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作为有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传统的国家, 当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要腾飞的时候,也必 须重视对儒家文化、儒家伦理的研究。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主 要土壤和环境。民族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 以儒家“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在中 国文化中代代相传一直没有变过。面对市场 经济,儒家文化也是完全适应的。在五千年 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仁”的形式和途 径是不断变化的,但它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不 变的。
•第一种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即西方文化 在近代输入以前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 所创造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文化是指学术 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 如民俗等。北师大张岱年教授说:国学是指 一国的学术,学术是系统而专门的学问,国 学即一国的系统而专门的学问。
•第二种用来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 大于学术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 括在内。即 国学就是中华各民族历史 文化中产生的学术、学问。这个概念接 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表述,其范 围比第一种要大一些。
•近些年我们提倡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人 为本、和谐社会、与时俱进、执政为民以及正 确的义利观、荣辱观、礼义廉耻观等,因为这 些思想资源源于中国传统,是传统文化中固有 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从 何而来?当然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而来,离开 传统“特色”就无从谈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处于多元文化的沟 通、交流之中,这也促使人们寻找自己的民 族之根和文化身份。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 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一个民族如果丧失 了自己的文化,就要灭种,而灭种比亡国更 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民族的 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 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 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合理开发和利 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就成为应对全球 化挑战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