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高频考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98.72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招聘高频考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影响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可以说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
心理是人脑对周围世界的反映。
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
儿童心理的发展决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的客观条件。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比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素质虽然是天生的,但不一定在出生时就有所表现。
有一些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生理特征,却不是遗传素质,而是胎儿在发育过程或出生过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
由于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
大家知道,黑猩猩即使有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其智力发展的高限也只能是人类幼儿的水平。
这些事实从反面证明了正常的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前提作用。
第二,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研究证明,血缘关系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
研究表明,有血缘关系的儿童之间的智力相关比无血缘关系者高,而同卵双生子的相关则最高。
又有的研究指出:儿童与亲生父母的智商相关高于与养父母的相关。
儿童个体的遗传差异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基础——大脑及其活动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心理机能的差异。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新生儿就有明显的行为差异。
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也不同。
一般认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影响大些。
比如音乐家、运动员、画家等所以能取得成就,不能否认遗传在其中的作用。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遗传生理成熟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
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
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研究表明,如果 4 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 2 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
而如果4 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
儿童的智力水平、性格、情绪稳定性等特征往往与父母的遗传有关。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稳定、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家庭冲突、负面情绪等不良因素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监护人教养方式: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爱、支持和积极引导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主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过度保护、强制性教育等负面教养方式可能会限制儿童的发展。
4.同伴关系: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心理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与其他儿童的互动和交流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元素的发展。
5.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刺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会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然而,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并不存在简单的单一因果关系。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不同儿童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提供一个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需要综合考虑并平衡以上因素的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关键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和良好的同伴关系。
此外,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教育。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生理因素(遗传、发育水平、性别等)、心理因素(气质、个性、情绪、自我概念等)和社会因素(家庭、托幼机构、社会等)。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
遗传是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首先,遗传赋予了人们感知觉器官、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它们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遗传带给人们的肤色、体型、相貌等生理特征也间接影响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
同时,个体拥有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差异、能力差异等也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2)发育成熟度。
发育成熟度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成熟度是指机体发育所达到的某种水平。
个体发育成熟的快慢,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成熟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以婴儿排尿训练为例:机体排尿过程包括了膀胱尿液充盈,压迫刺激膀胱壁感受器;感受器将信息上传到大脑,产生尿意;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尿道括约肌舒张,排出尿液。
自我控制排尿意味着当机体产生尿意后先暂时忍住不马上排尿,在完成找厕所或马桶、脱裤子等系列准备工作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排尿。
这种控制排尿等的意识和能力通常要到2岁左右才初步具备。
因此,过早训练婴幼儿排尿是没有意义的,往往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婴幼儿会因为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而一再遭受挫败,变得沮丧或逆反。
故耐心等待儿童的发育成熟,不拔苗助长,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心理因素(1)气质。
气质类型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照看型三种类型。
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行为表现:①容易照看型:生活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情绪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比较专注,不易分心;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
②难以照看型:生活没有规律(睡觉、饮食及排便不规律);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且反应消极;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与成人关系不密切。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知多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知多少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该部分知识点主要以理解和试记为主,大家需要以主、客观题的形式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各因素的作用。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在生活的初期阶段,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1. 家庭环境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成员的关爱、支持和安全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安全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此外,家庭中的积极互动和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学园环境学园环境是学前儿童重要的社交活动场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园环境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同时,学园环境也应提供支持和关爱,帮助学前儿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并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概念。
3.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和、支持性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而过于严厉或过度溺爱的教养方式则可能造成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因此,父母应当选择适度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满足学前儿童的需求,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性。
4.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贫困、暴力和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会对学前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他们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的风险。
与此相反,充满希望、和谐和公正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社会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资源,为学前儿童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5. 个体因素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学前儿童的个体因素也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儿童的性别、性格特点和遗传背景等都与心理健康有关。
另外,学前儿童早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也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引导策略,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又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下面分开来进行阐述。
(1)遗传因素:遗传是祖先、父母的一些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大多数特殊能力、身体特征都有可能通过遗传传递给孩子,比如:遗传性近视等。
遗传也是提供人类物质发展的最基础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就是说,遗传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明星的颜值自是不必说,但是明星的孩子并不一定都长得好看。
遗传就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唐氏综合症是因为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这些患者的智商尽在25~50之间,与正常儿童的智力相差较多。
(2)生理成熟因素: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由于遗传及后天环境的差别,儿童生理成熟的时间、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个别差异。
脑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每个孩子的成熟度也不同,孩子大脑发育在1岁左右脑细胞接近成人,7岁左右脑重量接近成人,而孩子生理成熟就影响的心理发展,比如:大脑发育成熟影响着思维水平的发展。
(3)社会环境: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边主要指的就是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生活条件,其中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早期隔离(剥夺)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早期隔离(剥夺)实验,早期实验者将一群新生儿关在一个房间里,只给食物,保证孩子们活着,但是却不给其他任何的刺激,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智力明显有退化,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慢慢变得痴傻。
后期有研究人员觉得此项实验的比较残忍,就换做用恒河猴进行了实验。
(4)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是以后心理发展的基础。
上述的四个因素相互制约,分成了以下四种观点:(1)遗传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孩子的智力、品质等在出生的时候就是已经决定好的,是先天授予的,而后天的学习只是帮助我们的能力进行开发。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导致他们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因素是各种各样的,一般可以分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一)生物学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孕妇的健康状况及其环境的影响,包括儿童出生后机体损伤、疾病(包括生化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1.遗传大量研究表明,遗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期发育障碍和精神疾患,包括婴儿孤独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综合症等的发生和发展均与遗传有关,而且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儿童常伴有行为异常。
如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早期死亡、智力低下的比例远比非近亲结婚的高。
2.孕期状况孕妇的健康状况及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孕妇患病,用药、营养、情绪、烟酒、放射线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例如,妊娠早期患风疹,可引起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缺碘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使儿童患呆小症;孕妇用药不慎可引起各种心理疾患,如用抗妊娠反应药“反应停”,可引起胎儿肢体、心脏、眼、耳等多处畸形;抗菌素药“链霉素”可引起先天性耳聋等;孕妇营养不良可导致胎儿为低体重儿、先天畸形等;孕妇情绪不好,使体内分泌的激素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烟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化合物使胎儿缺氧,生长发育发生障碍和畸形;孕妇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胎儿患“酒精中毒综合症”,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x放射线使胎儿发生严重畸形,身体、大脑发育迟缓;环境中汞、铅等有害元素的污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是指0-6岁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主要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相反,一个紧张、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2. 社会环境除了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
孩子所在的社区、幼儿园或学校的环境、教育资源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都会对孩子产生塑造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负面因素,比如暴力、封闭的家族圈子等,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3. 情感关怀情感关怀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关怀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好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
情感关怀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4. 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促进孩子的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
而贫乏的学习环境则会限制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
5. 基因因素基因因素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孩子天生就对某些事物更加敏感,而有些孩子则相反。
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可概括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的特点。
客观因素乂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性,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产生最重要意义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遗传因素还制约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
比如,儿童并不是生下时就会走路、说话,但是儿童到了一定年龄能够学会走路、说话,则是人类种系遗传因素决定的。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机体得到高度的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获得了不同丁其他一切生物的特征。
人的天然的族类特征是正常儿童出生时都具有的遗传素质。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
由丁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
猩猩在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下,其智力发展的极限也只能达到幼儿的水平。
这些事实都从反面证明了正常的遗传素质对丁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作用。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对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研究,是研究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最有效的途径。
同卵双生子是由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成的两个胚胎各自发育成的两个个体,两者具有一样的遗传特性,因此,同卵双生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上的相似性,可以看成是遗传对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把同卵双生子心理与行为上的差异性归因丁环境。
事业单位招考学前教育专业课之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自我分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是怎样影响的?举例说明。
概括起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
一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
一、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幼儿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我们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一些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
同卵双生子是有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发育而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
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儿•伯特(Cyril Burt)的研究材料表明:在一起长大的无血缘关系的幼儿智力相关很小,而有血缘关系的幼儿之间的智力相关依家族谱系的亲近程度而逐渐增高,同卵双生子的智商有很高的相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Jenson,1968)对8个国家100多种有关不同亲属关系者的智商相关的研究材料作了总结,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幼儿与亲生父母的智商相关高于与养父母的;异卵双生子与一般兄妹间的智商相关相似;同卵双生子的智商相关最高。
遗传关系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的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文章目录*一、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二、幼儿常见的心理疾病*三、幼儿心理出现的问题的症状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条件,包括生物因素(遗传和生理成熟),社会因素(社会生活条件,早期童年经验)。
遗传因素,遗传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
发育良好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智慧发展的前提。
如果遗传的比较好的话,那么儿童心理发展也会比较正常。
生理成熟度,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生理成熟度的上升,孩子的心理也会变的慢慢成熟。
社会因素,其实孩子生活的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童年的经历环境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从小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也要注意自己给予孩子的言传身教,不能有家庭暴力,包括冷暴力的出现。
主观因素是儿童心理本身内部发展需求的因素,包括儿童自我意识的成长,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人际交往和主动参与发展过程的能动性等。
2、什么是心理发展一个人心理发展以及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从这个人一出生直到去世的期间,都会不断地发生改变。
根据教育心理数据表明,身心发展是一段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说,其心理发展时间持续较长,一般从个人出生开始直到成年。
3、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就幼儿的的生理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也是一样。
身体的发展顺序会制约心理发展的顺序。
在此顺序性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不断地完善和成熟。
顺序是必然的客观存在,孩子身体发展的顺序性也是如此。
在此过程中,孩子的大脑认知也经历了一个顺序性过程。
孩子大脑的认知都是从形象开始,慢慢趋向抽象。
大脑发展不断完善,同时也会影响着孩子心理的不断成长。
发展的阶段性,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些特定的年龄会反映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目录一、生物因素 (2)1. 遗传因素 (3)2. 身体健康 (3)3. 年龄特点 (4)二、家庭因素 (5)1. 家庭结构 (6)2. 家庭教育方式 (8)3. 家庭氛围 (9)4. 父母素质 (10)三、社会因素 (11)1. 社会环境 (12)2. 社会文化 (13)3. 社会经济地位 (14)4. 同伴群体 (15)四、学校因素 (16)1. 幼儿园环境 (18)2. 教师素质 (19)3. 课程设置 (20)4. 亲子关系 (21)五、心理因素 (22)1. 认知发展 (23)2. 情感发展 (24)3. 社会性发展 (25)4. 自我意识 (26)六、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 (28)1. 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8)2. 心理发展对生理发展的影响 (30)七、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 (30)1. 多因素共同作用 (32)2. 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33)一、生物因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多种生物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生理发育和大脑结构等方面。
遗传因素:遗传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儿童的智力、性格、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儿童更容易患上某些心理疾病,如自闭症等。
生理发育: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对其心理发展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逐渐成熟,这对其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大脑结构:大脑结构的差异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大脑皮层的发育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儿童在注意力集中、空间感知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差异。
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损伤或发育不良也可能导致特定的心理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或孤独症谱系障碍。
遗传、生理发育和大脑结构等生物因素共同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了解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教师招聘高频考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影响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可以说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
心理是人脑对周围世界的反映。
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
儿童心理的发展决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的客观条件。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比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遗传素质虽然是天生的,但不一定在出生时就有所表现。
有一些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生理特征,却不是遗传素质,而是胎儿在发育过程或出生过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
由于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
大家知道,黑猩猩即使有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其智力发展的高限也只能是人类幼儿的水平。
这些事实从反面证明了正常的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前提作用。
第二,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研究证明,血缘关系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
研究表明,有血缘关系的儿童之间的智力相关比无血缘关系者高,而同卵双生子的相关则最高。
又有的研究指出:儿童与亲生父母的智商相关高于与养父母的相关。
儿童个体的遗传差异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基础——大脑及其活动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心理机能的差异。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新生儿就有明显的行为差异。
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也不同。
一般认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影响大些。
比如音乐家、运动员、画家等所以能取得成就,不能否认遗传在其中的作用。
他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遗传素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儿童,其最优发展方向是不同的。
由此可见,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在环境的影响下,最初的可能性能够变为最初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将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可能性。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遗传所提供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上,经过胎内时期的发展,儿童出生到人世。
生后又要经历十多年的生理成熟过程。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地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顺序是从头到脚,从中轴到边缘,即所谓首尾方向和近远方向。
儿童的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是上肢,然后是下肢。
我们知道,儿童动作发展也是按首尾规律和近远规律进行的。
这种顺序就和动物不同,动物是先会爬行,后会看,儿童是先会看,后会四肢动作。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例如,儿童5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80%,骨骼肌肉系统的重量还只有成人的30%左右生殖系统则只达成人的1 0%。
儿童生长发育速度的规律,总的来说是出生后头几年速度很快,青春期再次出现一个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
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若在某种生理结构达到一定成熟时,能适时地给予恰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
如果生理上尚未成熟,也就是没有足够的准备,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上述身体各方面的成熟规律对儿童心理发展都有制约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学习爬楼梯。
T从生后第48周起接受训练,每天练习1 0分钟,连续6周。
C则从生后第53周开始,每天练习时间相同,仅训练2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
必须充分肯定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因此,我们谈论儿童心理在各年龄阶段和各方面的发展时,都涉及其生理基础问题。
儿童的心理成熟虽然受遗传素质以及遗传的发展程序制约,但不是由遗传决定一切。
成熟过程始终受环境的影响。
遗传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
【真题在线】
例1:( )是影响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
A.先天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A。
解析:先天遗传因素是影响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例2: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判断题)
【答案】√。
解析:儿童的心理成熟虽然受遗传素质以及遗传的发展程序制约,但不是由
遗传决定一切。
成熟过程始终受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