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详]八年级下册政治(1-5课)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414.21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课(中考内容)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和权力P4
3、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2)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P6(1)
(主要内容)
7、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P7(4)---人权
11、言论自由P11(2)
12、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P11(4)
第二课(中考内容)
3、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六大类义务”P16
4、道德义务的含义、意义P17(1)
5、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联系和区别:P17相关链接
(20字)P17(2)
8、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19(1) 四点
第三课
1、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P24
2、人权 P25相关链接
3、人身自由P25
4、生命健康权是最根本的人身权利P26
5、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原因P26(2) 法律P27
7、正当防卫P28相关链接
第四课
1、为什么人格尊严不可辱?P34
2、为什么要维护名誉 P36(1)(2)
3、侵害名誉的行为的危害P36(3)
4、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侮辱和诽谤P38(2)
5、侵害名誉权的危害及后果P39
6、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有哪些 P41(2)
7、侵害姓名权的行为P44(1)(2)
第五课
1、隐私的含义和内容?P46
2、隐私权的含义?P48(2)
3、隐私权的内容?P48—50 三点
4、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P53
5、为什么要尊重和维护隐私和隐私权?P46P47(2)P48(1)(2)P52(2)P55(2)
6、隐私权受侵害时,怎样依法维护? P54
7、怎样尊重和维护隐私权?P51P52(1)(2)P55(1)(2) 五点。
八年级政治下册一至五课知识点学习八年级政治知识上我们应以集腋成裘的态度丰富知识。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
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种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告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他人和法律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6、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8、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背诵提纲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2.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宪法的原则还有什么?(P6)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6.我国的国家性质?(P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7.我国宪法从哪些方面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3-6)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8.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9.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实质是:归根结底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P5)10.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P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1.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内容也很广泛。
(P6)1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P6-8)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3.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P11)①我国有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②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合第一课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人。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不被动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进行斗争,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被动摇,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5、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6、人民与公民的区别:(1)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2)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公民是法律概念,与国籍相关。
(3)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不过,他们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7、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8、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大全(全册)
第一章:人与政治
- 政治的概念和特征
- 政治的功能和作用
- 国家与政权
- 政党的概念和作用
- 我国的政党制度
- 民主与集中制的基本区别
- 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
第二章:人权与法治
- 人权的概念和内涵
- 人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 宪法与人权
-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 我国法律的分类
- 法治的内涵和要求
- 法治与人权的关系
第三章:当代中国的政治- 我国的政治体制
- 中国的领导地位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国家与国际关系- 国家的概念和属性
- 国家的成立和发展
- 国家的国际地位
- 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 中国的外交政策
- 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
- 中国的其他国际关系
第五章:法律与社会
- 法律的提出和制定
- 法治社会的特征和条件
- 法律的实施与维护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
- 法律意识教育和法治文化的培养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大全(全册)》的内容概览,包含了人与政治、人权与法治、当代中国的政治、国家与国际关系、法律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政治和法律的理解,提高法治素养。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合第一课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人。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不被动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进行斗争,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被动摇,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5、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6、人民与公民的区别:(1)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2)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公民是法律概念,与国籍相关。
(3)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社会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不过,他们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7、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8、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1、我国宪法的基根源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所有权益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怎样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权的本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本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相同地生计和发展。
4、敬爱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成立敬爱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者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益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特别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但保护个人,也保护集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相同权和人身权益、政治权益,也包括财富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益。
6、国家应怎样做到敬爱和保障人权?(1)敬爱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益,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详尽权益,规定了损害权益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成立敬爱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 3)审问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执行审问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全民法治看法,形成全民守纪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察。
8、除人大这样的权益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益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问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察。
第一/二课宪法(一)宪法明确国家权力1.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7.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8.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②执法方面③司法方面④宣传方面6.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立法方面是怎样做的?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8.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怎样做?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9.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怎样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博的权利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宪法规定的,公民最主要、最根源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只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和承担义务的人。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4.?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5.?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6.?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我们享有广博的权利7.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博的权利。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崇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言论解放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解放。
滥用言论解放是法律不允许的。
详尽说来,言论解放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解放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解放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结合、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如果随意行使其权利,不仅回破坏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11.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
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12.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①.我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4课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P2*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3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的地位?P3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 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P4-5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P46.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P5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P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P6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9.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广泛性)P7在我国,人权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P6-8总体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精编(前5课内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①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3.人权的含义: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中国的人权的特点:广泛性(主体广泛、内容广泛)、公平性、真实性★★5.国家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责任。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③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监督。
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⑤普法方面: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
第二框治国安邦总章程1.依据宪法,国家机构是如何组织的?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要表现: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按照2023年春课本校对其中★部分建议重关注欢迎关注转发有疑问可留言1.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上一版本P68页内容)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P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P4)社会主义制度【说明】注意这里是根本制度。
要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区分。
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5、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6、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5)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7、★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5)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8、★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P5-P6)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期末复习提纲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4.我国宪法地位: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等。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6.我国宪法怎样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7.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8.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实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9.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政治复习提纲班别:姓名:学号: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1.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和根本所在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P61(新)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内容5.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2 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3基本经济制度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1 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基本内容是什么?P63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各种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
重大问题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2.人大代表的职权、职责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有哪些?)P63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2)职责(义务):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意义?)P65答:①它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②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4.P65答: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八年级思想道德下册重点知识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益1、公民的根本权益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益,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益。
2、我国公民的权益是怎样获得保障的?我国成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益保障系统。
3、公民应该怎样正确执行权益:(1〕公民在执行权益时要尊敬他人权益;〔2〕公民在执行权益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公民要在法律赞成的范围内执行权益〔 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执行权益 .4、怎样理解言论自由?①在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
公民执行自己的权益,要尊敬他人的权益,在法律赞成的范围之内,以合法方式执行权益,不的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
言论自由不是无量制的绝对自由。
②言论自由要碰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挑唆、煽动他人推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搅乱社会序次的行为。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1 权益和义务的关系?p15在我国,公民的权益和义务拥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益的主体,又是执行义务的主体。
因此,我们不但要增强权益看法,依法执行权益、保护权益,而且要增强义务看法,依法执行义务。
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执行应尽的义务。
2、公民的根本道德标准:爱国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节约自强、敬业奉献。
p173、公民的根本义务p16:保护国家一致和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奥秘,保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序次,尊敬社会公德;保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4、公民怎样忠实执行义务:〔1〕法律激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定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1、人身权益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权〔首要的、最根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2、生命健康权的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益,居于首要地位。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1---2课(注意:黑体字要求记忆。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人民的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相同点:公民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有些超生的,是中国公民)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我的存在,政治还怕考不好!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初中政治小组编辑(本文中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微信公众号修改)1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范畴: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国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4、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5、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与义务相对)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如: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6、人民与公民的区别:(1)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7、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8、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什么?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P79、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P6-7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10、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1、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12、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3、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4、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
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则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所以,我们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
215、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政治方面主要包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1、为什么说法律是维权武器是什么?法律;因为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所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2、有人说:“公民有言论自由,所以我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你怎样认识此观点?这种说法是错的。
议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滥用议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具体说来,议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议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议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权利?在押犯人(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就都是中国公民。
不过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能享有公民权利,但不能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4、请说说我国法律制裁网络谣言的原因?因为网络谣言有损他人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所以我国依法惩治滥用言论自由的行为。
5、有人认为“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公民享有广泛权利,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否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6、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①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热爱人民代表大商制度是我们应有的情感。
②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一份力量,是我们应有的行动。
7、“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诬陷别人不属于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如造成泄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它说明行使公民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8、请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谈谈教师(或学生)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再举例佐证。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或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学生要做到尊重师长,或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1、有人认为当家做主是人大代表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大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的监督,对人民负责,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1、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具体包括: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等。
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是我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2、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3、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①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②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4、公民为什么要履行这些基本义务?①这些基本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②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5、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关系和区别是什么?关系: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
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二者的区别①法定义务由国家法律规定,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②法定义务靠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是积极履行的。
6、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7、为什么要积极去做法律鼓励做的事情?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8、为什么要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①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积极去做,这是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②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的鼓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为什么要做到“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①这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民的长治久安。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
③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0、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①维护国家统一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孝敬父母11、什么是违法行为: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12、如何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P18—19(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P19—20(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P21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