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
- 格式:pptx
- 大小:11.35 MB
- 文档页数:159
试卷结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卷分析总分:90分题型考察内容涉及考点教材难度分值题号1 单项选择题细胞膜的功能信息传递必修一易 62 细胞的结构与成分染色剂检验必修一中 63 光合作用、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相关实验分析必修一、易 6三4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调节(二次免疫)必修三易 65 种群和群落S型增长模型相关应用必修三易 66 遗传学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必修二难 629 非选择题病毒、核酸探究病毒类型的实验必修一中1030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必修一中9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的组成必修三易832 遗传学孟德尔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必修二中1237 选做题微生物培养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选修一易1538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操作选修三易15 1.题型与分值题型数量分值选择题 6 36解答题 4 39选做题 2 152.试题难度(1)难度分布: 基础:中等:较难=7:4:1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D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考查知识点: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信息传递难度:易讲解思路:首先,看题干属于细胞信息交流的问题,然后,分析对象——雌激素和精子的信息传递方式,确定答案。
答案解析:雌激素的传递是物质传递过程,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确定该信息传递依靠血液运输,在A、D中选;精子进入卵细胞属于接触传递过程,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糖蛋白识别传递信息,确定答案D。
答案:D作者:【侯鹏】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B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考查知识点:细胞膜、氨基酸、染色体、葡萄糖的检测方法。
2017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2017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 ?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有限公司肖保和2017年高考全国卷包括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
全国Ⅰ卷适用地区包括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和山东等十个省区市,全国Ⅱ卷适用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和重庆等十一个省区市,全国Ⅲ卷适用地区包括云南、广西、贵州和四川等四个省区市。
?在全国卷的理综试卷300分中生物占90分。
试卷结构与题型如下表:X一、历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试卷的几个特点1、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试卷一般会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从材料角度看:新情景为主,不回避学科前沿动态。
(2)从内容角度看:不重结果重过程,不重得到重得法,不重体系重技能。
核心考点连年考查,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具体各模块而言:必修1: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和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主。
必修2:以两大遗传定律和遗传的物质基础为主,其次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较分散。
以神经调节、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主,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免疫、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内容。
选修1:较分散。
微生物培养相对考查较多。
选修3:集中考查基因工程,其次是胚胎工程。
必修3和选修1较为分散,其余模块相对集中。
各模块平均分布。
跨模块综合是命题的方向。
(3)从能力的角度:一定要体现四项能力要求,以理解能力为基础。
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通常都有图表曲线题和实验题。
要求教师有探究意识,熟悉题型,规范训练,以不变应万变。
(4)从题型方面看:通常有一道实验探究题,但一般只考查的实验探究的某个方面。
稳定不变。
(5)从难度方面看: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近几年基本稳定,不会忽难忽易。
2、2012-2016五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分布如下图:2012-2016五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分布?二、2017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知识点分布三、2017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命题特点通过对《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生物双向细目表》、《2017年全国Ⅱ卷理综生物双向细目表》和《2017年全国Ⅲ卷理综生物双向细目表》的分析,不难发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命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Ⅱ、Ⅲ三份试卷共覆盖考试大纲知识内容中37个知识点(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必考内容及要求》和《选考内容及要求》为准),占总知识点(112个)的33%。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作者:杨颜莉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06期【关键词】生物教学;试题分析;备考建议【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6—0125—01一、2017年试题特点1. 全面细致,能力立意。
2017年的生物试题难度比起2016年又上一个台阶,试题的“能力立意”导向更加明确,基于基础又高于基础,真正引发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深度思考。
试题中必修二的比重有所增大,分值达到30分,突破了历史新高。
试题注重获取信息的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考查。
2. 紧扣考纲,强化基础。
2017年高考生物命题遵循考纲,紧扣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命制仍以高中生物学三大主线——细胞的结构与代谢、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为核心,试题多体现“抽筋型”考法,这个考法考的就是生物学科内在的筋骨(基础),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具备深厚的记忆功底和仔细看书的能力。
二、对今后教学及复习的几点建议(一)注重基础,全面展开1. 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和教材,准确把握备考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对《考试说明》的研究要做到三个明确:明确说明在题型结构、题型功能和能力层次要求上的特点;明确考查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点;明确考试样题体现的特点,对《考试要求》中知识点、能力点要熟记于心。
2. 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生物试题年年都有创新,年年都有变化,但试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离不开教材上的基础知识。
题目再灵活,也是“题在外理在内”,所以我们应在瞄准目标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把模块知识横向、纵向串连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一些主要结论性言语以填空的形式汇编成一张知识细目表,要求同学们对基础知识进行自行过关,定期进行全班性基础知识测试,对少量不过关者进行监督再过关。
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分析
一.总体难度不大
与去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
根据高考试题的出题特点:重点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换着考的特点。
有一些知识点是重点考察。
如细胞、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条件光合作用,试验。
但从这几年考察的内容看,主干知识年年考,实质上也是轮流再考重点知识的不同知识点。
三.仍然注重试验的考察
今年的试验考察范围有课本试验、坐标类试验、探究性试验、评价类试验。
可以说考察的范围之广,分值之多也是近几年少见的达到45分之多。
这实质上与考试大纲相对应的,高考大纲明确要求考的基本上都有体现。
尤其是探究性试验是今年高考的一个重要的难点,要求能将做探究性试验的方法重点讲解。
四.高考的改变
有考概念,原理向基本技术、基本计算转变。
选择题6题明显考基础计算.填空题中的32题.选择题的第2题
五.与去年一样注重学科内的综合
六.注重以前知识点的深入考察,高考试题考过之后,今后再考一定会加深,加
宽,加厚。
今年所考的知识点渗透压的题以前也考了两次。
演替连考了3年。
生物之间的关系接连考了4年。
所以我们要注重过去一年高考试题的回顾。
七.启示
不能将遗憾留在高考后。
要多研究高考试题,要多研究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分析及2018年备考策略探讨一、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生物卷命题特点与往年相比,本次试卷整体难度正常,简单题和提升题的题量设置合理。
此次命题基于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稳态观,人与环境相协调等)、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不仅注重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而且对其侧翼的知识链接也有所侧重,同时一如既往地根据考纲要求考生要有较高的文字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
这也使得试卷对不同能力的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度。
理解能力是全套试题命题的基础,除个别试题外,绝大多数试题都体现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的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这次高考的选择题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例如植物激素题这一道题;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核更是明显,选择题(如T3、T5、T6)和T29题体现得比较明显。
其中第29题在往年真题及模拟题中都并未出现相似的题型,但在考试说明中396页的例6和例7有相近的举例说明。
这道题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特点,但本题出现在生物大题的第一题,容易打击部分学生信心,对部分学生顺利答完生物试题是一种阻碍。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非常突出,在思维上主要体出为分析、对比、判断、演绎推理,特别是在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生物学现象、结果,表达生物学观点上最为突出。
(一)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生物卷能力考查具体分析1.仍然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T2、T3、T4、T29、T32等。
2.遗传推理、计算难度降低。
如T32等。
3.更加强调对生命现象背后的原因、原理、本质的理解与分析。
如T30、T3 7、T38等。
4.更大幅度考查文字表述能力如设计实验,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T29、T32);描述一个现象的原因(T30、T37、T38);说出某个生物对象的功能(T31、T37)等。
(二)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生物卷考点分布(三)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生物卷题目答案及分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细胞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D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分析】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一. 近三年高考考查内容分析及数据分析表1. 2017-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全国卷Ⅰ)注:表中(一)(二)(三)指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表2. 2016—2018年高考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全国卷Ⅰ)1表3. 2017—2019年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考查频率分析比较发现,近三年必考内容中,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是:必修一:细胞结构、细胞代谢(2019年光合作用及相关实验设计分值大幅提高)必修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保护;选修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选修三:基因工程。
2二、翻开课本逐项逐空看2019高考生物试题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P123教材举例+插图】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必修一P124页相关信息】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必修一P124页,我们多次考】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P123黑体字】【答案】B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一同位素标记的tRNA 二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三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一二④B.二三④C.三④⑤D.一三⑤【必修2教材75页】【答案】C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惊不惊喜,意不意外:7年级上册教材】【答案】A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生物试卷分析今年理综生物部分试卷从总体上看,选择题容易,非选择题第29题稍难点,总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
试题的命制注重了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教材为载体,坚持能力的培养,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很难题,但书写答案的文字量比较大,导致部分学生答题时间有点紧。
试题特点如下:本试卷由6道选择题(第1题~第6题,每题6分,共36分)、6道非选择题(必考题:第29题10分,第30题9分,第31题8分,第32题12分,必考共39分;选考题:第37题、第38题,选考15分;非选择题共54分)组成,总分90分。
试题内容分析从试题内容上看还是延续全国卷的风格,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常见的重点内容,考查的面比较广,从内容的分布上,试题整体难度适中偏容易,主要是由于32题遗传题考查基本遗传原理,整体上生物试题在理综中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内容。
三个必修模块分值必修1大约21分,必修2大约28分,必修3大约26分,其中必修1主要是考查了细胞结构功能和光合呼吸;必修2侧重于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必修3重点在调节相关内容,生态系统的内容几乎没有在该试题中体现,从去年开始对生态系统内容考查有弱化趋势。
选修1和选修3还是考查重点内容微生物培养和基因工程。
试题图表信息比较少,选择题设计两个曲线图,图表信息的生物试题侧重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抓纲扣本重基础命题遵循考纲,紧扣教材,强化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回归教材的命题趋势。
如第1题关键词“细胞间信息交流”考查必修1教材P42知识;31题第(3)问考查的是必修3教材P5原文原句。
从试题内容上看还是延续全国卷的风格,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常见的重点内容,考查的面比较广,与2016年相比差异不大,从内容的分布上,试题整体难度适中偏容易,与2016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主要是由于32题遗传题考查基本遗传原理,相比2016年遗传题难度降低不少,整体上生物试题在理综中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内容(见表1)。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生物试题评析摘要对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生物试题从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评析,并以此为指导,对2018年高考备考。
关键词全国卷Ⅰ试题评析高考备考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考是实现该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中指出,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从顶层设计上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关键性问题,并通过修订考试大纲、加强国家题库建设等措施完善支撑体系。
2017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以下简称全国卷Ⅰ)与2016年全国卷Ⅰ相比,试题风格、难度整体相对稳定,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下面针对高考评价体系构建在2017年全国卷Ⅰ中的体现,从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大纲变化、国家题库建设5个方面进行评析,并以此为依托就2018年高考备考、试卷产品的研发提出个人建议。
1 为什么考“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是总体框架,确立高考核心立场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2 考什么“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查目标,“四层”考查目标是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
2.1 必备知识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2017年全国卷Ⅰ考查的知识点、知识点所属专题及近几年出现年份如下表所示:近四年全国卷Ⅰ高考考点在各模块分值对比如下表所示:总结:2017年全国卷Ⅰ各必修模块考查分值相对稳定。
2017年高考卷(生物学)做题后的分析与心得皮星2017.7.18一、选择题分析小结:全国卷选择题的命题趋势,不是再按知识立意,而是更注重能力立意。
也就是说,不要期望把选择题的6道题划分出清晰的考查范围,如同套格式一样在备考中刻板的把知识点死记硬背。
新一年的备考,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具体来说,一轮需要把知识点清晰的梳理,而二轮必须在能力训练中,渗透知识,知识只是能力考查的载体,只有灵活运用知识,善于把基本原理与获取的题干信息结合,才能真正把握高考的脉络。
二、非选择题分析全国卷129题,考查实验,具体考查实验思路与预期。
就知识层面而言,在教学与复习中,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及原理,但就能力来说,严谨精准的表述出实验思路及预期,学生还缺乏相应的训练。
从标准答案看,规范的表述及规范的格式训练不可少——例:(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实验培养原理的精准描述:标记—培养—收集—检测)乙组:……(2)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即为……;反之,……30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能力点为实验结论的分析与科学表述。
学生必须时刻具备一个重要的生命概念——植物体在光照下即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对于氧气与二氧化碳等物质变化的分析,一定要将这两种生理过程同时考虑。
从标准答案看,规范的表述及规范的格式训练不可少——例: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使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随之降低。
(严密考虑密闭小室内两种生理作用的变化)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使密闭小室中氧气增加,而氧气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氧气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有逻辑的分析与表述)3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中的渗透压,能力考点为获取信息与分析应用能力。
2017年高考全国卷生物学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周素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15)摘要剖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内涵和2017年全国理综生物学卷对生物学科核心 素养4个方面的考查方式,为高考试题的导向教学指出了具体的复习备考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学试题备考策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 念,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 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1]。
高考除了服务于高校选 拔人才外,从评价角度对高中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 用。
近年来高考生物学试题逐渐注重对学生生物学学 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本文旨在从高考试题中如何体现 生物学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从而为高考备考中如何 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1以重要概念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概念是学科的基石,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立 离不开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生命观念具有生物学学科 的独特属性,是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相互关系或特性进 行分析后所进行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 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
生命 观念具有跨概念性和上位性,是众多概念的归纳、总结 和提炼。
因此,生物学概念是生命观念的载体。
在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中,有很多是以概念为载 体考查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 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观念的。
例1 (2017年全国!卷31题)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 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 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
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J ”“S ”特征结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2) 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 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
(3) 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
从2017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II卷生物卷看复习备考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137400)李晓东2017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II卷生物试题考点分布及能力考查情况(如表1)。
1 从考点分布看备考1.1考点分析从表中考点分布数据可以看出,今年高考必修一占21分,主要考查点是光合呼吸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必修二以遗传内容为主占了30分;必修三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和种群24分;选一传统发酵和选三基因工程占15分。
这是近些年高考中,全国II卷首次把必修二部分做为分值比例最大的考查内容,并重点加大了遗传知识的考查。
整套试卷考点着眼于教材,注重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同时也突出了核心考点、并关注了知识的细节考查,另外并未出现所谓热点问题,试卷朴素中透着不凡。
1.2备考建议备考中要以教材为核心,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研究学习,从表1统计不难看出本套试卷仍是以代谢、遗传、调节等主干知识为命题依托,侧重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同时对于教材的知识细节及教材资料信息进行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如3小题正确答案“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其解答信息就可以在人教版必修一P23“与生活的联系”一栏找到知识来源。
再如29题,关于NADP+与NADH则见于人教版必修一P94页及P103页旁栏的“相关信息”。
所以在备考中紧紧抓住教材,紧紧抓住教材的主干知识,不放弃任何一个教材知识细节,是高考备考中必需要遵循的准则。
2 从问题设置看备考2.1问题设置方式分析在选择题部分,1-5题的设问方式全部采用说法“正确的是”或“错误的是”的设问形式。
这种设问方式,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如5小题,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问题考查,就涉及到了胰岛素的作用、大脑皮层与低级反射的关系、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等诸多内容。
在非选择题部分,则出现了4处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29题),“设置对照的目的是”(30题),“原因是”(38)和可能原因是”(38)等设问方式,这种设问的回答,不但需要考生有较好推理判断能力,更需要考生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论述的能力。
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生物试卷阅卷分析6月份我有幸参加了2017年山东省高考理综生物阅卷工作,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老师做一汇报,将自己在阅卷中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把在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向大家展示一下,希望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试题情况:今年的理综生物部分试卷从总体上看,选择题容易,非选择题第29题稍难,总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
注重考查了教材基础知识,以教材为主体,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的考查,没有偏题,怪题,但书写答案的文字量比较大,着重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归纳的严谨性,在阅卷中发现这正是学生们能力欠缺的地方。
二、阅卷流程:每组评卷组成成员由两名山东大学的老师担任质检员,制定好评分标准,找好评分点。
评卷员由在读研究生和高中老师按照1:1的比例组成。
以29题为例,由2名质检员+16名在读研究生+16名高中教师组成,因为这个题特殊性在第一问和第二问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出现误差就是0分,6分和10分,每份试卷由2个人正评,当两个人给出的分数不一致时,试卷会被发给第三个人进行三评,如果三评的分数和前两个人的分数都不同,该份试卷就会发给仲裁,仲裁给出的分数就是该考生的最终得分。
那该份试卷就算在了评卷员的误判率中,再进行末尾淘汰,误判率高的就被发配到其他题组中。
其他题组评分流程和29题基本一致,无非就是规定一个误差范围,2个人正评分数如果超出这个规定的误差范围,就要进行三评,不同题目,分值不同,误差范围也有所不同。
三、评分细则29题.(10分)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