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语文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和中华文化周汝昌《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
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
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
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蕴,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
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
其实这是看错了。
试看: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四、“试才题对额”——宝玉五、“才选凤藻宫”——元春六、“才华阜比仙”——妙玉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
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
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
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
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
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
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
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
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
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
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品类众生。
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
漳州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中国人的传统聚会,不论在家中还是在餐馆,如果是享用中餐,一般都是采用围桌会食的方式。
这种亲密接触的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
但纵观中国饮食史,会食方式存在的时间也就是1000多年。
分餐制的历史则可上溯到史前时代,它经过了不少于3000年的发展过程。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后来所说的“席”,正是这古老分餐制的一个写照。
西晋灭亡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鲜卑等族陆续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他们的政权,使得中原地区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礼仪制度等受到了一次次强烈的冲击。
正是这种大的历史变革,传统席地而坐的跪姿坐式受到更轻松的垂足坐姿的冲击,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
唐代后期,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通,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
(摘编自王仁湘《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光明日报》2020年4月18日)材料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从科学角度来看,合餐极易导致疾病传染。
部分通过唾液、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结核病、幽门螺杆菌等,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此类疾病,就有可能导致其他就餐者感染。
”山西省健康管理师协会专家曹思毅说,在我国,许多人由于过分饮食,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过少,导致肥胖、营养缺乏等问题,从而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分餐可以根据每人每餐所需的营养,搭配饭菜,保证每餐有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同时控制进食量,保证营养平衡。
(摘编自马黎《“分餐制”,不能再说“不”!》,《山西日报》2020年2月14日)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公筷制、分餐制等倡议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就目前各地的推行情况来看,需要加强防范“三个忘了”的举措。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语文考试试卷(一)1.注释下列多义词2.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①暴秦之欲无厌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④辞决而行⑤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⑦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⑧同舍生皆被绮绣⑨独不怜公子姊邪⑩可得闻与4.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①思厥先祖父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③⑤二、语言运用1.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③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竖子不足与()谋⑤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①句读之不知②唯弈秋之为听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皆不可限以时月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其势弱于秦⑦唯利是图⑧吞舟是漏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①②⑦⑧/③⑤/④⑥D①②⑦⑧/③④⑤⑥3.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②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A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B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C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D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三、阅读思考阅读苏辙《六国论》中的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①五倍之①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②攻山西千里之秦,而①不免于灭亡。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必修④。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君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君子文化,孔子的意义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转折性的、根本性的和特殊性的。
转折性,是从孔子对于君子内涵的改变角度来说的。
君子这个概念并非孔子发明的,而大体上是在社会身份和地位意义上使用,指的是那些具有崇高地位的士大夫形象.将身份君子转变为道德君子,是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转折性意义所在.在孔子这里,作为身份意识的君子还是存在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君子具有了道德的意义。
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自觉承担道义。
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对于君子形象最为根本性的改造。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是君子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在孔子之前,君子就是有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
既然有社会地位,那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其实,儒家的伦理原则也非常强调对等,儒家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讨论道德的,既然是关系,那自然是双向的、对等的。
当孔子把道德的责任置于君子之上时,就清楚地表达出了儒家道德理想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层面:在道德实现方式上,孔子或者说儒家并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地要求所有人都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而是强调君子必须承担道义。
孔子就很清楚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批评大概是最勇于自我革新的文类。
一段时间以来,这一文类将革新重点放在“文体”上。
批评家们热衷于谈论“文章之道”,试图将文学批评从学术阵营拉到文学阵营中来。
因为,倘若没有风格,批评断然是不可能成为文学而只是文学的附属品,因而无法战胜时间。
在我刚刚开始学习批评写作的时候,就接受了诸如此类的教诲。
如果还不能写得好一点,就写得漂亮一点吧。
我叹服于别林斯基的气盛言宜,激动于桑塔格的锐利精致,感佩于李健吾的才华横溢。
对于我来说,他们都显示了“文章”的典范,展示了文学批评之美是多么迷人。
时至今日,在漫长试笔和不断试错之后,我终于认识到,“写得好”与“写得漂亮”之间,还是有着不言自明的距离。
倘若没有深邃思想,所有“漂亮”都不过是虚妄。
就好像好看的皮囊与有趣的灵魂并不一定永远合体,如果让我选择,我肯定会选择有趣的灵魂。
无法想象,别林斯基、桑塔格、李健吾们只擅长遣词造句,只提供空洞无物的“美文”,他们大约无法穿越时间和空间,投递到我们的文学生活中来。
是的,思想是文学批评的盐,是灵魂,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也是文学批评赖以存续下去并诱使一代又一代杰出头脑投身其中的理由。
那么,思想又是什么呢?思想是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重新定义与发现。
思想还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辨别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关联与差别的能力以及将知识、情感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由是,文学批评摆脱对他人文本的依附地位,获得了与他所评论的对象携手前行的资格,共同在这广袤的人世间探险,共同探究人类生活新的可能。
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思想从何而来?思想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披荆斩棘认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理解言辞的智慧,特别是,它需要理论视野。
滥用理论固然是错误的,但如果完全放弃理论训练,丢掉理论透镜,文学批评可能沦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读后感。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2019-2020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现和探索,这较好地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
在宋代诗词中,一方面有围绕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另一方面还贯穿着一些具有强烈人文意识的独到理念。
宋代诗词细致描写了对待野生动物的各种场景和操作环节。
其中以和善仁爱的方式对待野生动物的活动也有不少记载,由于场合和条件不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尽量以善心XXX对待野生动物。
XXX的《放鱼》说:“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这是XXX所记自己救鱼食素的一次生活经历。
XXX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说:“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这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能碰到的事,举手之劳可以为动物放一条生路。
虽然XXX的说法有一定宗教背景,但对普通人也有启示意义。
二是尽可能人性地看待捕捉的野生动物。
人类在和野生动物的“交往”中肯定会捉取大量野生动物。
除大部分被杀掉之外,人类还有较为“友善”地看待它们的方式办法。
宋代有大量的放糊口动,这在诗词中有很多描写。
XXX《驯鹿》讲到本人想放掉一只被网捉住的鹿,“XXX动XXX,吾欲纵尔山之傍”“饮泉啮草当远去,山后山前射生户”,他不仅但愿这头驯鹿回到适宜本人生存的山野之中,而且奉劝它避开猎户。
不过,当时墨客们关于放出产生了意见分歧。
XXX《长命洲》写道:“狐狸口腹应潜饱,就死多于日放生。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出出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
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万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隐于朝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涂在规定位置;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胡文英这样评价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的“哲学困境”。
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
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
____________。
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了极致。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莫衷一是束手无策视线B. 莫衷一是手足无措视界C. 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视界D. 无所适从束手无策视线2. 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譬.如(pì)黜.恶(chù)睥.睨(bì)不怿.(yì)B. 蹩.进(bié)钳.制(qián)引擎.(qíng)孱.头(càn)C. 鲰.生(zōu)脑髓.(suí)瞋.目(chēnɡ)命运多舛.(chuǎn)D. 玉玦.(quē)参乘.(shènɡ)脂.肪(zhǐ)大腹便.便(piá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睥睨(pì)。
C项,脑髓(suǐ);瞋目(chēn)。
D项,玉玦(jué),脂肪(zh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慢性疲劳综合征由轻逐渐加重会导致人衰竭过度而死亡,因此要严加防范。
B. 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C. 《弟子规》宣扬了许多封建伦理,所宣扬的价值观也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它到底是国萃,还是精神雾霾?属于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是糟粕?D. 当科学的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尚的。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B项,自诩;C项,国粹;D项,至高无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进入高中阶段,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能妄自菲薄....,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2019高一语文下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xx高一语文下册试卷高一语文下册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摈弃摒除鬓若刀裁濒临绝境B.嫡亲嘀咕枫叶荻花涤荡邪祟c.窜逃撺掇蹿红歌坛人头攒动D.黏液砧板拈花惹草沾沾自喜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笑魇蹂躏赝品放浪形骸B.厮打吞噬纨绔契而不舍c.讪笑脊髓寒暄以德抱怨D.逡巡阜盛悚然落木萧萧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襄阳地方特色小吃“金刚酥”享誉湖北,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连回乡探亲的华侨也要多带几盒,这使得“金刚酥”大有洛阳纸贵的味道。
B.清明前夕,众多莘莘学子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来到烈士陵园向烈士敬献花圈,并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年2月12日,朝鲜悍然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半岛局势剑拔弩张。
月22日晚,xxxx年亚洲杯预选赛小组赛,中国男足在第93分钟利用门前混战实现了绝杀,以1:0击败了伊拉克队,拿到了三分。
队员们弹冠相庆,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根据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所作的政府报告指出,中国仍将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在%,并给经济结构重组以机会。
c.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弘扬科学精神语文高一期中试卷下学期,而且传播科学知识,还能激发青年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D.行人闯红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交通违法行为,也是漠视交通法规和生命的恶习,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劝学》的作者荀子,名况,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他为“荀卿”。
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了“性恶论”,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后王”。
B.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表现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祝福》,都暴露了“礼教吃人”的可怕现实,这两部作品分别出自鲁迅先生的《彷徨》和《呐喊》。
D.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高老头》,讲述了高老头这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无限溺爱女儿,以金钱为手段来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但最后自己却带着遗恨死去的悲剧。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警惕汞污染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
这种病症最先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
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
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
甲基汞的脂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
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考虑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不完全相同。
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
水体中汞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隐患。
因为水中的微量汞,经过水中食物链的逐级转移,在食物链顶级生物体内可以富集到数千至数十万倍。
以美国金枪鱼罐头为例,1953年含汞量为,到了2005年就增长至。
对以鳌鱼和鲸为主要食物的法罗群岛居民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血汞含量可能是全世界人群中最高的,达到6PPm。
鱼类体内的汞主要为甲基汞,其百分比随着鱼龄增加而增加,一年生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为31%—35%,8—12年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为67%—100%。
在一般情况下调查和监测鱼类的含汞量,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
目前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达xxxx吨/年。
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
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
我国是汞生产和消费大国,十分重视汞污染防治研究。
有研究表明:中国汞污染的健康影响途径与其他国家不同,不能照搬欧美研究成果评价中国汞污染情况,如在北美和北欧地区,某些鱼类体内的汞浓度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但我国贵州即使在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鱼体内汞含量却相对较低。
另有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的汞进入到空气中后,可以被植物吸收,因此路旁植物中汞的含量要高于公园中的植物;北京市汞污染的主要是煤和汽油燃烧的汞释放、化工厂的汞排放,贵阳市的汞污染原因则是土壤高汞背景值以及原煤汞含量高。
垃圾焚烧是汞污染的又一个主要。
垃圾中的汞主要来自电池、体温计、日光灯等,如果能对含汞废弃物采取比一般生活垃圾更严格的处理措施,将有利于减少汞污染。
【注】:即百万分之一。
6.下列关于“水俣病”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引发“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甲基汞。
B.含有大量汞的工业废水的排入使水俣湾鱼虾体内含有甲基汞。
c.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的患者被认定为“水俣病”患者。
D.所有的“水俣病”患者都具有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典型症状。
7.下列理解,和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A.水中的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
B.鱼类体内富集的汞含量必定高于同一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
c.特定水域中一年生的鱼所含的汞没有达到31%时表明汞污染并不严重。
D.欧美研究汞污染的成果并不完全适合评价中国汞污染的情况。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植物中汞的含量与植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汞污染的主要存在差异。
c.直接焚烧含汞的废弃物会把汞排放到大气之中。
D.处理好了生活垃圾,就可以控制住汞污染。
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何言于上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
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
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
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
足下所以得延续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
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幸为信谢项王!”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数以策干项羽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B.今汉王复兴兵而东吾从而师之c.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D.且为智者固若此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1.下面各项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武涉指责汉王刘邦贪得无厌、不守信用,借以劝说韩信脱离刘邦。
B.武涉特意提到韩信“与项王有故”,意在批评韩信背离项王是小人之举。
c.韩信起先背离项王,只是因为他觉得官位不高,统领的军队数量不多。
D.武涉费尽口舌劝说韩信却没达到目的,萧何三言两语却能让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足见萧何说话的艺术比武涉高明许多。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
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
赏以兴功,罚以禁奸。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①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②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③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所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所作。
②竹叶:实指“竹叶青”酒。
③殊方:指他乡。
诗的颈联写了哪些景和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这首诗和杜甫的其它同时期的诗歌一样,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厚重。
说说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扪参历井仰胁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分明琵琶曲中论。
)东船西舫悄无言,。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为天下笑者,何也?。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完成16~19题。
狗难柯灵刮着风,天上有雨意。
一个深秋的阴晦的午后,我从上海近郊踽踽地跑回寓所。
经过一处荒场的时候,耳边送过一串呜呜的狗哭,夹杂着断续的吠声,听起来悲哀而惨厉。
荒场上有乱莽莽的衰草,萧萧的白杨。
一座孤坟上站满了人,大半是拾荒的孩子,目光都望着坟旁那个用洋铁皮围成的小型围墙;围墙四周也围着人,一个个弯着腰,把头贴近围墙的隙处,仿佛正在窥探里面的秘密。
我好奇地走近去,一只狗正在里面悲愤的绝叫;但忽地砰然一声,破空而起,同时那叫声就寂灭了。
我挤进人丛,找着一个小小空隙,也开始向里面窥探。
原来那是个“狗牢”,每天从街头巷尾被用铁车捉了去的野狗都关在这里,这时候正有人在执行野狗的死刑。
我占的地位很好,里面的一切看得很清楚。
狗牢的一面有一道门,进门处就用铁丝网划出个小小的地位;铁丝网的防线以外,大约有几十匹大小不等的野狗,彷徨无计地来回走动。
它们的眼睛发着异样的光,尾巴下垂,像一群饿狼。
但它们的眼色是乞怜的,而且神情也显然不能镇静了,无可奈何地徘徊瞻顾,哭泣般呜呜地叫着。
有的侧过头望望铁丝网里面的人——它们的刽子手,接着昂首向天,绝望地狂吠几声,似乎要乞求制裁;有的沿了洋铁皮的墙脚惶惶然走着,走到墙角边,略一犹豫,便纵身向墙顶跳去,想逃出这末日的惨劫,可是墙太高了,跳墙的结局只是被猛的摔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