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6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弗洛姆是20世纪西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犹太思想家之一,被誉为“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逃避自由》、《爱的艺术》等书籍,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强烈反响。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既有着深刻的洞见,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历史进程的分析方面。
他提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种主要变化形式:从原始社会到古典社会的自然科技突破,从古典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改变,以及现代社会内部的非暴力机制变化。
这使得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有着独特理解,对后来的追随者造成了深远影响。
其次,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体现在他如何看待阶级斗争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
弗洛姆批评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认为经济生产关系与文化、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阶级斗争不应局限于经济层面,社会控制和意识形态也是重要领域。
这为后来文化唯物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思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弗洛姆对历史进程的分析虽然比较全面,但在详细阐释每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内涵和特点上,却显得不够深入。
其次,弗洛姆在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社会组织活动的内部成分,如个体的信念、情感等因素,这种方法上的不足也使得他的解释存在片面性。
总之,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不仅影响了后来的社会科学和政治思想文化,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分析社会变迁的视角,有利于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无论是在理论创新、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应该承认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以便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体系。
浅析弗洛姆的自由思想摘要: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主要吸收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成分。
从历史和心理两个维度,探索自由问题的根源和脉络。
由追求自由到逃避自由,弗洛姆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也给出了解救的方案,即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和爱去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会。
分析弗洛姆的自由思想能够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弗洛姆自由弗洛姆在分析人的存在和生存方式以及人性及其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自由思想。
具体阐述了自由的主体、自由的视域、自由的悖论,进而阐释实现自由的途径。
一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点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综合,但这并不是两者简单的机械组合。
弗洛姆对二者进行了深度分析、思考、糅合、看到人的存在本身的矛盾性。
这个矛盾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生存的二分律和历史的二分律。
所谓生存二分律是指,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其根源。
这也是人性分裂而不得解脱的内在矛盾。
例如,生与死人的潜能与时空限制,人内心孤独与外世界的相关性等等。
所谓历史二分律是指,人在历史条件下,外部的人为设定的合理性与人的自我表现的局限矛盾。
弗洛姆认为人的生存方式的矛盾是“占有的生存方式”和“存在的生存方式”之间的矛盾。
“占有的生存方式”本质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以强烈的占有欲望为特征,将一切东西都看作是占有物。
而“存在的生存方式”是一种非占有性的关系。
总之,弗洛姆对人的存在于生存方式的考察,表现出了自由诉求即外部世界对个人的塑造要求和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实现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这正是弗洛姆自由思想的一个基点。
人性及其异化是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另一个基点。
弗洛姆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理论前提。
同时发挥弗洛伊德思想,认为人的本性应当包含多种因素。
例如:人作为生物人天生固有的本质和欲望,情感、性格等心理,理性的意识,自由自觉的行动。
同样,弗洛姆的异化观也是从人类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出发进行阐释。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弗洛姆(Erich Fromm)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在当代社会哲学中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局限。
本文将从弗洛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分析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和局限。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在于其重新诠释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弗洛姆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但忽略了人类内在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动力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其著作《逃避自由》中,弗洛姆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影响,更受到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动力的影响。
他强调了人类对自由、安全、爱和认同等心理需求的追求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弗洛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新视角。
他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结合起来,提出了个体心灵与社会结构的互动理论。
弗洛姆认为,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动力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影响,同时又通过主观意识和情感动力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影响。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对社会变革和人类发展的理论探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存在一些局限。
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并不是全面的。
虽然弗洛姆强调了个体内心体验和情感动力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论。
这种半心理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历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未能完全解决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历史发展上的局限性。
弗洛姆未能充分考虑到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他的观点过于强调个体内心体验和情感动力的影响,忽略了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对个体心灵和情感动力的塑造作用。
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存在一定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未能充分解释社会变革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整体逻辑。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致力于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站在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阐释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他认为马克恩的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是历史存在的唯一目的,称马克思哲学的真谛是人本主义。
在他1961年所著《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弗洛姆总结了他以前以及同时代的“人道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通过解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质和目标、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其中,弗洛姆独特的关于人的本质及异化理论是他重新解释马克思哲学的二个重要逻辑组成部分。
他认为,马克思基于人的一种可能性的潜能确立了人的概念,这种潜能是人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的一般本性。
这种本性在历史发展的情境中以种种异化的形式出现,追求人的自我解放和实现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对此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摒着科学、分析、批判、借鉴的态度加以看待。
一、弗洛姆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解弗洛姆指出,马克思不相信不存在人的本性,也不相信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
一切都是后天教化的烙印。
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所讲的人的本性,不是一种抽象物,而是等同于人的本质,这跟人的历史存在的各种形式是不同的。
“虽然马克思后来不再使用‘本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是抽象的和非历史的,但是,马克思以一种更加符合历史变化的形式,在‘人的一般本性’和每个历史时代‘变化了的人的本性’之间的区别中,显然保留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同时,弗洛姆区分了人的两种类型的“内驱力和欲望”。
他将诸如食欲、性欲等这些固定不变的倾向和欲望看作人的本性的组成部分,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的形式不一样;而把另一种起源于一定的生产和交换条件的相对的欲望排除在人的本性组成部分之外。
学校代码:***** 分类号:A8 学号:*********硕士学位论文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研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研究生姓名:向佳莉****:***完成日期:2018年5月15日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
他的毕生研究视角主要是对当代世界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的思考,尤其是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生活中人类生存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的追问,力求寻找人类实现幸福和精神自由的钥匙。
在弗洛姆所汲取的各种思想学说中,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站在西方人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并力图将两者融合,创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和人性理论,提出了人性异化思想。
弗洛姆从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出发,从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上探讨人的本性和人的生存矛盾,并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了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等心理分析理论;面对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他对异化的人和病态社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拯救人类和建立健全社会的心理革命理论和社会改革措施。
本文通过对上述弗洛姆的人性异化思想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将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比较探究,找出其理论的成就与不足,最后并对弗洛姆的人性异化思想作出了辩证的价值评析,寻找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性异化;逃避自由;异化劳动;精神分析IAbstract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Fromm is a famous psychoanalyst, philosopher and sociologist. He is also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lifelong study is mainly about the various social systems and cultural systems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especially the various realistic problems, contradictions and crises of human existence in western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And he was striving for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happiness and spiritual freedom in his lifetime. Among all the theories of mind that Fromm has learned, the most important are Freud's psychoanalysis and Marx's theory.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humanism and bourgeois democratic standpoint, he combined both of them to create their own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nd human nature, and he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 of human alie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ving circumstances of modern people, Fromm discusses the human nature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human existence in the sense of biology and psychology, and he puts forward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heory of social character and social unconsciousness in combination with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 the face of the existence of modern people, he has carried ou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lienated people and the sick society, and he puts forward the salvation of the people. Class and the psychological revolution theory and social reform measur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Fromm's human alienation thought, this paper compares his theory with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and Freud and Carl Jung's psychoanalysis theory, finds 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theory, and finally makes a dialectical value evaluation on Fromm's dissimilarity of human nature and seeks for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al meaning.Key words: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 evasion of freedom; alienated labor; psychoanalysis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绪论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7)四、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8)第一章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10)第一节 弗洛姆的成长背景 (10)一、孤独的犹太家族生活 (10)二、独特的成长和教育经历 (10)第二节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1)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的产生 (11)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12)第三节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12)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12)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4)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15)四、犹太伦理、禅宗和母权制以及存在主义思想 (15)第二章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深度解读 (17)第一节 弗洛姆关于异化理论的人本主义转向——人性异化 (17)一、人性异化的本质内涵 (17)二、人性异化在社会各领域中的表现 (19)第二节 弗洛姆对导致人性异化病态现状的三维度诊断 (28)一、人性异化的客观维度: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两歧” (28)二、人性异化的主观维度:人的心理和性格选择机制 (29)三、人性异化的现实维度:“历史的两歧”和资本主义发展 (32)第三节 解放之路——心理革命与社会变革 (33)一、塑造积极健康的人 (33)二、构建健全的社会 (35)第三章 弗洛姆与马克思、弗洛伊德和荣格之理论比较 (39)第一节 弗洛姆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 (39)一、异化理论的共同宗旨:人类自由解放的命运关怀 (39)二、异化诠释的不同视角:劳动异化与人性异化 (39)Ⅲ目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Ⅳ三、异化产生的不同依据:私有制与人自身的根源 (40)四、克服异化的不同路径:社会革命与心理革命及社会改革 (40)第二节 弗洛姆与弗洛伊德、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之比较 (41)一、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三个超越 (41)二、弗洛姆与荣格关于潜意识理论关系 (44)三、弗洛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47)第四章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价值评析 (49)第一节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成就与不足 (49)一、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成就 (49)二、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不足 (51)第二节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52)一、深化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52)二、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53)三、倡导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理念 (54)结语 (55)参考文献 (56)致谢 (59)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弗洛姆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著书颇丰,涉及内容广泛,对学术界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的价值的开题报告提纲:一、弗洛姆的自由思想1.1 弗洛姆简介1.2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1.3 弗洛姆对人类自由的理解二、弗洛姆对我国当代的价值2.1 自由与权利2.2 民主制度2.3 人文主义精神三、结论3.1 弗洛姆对我国当代的启示3.2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正文:一、弗洛姆的自由思想1.1 弗洛姆简介弗洛姆(Fromm, Erich)生于1900年,在德国出生并成长。
他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他早年在德国学习,并在法国和美国继续深造和工作。
他是20世纪著名的人文主义理论家,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由、人类尊严、公民社会的重视。
1.2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弗洛姆认为自由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权利,而是一个精神和心理上的必需品。
对于弗洛姆来说,自由是个人的存在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也是社会自由和公义的必要条件。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力求解释自由的本质和条件,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自由实现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
他认为,自由和爱一个相互关联的,因为自由和个人的意志自由紧密联系,而个人意志自由的实现需要一个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温床。
而爱能够给予个体心灵温床和安全感。
1.3 弗洛姆对人类自由的理解弗洛姆强调,个体的自由是有条件的。
他认为,人们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自由精神,自由和自我实现的实现需要一个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温床。
他认为,人类自由的实现取决于一个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条件。
所以他在《自由担当》中提出最佳的社会模式应该是一个个人得到利益的民主和人权保护制度和自由经济制度的混合体。
二、弗洛姆对我国当代的价值2.1 自由与权利从弗洛姆对自由和人类自由实现理解和认识出发,我们可以思考许多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的问题,如:“权利”和“自由”等等。
这两个方面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弗洛姆则倾向于权利与自由的相互制约和保障。
2.2 民主制度弗洛姆对自由民主制度的历史发展做了深度的分析,强调了自由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相互依存。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弗洛姆(Erich Fromm)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思想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颇具贡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从他的贡献和局限两个方面对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进行探讨。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解答。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所带来的物质丰富并不能满足人的内在需要,反而造成了个体的孤独和焦虑。
他认为,这种孤独和焦虑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被异化的结果,是一种对自由的假象和束缚。
这一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相呼应,都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被异化和压抑的结果。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在于他对社会压迫和个人解放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的解放离不开对社会结构的批判和改革,同时也离不开对个人心理的疏导和解放。
他提出了“爱的艺术”这一概念,认为只有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建立起真正的爱与尊重的关系,个体才能真正地解放和成长。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在于他对人类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渴望并寻求自由和爱的,而历史的发展正是人类自由和爱的追求的历程。
他以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了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结构,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和视角。
尽管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做出了上述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
弗洛姆在其解读中过于强调了个体心理的因素,而忽视了社会结构对于个体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主要受到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影响,而弗洛姆在其解读中忽视了这一点,使得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显得有些片面。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局限在于他未能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弗洛姆虽然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个体解放的追求,但是他并未给出明确的社会变革的路径和方法。
这一点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要求相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结构的变革,才能实现个体的解放和全面的人类自由。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23, 12(10), 2077-2083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pphttps:///10.12677/acpp.2023.1210342马克思和弗洛姆异化批判理论的比较研究陈伟华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收稿日期:2023年9月24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5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6日摘要人的异化问题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
弗洛姆接过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旗帜,以独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我们洞悉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现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但是,他的异化批判理论在给人启迪的同时,其理论的空想性也广遭诟病。
为此,通过回到马克思的异化批判理论,来探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进而以合理借鉴的方式吸收异化批判理论的独特价值,致力于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批判,弗洛姆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ritical Theoryof Alienation between Marx and FrommWeihua Chen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Received: Sep. 24th, 2023; accepted: Oct. 15th, 2023; published: Oct. 26th, 2023AbstractThe problem of human alienation is a perennial topic in Marxist studies abroad. Fromm took up the banner of Marxist social criticism and enriched and developed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from a unique humanistic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rehensive phenomenon of alienation in capitalist society. However, while his theory of alienation critique has been enlightening, its theoretical idealism has also been widely criticized. Therefore, by returning to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critique, we can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wo. We can then absorb the unique value of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critique ina reasonable and constructive way, and devote ourselves to serving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陈伟华tion of a socialist society.KeywordsMarx, Criticism of Alienation, Fromm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马克思的“异化批判理论”作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其经典著作《巴黎手稿》《德意志形态》《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资本论》等均有体现。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20世纪著名的精神分析师、社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诠释和批判,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揭示了其局限性。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弗洛姆的贡献与局限进行分析。
弗洛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重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之一就是重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个体自由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历史规律。
他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人的活动”的概念,强调了作为人的主体性,对个体自由和人的创造性的重视。
这种重新诠释使得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一种严格的经济决定论,而更加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精神需求的关注。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现象。
弗洛姆深刻地关注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的异化和人的自由意志。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使得人们变成了商品的奴隶,失去了自我和人的尊严,从而导致了心灵和心理上的苦闷和痛苦。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们因为受到经济利益和激励的驱使而忽视了内在的创造和自由意志,导致了在精神层面上的贫瘠和虚无感。
这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的揭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人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提出了人的心理结构对社会的影响。
弗洛姆关注了个体心理结构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个体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也受到个体的心理结构的塑造。
他提出了“社会性本能”和“逃避自由”的概念,指出了个体心理结构与社会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关注个体心理结构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思想,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尽管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他的思想并不是纯粹的历史唯物主义。
弗洛姆的思想虽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并不是严格的历史唯物主义。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摘要】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与局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历史的发展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而弗洛姆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了新的见解。
他强调了个体的心理因素对历史的影响,认为社会结构不仅受经济条件影响,还受到个体心理状态的制约。
他的观点也存在局限,比如忽视了经济基础对社会结构的根本作用。
弗洛姆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简化和过于机械的认识方式上。
尽管如此,弗洛姆的观点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对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综合利用弗洛姆的研究成果,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反思和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弗洛姆, 历史唯物主义, 贡献, 局限, 观点, 批判, 启示, 独特贡献, 反思, 发展1. 引言1.1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关注了人类个体内心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在历史分析中强调了心理因素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他提出了理性化社会的概念,认为社会的发展与理性的普及密切相关。
弗洛姆还对权威与自由、爱与理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弗洛姆的观点也存在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将个体心理因素夸大到了对社会变迁的决定性作用,忽略了社会结构和物质基础的重要性。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局限还体现在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分析不够深入,对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的认识有所欠缺。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这一理论体系,但也有其局限性。
通过对弗洛姆观点的批判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 正文2.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书名。
德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弗洛姆着。
美国纽约哈珀-罗出版公司1980年出版。
全书共5章:论科学知识的局限性,弗洛伊德创见的伟大与不足,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及其批评,精神分析为何从一种激进的理论转变为适应的理论。
作者运用二分法,既充分肯定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又指出弗洛伊德的局限性及其历史根源。
主要观点:(1)弗洛伊德的贡献在于其三大发现。
一是关于潜意识的成就;二是释梦的技术及对神经症的解释;三是提出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2)剖析弗洛伊德学说的困难和局限。
认为:①弗洛伊德的错误根源在于他受布吕克的“资产阶级唯物论”的影响。
弗洛伊德持机械唯物论,千方百计以物质的荷尔蒙,即性力(力比多)来解释心理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
②认为弗洛伊德对患者释梦作深入研究,而对梦的自我分析则避重就轻,适可而止。
③批评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认为生的本能是一切有生命物质的特点,并无任何生理的根源或特殊的器官。
不能把旧的性本能与新的生的本能相等同。
弗洛伊德提出的以攻击、毁灭为特征的死的本能,暴露出其作为一个理论家与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的矛盾。
弗洛姆对弗洛伊德进行阶级分析,认为大多数精神分析家及其患者均来自中产阶级,很少有革命的信仰。
中国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申荷永译的中译本。
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季乃礼(南开大学副教授)弗洛姆是著名的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他是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主要建立在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思想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之上。
弗洛姆早在学生时代就对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兴趣。
他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和批判性的真正研究始于1931年对当时德国的工人阶级所做的调查,其成果以后以“魏玛时期的工人阶级——一项心理和社会的研究”为题出版。
在这本书中,他继承了马克思的一些概念、术语如阶级、政党等等,以及一些研究方法,如注重工人生活状况与他们的思想之间的联系。
同时,他也意识到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的不足。
为何在这一时期弗洛姆能够对马克思学说进行关注和研究,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这时他加入了法兰克福社会学所,并担任了讲师一职,与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及马尔库塞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接触,加深了对马克思学说的了解,并相应地承担了一些社会学所的任务。
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即是他所承担的任务之一。
对马克思思想理解的深入及相应的机会促使他能够对马克思学说加以研究。
其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当时马克思学说盛极一时,人们言必称“马克思”、“社会主义”。
各个政党为了能够吸引选民,也多迎合马克思学说,起一个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名字,或谓之共产党,或谓之社会民主党。
就连纳粹也把自己的党称之为国家社会主义党。
在这种情况下,弗洛姆不可能不对马克思学说加以关注和研究。
其三,特殊的出身背景。
弗洛姆出身于犹太家庭,当时德国的反犹情绪高涨,民族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
马克思的学说则是主张超越民族、种族的界限,呼唤“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倡导和平。
这深深地吸引着弗洛姆,他把马克思的学说看作是救世的良药。
在此之后,弗洛姆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研究。
如1932年他发表了《分析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和作用》,对马克思学说的研究方法和不足进行了探讨。
弗洛姆[编辑本段]一.艾里克·弗洛姆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 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
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德国时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
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斯洛主义的交汇。
1.生平与经历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
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
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 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Karl J 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
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
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
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45年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
这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
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
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
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弗洛姆(Erich Fromm)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美国心理学家、社会评论家和哲学家,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学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
弗洛姆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性。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看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冲突,但忽视了人类自身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弗洛姆认为,人类的内心和个体发展对于历史的演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的需要和欲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他主张将人的需要和欲望作为分析历史的核心,强调人类自由的追求是历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过于强调物质力量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略了人类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他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质唯心论进行了批判,指出物质力量无法解释人类的精神和文化价值。
弗洛姆主张将经济视角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全面地分析历史。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改进。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忽视了人类的个体自由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他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注重人类的个体自由和个体发展,避免过度集体主义的倾向。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过于激进。
他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
虽然他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但过于激进的批判使其解读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从而难以与该学说很好地结合。
弗洛姆的解读过于理想主义。
他过于强调人类的自由和个体发展,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中阶级斗争的客观现实。
他的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难以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尽管他提出了一些新的角度和观点,但对于该学说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框架却没有进行太多的挑战。
弗洛姆的解读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对具体的历史情境和社会实践的解释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评法兰克福学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历史唯物主义人道主义提要法兰克福学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固然不乏深刻有益之处,然而由于该学派盲目推崇人本主义思潮,不顾理论基础和思想倾向上的根本区别,把它生搬硬套到马克思主义中来,作为“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效”途径,因而最终还是曲解了历史唯物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在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多视角的研究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了重新考察和批判重建。
其中包括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诠、弗洛姆的“恢复对马克思的哲学的正确理解”、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施密特的“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新解”。
对此应作全面揭示和合理分析。
一、法兰克福学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方法的“新”考察法兰克福学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是以误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中心内容和历史地位为理论起点的。
他们抹煞184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意义,力图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还原为《手稿》中的人道主义及异化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代表马尔库塞在1932年马克思的《手稿》以德文原文首次发表的当年,立即写了专论《手稿》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认为《手稿》使“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整个理论的由来及其本来含义的讨论置于新的基础之上”〔1〕,即人本主义之上。
他说:“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两个地方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对人的存在的总体性作了概要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它是“马克思进行批判和创立理论的过程的真正基础。
”〔2 〕弗洛姆发挥了马尔库塞的观点。
在他看来,马克思的哲学“代表了一种对人的异化、对人失去自身、对人变成物的抗议”〔3〕,人的异化和扬弃学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社会历史的基本概念。
因此,“可以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叫做人类的历史观”〔4〕。
法兰克福学派借阐释《手稿》中的基本思想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一种人道主义。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弗洛姆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思想家,被公认为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先驱之一。
他也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有着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自由与社会变革的理论。
在他的著作中,弗洛姆强调了个体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他指出,当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出现问题时,个体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弗洛姆认为自由并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政治自由,而是指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自由,只有通过社会变革来改变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由。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还在于他对权力和权威的分析。
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的问题在于权力和权威的滥用,导致了个体的压抑和疏远。
他指出,权力和权威的滥用不仅来自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还包括了文化和心理领域,它们通过社会化和心理压力来控制和规范个体的行为和思想。
弗洛姆主张对权力和权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以及通过社会变革来减少权力和权威的滥用,从而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幸福。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也存在一些局限。
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对于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相对较少。
这使得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缺乏一些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的考量,难以完全解释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全貌。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较为理想化,他很少考虑到社会变革和革命的实际情况。
在他看来,社会变革应当是和平和理性的,通过对权力和权威的批判来实现自由和平等。
现实中社会变革和革命往往伴随着冲突和暴力,个体的自由和平等也并不总是能够在社会变革中得到保障。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较为悲观。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个体生活处于一种被压抑和疏远的状态,个体的自由和幸福很难得到实现。
收稿日期:2016-07-27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X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ZX012)作者简介:朱彦振(1977—),男,河南项城人,博士,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弗洛姆历史唯物主义观评析[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7.02.011朱彦振(南京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210003)摘要:弗洛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维度,他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精心解读,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综合,又是一种人类学的历史观,还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论。
这种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发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其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维度,但也存在着忽视马克思的思想在青年时期和成熟时期所发生的根本变化的局限性。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人本维度;人类学的历史观;精神的存在论中图分类号:B7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7)02-0056-06到底应该如何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公开发表及其在理论上引起的重大争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手稿》出发来阐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弗洛姆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对此,弗洛姆指出,现实的个人存在问题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在《手稿》中已经得到了系统的阐明,因此,通过研读《手稿》我们不仅可以澄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而且可以获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新的理解。
一、弗洛姆对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的批判及其原因分析根据弗洛姆的论述,当时的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存在如下误解,即人们行动的主要动力就是追求物质利益,获得物质福利,实现舒适生活的愿望。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贡献与局限李怀征1,曾咏辉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 2.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00)摘要!弗洛姆以马克思的《1/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并结合其他著作,批判了西方社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系统解读。
他认为,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综合、人类学的历史观、精神存在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特征。
弗洛姆看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本主义因素,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他却过度拔高了人本主义因素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同时也没有意识到马克思的思想在1/45年之后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
关键词:弗洛姆;历史唯物主义;人本主义;人的本质中图分类号:B712.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2019)06-00/6-061932年!马克思的《1/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公开发表!旋即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轰动。
西方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与解读!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更是对其推崇备至。
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以及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也对《手稿》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以)手稿》为基础!结合马克思的其他著作!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系统解读!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在弗洛姆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议题是个人的存在问题!在《手稿》中可以看到关于这一问题的详细论述。
因此!弗洛姆指出!研究《手稿》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澄清西方社会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还可以全面了解和精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
一、弗洛姆对歪曲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批判(一)西方社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弗洛姆指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西方社会有—种流行观点!这种流行观点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们行为的最大动力。
对于这个观点!弗洛姆认为!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严重的误读。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则是把握社会历史问题的关键点。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研究人的行为动力的心理学理论!而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理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社会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的认知和想象完全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物质利益的渴求恰恰是人们行为的最大动力!人们贪婪地追逐着财富、权势、地位、名誉等。
人的存在已不是依据人的本质!而是对本质的偏离。
人产生了异化。
在这 种情况下!唯有无休止的生产与消费!才能缓解人们的焦虑;唯有对财富、权势等外在东西的占有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
这种情形恰恰是历史唯物主义极力反对与批判的。
在《占有还是存在》一书中!弗洛姆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全部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憧憬都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人的1自身活动2受到了阻碍!我们的目的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重建人的自身活动!从而将完全的人性归还给人。
”⑴因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主张人的主要动力是追求物质利益!恰恰相反!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在于人的精神解放!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双重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12AZD001)。
作者简介:李怀征(19/4-),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曾咏辉(1976-),女,湖南双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级博士研究生,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于人从经济决定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在于恢复人的完整性!使他有能力达到与他人和大自然的统一与和谐”'2(150%(二)西方社会对历史唯物主义误读的原因分析西方社会为什么会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如此严重的误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弗洛姆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一!西方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知。
弗洛姆指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被人们经常提到甚至探讨。
可现实的情况是!这种提及往往流于肤浅的表面!除了极少数人外!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认真阅读过马克思的著作!甚至一些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也是研究不深、一知半解。
#每 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权不读马克思著作!或者读之甚少!不能通晓他那极其复杂、极其艰深和微妙的思想体系!便可以谈论马克思。
”'2(152无知必然导致误读。
别说批判马克思的理论了!就是讨论马克思的理论!其首要前提也是必须研读马克思的著作!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而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自认为可以在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情况下!对其说三道四!甚至批判。
西方社会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风气和态度!必然会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读与曲解。
第二!苏联模式的弊端产生的不良后果。
弗洛姆指出!苏联成立以后!苏联共产党宣称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而苏联的实践就是正统的社会主义。
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西方国家也乐于接受苏联共产党的这一说法!承认苏联模式就是社会主义。
唯有如此!苏联模式的弊端!恰恰能成为西方国家妖魔化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
苏联模式弊端暴露得越多!则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斗争更有利。
西方媒体抓住一切机会大肆宣传苏联模式的弊端!硬生生地把苏联的社会主义说成了人间地狱般的存在。
在那里!人们依附于强大的官僚体制!成为保证这台庞大机器运转的齿轮;人们屈从于权威!没有自由!泯灭人性。
不明就里、失去判断的西方人听信了西方媒体的宣传!深信苏联的社会主义到处充满了恐怖统治!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是一个与西方#自由…民主”等价值理念完全相悖的社会。
在理论上!苏联共产党人认为自己是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这一点和改良社会主义者一样!但后者却用资本主义的精神来理解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
对此!弗洛姆指出!对他们来说!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跟资本主义有根本区别的社会!而是无缺陷的当前社会!只不过在这种社会里!工人阶级达到较高的层次。
第三!西方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偏见。
由于苏联模式弊端的逐渐显现!加之西方出于意识形态斗争需要的宣传和丑化!苏联的社会主义成了极权与不人道的代名词。
于是!作为苏联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也带有#恶魔”的性质。
这种没有经过任何考察的想当然的推理!是一种对自身制度优越感的傲慢与对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偏见。
正是由于这种傲慢与偏见!西方社会在面对苏联的#极权"与#暴政”时!显得义愤填膺、正义凛然!以彰显其仁义与道德。
而讽刺的是!当西方世界出现同样的状况时!他们却无动于衷!置之以冷淡!指责苏联时的那份热情与激情、正义与道德荡然无存。
不仅如此!对于苏联社会的优势与进步!西方社会则选择视而不见、只字不提。
这种赤裸裸的双重价值判断标准!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方社会对社会主义的论断毫无任何客观性与公正性可言。
弗洛姆指出!#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我们要考虑一下!对于俄国的义愤的根由是真正在道德和人道的感情之中呢!还是由于把一种不承认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制度看成不人道的和威胁性的。
”'2(154二、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通过对《手稿》的深入研读!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弗洛姆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综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物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3(503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所强调的自己创立的唯物主义的本质。
弗洛姆进一步指出!与黑格尔一样!马克思不是将客体看作静止的、孤立的、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在客体的运动变化发展中观察、研究、把握客体。
与黑格尔不同的是!马克思是从现实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研究问题!而不是从精神或观念出发来研究现实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这样的词语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也就说马克思生前没有给自己创立的唯物主义正式命名。
但是!在《1/57-1/5/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强调过自己创立的辩证法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是有显著区别的。
这一区别在于!马克思的辩证法以唯物主义为基础。
在弗洛姆看来!马克思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一方面包括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另一方面也包括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思维的影响。
弗洛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本来面貌的。
具体有三: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一切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在1/45年之前!总体来说!马克思比较认同费尔巴哈的哲学。
他在)手稿》一书中这样写道!#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只有他在这个领域内作出了真正的发现!总之!他真正克服了旧哲学。
”'3(199)神圣家族》一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只有费尔巴哈才立足于黑格尔的观点之上而结束和批判了黑格尔的体系!因为费尔巴哈消解了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使之变为1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J费尔巴哈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他同时也为批判黑格尔的思辨以及全部形而上学拟定了博大恢宏、堪称典范的纲要。
”'3(342对于马克思来说,1/45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通过艰苦的理论探索!马克思彻底从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中走了出来!他创立的唯物主义相对于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马克思看来,没有从主体实践的角度出发,而是仅仅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研究事物正是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唯心主义哲学的超越。
一方面!唯心主义哲学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能够从主体出发!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另—方面!唯心主义哲学忽略了人的实践活动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恰恰克服了唯心主义哲学的缺陷。
其三!马克思创立了崭新的哲学体系&&历史唯物主义。
通过引入#实践”#对象性的活动”#感性的人的活动”等一系列概念!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中不复存在。
对此!弗洛姆指出!#马克思也和远离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一样!远离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因此他有权说他的哲学既非唯心主义!又非唯物主义!而是一种综合体: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2(157(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人类学历史观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弗洛姆指出!马克思的历史观意味着#人!真实的人和完整的人!1实实在在活着的人2&&不是这些1个人2产生的观念&&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理解历史规律的主体”'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