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地球的运动(二)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82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专题二地球的运动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专题二地球的运动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行星地球专题二地球的运动习题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专题二地球的运动考点1 地球自转的特征[2013天津文综卷,9,4分]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
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
读图,完成下题。
2。
甲、乙、丙、丁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排序是()A。
甲>丁〉丙>乙B。
乙>丙>甲>丁C.甲〉丙>丁>乙D。
丁>甲>丙>乙[2018湖北荆州第一次质量检查,3—4]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4。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考点2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下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零。
读图回答下题。
5.图示时刻()A.AC线两侧日期不同B.北京地方时为12时C.长春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渐增大D。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2.地球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3.昼夜交替现象可以有多种假设,这些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但事实只有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4.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主要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5.托勒密的“地心说”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
②(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
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6.哥白尼的“日心说”主要观点:①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②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
③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④(太阳)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及其它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7.“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
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8.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9.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10.我们可以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推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11.我们可以根据(昼夜交替)一次是24小时,推断出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
12.正午日影四季变化规律: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地球的结构与鸡蛋相似,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3.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上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被照亮的地方处于黑夜。
4.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这些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
5.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6.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了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称为傅科摆。
7.地球的自转方向与日月星辰等天体东升西落的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
这是相对运动的结果。
在地球上,东方比西方先迎来黎明。
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8.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叫做圭表。
圭表能通过正午日影长度确定节气。
9.同一地点,正午时分日影长度在夏至最短,冬至最长,春分和秋分时适中。
10.同一地点,正午日影长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日影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日影逐渐变短。
11.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位置不同,夏至时太阳位置最高,冬至时太阳位置最低。
12.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13.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
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4.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和斜射某一区域。
因此,气温会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15.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16.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逆时针(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年方式绕地轴旋转绕太阳旋转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1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白昼和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18.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如蝴蝶、猴子);有些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蝙蝠)。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留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须要依据经度大小变更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渐渐增大,西经度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推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放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放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约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藏性强,人烟稀有,平安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平安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平安因素:出于国防平安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有处。
(2)放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放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放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疆,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放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样,向东放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有,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亮);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地球的运动核心热点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 旋转中心:地轴2.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二、自转的地理意义1.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 昼夜更替3. 时间差异三、地球公转的特征1. 绕转中心:太阳2. 公转周期:一年3. 公转轨道:轨道形状为椭圆四、公转的地理意义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2. 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3. 四季的变化: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4. 五带的划分:南纬23°26’和北纬23°26’之间为热带南纬66°34’和南纬23°26’之间为南温带北纬66°34’和北纬23°26’之间为北温带南纬66°34’和南纬90°之间为南寒带北纬66°34’和北纬90°之间为北寒带热点演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1•盘锦)读我国设在广西的北回归线标志的照片,顶部有一个直径6米、象征地球的大球体,球体中央有一个直径16厘米的窥阳孔。
下列有关太阳光能否经此孔直射到正下方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至日经此孔能直射到正下方B.夏至日经此孔能直射到正下方C.春分日、秋分日经此孔能直射到正下方D.不可能有阳光经此孔直射到正下方2.(2021•襄阳)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下列哪种运动产生的()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月球公转D.太阳公转3.(2021•绥化)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交替B.时间差异C.五带的划分D.太阳东升西落4.(2021•遂宁)遂宁某中学小明同学从智能手机天气预报APP中了解到某日遂宁、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日出日落时间,截图如图。
据此可判断()A.当天位置越偏北,白昼时间越长B.该日三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均为昼短夜长C.该日遂宁正值冬半年中某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当天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H遂宁<H北京<H哈尔滨5.(2021•聊城)在地理课堂上,亮亮同学利用地球仪和光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他应该()A.让赤道所在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B.以光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C.在演示地球公转的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D.让地轴北端指向光6.(2021•黑龙江)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A.太阳东升西落B.武汉的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国晚间体育直播C.冬去春来,四季更替D.地球昼夜交替7.(2021•吉林模拟)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是()A.昼夜交替B.五带划分C.寒来暑往D.天气变化8.(2021•防城区模拟)国庆节当天,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以及我国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北半球昼短夜长B.南半球昼短夜长C.北半球昼长夜短D.南半球昼长夜短9.(2021•吉林)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聚焦·2022·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 地球的运动(专项训练)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A.B.C.D.某班学生在学习地球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2-4小题。
2.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仪绕着A所表示的地轴旋转B.地球仪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图中乙的时间比甲早D.此时非洲正处在黑夜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意大利是炎热干燥的气候B.此时是去北极科考的最佳时机C.此时我们学校昼夜平分D.此时接近北半球的冬至日4.地球自转实验可以验证()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B.昼夜交替现象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2020年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信总容量达20Gbs,超过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结合左图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周年往返路径示意图、右图光照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我国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期间,武城县昼夜长短情况,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昼长夜短,①②之间B.昼短夜长,②③之间C.昼长夜短,③④之间D.昼短夜长,①②之间6.右图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武城县寒冷干燥B.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C.非洲好望角温和多雨D.地中海沿岸炎热多雨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完成下列7-8小题。
7.按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①地球的自转方向②地球的公转方向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昼夜更替现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造成北京、东京时间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①经度不同②纬度不同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公转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0年1月24日晚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倾情上演了歌舞、小品、相声、戏曲、武术、魔术杂技等形式多样的节目,为观众们献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精致文化大餐。
2024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地球的运动·学生版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23秋•顺义区校级月考)如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A.①B.②C.③D.④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如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图回答5~7题。
2.“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如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
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A.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B.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C.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D.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如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图回答5~7题。
4.“数九”期间,我国北方()A.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C.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D.昼长夜短,且昼长变短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正在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绘制了一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正常情况下,地球公转到①时,23°26'N正午立杆无影,到③时,23°26'S正午立杆无影,虚线为回归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①④所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春分、寒露B.夏至、春分C.秋分、冬至D.冬至、立夏6.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7.(2023秋•北辰区校级月考)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如图表示四条不同的河流。
夏 D. E N ,150°E E WD. ﹣ B. 后 前 3 前 9 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1.地球公转一周用的时间是( )A.一天B.一星期C.一个月D. 一年2.低纬度是指( )A. ~30° ~66.5°B. 23.5° ~60C. 30° ~90°D. 60°3.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黑龙江冬季漫长,海南长B. 无冬C.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4.世界万物都在不断运动着,其中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它的周期是( )A. 12小时 小时B. 24 小时C. 36 一年D.5.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B.地球大小C.地球形状D. 地球自转6.下列符合“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 S ,25°B. 15° S ,15°C. 34° N ,31° 40°7.留心观察一天内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变化规律是( )A.短﹣﹣﹣长﹣﹣﹣﹣短B.长﹣﹣﹣﹣短﹣﹣﹣﹣﹣长C.长﹣﹣﹣﹣再长﹣﹣﹣﹣更长 短﹣﹣﹣﹣再短D. ﹣﹣﹣更短8.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 北寒带9.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A.四季变化B.昼夜交替C.太阳东升西落D. 昼夜现象10.我们参加考试的今天,兰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昼夜等长D. 出现极昼11.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 )A. 6月 22 日前后 月 22 日前12 月 21 日C.后 月 23 日D. 后12. 读下图,判断下面小题。
之学B.1天一一十(1)在该图中()A.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南极地区笼罩在黑夜B.中C.北京的天还没亮呢D.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2)如图中所示,北京()A.正午太阳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位置正值秋季新B.期刚开学的时候C.白天短,黑夜长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D.13.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到2020年完全建成,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网而成,届时可在全球范围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第一部分必修①第一章第3课时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09·浙江高考)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A.23°NB.63°NC.43.5°ND.27°N解析: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二步:c值可表示春分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23.5°,且图中a小于c,则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
第三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
答案:Ba、b两城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等高旗杆的影长及朝向如右图,据此回答2~3题。
2.关于a、b两城的说法正确的是()A.b地自转线速度比a地小B.a地自转角速度比b地大C.b地昼长的变化幅度比a地大D.a地地转偏向力比b地大解析:a、b两地夏至日和冬至日影子朝向在变化,表明两地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从长度来看,a地在北半球,b地在南半球,a的纬度高于b的纬度。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答案:D3.有关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说法正确的是()A.一年中有一次相等B.一年中有两次相等C.春分日数值相等D.夏至日数值相差最小解析:a、b两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纬度正中间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太阳一年能直射两次,故一年有两次相等。
答案:B右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
读图回答4~5题。
4.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图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A.东南方B.西南方C.正东方D.正西方解析:此刻,A地的杆影指向正北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A地的正南方;而此时B 地的杆影指向东北方,说明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B地的西南方。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
(在下图中曲线上画出方向)2.自转的速度线速度规律:;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
角速度规律:;任意纬度(除极点外)的角速度计算公式:3.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角度长度应用价值太阳日恒星日① 在地球上经度每隔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个时区。
②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 到 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③ 在中时区以 ,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 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 ,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④ 东西十二区各跨 ,合为一个时区。
⑥ 已知某地经度,推断时区 公式: (四舍五入) 计算以下地区所在时区 28°E ; 125°W⑦ 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 公式: 计算以下地区所在中央经线 东三区 ; 零时区⑧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公式: ⑨已知某一时区的地方时,求另一地区地方时 公式: 5.日界线和日期变更①自然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 大致重合0时所在的经线向 到国际日界线,为新的一天;0时所在的经线向 到国际日界线,为旧的一天;国际日界线向 到0时所在的经线,为旧的一天;国际日界线向 到0时所在的经线,为新的一天;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 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 一天当0时所在经线和 重合,全球为同一天;当北京时间为 ,全球在同一天180° 180° 90°W 0° 90°E 日期 一天日期 一天 日期 一天 0:00 天天填昨天/今天6.晨昏线① 晨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 和 ② 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永远是③ 晨昏线(圈)在地球表面上自 向 运动④ 地球昼夜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⑤ 晨昏线平分赤道。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2.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1)远日点日地距离:1.521亿km;角速度:57'/d;线速度:29.3km/s(2)近日点:日地距离:1.471亿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km/s1.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26′,最南到达南纬23°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为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及其意义(1)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如下图所示。
(2)意义: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3.时差(1)地方时①定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