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提升
对比分析诗人心情
下面这两首词中都写到了“日暮”。同样的“日暮”
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
【乙】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xìnɡ,兴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背景链接
这首词大约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是记梦 之作。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 年(1130)左右,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 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等,都与这 段生活经历有关。
文体知识
定
词是诗的一种变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
义 盛行于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上阕】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画面。
【诗意】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
涛,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漂。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 意地相邀,他情意恳切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回答。 叹,慨叹。
同“漫,空、徒然。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话,词人
想像大鹏一样乘风到那没有离散、
“报”字照应上片的“问”字。 “路长”“日暮”反映词人孤 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默写常考句
没有战乱、没有悲伤的仙境,含蓄 表达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 界的追求。
下片:词人理想抱负
赏
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遭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