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大伦中学八年级数学《11.1你的判断对吗》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6
《11.1 你的判断对吗》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一些观察、操作活动,并对获得的数学猜想进行试验验证,体验直观判断有时不一定正确,从而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证据、给出证明.2.在交流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和严密性,渗透辨证唯物注意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重点:对获得的数学猜想进行试验验证.难点:对获得的数学猜想进行试验验证.学习过程:一、预习展示下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请你先观察,再用量角器度量两条直线的夹角各是多少度,然后与同学们交流,•你们的结论一样吗?二、情境创设1.图中的两条线段AB与CD哪一条长一些?先猜一猜,再量一量.2.观察、思考和实验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发端,我们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发现了许多正确的结论。
所有探索活动获得的结论都正确吗?三、自主探究1.如图,从一只透明的空玻璃杯的侧面能看到杯子下面放了一枚硬币。
⑴如果向杯中注水,猜一猜这时从杯子的侧面还能看到这枚硬币吗?⑵试一试,你看到了硬币吗?2.装有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插入一根笔直的筷子,这时我们会看到什么结论呢?小结:生活中有时会产生错觉,数学中有时也有类似的现象。
3.如图,两条线段AB与CD那一条长一些?先猜一猜,再量一量。
D C BA4.如图,两个大小相同的大圆,其中一个大圆内有10个小圆,另一个大圆内有2个小圆,你认为大圆内的10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另一个大圆内的2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哪一个大一些?请你猜一猜,并用学过的知识和数学方法验证你的猜想.5.如图是一张8㎝×8㎝的正方形纸片,把它剪成4块,按图⑵所示重新拼合。
这4块纸片恰好能拼成一个长为13,宽为5的长方形吗?试试看,并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应用新知一位老农有一块地,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地里有一口水井,他将水井与地的4角分别相连,把地分成4块,然后对他的儿子说:“地分给你们了,每人各取相对的两块;水井不分,两家共用。
11.1你的判断对吗[教学目标]1.经历一些观察、操作活动,并对获得的数学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直观判断有时不一定正确,从而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证据、给出证明.2.在交流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和严密性.[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观察、思考和实验是人类发现、发明、创造的发端.我们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发现了许多正确的结论.所有探索活动获得的结论都正确吗?课本提供了一个生活中产生错觉的现象(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下面放一枚硬币,猜想向杯中注水后,从杯子的侧面仍能看到这枚硬币,但实际却看不到这枚硬币),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创设其他的生活情境,如,装有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插一根笔直的筷子,这时看到筷子进人水里的部分被弯折并变长;从凹面镜和凸面镜里的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和变小的;夏天,平静无风的海面或沙漠上,有时能看到楼台、亭阁、集市、庙宇出现在远方的空中等现象.事实上,在数学中有时也有产生错觉的现象.2.探索活动观察活动的组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进行:(1)通过观察,你得到什么结论?(2)如何确认你的结沦是正确的?(3)从上面的活动中你想到了什么?(4)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5)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数学中观察、猜想有时不一定正确的例子,如:①图1中,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吗?请你先观察,再用推平行线的方法验证一下.②如图2,两个大小相同的大圆,其中一个大圆内有10个小圆,另一个大圆内有2个小圆,你认为大圆内的10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另一个大圆内的2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哪个大些?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验证观察该题的结论是否正确时,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帮助,这里应更多的关注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猜想不一定可靠,数学思考必须是严密的,合理的.关于操作活动,实际教学中可以由2个学生合作完成.由于学生缺少验证这个操作活动得到的结论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较大的正方形,课内将这个正方形按课本图11—5(1)剪开,并在黑板上(或在投影屏幕上)按课本图11—5(2)重新拼合,使学生可以比较清楚的观察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梯形的腰不在一条直线上,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与两个直角梯形的两条腰组成了一个狭长的平行四边形缝隙,它的面积正好是1。
11.1 你的判断对吗新北区小河中学尹纪才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命题说理证明的预备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一些情景实例,让学生自己发现我们在观察事物和分析评价时不能仅仅靠直觉观察,应该有严密的推理证明。
通过玻璃杯实验、线段的长短比较以及正方形拼图等等,发现仅靠观察、实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二、目标设计1. 让学生经历一些观察、操作活动,并对获得的数学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直观判断有时不一定正确,从而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证据、给出证明.2.让学生初步体验证明说理的方法和重要性.3.在交流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处理问题应认真分析,有理有据,切勿跟着感觉走,养成以理服人的良好品质.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三、活动设计观察、思考和实验是人类发现、发明、创造的发端。
我们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发现了许多正确的结论.难道所有的探索活动看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情景1装有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插入一根笔直的筷子,这时我们会看到什么结论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2如图,下面两条线段AB与CD哪一条长一些?先猜一猜,再量一量.说明:情景1、2学生亲身经历这两个实验的全过程,体验到生活中有时会产生错觉;事实上,在数学中有时也会产生错觉.探索活动1. 如图,两条线段AB与CD那一条长一些?先猜一猜,再量一量.DC BA2.图中有曲线吗?请在右图中把编号相同的点用线段连起来.1234567887654321四、例题设计例.如图⑴是一张8㎝×8㎝的正方形纸片,把它剪成4块,按图⑵所示重新拼合.这4块纸片恰好能拼成一个长为13,宽为5的长方形吗?试试看,并与全班同学交流.说明:本例题应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分组合作共同研究,判断能否完成这样的拼图,进一步感受到仅凭观察、猜想、操作、实验是不够的,强调我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要学会说理.课堂练习:1.如图,两个大小相同的大圆,其中一个大圆内有10个小圆,另一个大圆内有2个小圆,你认为大圆内的10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另一个大圆内的2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哪一个大一些?请你猜一猜,并用学过的知识和数学方法验证你的猜想.说明:这两个情景教学实例,告诉我们数学中观察、猜想有时不一定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验证它的正确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严密性和合理性.2.如图11-1-1,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 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颗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图11-1-1思路点拨: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