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10
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人体的代谢与能量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生理过程。
人体代谢指的是机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分解和合成物质的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需要能量来推动,能量来自食物摄入和能量代谢。
能量平衡是指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它对于维持健康和身体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1. 能量平衡的概念能量平衡是指所摄入能量与消耗能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当能量摄入等于能量消耗时,身体就处于能量平衡状态。
当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时,身体会储存多余的能量,造成体重增加;当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时,身体会动用储存的能量,导致体重减少。
2. 能量的来源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通过消化吸收后被转化为能量。
其中,脂肪提供9千卡/克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别提供4千卡/克的能量。
3. 能量的消耗人体的能量消耗分为基础代谢率和活动代谢率两部分。
3.1 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这包括维持心脏、呼吸、脑部功能等基本生理活动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受到年龄、性别、身体组成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3.2 活动代谢率活动代谢率是指除基础代谢率外,由于各种活动(行走、工作、运动等)而产生的能量消耗。
活动代谢率的高低取决于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4. 影响能量平衡的因素影响能量平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食物摄入、运动以及个体的生理状况和代谢率。
4.1 食物摄入食物的种类、质量和摄入量对能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摄入过多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而低能量密度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则有助于控制能量平衡。
4.2 运动体育锻炼和日常活动对能量消耗有很大影响。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和活动代谢率,而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代谢率,对能量平衡有积极作用。
4.3 生理状况和代谢率个体的生理状况和代谢率也会对能量平衡产生影响。
身体代谢知识点总结一、基础概念1. 代谢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对物质的加工转化过程,涉及到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多种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能量转化。
原料物质在生物体内通过代谢被转化成为新物质,通过代谢的能量转化保证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的合成与消耗过程。
人体的能量代谢主要依赖于食物的摄取和氧气的呼吸。
食物中的能量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被释放出来,进而被利用于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3. 主要能量储备物质人体主要的能量储备物质包括糖类、脂类和蛋白质。
糖类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在短期内能够提供的储备量相对有限,脂类则是较为充裕的能量储备物质,而蛋白质则主要作为机体组织的主要构成物质。
二、代谢途径1. 糖类代谢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
在细胞内,糖类首先被分解成为葡萄糖,随后进入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产生能量。
2. 脂类代谢脂类主要是人体的长期能量储备,它们通过脂肪酸代谢途径进入细胞内,被分解成为乙酰辅酶A,进而通过β氧化途径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并产生大量的ATP。
3.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本身并非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而是主要用于组织修复和合成新的组织材料。
而在极端情况下,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氨基酸代谢途径被分解产生能量。
4. 析核酸代谢核苷酸是构成RNA和DNA的基本单元,它们通过核苷酸代谢途径进行合成和分解,进而提供细胞内所需的构成物质。
5. ATP生成途径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是能量代谢的重要产物。
它主要通过磷酸化途径生成,包括线粒体内的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等。
6. 酶促反应代谢途径中的反应主要受到酶的调控,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它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7. 代谢调控人体代谢途径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激素、神经系统和环境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以调节代谢途径的活性,从而使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保持正常的代谢水平。
高中生物代谢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代谢平衡的概念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掌握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及相关概念。
3.能够应用代谢平衡的知识解释生物体内的反应过程。
二、教学重点:
1.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其含义。
2.代谢平衡调节机制及相关概念。
三、教学难点:
1.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2.代谢平衡与生物体内功能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1.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含义。
2.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3.代谢平衡与生物体内功能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示范和实验。
2.讨论与互动。
3.课堂练习及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体内代谢平衡调节的现象引入课题。
2.讲授:介绍代谢平衡的概念及含义,生物体内代谢平衡的调节机制。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观察代谢平衡的调节过程。
4.讨论:带领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体内代谢平衡与功能的关系。
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与实验中的表现。
2.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代谢平衡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八、拓展延伸:
1.生物体内其他代谢平衡的探讨。
2.生物体内代谢平衡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3.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不同,人每天所需能量也不同,一般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期时,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A.水1.功能:水不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来源:各种食物与饮水B.无机盐1.功能: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2.来源:蔬菜、奶类、豆类、瘦肉等C.糖类1.功能: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D.蛋白质1.功能: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E.脂肪1.功能: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2.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F.膳食纤维1.功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来源:植物性食物G.维生素1.功能:不提供能量,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2.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三)平衡膳食1.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2.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牙1. 牙是口腔内取食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牙的结构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3.龋齿的形成:龋齿俗称蛀牙,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C.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源,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代谢健康知识点总结代谢健康是指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正常、平衡、稳定的状态。
代谢是指人体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代谢健康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下面将针对代谢健康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维护代谢健康。
一、代谢健康的基本概念1. 代谢的定义: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人体代谢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两个方面,能量代谢指的是通过饮食摄取的热量在体内的利用和消耗,物质代谢则是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2. 代谢的分类:根据代谢所涉及的物质类型不同,代谢可以分为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酸代谢等多种类型。
这些代谢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维持着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3. 代谢的调控:代谢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这些调控机制通过负反馈和正反馈等方式协调人体各种代谢活动,保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二、代谢健康与营养1. 营养对代谢健康的影响: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都需要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的支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对维持代谢健康至关重要。
2. 营养失衡与代谢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失衡,进而导致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
因此,科学合理地膳食结构对于维护代谢健康至关重要。
三、代谢健康与运动1. 运动对代谢健康的影响: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能量的消耗和身体脂肪的燃烧,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人体各种代谢活动,提高代谢率,促进身体内部环境的健康稳定。
2. 运动与代谢疾病的预防: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代谢性疾病,如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和稳定性。
四、代谢健康与生活方式1. 生活方式对代谢健康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会对人体的代谢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加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营养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及补充途径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及补充途径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衡膳食的要求每天膳食中的食物种类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素齐全,包括供能物质和非供能物质。
要求粗粮混合搭配,荤素合理搭配。
各种营养素必须满足身体生长的需要,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热比例为1:2.5:4科学的加工烹调(加热和调制),食物经加工与烹调后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消化吸收率良好的膳食制度,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且食物种类分配比例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对人体无毒无害,保证安全,食物不应含有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1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应流入的消化道部位将食物分解为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当中将消化食物后产生的残渣排除体外总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人体口腔内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咬切和磨碎食物。
如果牙不健康,就会加重胃和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牙还有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正常形态的作用按牙的外形和部位分牙冠露出牙龈以外的部分,它是发挥牙功能的主要部分牙颈牙冠与牙根之间的部分,外面包被的是牙龈牙根嵌入牙槽内的部分,底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牙髓的孔饭后要漱口,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早晚要正确刷牙,睡前睡后清洁牙面经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和一些不需消化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和纤维素等)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除了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外胃可以吸收少量的水分、酒精、无机盐小肠主要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环状皱襞环状皱襞上有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部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的作用酶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如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帮助淀粉消化的作用当酶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的作用特点多样性人体中有许多酶,目前已发现3 000多种高效性是无机催化剂效果的上百万乃至亿万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酶有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人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不同生物的体温不同,其体内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也不同p H值不同的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pH不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8 ,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接近于7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它使血液呈现红色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的运输功能与血红蛋白有关血红蛋白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人体内的红细胞每时每刻都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的过程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说明脏四个腔的比较 心脏中的瓣膜 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防止倒流血液的总流向:心房→心室→动脉2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左、右心室舒张时,会将心房的压入心室,房室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左、右心室同时收缩, 左、右心房舒张时,左心室会把血液压入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右心室则将血液压入肺动脉送往肺部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成年人的一个心动周期为时间约为0.8秒腔四管两瓣膜心脏有四个腔,每个腔连着一种血管,有房室瓣、动脉瓣两种瓣膜连动,房连静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房不通,室室不通心房和心房不通,心室与心室不通房同侧通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脉进,动脉出血液从静脉进心脏,从动脉出心脏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体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与判断概括起来说就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激素、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保证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细的来说将各个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并排除体外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异型输血时要少而慢概念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动物组织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糖类会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乳酸,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代谢与能量平衡的调节代谢和能量平衡是人体健康和正常功能运行的重要因素。
代谢指的是机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包括能量的产生和消耗,而能量平衡则是指机体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
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人体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代谢和能量平衡。
一、营养摄入与代谢调节人体的能量摄入主要通过饮食来实现,而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则会通过消化和吸收进入机体。
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有所不同,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1. 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是最容易被人体利用的能量来源。
人体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并储存为肝糖和肌糖,供应身体需要。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会被释放出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相反,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素释放减少,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机体则会转而利用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来满足能量需求。
2. 脂肪代谢脂肪是储备能量的主要形式。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而当身体需要能量时,脂肪会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通过脂解和β氧化反应产生能量。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则是调控脂肪代谢的重要激素,胰岛素促进脂肪储存,而肾上腺素则促进脂肪分解。
3.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在人体内不仅参与构建细胞和组织,还能提供能量。
当体内缺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时,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并通过脱氨作用生成氨基酸的酮酸或葡萄糖,供给能量需求。
二、能量平衡的调节机制能量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
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时,机体会储存过剩的能量,导致体重增加;相反,当能量摄入少于能量消耗时,机体会动用储存的能量,导致体重减轻。
为了调节能量平衡,人体会通过以下几种机制进行调节。
1. 饱食中枢与饥饿中枢下丘脑中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饥饿中枢被激活,促使人体寻找食物;而当机体的能量需求得到满足时,饱食中枢被激活,引发饱腹感。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第1节 食物与营养一、热量价1、定义: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营养物质: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蝶类――虹吸式 苍蝇――舐吸式 蜂类――嚼吸式 蚊类――刺吸式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4、其他:青蛙的舌、螳螂的捕捉足、猫的爪等四、牙 1、牙的组成:牙冠、牙颈、牙根2、牙的结构:牙釉质(牙齿最坚硬的部分,不可再生)、牙本质(可以再生)、牙髓3、牙的功能:a 、咀嚼 b 、发音和语言 c 、保持面部正常4、形态龋齿形成的原因:口腔中的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而引起的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结构1、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消化道: 口腔、 咽 、 食道 、 胃、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大肠、 肛门2、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 其中,消化道外的大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肝脏(最大的消化腺)消化道内的小的消化腺有:胃腺 肠腺二、食物的消化1.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牙齿――切、撕、磨(咀嚼)物理性消化 胃――搅拌小肠――蠕动化学性消化 淀粉起始消化场所是口腔;蛋白质起始消化场所是胃;脂肪起始消化场所是小肠。
消化 a 、淀粉的消化: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酶 酶 b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 ——→ 氨基酸 酶 c 、脂肪的消化:脂肪 ——→ 脂肪 ——→ 甘油+脂肪酸 酶 胆汁 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第一节食物与摄食1、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
2、营养素的作用:①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②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较多,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③蛋白质:使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④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贮能物质)○5无机盐: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
它们不能提供能量,确实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如缺锌味蕾下降、缺碘会引起单纯甲状腺肿大等。
⑤食物纤维: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但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⑥维生素:维生素D能人体合成,其他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健康关系极大。
3、动物的摄食:①昆虫的各种口器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蝴蝶的虹吸式口器蜜蜂的嚼吸式口器蝇类的舔吸式口器蚊类的刺吸式口器4、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人的乳牙 20颗,恒牙28或32颗。
牙不健康,就会加重胃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保护牙齿很重要。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胆汁、胰液、肠液。
2、口腔:唾液腺——→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壁)胃:胃液——→蛋白质:初步消化成:多肽肝脏:胆汁——→脂肪:脂肪酸和甘油胰脏:内:胰岛素:激素外:胰液:消化液分泌三种消化液(壁)小肠:肠液:分泌三种消化液: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酶:是一种生物蛋白质。
具有多样性、专一性、高效性。
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代谢与平衡单元复习第4章食物与营养4.1知识点1 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知识点2 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2)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1)糖类(2)人体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1)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蛋白质(2)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3)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脂肪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无机盐物质(1)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2)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人体消化吸(1) 粗纤维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2)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名称缺乏症主要来源肝、鱼肝油、卵黄、牛乳、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干燥胡萝卜米糠、麦麸、卵黄、酵母维生素B 脚气病1卵黄、酵母、大豆、胚芽、B维生素口角炎、唇裂症2肝蔬菜、水果坏血病 C 维生素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D 维生素鱼肝油、卵黄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肌肉萎缩等E维生素.平衡膳食知识点3.合理膳食1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2) 2.食品安全(1)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
(2)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3.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知识点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_科学[来源_网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消化腺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根据组成成分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代谢与平衡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它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中。
代谢是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包括合成新物质和分解原有物质,以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平衡是指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保持各种生理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生物体能够正常运作。
代谢与平衡的关系代谢与平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代谢活动所产生的新物质、能量等需要被平衡调控,以维持生物体的内部环境稳定和功能正常。
平衡的维持是通过各种生理调节机制来进行的,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液平衡等。
这些系统协同工作,保持生理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确保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代谢与平衡的知识点1. 代谢的类型代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分解大分子有机物质以释放能量和产生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利用能量和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的过程,包括蛋白质合成、脂质合成和核酸合成等。
2. 代谢的调节代谢的调节是通过各种生理调节机制来进行的,包括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等。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维持生物体的内部环境稳定,确保代谢活动正常进行。
3. 代谢疾病代谢疾病是指代谢活动异常导致的疾病,常见的代谢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生物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导致生理指标异常,严重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4. 平衡调节机制平衡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液平衡等机制来进行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及时调节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来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体液平衡是指维持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确保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5. 平衡失调平衡失调是指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发生异常,导致各种生理指标超出正常范围。
平衡失调会影响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代谢疾病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处理平衡失调是保障生物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第四章主要知识点§5.1、动物的食物与摄食呼吸和食品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不同点: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食物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能。
呼吸作用的意义:a.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为生物体合成其他物质,提供能量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8千焦/克糖类:16.8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食物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三、动物的摄食由于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
所以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捕食器官: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昆虫取食的器官叫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和前端,口气的形态结构也变化多端。
虹吸式口器:蝶类咀嚼式口器:蝗虫嚼吸式口器:蜜蜂舐吸式口器:苍蝇刺吸式口器:蚊子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第五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整理1.动物的能量都来自于。
七大营养素是指、、、、水、、粗纤维。
虽不能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和必须溶解在它中才能进行运输;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是人体最主要的贮能物质;是细胞组织的主要原料,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维生素种类很多,除维生素外,其余维生素在人体都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得到,缺乏维生素会使人产生多种疾病。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前者是由、咽、、、、、肛门等构成。
食物主要在内消化吸收,在其壁上有无数微小的指状突起,称为,它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必须经过消化的原因是。
的消化产物分别是、、。
3.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又称为,具有性和性,它的催化作用通常受到、等因素的影响。
4.经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是通过和的循环流向全身。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构成血液的成分有和,后者又包括、、。
其中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的血细胞是,里面含铁的红色蛋白质叫,它的特点是。
6.心脏分为腔:左心房、、、。
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要流经心脏次,分为循环和循环,前者过程是:左心室→→→→右心房;后者过程是:右心室→→→→左心房。
动脉血是含氧量、颜色的血,静脉血是含氧量、颜色的血。
7.正常情况下心跳的次数与的次数相同,心脏的跳动使血液对血管壁形成压力称为,可用测定。
8.细胞通过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释放能量,供的需要。
9.人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一般以呼吸为主。
10.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的作用是和。
11.血糖主要来自于,此外的分解,的转化,也是血糖的来源。
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被供能,多余的部分被肝脏或肌肉等合成贮存,也有部分在体内转变为贮存。
12.人体内产生的一些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有、和,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的形式排出体外。
13.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每个肾大约有个以上肾单位。
生物体的代谢与平衡知识点咱先来说说啥是生物体的代谢与平衡。
简单来讲,这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场永不停歇的“大派对”。
想象一下,你每天早上醒来,肚子饿得咕咕叫,这就是身体在告诉你,它需要能量来开启新的一天。
这个时候,你吃下去的食物就像是给这场派对送来的第一批“嘉宾”。
比如说,你吃了一片面包,面包里的碳水化合物开始被分解,变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就像把一个大团队拆分成一个个小能手,准备为身体工作。
咱们的消化系统就像是一个超级工厂,嘴巴负责把食物咬碎,搅拌,然后顺着食管一路滑到胃里。
胃呢,就像一个大力士,不停地搅拌、挤压食物,把它们变成糊糊一样的东西。
接着,这些糊糊进入小肠,小肠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酶,就像一群专业的工人,把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一点点地分解出来,然后吸收进血液里。
这吸收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不会闲着。
它们随着血液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就像给每个细胞都送上了一份“能量大礼包”。
细胞们得到了这些能量和物质,开始努力工作,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比如说,细胞要合成蛋白质,这就像是在搭建一个复杂的积木城堡。
各种氨基酸分子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长长的链条,最终变成了有用的蛋白质。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需要精确的控制和协调,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同时,身体也在不停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排出废物。
你呼吸的时候,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一种代谢。
氧气进入身体,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而二氧化碳则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需要被排出去。
还有,你要是运动了一会儿,出了一身汗,这汗水可不仅仅是水,里面还有各种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汗腺排到了体外。
还有,每天上厕所排尿、排便,也是在把身体里不需要的东西清理出去,保持身体的平衡。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长跑比赛。
刚开始跑的时候,感觉浑身是劲,那是因为身体里储存的能量还很充足。
可是跑着跑着,就开始觉得累了,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这其实就是身体里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代谢的速度跟不上需求了。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点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 千焦。
2.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水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和粗纤维 等。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脂肪: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无机盐:构成组织(如磷—细胞膜)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缺Ca 、P —骨质疏松症;缺Fe —缺铁性贫血;缺Zn —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缺I —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促进消化。
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麦麸)、豆类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维生素E肌肉萎缩谷物胚芽、绿叶6(1)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 ③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1]牙釉质;④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 破坏牙本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初中物理代谢与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代谢的概念,理解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2. 掌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知道它们的作用。
3. 了解人体能量的需要量,学会计算日常生活中的能量消耗。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体代谢的概念及其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2.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人体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2.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食物样本、天平、砝码、量筒、温度计等。
2. 教学课件: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人体代谢过程、能量平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体代谢?代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二、探究人体代谢(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食物样本,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2. 教师讲解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3.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食物样本中的能量含量,了解人体能量的需要量。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代谢与能量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能量消耗的途径,如运动、学习等。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代谢与能量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代谢与能量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人体代谢的概念、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知道了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点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2.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水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和粗纤维 等。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豆类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维生素D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5(1)海葵——触手捕食(2)昆虫——口器:舐吸式——蝇类 虹吸式——蝶类 咀嚼式——蝗虫、蚕嚼吸式——蜜蜂、蜂类 刺吸式——蚊类(3)鱼类——滤过方式(4)青蛙——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喙(6)猫——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7)蛇——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1)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③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1]牙釉质; ④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⑤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3)牙齿的作用: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
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
发音和语言。
(4)牙的分类:①形态和功能分:切牙(8颗)、尖牙(4颗)、前磨牙(8颗)、磨牙(12颗) ②存在时间分:乳牙(20颗)、恒牙(32颗)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 和 消化腺 。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1)消化道: 口腔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2)消化腺: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流入部位 消化物质 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口腔 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胃液(蛋白酶) 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促进脂肪消化 胰腺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小肠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一 二 三2、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①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②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③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2)消化的类型: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3)吸收: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4)七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①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
②须经消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糖类、脂肪。
最终消化产物: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 —→甘油 + 脂肪酸 。
③不能被消化吸收:粗纤维(5)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部位吸收部位、消化步骤、有关消化液种类: 淀粉(口腔、小肠)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胃、小肠) 氨基酸脂肪(小肠) 脂肪酸+甘油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特点及相应功能:①小肠很长——消化、吸收 ②小肠表面有很多褶皱及小肠绒毛——消化、吸收③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消化④小肠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 5、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同: ①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
②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另外还有酒精(非营养物质)③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④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6.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 的 蛋白质 。
特点: 专一性、 高效性、 多样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值、温度等。
酶缺乏或不足: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缺乏促进黑色素形成的酶)。
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1.体内物质的运输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
2.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的组成成分:7%-8%。
血液包括 血浆(55%45%)。
血浆: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① 白细胞(有细胞核) 作用 吞噬、抗传染。
② 红细胞(无细胞核) 作用 运输 。
③ 血小板(无细胞核) 作用 止血凝血。
血型:A 型、B 型、AB 型、O 型 输血:坚持输同型血原则献血: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与工作。
唾液、胰液、肠液 胰液、肠液 胃液、胰液、肠液胆汁、胰液、肠液血液循环系统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炎症:白细胞过多血液功能:①运输氧;②运输养料;③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④吞噬病菌;⑤调节体温。
(2)心脏:由心肌构成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夹在肺之间,形状象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 ① 主动脉 ,② 肺动脉 ,③ 肺静脉 ,④ 上腔静脉 ,⑤ 下腔静脉 ,⑥ 瓣膜 ,⑦ 瓣膜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血液流向: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静脉,而不会倒流(瓣膜起作用)。
心率: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跳动次数(成年人75次/分,正常60-100次/分) 脉博: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与 心率 是相同的。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管壁所产生的压力。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数值。
通常用分式表示人体血压:如16/10.7千帕,表示收缩压16千帕,舒张压10.7千帕。
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 12~18.7千帕;舒张压 8~12 千帕。
高血压:收缩压长期超过19千帕或舒张压长期超过12千帕。
低血压:收缩压长期低于12千帕。
(3)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流经心脏两次,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 ①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②肺循环:右心室 −→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4)血管及特点:①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离) 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回) 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管壁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管壁薄、弹性小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管腔 小 大 极细血流速度 快慢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功能心脏(心室)→全身血管全身血管→心脏(心房)血液 组织右心室:连肺动脉(静脉血) 下面心室 (连动脉) 左心房:连肺静脉(动脉血) 左心室:连主动脉(动脉血) 相通瓣膜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瓣膜,只能向心室开,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瓣膜,只能向动脉开,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静脉血)四个腔上面心房 (连静脉) 心脏结构“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第四节 能量的获得1、人体每天生理活动所需能量大多数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2、氧化供能:主要方式糖类 + 氧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3、无氧呼吸:只提供少量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它只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人的肌肉:葡萄糖 --→ 乳酸 + 能量 (少量))4一、营养物质的利用血糖: 血液 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 0.1% 。
1、葡萄糖: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
食物的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供能 肝糖元的分解 ――→血糖――→ 合成糖元贮存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 转变为脂肪贮存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2、脂肪: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贮存起来。
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3、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酶酶酶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小结:三类物质在人体组织细胞中进行着不断地合成和分解,新旧不断更替。
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贮存的能量4.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1)以汗液形式排出——皮肤(部分水、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以气体形式排出——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以尿的形式排出——泌尿系统(大部分代谢终产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转化和利用。
二、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肾:产生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1、肾的外形和位置: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有一对,形像蚕豆。
2、肾的结构: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一个空腔,叫肾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
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⑴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
⑵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1.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2.微生物指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