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点和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26.37 KB
- 文档页数:1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一。
选择题1.“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这是描述的哪个朝代的疆域()A.北魏B.金C.元D.清2.“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4.元朝在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行省B.州C.郡D.县5.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6.《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C.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琉球(今台湾)地区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台湾府8.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9.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元朝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A.西域都护B.三司C.巡检司D.宣政院11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A.秦朝疆域图B.唐朝疆域图C.元朝疆域图D.清朝疆域图12.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原则: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1)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如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的管辖①蒙古贵族招降吐蕃,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③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3.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释疑解难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1)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统一。
(2)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
(5)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点1 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元朝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融合( 1 )表现: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 2 )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知识点2 行省制度4.中央: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 )行政: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 2 )军事: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 3 )监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5.地方:行省制度( 1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 2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 3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知识点3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6.策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7.措施( 1 )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2 )西北地区: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 3 )西藏地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2、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为后代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3、元朝时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北庭都元帅府C.安西都护府D.中书省4、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的表述错误的是()A、熔音乐、舞蹈、动作、念白于一炉B、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5、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的作者是()A.吴道子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6、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
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 )A.吴承恩B.关汉卿C.徐光启D.曹雪芹7、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A.四川行省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 D.伊犁将军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9、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10、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字。
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会..早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抗俄12、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3、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学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Vol.011:第11课元
朝的统治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Vol.011
本课学习目标
元朝的疆域范围,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现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制度本课思维导图
本课提纲笔记
注:
1.《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参考教材为人教统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初中历史教材。
2.《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为个人学习记录笔记,仅做参考,如有疏漏错误之处,请留言指出。
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为含谦原创整理,相关图文
源素材来源网络。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训练1.元朝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其中属于东南地区的是()A.台湾府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C.澎湖巡检司D.安西都护府2.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以下关于台湾地区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A.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卫温抵达流求B.元朝设澎湖巡检司,首建行政机构C.郑成功击败日本殖民者,收复台湾D.康熙统一台湾,设置行省3.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清代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
两代这样做主要是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B.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C.强化地方自治的需要D.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4.《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而元人赵天麟也认为行省“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由此可知,元朝设置的行省A.具有较强独立性B.设置在边远民族地区C.加强了中央集权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李治安提到:行省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围内“画地统民”,而蕴含着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
这反映了元代A.优化边疆治理B.削弱行省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君主专制6.“元代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的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由此可知,元代此举()A.以文化分流为行政划分原则B.客观上促进了文化融合C.有利于文化趋同制度的推行D.合理设置区划巩固统治7.在行省制度下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分设治所于南昌、武昌,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又呈以北制南之势。
可见这一制度着眼点是()A.顺应山川之势B.遏制地方割据C.发展南方经济D.推进民族交融8.如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的疆域图,仔细观察,判断下列解读与之吻合的是A.该地图是清朝疆域图,都城在大都B.今天的西藏在地图中的宣政院辖地C.今天的山西省隶属于图中陕西行省D.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统一多民族国家9.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元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 )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朝的疆域,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知识拓展】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2)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轮廓;(3)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
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元朝②创立行省制③灭亡南宋④废除丞相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忽必烈的功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归纳能力。
图中人物是忽必烈,他建立了元朝,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创立行省制度。
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
3.某同学搜集了以下有关元朝的资料,请帮他整理能够反映元朝时民族融合主题的资料。
它们是( )①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②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③元朝有很多定居中国的外国人④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元朝时候,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而元朝有很多定居中国的外国人,反映的是中外交往的频繁,与民族融合无关。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注释:红色字体是重点知识点,要求记忆,黑色字体的部分了解)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的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交融:元朝时,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
1.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中书省——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政务;
枢密院——军事;
御史台——监察。
2、地方:建立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注:行省制度的影响:
①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总原则:因地制宜管理边疆
2.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意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4.西藏——蒙古时期:设驿站
——元朝时期: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注: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奠定了基础
②大体确定了中国疆域的轮廓
③极大的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2、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 市舶司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西域都护3、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蒙古族B.藏族C.羌族D.回族4、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的表述错误的是()A、熔音乐、舞蹈、动作、念白于一炉B、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5、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的作者是()A.吴道子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6、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
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 )A.吴承恩B.关汉卿C.徐光启D.曹雪芹7、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A.四川行省 B.宣政院C.西域都护 D.伊犁将军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9、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10、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字。
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会..早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抗俄12、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3、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第11课元朝的统治解析第11课元朝的统治⼀、单项选择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的全国性的统⼀王朝是()A. 秦朝B. 隋朝C. 西夏D. 元朝【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继位之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的全国性的统⼀王朝,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2. 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B. 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C. 南逾阴⼭,北越海表D.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的【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辽阔⼴⼤,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元朝北⾄阴⼭以北,南⾄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C项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C。
3. 据史料记载,1279年,天⽂学家郭守敬奉旨进⾏“四海观测”,共设⽴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
当时给郭守敬下旨的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宋太祖D. 朱元璋【答案】B【解析】根据题⼲“郭守敬”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学家、数学家、⽔利⼯程专家,1279年,天⽂学家郭守敬奉忽必烈的旨意进⾏“四海观测”,共设⽴了27个观测点,所以答案选B。
4. 下⾯是历史上某⼀朝代⾏政区划图(局部)。
下列有关该朝代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B. 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C. 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D. 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即中央政府,职责总理全国政务,⼜称“都省”。
都省直接管理“腹⾥”地区(河北、⼭西、⼭东)。
“⼗省分天下之治”,其余地⽅设⼗个⾏省管理。
⾏省,意为⾏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反映的是元朝实⾏的⾏省制度。
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元朝的统治》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 市舶司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西域都护【答案】C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 行政军事监察B. 行政外交军事C. 财政监察外交D. 财政军事监察【答案】A3.“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描绘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的疆域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C4.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5.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为后代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6.澎湖巡检司是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的行政机构,历史上哪一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这一行政机构A. 汉朝政府B. 唐朝政府C. 元朝政府D. 明朝政府【答案】C7.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司农司D. 行省制【答案】D8.元朝时,管辖现在的北京的行政区是A. 尚书省B. 辽阳行省C. 行中书省D. 中书省【答案】D9.元朝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其中,设置宣政院加强的管辖地区是A. 新疆B. 台湾C. 西藏D. 东北【答案】C10.据有关资料统计,□□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民族交融1.背景: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课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表现:①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②唐朝以来,各族人民杂居相处,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出现说明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峰。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1.疆域拓展。
P52问题思考,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拓展:①元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包括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南海诸岛等地。
大体上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②元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原则:因地制宜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在西北地区,元朝设置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管理西域。
在西南地区,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首领在凉州会晤,共同决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各地区行使行政管理器,在这一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元对西藏地区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北方和东北:设置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2.制度创新:⭐⭐行省制度元朝创立行省制管辖广大疆域,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
行省制为后代所沿用,影响深远。
中央: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
地方:把今天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
并设置10个行省。
附: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在全国推行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意义: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和名称上都来自于元的行省制度。
部编历史七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
※●在地方其他地区,除了吐鲁番、畏兀儿外,设置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建立后,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地区事务。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七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前预习题1.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的。
2.元朝建立后,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负责监察事务。
3.地方机构: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和。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基础知识】知识点 1 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____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____________,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______的。
2.民族交融(1)形成了新的民族:________。
(2)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与融合。
知识点 2 行省制度1.中央集权:元朝建立后,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____________制度。
在中央,由__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__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_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__________”,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________、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等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____________”,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知识点 3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目的: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2.措施: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3.1247年,蒙古王子阔瑞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会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元朝建立后,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________直接统辖。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基础达标】1.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C.元朝 D.明朝2.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3.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中书省C.行省制D.尚书省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
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A.王位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5.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A.推行重农政策B.下令合并州县C.重用汉族官吏D.设立驻藏大臣6.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7.如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B.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8.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D.设立驻藏大臣9.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0.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B.回族宣政院行省制度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11.西藏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机构归入中国的()A.唐朝安西都护府B.汉朝西域都护府C.元朝宣政院D.清朝驻藏大臣12.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①设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辖西藏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④民族融和的深化及其回族的形成,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③④13.疆域图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或政权掌控的领土领海现状,包括领土领海的面积、边界、海陆位置以及疆域内部的行政区划、山川形势、岛屿分布等.请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疆域图,把握有关信息,判断这是何朝的疆域图?()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14.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繁荣与开放B.分裂走向统一C.文明初露曙光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的是谁的崇高气节?()A.王安石B.韩世忠C.岳飞D.文天祥16.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元朝”,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A.B.C.D.二.填空题(共6小题)17.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判断对错)18.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并令其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点复习
1、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和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融合:①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②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背景: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2)东南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4)西藏地区: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点和练习
元朝的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行省制度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
●在地方其他地区,除了吐鲁番、畏兀儿外,设置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建立后,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地区事务。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从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2.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
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
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
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历代政府都注重对官员的监察。
在元朝时,在中央掌管全国监察事务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枢密院
D.御史台
4.下面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
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B.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6.元朝时,现在的北京人归哪个行政区管辖?()A.尚书省
B.辽阳行省
C.澎湖巡检司
D.中书省
7.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某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8.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下列说法不符合元朝史实的是()
A.设立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B.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C.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管理东北地区
D.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10.我国元朝时开始实行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关于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
②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③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
④有利于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西夏
D.元朝
1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尧舜时禅让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4.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地。
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的是()A.山东、山西、河北
B.山东、河北、河南
C.河北、山西、陕西
D.山东、山西、北京
1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
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6.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宣政院
D.中书省
17.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期的名称是()
A.流求
B.琉球
C.夷州
D.澎湖
18.下图《元宣政院印》是元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19.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不属于其进步性表现的一项是()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20.比较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B.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
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D.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二、材料解析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A(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军政要务需呈报B。
无中央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所谓“台湾独立”,就是主张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主张“台湾独立”的分裂运动是从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后开始的,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台独”运动是台湾社会的一个毒瘤。
(1)材料一中的A和B分别指什么机构?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疆域有什么特点?为此元朝采取了什么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
(3)“琉球”是指现在哪一地区?元朝设置什么机构对它进行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4)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材料三中的“台独”分裂行为,
我们可以作出哪些努力?
22.阅读下列材料: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2)该制度有何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A
6.D
7.D
8.C
9.C 10.A
11.D 13.D 14.A 15.D 16.A
17.B 18.D 19.D 20.A
21.(1)中书省;枢密院。
(2)幅员辽阔(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
(3)台湾地区。
澎湖巡检司。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4)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和言论;与分裂分子作斗争等。
22.(1)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2)影响: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我国近现代的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等。
(答出其中一点即得,言之有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