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区内河江北水系分布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3
前言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居全国海岸线中段,是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6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市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宁波市城区由老城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县中心区、甬江新区、江南新区、大榭岛、邱隘等组成,本区地处甬江流域下游,地势平坦,洪水和风暴潮影响时刻威胁着城区196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及各种工矿企业的财产安全。
近几年来,宁波市曾经两次编制“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
第一次为1993年由宁波市规划局委托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形成《宁波市城区防洪排涝规划》报告(已审未批);第二次为1995年修编《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时由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了《宁波市城市防洪规划》(专题报告),并通过专题审查,现《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报国务院批准。
为了进一步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和水事活动的统一管理,为水工程合理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减少洪水及海潮的威胁,本次修编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水利部太湖局、浙江省水利厅的有关要求,以1997年为规划基准年,2010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进行编制。
为此,我院受宁波市水利局的委托,在第二次规划的基础上,采用《甬江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的水文水利计算最新分析成果,并参照《浙江省城市防洪规划导则、浙江省城市防洪规划编制目录》(修改稿)的格式进行修编。
在本次修编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市水利局及有关县、市(区)水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宁波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全国海岸线的中段,其地理位置于东经120°52′25″~122°26′52″,纬28°43′38″~30°27′18″之间。
宁波市东临东海,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界三门湾。
北仑区(浙江·宁波3)北仑区以其境内的深水良港――北仑港而得名。
北仑港是以港中一小岛北仑岛而命名。
北仑地处甬江口南侧、辖区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
1984年前隶属镇海县,同年1月始建滨海区,1985年7月按甬江分界,南为滨海区,1987年6月更名北仑区。
位于浙江省陆地的最东端,全国海岸线中枢,是全国重点沿海港口之一。
东北两面濒临东海,与定海、普陀县交界,南与鄞县接壤,西隔甬江与镇海区相望。
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陆地面积585平方公里,由宁绍平原的延伸部分和穿山半岛组成。
境内平原广阔,河网交叉,山海延绵,有“四山一地一分水”之称。
是宁波市辖的县级区,区政府驻地新碶街道。
全国第二大港口北仑港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北仑港发区在其境内。
有9个街道(镇、乡),辖区(除大榭)内有262个行政村。
全区总人口32.8万,有17个少数民族。
一、地理(山水)北仑区境处宁绍平原东端。
地形西北和中部为丘陵和平原间隔地区,其丘陵属天台山余脉,以太白山为起点,主山体向东走向,为本区主山区;另一条诸山总称灵峰山,基潜入海域,分布一群岛礁。
由灵峰山体相隔,山以西称长山平原,与鄞东平原连成一体,地表高程2—3米。
山以东为大碶、柴桥平原。
越柴桥之狮子岭、昆亭岭、庙岭和黄土岭为东南丘陵岛屿,称穿山半岛。
半岛南北两侧棋布大碶、梅山等岛屿20余座。
环海山间有峡谷平原,系洪积和海积形成。
冲积、坡洪积平原,分布在上傅、上阳等处,形成较宽广的山间谷地。
滨海湖沼平原,主要是大碶平原的高塘、大碶、霞浦一线以南地带,地势平坦、海拔平均2米左右。
滨海海积平原,主要是高塘、大碶、霞浦以北地带,大榭岛、梅山岛、穿山半岛有小面积分布。
1、山北仑区东南、西北丛山连绵,属天台山余脉。
主峰太白山为区内最高峰,山脊线与鄞县交界,山带走向朝东,直入峙头洋,为北仑区主山区。
另一条自太白山向北走向,越育王岭,至青峙杨公山,濒临蛟门,泛称长山,山高均在海拔600米以下。
城市内河景观规划探析摘要:以宁波市江北区内河为例,探讨了城市内河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城市内河景观规划设计应以满足生态要求为基础,同时,尊重城市历史文脉、营造人性化空间并将科技创新引入环境景观,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关键词:城市内河;景观;规划设计;宁波江北区Abstract: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River of Jiangbei district in Ningb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city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The city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base on ecological needs, and create humanized space with respec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this planning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comprehensive benefit.Key words: city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Jiangbei district of Ningbo city1 引言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从古至今,人类傍水而居。
水不仅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制约城市的发展、更体现着城市的人文风貌。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城市水资源的核心体现,城市内河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内河是指流经本市城镇规划区,依照法律授权由市、县(市)城市内河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的河流。
城市内河是城市的经络与血脉,由城市内河水陆边际延展形成的带形水岸空间是市民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是一个城市最具灵性的地方。
浙江水系—钱塘江流域浙江地形图谈河流水系,必然离不开谈地形地势,浙江中部、南部多丘陵,唯有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和杭州湾南岸平原算是2小块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0%;其他地区都是丘陵水网、河湖,天目山、会稽山、括苍山、雁荡山等皆出于秀色,被人们所熟知。
也正是由于这种地形原因,导致了浙江省的河流大部分都发源于中西部山地,向着浙江省的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流去,最终注入东海。
浙江省水系图浙江省水系也独成一派,除了钱塘江上游流经安徽省,其他河流基本上都属于自己的省内河流,并且基本上每一条河流都对应着一座城市,是这个城市的母亲河,比如说浙西衢江对应着衢州、瓯江对应着温州、甬江对应着宁波,椒江对应着台州,曹娥江对应着绍兴。
可以说是一条河流孕育出了一座城市,水兴则人兴,人兴则城兴,这句话用在浙江省的各个城市中,是最合适贴切的。
钱塘江流域图1.钱塘江。
同一条河流在不同的河段有着不同的命名,就像长江的上游叫做金沙江,长江湖北枝江至城陵矶段叫做荆江一样,钱塘江单指杭州以下的河段,这条河在杭州到桐庐一段称作富春江,在桐庐到安徽歙县一段称作新安江,在歙县到黄山屯溪一段称作浙江,黄山市到源头称作率水,这就是钱塘江干流不同河段的不同名称,真是可谓纷繁美丽又有趣。
钱塘江源头也有南北源头之分,北源是以新安江为代表的河流水系,南源是以兰江、衢江为代表的河流水系,北源出古徽州休宁县六股尖东坡,南源出皖境县青芝埭尖北坡。
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公告,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 公里,以河流源头唯远论,北源是钱塘江的正源。
钱塘江流域图2.兰江。
兰江上游源出青芝埭尖北坡,青芝埭尖至常山市这一河段称作马金溪,常山市至衢州市这一河段称常山港,衢州市至兰溪称衢江,这一河段沿途接纳了江山港、乌溪江、芝溪、灵山港等溪流,衢江行至至兰溪与金华江汇合后称兰江,自南向北流,至富春江水库的上游建德市梅城这一河段称作兰江。
从缺水到不缺水的嬗变□王文娜顾芳晖收稿日期:2020-05-27注:源自2020年5月27日《中国水利报》。
暮春时节,行走在碧波荡漾的浙江省宁波市母亲河姚江畔,吟哦着南宋诗人陆游“姚江乘潮潮始生,长亭却趁落潮行……”的诗,眺望远处披着霞光跑步的市民,让人顿悟因水而生、倚水而建、由水而兴的“海定而波宁”的宁波,水是这座沿海城市与生俱来的“基因”。
宁波是江南水乡,因为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化、生态文明等因素,也是一座缺水城市。
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随着当地越来越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宁波不缺水了”。
从缺水到不缺水,秘诀在哪?系统治理是关键之一。
宁波通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系统思维统筹“原水”,走出了一条水治理新路。
一脉相承的治水智慧宁波市地处东海之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虽然降雨量丰沛,但人均水资源量偏少。
宁波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杨辉说:“宁波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17mm ,年水资源总量为75.31亿m 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40m 3/年,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7%,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属于水资源短缺城市。
”在解决宁波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的这道难题上,从不乏震古烁今的壮举。
早在唐朝,宁波就修建了著名的阻咸蓄淡工程——它山堰和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东钱湖,至今它们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的水利事业发展迅猛,兴建了大量的水源工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域空间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宁波水利人在秉承前人智慧和治水精神的基础上,探寻到了一条境外引水和境外挖潜相结合的思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对外,宁波市水利部门从2003年起就谋划推进境外引水,先后实施了绍兴汤浦水库至慈溪、曹娥江至慈溪、钦寸水库以及曹娥江至宁波市等境外引水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每年可增加供水量7亿m 3;对内,推进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让处于不同空间的水源地能相互调剂水资源成为现实。
一份宁波的地理报告宁波地理报告一、引言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中国东海沿岸,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使得宁波成为了中国的经济强市之一。
本报告将对宁波的地理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和介绍。
二、地理位置宁波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濒温州,西北与绍兴相连。
宁波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4′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
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
三、地形地貌宁波地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区分布广泛。
宁波的主要山脉有天童山、象山、横店山等。
其中,天童山是宁波的一大名山,也是宁波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宁波地形多样,山地、平原、丘陵和河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四、气候条件宁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多雨。
年平均气温约为16-18摄氏度,降雨量较为充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宁波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和渔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水域资源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
宁波港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宁波港的港区面积广阔,港口设备齐全,货物吞吐量居全国前列。
宁波的水域资源不仅对海洋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宁波的旅游业和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六、自然资源宁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最为重要。
宁波是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重要产区之一,拥有多个石油气田。
此外,宁波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石灰石、花岗岩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丰富为宁波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七、人文景观宁波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宁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如天一阁、天童寺、宁波博物馆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73号)《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2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毛光烈二○一○年三月十七日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确保城市河道功能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的整治、利用、保护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区城市河道,是指东至世纪大道,南至杭甬高速,西至机场路,北至北外环路(其中江北片区向东拓展至江北区行政边界即宁波大学东侧)范围内除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以外的所有河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区城市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在满足防洪调蓄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城市周边环境,注重生态景观建设,综合布置生态绿化、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设施。
第四条市区城市河道划分为市管、区管河道。
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受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做好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
各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由本区人民政府确定,负责区管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规划编制、防汛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区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监测及定期报告工作。
宁波市《江北区志》纲目(第四稿)(供搜集资料、讨论、征求意见用)序一、二、三卷前承编单位:区史志办目录凡例总述大事记卷一政区左下角图照:北岸金三角承编单位:区府办第一编建置区划无题概述承编单位:区民政局第一章建置第一节沿革第二节境域第二章街巷村落第一节街巷演变第二节村落分布第三章区划承编单位:民政局、区府办第一节行政区划(记述区现境在不同历史情况下的归属以及建区后的变更)清以前民国时期建国后第二节政权机构(记述不同历史时期政权机构的沿革、组织形势、主要活动及机构演变的概况)清代以前(政权概况)民国政权(政党、政府、议会、警察机构、检察机构、地方法院)抗日民主政权建国后至新江北区建立前第四章乡镇街道承编单位:各乡镇街道第一节中马街道 (各街道、慈城镇内容类似)概况(位置面积、四邻、沿革、区划、自然环境、人口、民族交通、邮电、商贸、机构、职能、社区文化、街巷、特色等)经济建设市政管理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综合治理名胜古迹附一:社区居委会一览表附二:知名人物[传略、简介、名录(列表)]第二节白沙街道第三节文教街道第四节孔浦街道第五节甬江街道第六节庄桥街道第七节洪塘街道第八节慈城镇第二编自然环境无题概述承编单位:农水局、国土局第一章地质第一节地质简史第二节地层第三节岩石第四节构造第五节矿藏附:江北区地质矿产图第二章地貌第一节平原第二节丘陵附:江北区地形图第三章气候第一节特征要素(气温、降水、日照、蒸发、风、雾)第二节物候(四季、物候特征)附:气象谚语、天文奇观第四章水文第一节水文特征(径流、水位、汛期、含沙量、潮汐)第二节地表水(水体、水质、水量、利用现状)第三节地下水(含水层、水质、径流、储量及开采)附:江北区地下水分布图第五章土壤第一节主要类型第二节土壤分布附:江北区土壤分布图第六章生物第一节植物第二节动物附:古树名木附表:动物名录、昆虫名第七章自然灾害第一节种类(水灾、旱灾、台风、其它灾害)第二节灾情年表第三编土地无题概述承编单位:国土江北分局第一章土地制度第一节建国前土地制度第二节建国后土地制度第三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第二章土地规划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第三节地矿管理附:土地利用现状图第三章土地开发利用第一节土地资源第二节土地开发第三节土地利用第四章地籍管理第一节土地调查第二节土地登记第三节土地评估第五章建设用地管理第一节建设用地(概况、计划、审批、外商投资用地)第二节征地补偿第三节土地税费第四节国有土地使用改革第六章土地监察第一节土地执法监察第二节土地执法监督附:土地利用现状图第四编人口牵头单位:公安分局承编单位:公安分局、区计生局无题概述协编单位:统计局第一章人口变动第一节人口增长(历代人口、自然增长)第二节人口迁徙(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第三节人口流动(暂住、旅外、寓居、流动)附一:建国后主要年份人口变动统计表附二:人口金字塔图第二章人口构成第一节性别构成第二节年龄构成第三节职业构成第四节城乡构成第五节民族构成第六节姓氏构成附:大姓源流第三章人口素质第一节文化程度第二节健康状况(地方病、多发病、身体素质、平均寿命、残疾人比例)第三节老龄人口附一:百岁老人附二:江北区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年龄塔形图第四章人口生育管理第一节晚婚晚育第二节优生优育第三节避孕节育第四节计划生育宣传与管理附:江北区历届人口普查表第五编城乡建设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建设局第一章城乡规划承编单位:建设局、规划分局、区府办、邮政分局第一节规划演进第二节城乡总体规划第二章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供水承编单位:供排水公司第二节能源(电力、煤炭、燃料)承编单位:江北供电局等第三节道路承编单位:区建设局、区交通局第四节公交线路第五节河道承编单位:区农水局第六节排水承编单位:市排水公司第七节管网承编单位:区建设局第八节路灯承编单位:路灯管理处第九节公共服务设施承编单位:区建设局附:停车场分布图第三章邮政承编单位:江北邮政分局第一节邮电机构第二节邮政网络第三节邮政设施(函件、包裹、汇兑、储蓄、报刊发行等)第四节邮政业务附:区内邮政编码第四章电信承编单位:江北电信分局第一节电信设施第二节电报电话第三节数据通信第五章网络信息承编单位:江北电信分局第一节基础建设第二节网络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第三节网络建设(互联网、区内局域网)第六章住宅房产承编单位:区建设局第一节房产沿革第二节住房改革第三节经济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安置房)第四节商品房(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别墅)第五节公有房产管理第六节物业管理第七章建筑业承编单位:区建设局第一节行业管理第二节工程质量管理第三节建筑市场第六编环境保护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区环保局第一章环境质量承编单位:区环保分局、城管局第一节大气环境质量第二节水环境质量第三节声光环境质量第二章环境监测第一节环境监测第二节环境管理第三章环境治理第一节综合治理(绿化、园林、生态治理工程、三废治理)第二节噪声污染治理第三节企业环保管理第四节污染事故处理第四章市容管理承编单位:城管局第一节执法管理承编单位:区卫生局、城管局第二节日常保洁(垃圾处理、废品回收)第三节创建活动第七编区域优势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区府办、宣传部(文广局)第一章区位优势承编单位:发改局、交通局第一节区位(市北门客厅、中心老城区、上海郊区)第二节交通(杭州湾大通道南连接线、水运、公路、铁路)第二章人文环境承编单位:宣传部(文广局)、统战部第一节历史文化第二节地域文化(崇学、经商、侨乡、海纳百川)第三节革命老区承编单位:民政局第三章人居环境承编单位:旅游局、环保局部第一节城市定位(文化旅游休闲)第二节滨水环境第三节生态环境第四章地域依托承编单位:教育局、科技局第一节港口承编单位:发改局、区府办第二节长三角承编单位:发改局、区府办第三节高等院校(人才支撑、科研等)第四节军民共建(维护社会治安、抗洪抢险等)承编单位:民政局第五章发展后势承编单位:史志办、土管局第一节人口密度第二节发展空间附:江北区在长三角及宁波市的地理位置图卷二经济左下角图照:投资创业园区承编单位:工业区管委会第八编开发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发改局、建设局、工业区管委会第一章核心滨水区承编单位:建设局、规划分局第一节区域特点第二节城市改造第二章湾头半岛承编单位:湾头开发办第一节半岛环境第二节总体规划第三节基础建设第三章江北西区承编单位:城建局、规划局、慈城镇第一节总体规划第二节行政中心区第三节慈城古镇保护承编单位:慈城镇第四节慈城镇新区第五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第四章江北经济集聚区承编单位:发改局、工业区管委会第一节经济集聚区概况第二节投资创业园区第三节城市工业功能区第四节工业产业园区第五节城西港区第六节物流园区第七节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各工业园区第五章金田铜业城承编单位:金田铜业集团第一节发展概况第二节企业管理第三节规模效益第四节产品门类及名优产品附:企业总产值、利税曲线图第六章宁波高教园区北区承编单位:教委、宁波大学第一节园区规划第二节基础设施第三节落户院校第七章城市化水平承编单位:建设局、民政局、规划局、劳动局第一节概况(体制转变:村改居、镇改街道、城市化进程、城乡人口比、生活来源、就业状况等)第二节拆迁安置(补偿、安置房建设、安置办法)第三节就业转型(农转非人口、就业门类)第四节服务保障第九编农业无题概述承编单位:区农水局第一章生产关系沿革第一节土地改革第二节互助合作第三节人民公社第四节联产承包第二章生产力水平第一节劳动力(数量、素质、转移)第二节农业机具第三节耕地(土质类型、土壤改良)第三章种植业第一节种类产量(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第二节耕作制度第三节栽培技术第四节良种推广第五节病虫防治第六节改土施肥附:农场第四章饲养业第一节畜禽饲养第二节疫病防治第五章渔业第一节渔业资源第二节水产养殖第三节海洋捕捞第六章林业第一节林业资源第二节植树造林第三节林特产(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桑蚕、红豆杉)第四节山林管理第七章农村经济管理第一节集体资产管理第二节财务管理第三节土地承包管理第四节农民负担监督与管理第十编水利无题概述承编单位:农水局第一章治水第一节甬江治理第二节姚江治理第三节慈江治理第四节河道治理第二章蓄水第一节水库第二节山塘第三节堰闸第三章引水提灌第一节引水渠道第二节堰坝第三节排灌第四章水利管理与利用第一节水行政执法第二节水利工程管理第三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第十一编工业承编单位:区发改局无题概述协编单位:工业区管委、各街道、慈城镇、统计局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第一节手工业集体化第二节私营工业改造第二章工业规模与效益第一节劳动生产力第二节技术进步第三章经济结构第一节国营工业第二节集体工业第三节民营工业第四节个体手工业第四章工业门类第一节冶炼业第二节制造业(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第三节加工业第四节轻纺业第五节其它工业第五章工业管理第一节管理机构第二节管理体制第三节管理服务(计划、质量、财务管理)第六章规模企业与名优产品第一节规模企业第二节名优产品第七章部省市属企业第一节宁波动力机械厂第二节宁波拖拉机厂第三节宁波正大火柴厂第十二编商贸无题概述承编单位:外经贸局第一章机构体制第一节管理机构第二节经营体制第二章商业门类第一节百货业第二节餐饮业(餐饮业结构、烹调技术)第三节服务业(家政、中介、维修、照相、裁剪、娱乐)第三章商品交易第一节交易商品(农林产品、农资、五金、百货、食品、纺织等)第二节交易市场(五口通商商埠、传统集市,专业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名特优商品市场、超市)第三节交易方式(零售、批发)附:环城北路汽车一条街第四章对外经贸第一节进口出口第二节加工贸易第三节外经合作第五章外资利用第一节招商引资第二节外资企业第三节港澳台资企业附:历届广交会、省洽会江北招商简介第六章商贸管理承编单位:工商分局区、外经贸局第一节检查、打假、缉私第二节管理服务第十三编交通牵头单位:区交通局;承编单位:区交通局、港务局办、肖甬铁路公司、运输公司、港监局、外代、市海关、民航等单位无题概述第一章陆路第一节乡间道路(主要道路、桥梁、轿子、畜力车、人力车)第二节公路(主要道路、桥梁、车站、加油站、交通工具)第三节铁路(线路、桥梁、站场、机车)第二章水路第一节内河(航道、码头、船闸、船舶)第二节海洋(航线、船舶)第三节渡口桃花渡青林渡半浦渡城山渡其它渡口(宁绍渡、仓门渡、华安旅社渡、邵家渡、西洪渡、西江渡、洪陈渡)第三章港口海关第一节港口史述第二节宁波港客运站第三节宁波港白沙作业区第四节港口监督第五节海关第六节港口对江北发展的影响第四章航空第一节机场第二节航线第五章客货运输第一节公路运输第二节铁路运输第三节水路运输内河运输海洋运输第四节航空运输第六章交通管理第一节路政第二节航政第七章物流第一节集散地第二节业务管理第十四编旅游业承编单位:区旅游局第一章旅游资源第一节自然旅游资源第二节人文旅游资源第二章旅游规划建设第一节旅游发展规划第二节旅游区建设第三章旅游产业开发第一节旅行社服务第二节旅游产品包装第三节旅游商品开发第四章旅游接待服务第一节旅游餐饮业第二节旅游住宿业第三节旅游娱乐业第五章旅游行业管理第一节管理机构第二节经济概况附:旅游接待设施一览表(图)第十五编金融保险牵头单位:工商江北支行、财政局、国税局无题概述承编单位:各银行支行、各信用社、辖区各第一章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第一节典当、钱庄第二节银行工行江北支行(历史沿革、机构,网点,业务范围、规模,员工人数等,下同)建设银行宁波第二支行农业银行江北支行中国银行甬江支行商业银行江北支行交通银行人民路支行浦发银行江北支行光大银行宁波三江支行广发银行宁波江北支行招商银行江北支行第三节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区信用合作社市区信用合作联社辖区信用社第二章货币第一节流通货币(银两、银元、铜钱、民国时期纸币、人民币)第二节现金投放回笼第三节金银管理第三章银行业务第一节存款第二节信贷第三节结算第四节侨汇第四章保险第一节机构第二节投保第三节理赔第五章证券期货第一节证券投资与交易第二节投资信托第三节拍卖第四节市场管理第十六编财税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区财政局第一章财政管理承编单位:区财政局第一节机构体制第二节预决算第三节政府采购第四节国有资产管理第五节财政监督第二章财政收支第一节财政收入第二节财政支出第三节公债国库券第四节财政有偿资金第三章税务承编单位:地税局、国税局第一节机构第二节税制第三节税种第四节监督第四章税收第一节税源第二节税务服务(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减税免税)第三节征收水平第四节税收稽查附:主要税种税收情况一览表第十七编经济管理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发改局第一章计划管理承编单位:发改局第一节计划编制与实施第二节项目审批与管理第二章统计管理承编单位:区统计局第一节专业统计(机构、方法)第二节统计调查第三节统计执法第四节统计服务第三章规划管理承编单位:区规划分局第一节城乡规划编制第二节工程测绘管理第三节法规监察第四章工商管理承编单位:区工商分局第一节企业注册管理第二节市场合同管理第三节商标广告管理第四节工商执法检查第五章物价管理承编单位:区发改局第一节物价演变第二节交换比价(比价、差价、指数)第三节物价监督检查第六章审计监督承编单位:区审计局第一节国家审计第二节社会审计第三节内部审计第四节项目审计第七章质量技术监督承编单位:区质监分局第一节度量衡演变第二节质量管理第三节计量管理第四节标准化管理第五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第六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第七节监督稽查第八章安全生产管理承编单位:区安监局第一节安全生产监察第二节重大事故处理(安全责任追究)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一览表第十八编经济体制改革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发改局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承编单位:区发改局、统计局、工商局第一节私营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第二节计划经济确立与发展(计划经济总情)附:1959年到1978年GDP、财政收入、居民可用资金曲线图第二章经济体制改革承编单位:各有关单位第一节农村经济改革第二节企业体制改革第三节流通体制改革第四节财税体制改革第五节金融体制改革第六节管理体制改革(削减审批项目、审批转服务)附:江北行政服务中心简介第三章经济体制转型第一节公有企业转制(计划转市场、所有权转制、单位制转社会制)第二节职工重组安置第三节公有资产处理第四节管理运营转型第四章市场经济结构第一节所有制结构第二节产业结构第三节投资结构第五章市场经济发展第一节科技进步第二节建设投资第三节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社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附:1979年至2008年GDP、财政收入、居民可用资金曲线图卷三政治左下角图照:区行政中心大门(含五套班子牌子)第十九编中国共产党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区委办第一章解放前江北党组织承编单位:党史研究室第一节组织第二节活动第二章地方组织承编单位:区委办、区纪委第一节党代表大会第二节江北区委员会(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第三节江北区纪律检查委员会附:历届区委书记、副书记、常委一览表第四节重大政治工作决策与活动附:区历届党出席中央、省、市党代会代表名录第三章区委机构承编单位:区委办第一节区委工作机构第二节区委机构人员编制第四章基层党组织承编单位:各街道、慈城镇第一节乡镇党代表大会第二节乡镇委员会与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节街道党的工作委员会第五章组织工作承编单位:组织部第一节党员队伍建设第二节组织建设第三节干部工作附:创新江北论坛第六章宣传教育承编单位:宣传部(文广局)第一节理论学习第二节党员教育第三节舆论宣传第七章纪检工作承编单位:区纪委第一节党风党纪教育第二节党风廉政建设第三节党内监督第四节案件查处第八章统一战线工作承编单位:统战部第一节民主党派工作第二节侨务及对台工作第三节民族宗教工作第九章老干部工作承编单位:老干部局、人事局第一节老干部管理第二节老干部活动第三节老龄工作第十章信访工作牵头单位:区府办(信访局)协编单位:区委办、纪委、政法委等第一节信访制度(领导下访)第二节信访办理第十一章关心下一代工作承编单位:关工委第一节青少年教育第二节帮困助学第十二章党务工作承编单位:区委办、机关党工委第一节机关党建第二节政策调研第三节信息督查第四节保密工作第二十编人民代表大会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区人大办第一章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节代表产生和构成第二节各界人民代表历次会议第二章区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节代表产生和构成第二节历届历次会议附:出席历届全国、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第三章区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一节机构设置第二节组成人员第三节重要活动附:历届人大常委会领导人一览表第四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第一节成员组成第二节重要活动第五章乡镇(街道)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节乡镇(街道)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乡镇(街道)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第六章人民代表大会重要工作第一节区人民代表大会重要工作第二节乡镇(街道)人民代表大会重要工作第二十一编人民政府无题概述牵头单位:区府办第一章区人民政府承编单位:区府办第一节历史沿革第二节机构设置第三节人员编制第四节工作制度附:历届区政府领导人一览表第二章政府会议第一节区长办公会议第二节区政府常务会议第三章重要政事第一节重要计划制定与实施第二节重大经济决策与活动第三节行政管理与经济服务附:政要纪略第四章乡镇人民政府承编单位:慈城镇、各街道第一节慈城镇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第二节慈城镇人民政府人员编制第五章区政府派出机构第一节街道办事处机构设置第二节街道办事处人员编制第六章人事承编单位:人事局第一节干部录用社会吸收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转干部接收安置附:历届大中专学生分配表第二节干部管理公务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离退体干部管理第三节工资福利干部工资待遇干部福利待遇第四节机构编制机构改革机构演进编制管理第五节人才管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附:历年引进及自培硕士学历以上人才统计表第七章外事承编单位:区府办、区委办、农业局第一节对外联络第二节友好地区第三节帮扶西部第八章行政监察承编单位:监察局第一节执法监察第二节案件查处第二十二编人民政协无题概述承编单位:区政协办第一章组织机构第一节政协委员会第一届政协委员会第二届政协委员会附:历届政协委员结构表第二节专门委员会一届政协专委二届政协专委第三节联络委员会一届政协联委会二届政协联委会第二章政协例会第一节全体会议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二届政协全体会议第二节常委会会议一届政协政协常委会议二届政协常委会议第三节主席会议一届政协主席会议二届政协主席会议附:历届政协领导一览表第三章政治协商第一节全会协商协商讨论大会发言第二节专题协商第三节对口协商第四章民主监督第一节提案工作提案征集和审查立案提案交办、催办和督办。
宁波市各区、市环境功能分区表1水——宁波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1.1宁波市区
1.2甬江水系
1.3鄞州区
1.4慈溪
1.5奉化
1.6宁海
1.7象山
1.8余姚
2噪声——宁波市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2.1三江片区
2.2北仑
2.3镇海
2.4大榭开发区
2.5各区具体界限
3大气——宁波市市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3.1分区界限
3.2分区详图
1. 宁波市各区水环境功能分区
2.宁波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分区
3.宁波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
批准部门: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日期:1997年4月4日文号:甬政发[1997]67号
一类区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
的地区。
慈溪上林湖风景名胜区
慈溪五磊山风景名胜区
镇海九龙湖风景名胜区
东钱湖风景名胜区
天童森林公园
余姚四明湖风景名胜区
余姚河姆渡文物保护区
宁波县南溪——雁苍山风景名胜区
奉化溪口雪窦寺风景名胜区
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
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
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
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
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北仑瑞岩寺森
林公园于2007
年调整为二类
环境空气质量
功能区。
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
镇海化工区和北仑工业区
“城考”大气监测
点1#宁波中学(现为东恩中学)
2#宁波第三医院(现为三江中学)
3#宁波高专
4#镇海园林(现为龙赛医院)
均为宁波环境
空气质量二类
功能区之内。
对宁波市河流污染及治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摘要:宁波市境内河流众多,中心城区分布有大小河道172条,总长度约186公里,水域面积约400万平方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就包括河流的污染问题。
宁波市政府关注到了这一点,近年来,斥巨资全力打造“碧水工程”,力求还百姓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
经过了十年的综合治理,通过建设一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极大地减轻了生活污染源对水源的污染,可以说,宁波市的河流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得到了各界肯定,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注意和改进。
关键词:治理;现状;污水;基础设施;资金一、序言宁波市境内河流众多,平原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的内河,是江南水乡宁波的独特风景。
然而由于建设与管理滞后,中心城区一些内河环境不尽如人意。
这些年来,政府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使得内河的污染问题渐渐得到改善。
今年6月份,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实地进行了调研,提出努力打造江南水乡靓丽风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并下令治理,同时给出治理时间表:一年有变化,三年大变化,五年根本性变化,真正实现“无水不清、无居不宜”,使宁波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商埠、时尚水都”,给市民一个愉悦的人居环境。
我们小组认为这个课题很有意义,于是立项对宁波市河流的污染情况及治理进行调查。
二、宁波市区河流的污染及治理状况(一)宁波市河流环境概况宁波市中心城区分布有大小河道172条,总长度约186公里,水域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其中主干河道就有北斗河、护城河、西塘河、新河、中塘河、后塘河等24条。
近10年,市里先后投入3亿多元对18条主干河道实施了全面或局部的综合治理,这些内河水清、岸绿、河畅,成为城市的靓丽景观。
然而,尚未治理的内河,因为河网封闭、污水直排、水上养殖等原因,水质较差,河水发黑、发臭现象相当突出,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群众反映较多。
(二)宁波内河治理历史纵横交错的河流伴随着一代代宁波人的生活,缠绕在宁波人的记忆中,舒缓的流水、精致的小桥、泛着幽微光亮的石板路,和依水而建的房屋,曾是昔日宁波最经典的意象。
涑水河涑水河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宁波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涑水河呈东西走向,总长约40公里,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涑水河源头位于北仑区的西北部勤懇山脉,这里山高水急,河水透明澄清,冬夏季水温差异大,因此水质非常清澈纯净。
涑水河经过勤懇山脉蜿蜒而下,流经北仑区郊县,最终注入北仑港。
涑水河流域地势起伏,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湍急迅疾,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峡谷风光。
除了自然风光,涑水河还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在河流两岸,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访。
沿着涑水河流域的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文化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位于涑水河上游的勤懇山自然保护区。
这里山峰幽深,溪流潺潺,多种植被蓊郁茂盛,是观赏瀑布、花卉和奇特山岩的绝佳去处。
此外,沿着涑水河向下游行进,还可以参观北仑区的其他景点,如天宫寺、石碑峡、蛟潭风景区等。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点外,涑水河还是宁波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涑水河的河水经过水厂处理后可以供应给周边的居民和工业用水。
同时,涑水河也是当地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为周边农田的耕种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了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重视,涑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
政府加大了河道治理和水源保护的力度,加强了对河水质量的监测和管理,确保了涑水河水质的良好。
同时,涑水河周边的自然保护区也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游客进入保护区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和限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涑水河作为宁波市的重要水源和旅游景点,既承载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又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保护涑水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涑水河的美景得以延续下去,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通过对涑水河这一主题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河流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