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6
仿生设计知识点总结引言仿生设计是一种源自生物学的设计方法,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来解决人类自身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问题。
仿生设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交叉学科,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创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本文将对仿生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读者提供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仿生设计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仿生设计?仿生设计,顾名思义,是指从生物学中得到灵感的设计过程。
它是一种以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为模板的设计方法,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界中已经经过漫长演化而得到的有效解决方案,来解决人类在工程技术领域中遇到的问题。
仿生设计的本质是对自然的理解与模仿,以达到更高效率和更好效果的设计目的。
2. 仿生设计的特点是什么?(1)以生物体为蓝本:仿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适应性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
从而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贴近自然和有效率。
(2)跨学科综合:仿生设计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设计方法,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能够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更加有效的方法。
(3)充分利用自然有效性:生物体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其结构与功能已经被自然界验证为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仿生设计能够利用自然界已经验证有效的设计方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试错。
二、仿生设计的发展历程1. 仿生设计的起源仿生设计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大自然的研究成果,以及古希腊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对自然界的模仿、借鉴与创新。
此外,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埃及等文明也都有着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模仿,从而为后世的仿生设计提供了最早的参照点。
2. 仿生设计的发展历程(1)18世纪至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自然界的模仿、借鉴和创新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对自然现象和生物体进行模仿的发明创造,如热能机的发明、模仿自然飞行器的造型等。
仿生学举例
1. 植物叶子的仿生设计:植物叶子的形态和结构具有高效
的光吸收能力和自洁能力。
借鉴植物叶子的仿生设计,可
以设计出具有高光吸收率和自洁功能的太阳能电池板或建
筑外墙涂料。
2. 鸟类飞行的仿生设计:鸟类的翅膀结构和飞行方式能够
实现高效的飞行。
借鉴鸟类的仿生设计,可以设计出轻巧、稳定、高效的飞行器或飞行装备。
3. 鱼类鳍的仿生设计:鱼类的鳍结构和运动方式能够实现
高速、灵活的游动。
借鉴鱼类鳍的仿生设计,可以设计出
高效的水下推进器或涡轮机械。
4. 蚂蚁的集群行为的仿生设计:蚂蚁的集群行为表现出高
效的协作和自组织能力。
借鉴蚂蚁的仿生设计,可以设计
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或智能机器人系统。
1
5. 树木的韧性和自修复性的仿生设计:树木具有韧性和自修复能力,能够在外部损伤后迅速修复和恢复。
借鉴树木的仿生设计,可以设计出具有高韧性和自修复功能的材料或结构。
2。
仿生设计原理及应用仿生设计是一种借鉴生物形态、结构、功能和行为的设计方法。
它通过研究生物界的优秀特质,将其应用到设计中,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仿生设计的原理和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建筑、工程、航空航天、交通、医疗、材料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仿生设计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原理:(1) 结构优化:仿生设计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特点,优化设计的结构以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减轻重量、增强强度等。
(2) 功能仿效: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功能,如蚁群行为、蝴蝶的色彩模式等。
仿生设计通过仿效这些功能,使设计具备更好的性能和功能。
(3) 形态模拟:仿生设计通过模拟生物的形态,如植物的表面纹理、鱼鳞的结构等,实现设计的特定功能,如减少阻力、提高光学效果等。
(4) 自适应优化:仿生设计中的自适应优化包括自适应材料、自适应结构,模仿生物对环境的自然适应能力,使设计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2. 应用:(1) 建筑:仿生设计在建筑领域可以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
例如,借鉴鸟巢结构的鸟巢体育场能够达到较大跨度和更轻的结构体重;模拟植物的表面纹理可减少建筑物的阻力,提高能源效率等。
(2) 工程:仿生设计在工程领域可以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结构设计。
例如,模拟蛛网结构的桥梁能够分担荷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借鉴企鹅的结构可以提高船舶在海上的稳定性。
(3) 航空航天:仿生设计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实现飞行器性能的大幅提升。
例如,学习鱼类的运动原理,设计出更高效的水下机器人;模拟鸟类的羽翼结构,设计出更轻、更适应高空环境的飞机翼。
(4) 交通:仿生设计在交通领域可以提高交通工具的能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例如,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设计出更节能的水下船只;模拟蜜蜂的飞行方式,设计出更稳定、更高速的飞行器。
(5) 医疗:仿生设计在医疗领域可以改善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借鉴蝙蝠的声纳系统设计出更精准的医疗影像设备;模仿蜘蛛丝的结构制造出更具高强度和韧性的医用材料。
仿生设计名词解释
仿生设计是一种以自然界的生物演化过程为借鉴,以技术和工程为实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
它将复杂的自然物体与物理、化学等物理原理、机械原理以及生物工程等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制造出能够承担和完成实际任务的机器人和装置。
微型仿生技术:此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机器人、微型发动机、微型系统以及微型装置等领域。
它可以仿照生物体的特征,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缩小到微型尺度,从而实现固件、设备、器件的功能缩小及集成度提高。
自主仿生技术: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计算机自主学习控制系统的技术,可以让机器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及内部状态,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自主控制。
仿生智能技术:这是一门应用于机器人技术中的仿生学,它是模仿生物的灵活动作、复杂动作以及智能行为等,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技术中。
它能够借助生物的体系来实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多变任务。
仿生建筑的10个例子简单
1. 莫比乌斯之屋:这是由德国建筑师弗兰克·欧·格哈里特设计的一栋建筑,灵感来源于莫比乌斯环。
这个建筑的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扭曲的环形结构,内部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空间。
2. 鲸鱼博物馆:这是由挪威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的一座博物馆,外观像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内部则是一些展览和活动空间。
3. 植物大楼:这是由意大利建筑师斯特凡诺·博雷利设计的一栋建筑,外观是由一些悬挂的植物组成的,内部则是一些办公和会议空间。
4. 蝴蝶楼:这是由美国建筑师弗兰克·欧·格哈里特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蝴蝶,内部则是一个办公和商业中心。
5. 玫瑰之屋:这是由荷兰建筑师皮特·凡·伊拉尔设计的一栋建筑,外观有点像玫瑰花瓣的形状,内部则是一个住宅。
6. 龙之塔:这是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龙,内部则是一些展览和娱乐空间。
7. 蜘蛛之家:这是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蜘蛛,内部则是一些住宅。
8. 螃蟹房子:这是由美国建筑师罗伯特·布鲁诺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螃蟹,内部则是一个住宅。
9. 水母之家:这是由日本建筑师若松孝二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水母,内部则是一个展览和活动空间。
10. 鸟巢体育馆:这是由中国建筑师李兴钢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鸟巢,内部则是一个体育馆。
100例动物仿生设计1. 鸟类仿生设计: 高效飞行机器人2. 蜘蛛仿生设计: 粘性爪足机器人3. 蚂蚁仿生设计: 自组织机器人4. 萤火虫仿生设计: 光控灯具5. 海豚仿生设计: 水下机器人6. 蝴蝶仿生设计: 自由飞行机器人7. 蛇仿生设计: 灵活机器人8. 熊猫仿生设计: 可爱智能玩具9. 蚊子仿生设计: 无声风扇10. 马仿生设计: 高速交通工具11. 蝙蝠仿生设计: 夜视装置12. 鲸鱼仿生设计: 海洋清扫机器人13. 孔雀仿生设计: 装饰性顶盖材料14. 毛毛虫仿生设计: 移动机器人15. 蜜蜂仿生设计: 自动采蜜机器人16. 鳄鱼仿生设计: 机器人底盘设计17. 猫仿生设计: 柔软机器人控制技术18. 蝴蛾仿生设计: 高效光伏电池板19. 蟋蟀仿生设计: 超声波传感器20. 螃蟹仿生设计: 自适应机器人手爪21. 蜘蛛猴仿生设计: 灵活运动机器人22. 火箭虾仿生设计: 水下推进器23. 刺猬仿生设计: 防爆材料24. 马鞍螺仿生设计: 软体机器人25. 犀牛仿生设计: 装甲车设计26. 鳄鱼皮仿生设计: 防水涂层材料27. 珊瑚仿生设计: 高效过滤装置28. 蝠鲼仿生设计: 高效船体设计29. 雏菊仿生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30. 百灵鸟仿生设计: 声学材料31. 乌龟仿生设计: 增强型防护壳32. 海胆仿生设计: 自动清洁机器人33. 孔雀蛇仿生设计: 弯曲性传感器34. 蜜蜂虾仿生设计: 微型水下探测器35. 海星仿生设计: 粘附材料36. 姬鱼仿生设计: 水下通信设备37. 猫头鹰仿生设计: 高清红外摄像机38. 刺鼠仿生设计: 防刺高温手套39. 瓢虫仿生设计: 粘性抓取机器人40. 螳螂仿生设计: 自动调整机器人身体41. 象鼻虫仿生设计: 抓取动作优化机器人42. 长颈鹿仿生设计: 高空工作机器人43. 青蛙仿生设计: 弹性跳跃机器人44. 蜜蜂猴仿生设计: 树木攀爬机器人45. 蚌仿生设计: 高强度材料46. 蛤蜊仿生设计: 水下钻探机器人47. 信天翁仿生设计: 高效蓄电池技术48. 鲸鱼胸骨仿生设计: 高张力建筑材料49. 星鼠仿生设计: 灵敏的机器人眼睛50. 海狮仿生设计: 水下侦查机器人51. 雄鹿角仿生设计: 高强度骨材料52. 盾虫仿生设计: 自动消防机器人53. 海豚耳朵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声波传感器54. 比目鱼仿生设计: 底部清扫机器人55. 青蛙腿仿生设计: 弹性跳跃机器人56. 飞鱼仿生设计: 高速水中滑翔机器人57. 斑马仿生设计: 捷足先登的机器人腿部设计58. 圆蛛仿生设计: 高强度特种丝材料59. 雁形飞行仿生设计: 群体飞行机器人60. 灾难蜡螟仿生设计: 原子力反应堆核辐射检测机器人61. 狒狒臀部仿生设计: 进阶型机器人底盘设计62. 神鹿仿生设计: 高武器系统装甲设计63. 地瓜田鼠仿生设计: 土块剥离动作优化机器人手臂64. 狐狸仿生设计: 植物生物感应器件65. 信天翁洗澡行为仿生设计: 水上清洁机器人66. 后拖鱼仿生设计: 极速水面滑行机器人67. 海带藻仿生设计: 太阳能电池板68. 燕子核心仿生设计: 灵活紧凑安全电瓶包69. 梅花鹿仿生设计: 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设计70. 萤虫尾巴仿生设计: 高亮度照明系统设计71. 浪花翼仿生设计: 高稳定运动控制系统设计72. 雨燕翅膀仿生设计: 高效升力翼型设计73. 狐狸耳朵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声音刺激传感器设计74. 壁虎趾端仿生设计: 高粘附力摩擦材料设计75. 鸳鸯种羽仿生设计: 羽翼颜色变化机制设计76. 热带鱼尾巴仿生设计: 高灵活性水下推进系统设计77. 七彩鸟喉管仿生设计: 高保真声音发射器件设计78. 鳄鱼皮纹仿生设计: 高稳定性摩擦防滑面设计79. 高傲公牛头角仿生设计: 高耐压碰撞材料设计80. 鸵鸟腿部仿生设计: 高刚性高柔韧动力传输设计81. 鱼鳞片层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压力传感系统设计82. 玲珑蜗牛壳仿生设计: 高强度材料83. 螳螂虾钳部仿生设计: 高力保持高速振动剪断系统设计84. 野猪皮毛仿生设计: 高耐磨、高阻尼振动吸收体设计85. 蟾蜍吸盘趾端仿生设计: 高粘附力、高稳定附着体设计86. 蜡螟亮光引诱行为仿生设计: 高功率、大范围、高安全红外波段激光发射设备设计87. 鹦鹉嘴部仿生设计: 高灵敏度、高耐用性声音、触摸、颜色识别传感器设计88. 长腿鹬蚌足部仿生设计: 高远距离、高精度动力传输与定位系统设计89. 熊猫大眼仿生设计: 高感光度、高分辨率、超广角监控影像传感器设计90. 巴布亚毒蛙皮肤仿生设计: 高化学品清洁能力、高抗紫外线诱变性材料设计91. 秘鲁蓝螳螂翅膀仿生设计: 高稳定紧凑卷曲柔性整平翅膀设计92. 丹尼尔汤姆逊仿生设计: 高抗压衬垫材料93. 缅甸天鹅粳稻仿生设计: 高产性、高耐盐碱地稻种设计94. 特罗索瓦尔传感行为仿生设计: 高帧率、高清晰度、自适应设计95. 牙脂鱼雷舰、救援仿生设计: 高速潜航、高载重、自修复材料设计96. 南极海冰王仿生设计: 高稳定性、高沉降速度、低海底地会材料设计97. 纹饰盾甲游击队仿生设计: 高强度、高韧性、高可调节冰、石子、球体防护材料设计98. 阿尔巴尼亚包层蜂巢电源仿生设计: 高容量、高输出、无线充电电池设计99. 玫瑰鹿长喉口鼻部仿生设计: 高无线电接收性能、高传感性、高体积、高定位精确度传感器设计100. 金头挂科蛤组织仿生设计: 高透明度、高防摔、高适应性蓝光屏材料设计。
14种最巧妙的仿生设计人类科学,很大程度上说其实是仿生学,从飞机到潜艇,这些都是科学家根据自然界某些动物的某些特殊技能仿制而出,然后再加以天才的改良。
仿生学的成果随处可见,下面博闻网就为您盘点世界14种最巧妙的仿生设计:1.仿象鼻机器臂随着电脑技术的开展,电脑控制的机械臂也越来越复杂和灵巧,开场向伸缩性和柔韧度的方向开展。
德国工程公司Festo根据象鼻子的构造,创造了这种新式的机械臂,先进的设计能使它灵活地搬运沉重的货物,并进展伸缩和弯曲。
2.蝙蝠翼太阳能侦察飞机蝙蝠无意间成了政府特务机关的灵感来源。
美国军方委托密歇根大学工程系开发了这款名为-BAT的侦察飞机,它透明的头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后6英寸的翅膀看起来就像飞翔的蝙蝠。
这架飞机仅适用1瓦特的点就能手机大量的间谍数据。
3.鸟类头骨构造建筑材料“头骨一般是质量很轻且耐冲击性极强的构造,因为它们保护着动物身上最重要的器官。
这种性能和物理属性能够应用在建筑设计和构造上。
〞建筑师Andres Harris坚信这一点。
他正在研究将动物骨骼,尤其是鸟类头骨构造应用在节能生物建筑材料上。
他同样相信鸟类头骨构造可以应用在汽车构造上。
4.仿翠鸟鸟喙的新干线列车车头翠鸟从空中迅速扎入水中,却不会制造出很大声响,这得益于它尖尖的鸟喙构造。
这种形状激发了工程师和鸟类爱好者Eiji Nakatsu的灵感,用来解决日本新干线列车讨厌的毛病——当它高速经过隧道时,车头形成的风墙总会发出打雷一样的声音,而且还减慢了列车的速度。
而将翠鸟鸟喙形状应用于列车车头,不仅解决了噪音的问题,还可以将列车燃料使用效率提高20%5.仿猫脑智能电脑近些年来电脑技术是在不断开展,但即使是最先进的超级电脑也无法解决辨识人脸的难题。
在这点上,它们还不如猫的大脑。
研究发现,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电脑是用线性的方式编码,不像生物大脑同时可以处理许多事情。
由于研究人类大脑还不现实,科学家打算模仿猫的大脑大脑记忆和学习的方式开发智能电脑。
100例动物仿生设计与用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需求,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独特的特征和能力。
人类通过观察和学习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将这些天然的设计灵感应用到各个领域,创造了许多有用的仿生设计。
本文将介绍100例动物仿生设计及其用处。
1. 蜘蛛丝:蜘蛛丝是一种强韧而轻巧的天然纤维,仿生设计应用在高强度材料和防弹衣等领域。
2. 猫眼:猫眼的瞳孔可以自动调节光线,仿生设计应用在相机镜头和光学仪器中。
3. 鳄鱼皮肤:鳄鱼皮肤具有抗菌和防水特性,仿生设计应用在医疗器械和防水材料中。
4. 蝴蝶翅膀:蝴蝶翅膀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反射和吸收光线,仿生设计应用在太阳能电池板和光学器件中。
5. 蜜蜂:蜜蜂的飞行方式高效且稳定,仿生设计应用在无人机和航空器中。
6. 蜂巢:蜂巢的结构坚固且节能,仿生设计应用在建筑和材料科学中。
7. 蚂蚁:蚂蚁的协作能力强且智能,仿生设计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智能机器人中。
8. 螃蟹:螃蟹的壳具有高强度和轻质特性,仿生设计应用在材料工程和车辆制造中。
9. 鳄鱼舌头:鳄鱼舌头具有粘性和可伸缩性,仿生设计应用在粘附材料和夹具中。
10. 蛇舌头:蛇舌头的分叉结构具有敏感性和灵活性,仿生设计应用在传感器和机械臂中。
11. 海豚:海豚的回声定位能力强,仿生设计应用在声纳和水下通信中。
12. 鲨鱼皮肤:鲨鱼皮肤具有减阻和抗菌特性,仿生设计应用在船舶涂料和水下机器人中。
13. 鸟嘴:鸟嘴的形状和结构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仿生设计应用在夹具和抓取器中。
14. 蚂蚁触角:蚂蚁触角具有高灵敏度和多功能特性,仿生设计应用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中。
15. 蜘蛛腿:蜘蛛腿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具有高稳定性和适应性,仿生设计应用在机械臂和运动控制中。
16. 蝴蝶触角:蝴蝶触角的感知能力强,仿生设计应用在气体传感器和化学分析中。
17. 蜜蜂蜂针:蜜蜂蜂针具有锐利和自清洁特性,仿生设计应用在手术器械和微纳加工中。
仿生设计经典案例一、仿生设计经典案例1. 莲花塔莲花塔是以莲花为原型设计的建筑物,其外形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莲花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莲花的优雅和纯洁,通过仿生设计将莲花的美丽转化为建筑的形态,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
2. 鸟嘴杯鸟嘴杯是由仿生设计师通过研究鸟嘴的形态而设计的一种杯子。
鸟嘴杯的设计借鉴了鸟嘴的形状和结构,使杯子具有较大的容量和优良的倾倒性能,同时也增加了杯子的美观性。
3. 蝴蝶机器人蝴蝶机器人是仿生设计的经典案例之一。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蝴蝶的翅膀结构和飞行方式,通过模仿蝴蝶的翅膀运动实现飞行功能。
蝴蝶机器人在航空、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象鼻夹象鼻夹是仿生设计师通过研究象鼻的结构和功能而设计的一种夹子。
象鼻夹的设计借鉴了象鼻的柔软性和抓取能力,使夹子具有较强的抓取力和灵活性,适用于各种夹取操作。
5. 蜘蛛机器人蜘蛛机器人是仿生设计的典型案例之一。
它的设计借鉴了蜘蛛的形态和运动方式,通过模仿蜘蛛的步态和爬行方式实现机器人的移动功能。
蜘蛛机器人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勘探和救援任务。
6. 蝎子机器人蝎子机器人是仿生设计的经典案例之一。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蝎子的形态和行为特点,通过模仿蝎子的外骨骼结构和爪子捕食方式实现机器人的抓取和攻击功能。
蝎子机器人在军事和消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 鲨鱼皮游泳服鲨鱼皮游泳服是仿生设计的典型案例之一。
它的设计借鉴了鲨鱼皮肤的特殊结构和流线型形状,使游泳服具有较低的水阻力和良好的流线性,提高游泳速度和舒适度。
8. 蜻蜓飞行器蜻蜓飞行器是仿生设计的经典案例之一。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蜻蜓的翅膀结构和飞行方式,通过模仿蜻蜓的翅膀运动实现飞行功能。
蜻蜓飞行器在航空、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9. 花朵电池花朵电池是仿生设计的典型案例之一。
它的设计借鉴了花朵的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通过模仿花朵的形态和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电能的收集和转化。
仿生设计的基本概念-回复什么是仿生设计?仿生设计是一种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汲取灵感,将其智慧和机能转化为人造产品或系统的设计方法。
"仿生"一词源自希腊语的"bios",意为生命。
将"生命"与"设计"结合,仿生设计致力于创造出具备生物体智能和适应性的人造产品,以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在仿生设计的过程中,人类通过观察和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从中提取创意和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设计中。
仿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模仿和借鉴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多样性与卓越性能。
生物体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塑造出最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特性和功能。
仿生设计借助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从生物体的外形、结构、运动方式、感知机制等多个方面寻找启发,并将其转化为技术创新和工程设计的重要资源。
仿生设计所涵盖的范围广泛而多样化。
从建筑、交通工具、医疗器械到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各个领域都可以应用仿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下面将逐一介绍仿生设计的主要概念和应用。
1. 结构仿生:通过观察和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将其转化为建筑、桥梁、车辆等工程结构设计的灵感。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借用蜘蛛网的结构设计出拱壳结构,使得大跨度的建筑能够稳固而坚固。
2. 功能仿生:通过研究生物体的物理和生理功能,将其转化为机械、电子、化学等产品和系统的功能设计。
例如,学习鸟类的飞翔机制,设计出仿生飞机,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
3. 运动仿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生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动作,将其应用于机器人、运动器械等领域。
例如,研究人类的步态和肌肉结构,设计出仿人机器人,可以在医疗、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4. 感知仿生:通过学习生物体的感知机制,设计出具有更加精确、灵敏的传感器和检测器。
例如,以蝙蝠的超声波感知为启发,设计出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距和图像形成等领域。
5. 材料仿生:通过学习生物体的材料特性和结构,设计和制造出具备特定性能的新型材料。
仿生设计学对现代家具设计的意义
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理性实用主义风格与感性浪漫主义风格不断交叠,功能性与装饰性的讨论从来不曾间断过。
然而,这两种风格都存在片面性,最终在历史演进中遭到人们的质疑。
既然两者都不完美,为何不追溯到问题的本源呢?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永远的导师。
特别是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类更应该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以更为主动地态度向自然学习。
一、仿生设计学的产生与内涵
仿生设计学就是人类向自然学习的一种方式。
它是近几十年兴起的生物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主要涉及到数学、生物学、电子学、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人机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学、工程学、经济学、色彩学、美学、传播学和伦理学等相关学科。
其英文名为Bionics,来源于希腊文Bion,即生命之意。
仿生设计学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同时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
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仿生设计学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契合点,将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逐渐成为家具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
二、仿生设计学对现代家具设计的意义
人类每进化一步,既表现在对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上,又从产品形态的表现实质上展示出来。
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任何时期,自然生物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依附的主体环境,运动环境中的“仿生”意义始终左右着人类生存的品质。
对家具设计而言,仿生设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提供语言符号
家具造型由一系列的图形符号所组成,这些基本的图形要素也可以看成一种语言,来传达设计师的思想。
在家具设计史的各种风格流派中,都可以找到某些模仿自然形态的语言符号。
从早期的新艺术风格起,设计师就将家具看作自然界的一种有机体,具有像自然生物一样的生命力和成长过程。
家具大量采用自然界花卉、草木、昆虫的形态和色彩,“小树枝”与“根雕”式样的家具也在反复使用。
常用曲线线条作为基本符号代表女性的姿体、含苞待放的花朵或植物生长的萌芽。
这些优美的线条或突出有力,或柔和细腻,大大地增加了家具的装饰性与表现力。
一次世界大战后,从法国兴起的艺术装饰运动也大量使用自然符号,最常用的语言符号包括水果、玫瑰、花篮、棕榈、扇子、羽毛、鸢草和兰花等。
流线型的结构和自然符号作为装饰图案成为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的特征
现代主义风格产生后,设计师以更为理性的态度来进行造型、结构与装饰的设计。
从家具的表面形式来看,似乎找不到自然要素,但实际上包含对自然的深层隐喻。
家具设计对自然要素进入更深层的提炼和运用。
红蓝椅堪称现代家具的经典之作。
它采用红、黄、蓝三原色作为表面装饰,以垂直和水平线条作为基本的造型要素,鲜明的表现了现代主义所倡导的理性精神。
在设计师蒙德里安看来,垂直线与太阳的照射有关,水平线代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其中三原色也均有象征意义,黄色象征阳光,蓝色象征天空,红色是阳光与天空的交汇与融合。
红蓝椅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可见,设计师借用自然符号于家具设计中,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不断精炼的过程。
然而,对自然学习和使用自然语言符号的道路从来不曾终止。
自然,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的资料库。
2)拓展设计思路
设计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自然多样性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设计师不仅可直接借用自然的元素,还可以从中获得启发,找到设计新的方向。
仿生学结合现代技术,成为拓展设计思路的有效方法,并巧妙运用自然法则于现代家具之中,可以产生许多有趣的设计。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作茧自缚”,是贬义词。
但换一个角度想,蚕在茧中没有人的干扰,是不是也很享受呢?菲律宾的设计师从这个
角度出发,运用金属丝编织了人工的"茧"--形似蚕茧的沙发。
人置身其中,能够充分享受独处的安乐与休憩的愉悦
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地方。
子宫形体柔和、触感富于弹性,婴儿在其中可以安全的成长。
著名设计师小沙里宁由此获得启发,设计了"子宫椅"。
这款设计以连续完整的围合形态带给人充分的安全感,以纤维玻璃材料模拟子宫的弹性,从而成就了一件20世纪最舒适的座椅
娜娜·第赛尔是北欧学派中最有成就的女设计师,她对蝴蝶非常入迷。
蝴蝶飞过空中的轻松感觉令她激动不已,通过多年对蝴蝶的深入观察,设计了“蝴蝶桌椅”。
设计运用圆弧和环状构图,有韵律的色彩排列与重复,表现了飘浮于空中般的轻快感觉
西方艺术注重实体和肌理的表达,而东方艺术看重线条和意境。
有人曾经形象地比喻西方的艺术像太阳,东方的艺术像月亮。
日本设计师仓又四郎从月亮来给人带来的那种柔和、平静、空灵的感觉中获得启发,设计了一款沙发椅,并给它起名为“月亮多么高”。
座椅创造性地用现代工业材料镀铝金属网编织结构塑出沙发的造型。
通过编织巧妙构成虚实的对比,创造了如月亮般轻灵飘逸的富于诗意的东方艺术格调。
设计师常为一种构想苦寻解决的方案,这时自然元素进入设计师的视野,与设计师的头脑发生作用,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这种情况下,自然不再充当资料库的角色,而是助燃剂,推动新的设计横空出世。
3)亲和人机关系
人是自然的造物,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多高的程度,当人进入自然的怀抱,仍然会感到心旷神怡。
运用仿生学进行家具设计,可使人产生对自然物的联想,从而对家具产生自发的亲近感。
在挑选家具时称心如意,在使用家具时心情愉快。
日本设计师雅则梅田是现代设计史上一位出色的设计师,他曾设计过许多为人们所美喜爱的家具。
雅则认为,现代商业社会破坏了日本美丽的自然,希望通过设计再现自然之美。
他以花卉为题材的家具,如百合椅、玫瑰椅和兰花椅等。
这些椅子造型更加简练,具有雕塑般的美感。
颜色也更加单纯,整体为单色,只是在局部运用其他色彩。
通过抽象法则提炼花卉形态特征,其优雅的造型对女性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北欧现代家具以具有人情味和生态性而著称。
北欧四国地处北极圈附近,冬天漫长,黑夜漫长。
由于这样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北欧人主要在家中与人交往。
因此,北欧家具非常重视与人的亲和关系,强调“让线条带有一丝微笑”。
汉斯·威格纳是北欧非常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在1947年设计了“孔雀椅”。
椅背为扇状,形似孔雀的尾巴,优美的造型令人联想到孔雀开屏。
椅背采用天然的实心槐木制成,扶手用椴木制。
仿生的造型加上天然的材料为这款家具注入浓郁的自然气息,质朴中传达出亲切
在机器产生之后,人们曾一度追捧机器理性、精密的美感,甚至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机器的呆板、冷漠
感越来越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人是有生命的,人所使用的物品也应该具有生命力,才能与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从自然生命体中获取灵感,结合现代新材料、新技术设计的家具是有生命质感的家具,是与人亲和的家具。
技术应成为制造仿生家具的手段,从而更好的为人服务。
三、未来的仿生家具设计
1)从直到曲的演变
自然尚曲,曲线是自然的基本形态。
随着人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制造更复杂、更完整的曲线、曲面形态,这为仿生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
各种塑料成型简单,尺寸稳定性好,可用于制造各种曲面形态;坚硬的金属,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也可以弯曲成型;木材单板和实木材料经过处理后均可弯曲,在数字化机床的控制下,弯曲一次成型,并且尺寸精确;模具铸造技术可以生产连续三维曲面的家具。
有这些材料、技术作支持,未来家具必然走向曲线有机形态。
2)从单体仿生到系统仿生的进化
目前的家具仿生设计,多集中在单体家具模仿自然物的形态、结构和色彩方面,而模仿自然界循环过程是更高层次的仿生。
如何使家具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废品的过程形成闭合环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在向自然学习,将自然生产者--消化者--分解者的过程运用于建筑和汽车设计。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系统仿生也会进入家具领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