量利用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度,如房产贷款利息、教育支出等,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额。
8.合理规划财产留存:通过合理规划个人财产留存,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额。
例如将财产转移到税务上有优惠政策的地区。
9.合理选择税务延期政策:部分地区提供了个人所得税延期纳税的政策,个人可以通过选择该政策来推迟纳税时间,以获得时间上的优势。
10.合理遵守税务法规:遵守税务法规是避免个人所得税风险的关键。
个人应了解和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确保纳税行为合规,避免由于逃税、偷税等行为而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罚款。
总结来说,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方法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合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抵扣项目,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2024年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途径归纳总结2024年个人所得税的合理避税途径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合理利用个税抵扣政策:根据个税法规定,个人可以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合理利用各项个税抵扣政策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抵扣项。
2. 合理规划投资收益:个人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规划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选择适合自己的税收优惠的投资产品,或者合理分配投资收益的时间和方式等。
3.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政策的规定,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应纳税额,如创业投资、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
4. 合理规划收入分配:个人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收入分配的方式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额,如通过合理分配收入来减少最高税率的适用等。
5. 合理选择税收计算方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税收计算方式,如综合与分类计税方式,根据自身的收入和情况来选择最佳计税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理避税过程中,个人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以获得非法减税或避税的利益。
此外,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方法也可能因为税法的更新而有所调整,因此个人需及时了解和适应最新的税法政策。
最好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税务师的建议来确保合法合规的避税行为。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途径归纳总结样本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纯收入,依法缴纳税款的一种税种。
合理避税是指在充分利用税收政策的同时,合法合规地减少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行为。
下面将对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途径进行归纳总结。
一、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优惠1. 投资收益税收优惠:根据中国税收法律,个人投资某些特定的项目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如创业投资、科技创新等。
个人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通过享受税收优惠减少应纳税额。
2. 职业扣除:根据税收法律规定,个人可以扣除与其从事工作、职业、业务有关的必要支出,如教育培训费用、职业技能培训费用、工作相关的差旅费等。
3. 赡养老人扣除:个人可以扣除赡养老人的相关支出,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4. 住房贷款利息扣除:个人购买住房并贷款购房的,可以扣除支付的住房贷款利息。
5. 子女教育费用扣除:个人可以扣除子女教育费用的相关支出。
6. 租房补贴扣除:在个人租房的情况下,可以扣除租金中的房屋补贴。
二、合理规划收入来源1. 分散收入来源:个人可以将收入来源分散化,避免依赖于单一来源,从而达到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2. 分散时间节点:个人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收入的时间节点,减少年度应纳税款的金额。
例如,将一部分收入推迟到下一个年度,减少当前年度的应纳税额。
三、合理规划个人财务1. 合理分配资产:个人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分配自己的资产,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例如,将一部分资产进行投资,享受税收优惠,达到减税的目的。
2. 使用税收递延工具:个人可以使用税收递延工具,将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以后的年度,从而减少当前年度的应纳税额。
例如,个人可以选择购买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
四、合理利用税收征收程序1. 合理规避税务风险:个人应了解税收法律法规,遵守相关规定,并避免从事违规行为。
同时,个人应及时了解税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税务筹划。
2. 合理使用税务筹划方案:个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税务筹划方案,减少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是个人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收入中支付的一种税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减少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目标。
然而,要避税并不代表非法逃税,税收合规和避税之间有着明确的区别。
以下是2024年九个合理的个人所得税避税方案建议:1.合理利用个税起征点:根据中国税法,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年收入低于起征点的部分可以免税,合理安排个人收入结构,确保年收入低于起征点,可以有效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2.合理选择低税率的收入类型:根据个税法规定,不同类型的收入有不同的税率。
例如,对于股息、提取的公积金等,其税率较低,可以适当增加这些收入,降低税负。
3.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会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各行业的特殊情况,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可以通过合理参与社保、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
4.合理选择子女教育和住房贷款等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可以按照一定比例从个人所得中扣除子女教育费用和住房贷款利息等支出,合理选择这些扣除项目,可以有效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5.合理利用个人所得税减免项目:根据个税法规定,个人可以享受一些个人所得税减免项目,如赡养老人、重大疾病医疗支出等。
合理利用这些减免项目,可以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6.合理使用税收合规的理财产品:在税收合规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些税务透明度高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享受合理的税收优惠,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7.合理选择资产配置和财富规划:合理规划个人财富,有效分散投资,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例如,在投资股票、基金等资产时,可以考虑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影响,选择最佳的资产配置。
8.合理利用年终奖和其他额外收入: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年度总收入来计算的,因此,在年底或其他时间点获得额外收入时,可以合理规划,使其分散到多个年度,以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9.合理利用个人免税额度:根据税法规定,个人每年享受一定的免税额度。
个人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收入并分配到多个年度,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免税额度,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9种实用方法个人所得税是按照个人的收入水平征收的一种税收,对于很多人来说,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有一些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个人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下面是九种实用的方法:1.合理使用个税优惠政策:个税优惠政策是国家对于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激励政策,合理使用这些政策可以有效降低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比如,可以通过购买住房、赡养老人等方式享受相应的个税优惠。
2.合理利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指不用纳税的最低收入额,超过起征点的收入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合理规划收入结构,通过合理利用起征点,将部分收入调整到免税范围内,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3.合理规划收入分配:收入合理分配可以通过将收入分散到多个家庭成员名下或控制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以达到降低家庭整体个人所得税负担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且不能违反诚实纳税原则。
4.合理运用税收扣除:根据国家规定,个人可以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享受一定的税收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
合理运用这些税收扣除项,可以有效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5.合理运用税收减免:国家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或特殊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给予减免,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人员、创业投资人等。
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可以申请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减免,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6.合理选择税收征收方式:个人所得税可以有综合征收方式和分类征收方式,不同的征收方式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也不同。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征收方式,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7.合理运用个税延期缴纳政策:个人所得税可以根据国家规定享受延期缴纳的政策,通过延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减轻个人财务压力,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资产的配置和理财,进一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8.合理运用免税额度:个人所得税中有一些免税的额度,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2024年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途径归纳总结范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收政策的变化, 个人所得税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在合理遵守税法的前提下, 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和避税措施, 个人可以有效地减少交纳的个人所得税, 合理安排财务, 提高个人销售额。
个人所得税的合理避税途径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选择纳税方式。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纳税方式。
例如, 个体工商户可以选择按照实际利润率计算纳税, 利用成本费用合理调整利润, 减少应缴个人所得税的金额;个人可以选择工资、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不同的收入类型, 通过合理安排收入结构, 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
2.合理安排收入结构。
个人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收入结构, 将高税率的收入转化为低税率的收入, 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
例如, 个人可以选择将部分工资收入转化为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 这些收入的税率相对较低, 可以有效减少个人所得税支出。
3.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个人可以合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
例如, 个人可以购买符合条件的住房, 享受住房租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个人可以开展符合条件的科技研发活动, 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4.合理选择税务处理方式。
个人可以选择合理的税务处理方式,将合法合规的利益最大化并减少个人所得税负。
例如,如果个人有多个来源的收入,可以选择将损失较大的收入与盈利较多的收入相抵扣,减少纳税金额。
5.合理利用税收递延性政策。
个人可以选择合适的税收递延性政策,推迟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时间。
例如,个人可以选择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养老保险、教育培训险等,享受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减少个人所得税支出;个人可以参加符合条件的公益事业捐赠,享受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或抵扣,降低个人所得税负。
总的来说, 合理避税是个人合法合规的行为, 并不是为了规避纳税责任, 而是通过合理规划和合理利用税收政策, 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税负, 增加个人财富积累。
个税避税技巧个人所得税的反避税查处技巧一、个人所得税的反避税要点分析由于大多数个体工商业户,承包和承租者的账证不齐全,在实际征收所得税时,一般采取在核定纳税人收入、盈利的基础上,直接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
个别纳税人为了减轻所得税的负担,使税务部门降低核定税额,采取隐匿进货的方法,将购进商品存放在其它地方,不运人经营地。
在销售时,购货方只到经营地门市部交款,然后到存货地点提货,不仅逃避了所得税的缴纳,而且也逃避了流转税的缴纳。
对个人工资、薪金的征税,由于我国公民长期不纳税,主观上纳税意识比较差,只要自己不到税务部门申报自己的收入并依法纳税,税务部门很难完全统计出纳税人的收入,使纳税人较容易避税。
尽管国家税务机关为解决个人汇总难的问题,设计了支付个人收入的特种发票,但由于目前没有条件实行科学严密的征管手段,大量的特种发票在工作中未能正常传递,也给纳税人避税创造了机会。
还有的支付单位,将原本应一次支付给个人的收入,分散在各月支付。
进行避税。
对上述问题,税务机关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尽快推广先进的征管手段;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广大纳税人的思想教育,使其养成自觉纳税的良好习惯。
针对一些支付单位化整为零的做法,可以把个人所得税由按月交纳发展成按年交纳。
对个体工商户要加以监督,尽可能掌握其购销经营情况,防止其造假。
二、对个人所得税几种特殊计税方法的反避税查处技巧(一)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反避税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代付(负担)了个人所得税。
这样,纳税人取得的所得额即为不含税收入额(税后净所得)。
因此,在计算付款单位代扣代缴的税款时,首先要将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含税收入(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算付款单位应代付的税款。
1.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的劳务报酬所得代付税款的反避税技巧。
对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的,应将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1)每次不含税收入额3360元(即含税收入额4000元)以下的:(2)每次不含税收入额为3360元(即含税收入额4000元)以上的:(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1)、(2)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收入按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公式(3)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在对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的劳务报酬所得代付税款进行稽查时,要严格区分纳税人申报的所得额是含税收入额还是不含税收入额,并据此确定相应的计税方法,防止纳税人混淆这两种不同内涵的所得,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案例二百三十三]周苇苇是名歌唱演员,取得一次性劳务报酬6万元(不含税)。
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其计算的应纳税额=60000×(1-20%)×30%-2000=12400(元)。
但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第十四条的规定,应将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
由上述换算公式可得:=62352.94(元)该歌唱演员的应纳税款=62352.94×40%-700=17941.18(元)则该歌唱演员须补缴税额=17941.18-12400=5541.18(元)2.雇主为其雇员的工资、薪金所得负担税款的反避税技巧。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雇主(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负担税款,即支付给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为税后的净所得。
这样,在计算支付单位应代付的税款时,首先要将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的工资、薪金所得换算成含税所得,即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支付单位应代付的税款。
可分三种情况处理。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
对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的,可根据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中第十四条中的公式,将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算应由单位代缴的税款。
公式如下:①应纳税所得额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在上式中,公式①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公式②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对此,在计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混淆。
由他人负担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税款的情况,其计税公式和计税方法与他人代付工资、薪金所得的情况相同。
在此不再重复。
[案例二百三十四]中国公民邓小林在江西新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公司负担。
1997年3月,邓小林取得税后净工资收入3000元。
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由于邓小林取得的3000元工资、薪金所得为不含税收入,因此应先将其换算为含税所得额,再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公式①②可知:=2441.18(元)应纳税额=2441.18×15%-125=241.18(元)(2)雇主为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
对雇主为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应将雇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案例二百三十五]中国公民王勇在江苏伊伯尔电子公司工作,该公司每月除付给王勇2500元工资外,每月还定额负担王勇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50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6]109号文件的规定,该公司为王某负担的定额税款50元,应一并计入其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
即:应纳税所得额=2500+50-800=1750(元)应纳税额=1750×10%-25=150(元)在实际缴纳时,由该公司代扣王某应纳个人所得税100元,再加上公司代为王某负担50元税款,一并上缴。
(3)雇主为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
雇主为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是指雇主为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的税款,或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
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第十四条公式中的“不含税收入额”替换为“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同时将速算扣除数和税率两项分别乘以上述“负担比例”,按此调整后的公式,将未含雇主负担税款的收入额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作为计算单位代缴税款的依据。
计算公式为:①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案例二百三十六]美籍人布莱特7月份工资、薪金所得为人民币1.2万元,雇主负担其工资、薪金所得30%部分的应纳税额。
则在计算该人的应纳税额时,应首先将其工资所得额换算成为应纳税所得额。
则由公司①②可知:=8390.96(元)在实际缴纳时,应由公司先代扣该外籍个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912.23元(即1303.19×70%),再加上公司为该个人负担的390.96元(即1303.19×30%)税款,一并上缴。
3.雇主为雇员负担超过原居住国税款的反避税技巧。
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对在华工作的雇员实行税收平衡计划,以避免雇员因来华工作而改变原有(本国)的税负。
税收平衡计划具体是指雇员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仍负担其在本国的应纳税额,以保持其在本国的原有税负水平,其雇主为其负担在华的应纳税款。
为了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避免因企业本身的税收平衡计划造成税收流失,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国家税务总局[86]财税外字第[034]号和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中都规定了计算原则和计算公式。
对由雇主代其雇员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将该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但是,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的税负水平在国际上属中等水平,对于一些来自较高税负水平国家的纳税人,有可能出现通过公式换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小于其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若出现这类情况,则应该按其实际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案例二百三十七]深圳三洋电子公司属日本企业,三九坂源每月薪金收入折合人民币10万元,在日本适用税率50%,每月应纳税款5万元。
因工作需要,三九板源被派来华在该企业驻京代表处工作。
由于该企业对派驻海外的人员实行税收平衡计划,因此,其在华期间仍负担原在国内支付的税款部分,该代表处每月支付其薪金5万元,负责其在华的税款。
如按规定原则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0-50000-800-3200-6375)÷(1-35%)=60962(元)由于其实际取得的薪金为10万元,大于按规定原则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60962元,则应按其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100000-800-3200)×40%-10375=28025(元)(二)对捐赠扣除计税的反避税查处技巧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上述捐赠是指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鼓励个人向公益事业及灾区、贫困地区捐赠,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规定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捐赠给予扣除,这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政策,也符合国际惯例。
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有关的计算公式为:捐赠的扣除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1)实际捐赠≤捐赠的扣除限额时,允许扣除的捐赠额=实际捐赠额;(2)实际捐赠额>捐赠的扣除限额时,则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允许扣除的捐赠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在对捐赠扣除计税进行反避税时,应着重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纳税人的公益性捐赠是否通过了中国境内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
我国税法规定,只有通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捐赠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未经过上述机关、团体的捐赠,即由纳税人直接向受益人的捐赠不得扣除。
所称的社会团体,包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减灾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年基金会、老区促进会,以及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其他非盈利性的公益性组织。
二是捐赠款是否用于教育事业、其他公益事业,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或贫困地区,捐赠款是否超过允许扣除的比例。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不能在税前扣除。
三是纳税人通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公益性捐赠超过捐赠扣除限额的部分,由纳税人自行负担,不得以任何形式抵减税款。
在具体反避税技巧方法上,可以结合纳税人的自行申报,与办理捐赠事宜的有关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取得联系,落实纳税人的捐赠行为是否真实,捐赠数额是否如实申报,捐赠款项是否已经到位,防止纳税人利用公益捐赠扣除项目少缴纳税款。
[案例二百三十八]江西九江公民汪德松1997年取得承包经营所得7.5万元,向希望工程捐款1万元,通过民政局向当地敬老院捐赠1万元,又向当地的一所小学捐赠2000元,还出资3000元赞助当地举行的环城赛跑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