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盐类水解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876.5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教案]盐类水解的应用富源一中奠八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并能够应用水解规律及平衡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盐类水解规律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盐类水解的应用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
盐类水解的应用一、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1、正盐: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2、强酸酸式盐呈酸性。
3、弱酸酸式盐要考虑水解和电离的趋势。
(1)NaHSO3、NaH2PO4以电离为主,呈酸性。
(2)NaHCO3、Na2HPO4、NaHS以水解为主,呈碱性。
二、比较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三、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弱碱阳离子和弱酸阴离子之间能发生完全双水解,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如Al 3+—— HCO3- (CO32-)、S2-(HS-)、A1O2-Fe3+—— HCO3- (CO32-)、A1 O2-NH4+—— SiO32-、A1O2-但不是所有弱碱阳离子和弱酸阴离子都要完全双水解而不能共存。
如CH3COONH4、(NH4) 2CO3。
四、易水解盐溶液的配制、贮存1、对于水解程度比较大的某些盐溶液的配制,可事先在水中加入相应的酸或碱。
2、某些试剂的贮存要考虑盐类水解,如贮存Na2CO3溶液不能用玻璃塞,因为CO32-水解后溶液碱性较强,这样SiO2 + 2OH- = SiO32- + H2O、Na2SiO3有粘性,会使瓶颈和瓶塞粘在一起。
五、判断盐溶液蒸干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蒸干灼烧盐溶液时,要考虑水解平衡的移动,要考虑盐本身的分解。
1、某些盐受热分解,如:KMnO4、NaHCO3、NH4HCO3、NH4Cl 等分解。
2、弱碱与易挥发酸的盐。
如AlC13、Al (NO3) 3、CuC12等盐水解后生成的酸挥发,加热促进水解,最终固体为金属氧化物(A12O3、CuO)。
3、弱碱与不挥发性酸的盐。
如A12(SO4) 3、CuSO4水解后生成难挥发的酸,最后固体为盐本身A12(SO4)3、CuSO4。
第55讲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水解常数[复习目标] 1.能用盐类水解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水解现象。
2.了解水解常数(K h) 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定量分析盐溶液水解程度的大小。
3.掌握溶液中的守恒关系,并能应用其判断盐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
考点一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一、水解产物性质的应用1.纯碱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的原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CO2-3+H2O HCO-3+OH-,使溶液显碱性,会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
2.简述明矾的净水原理:明矾溶液中的铝离子水解:Al3++3H2O Al(OH)3(胶体)+3H+,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
3.ZnCl2溶液可作焊接时的除锈剂的原因:Zn2+水解使溶液显酸性,能溶解铁锈。
二、促进盐类水解的应用举例4.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原因是碳酸钠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的碱性增强,去污效果增强。
5.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得混用的理由:铵态氮肥中的NH+4水解显酸性,草木灰中的CO2-3水解显碱性,相互促进,使氨气逸出降低肥效。
6.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NaHCO3与Al2(SO4)3饱和溶液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Al3++3HCO-3===Al(OH)3↓+3CO2↑。
7.选择最佳试剂,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1)Mg2+(Fe3+)加入MgO或Mg(OH)2,能除杂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Fe3++3H2O Fe(OH)3+3H+,MgO或Mg(OH)2能与溶液中的H+反应,使Fe3+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
(2)Cu2+(Fe3+)加入CuO或Cu(OH)2或Cu2(OH)2CO3。
优点是不引入新的杂质。
8.实验室以含锌废液(主要成分为ZnSO4,含少量的Fe2+、Mn2+)为原料制备ZnCO3·2Zn(OH)2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二硫酸钠(Na2S2O8)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B.氧化除锰后的溶液中存在:Na+、Zn2+、Fe2+、SO2-4C.调节pH时试剂X可以选用Zn、ZnO、ZnCO3等物质D.沉锌时的离子方程式为3Zn2++6HCO-3===ZnCO3·2Zn(OH)2↓+5CO2↑+H2O答案 D解析过二硫酸钠中含有过氧键,分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A错误;氧化除锰后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a+、Zn2+、Fe3+、SO2-4,B错误;溶液中铁离子能与锌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锌,所以调节溶液pH时试剂X不能选用锌,C错误。
盐类水解的应用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4题)1.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中性溶液中:NH 4+、Fe 3+、SO 2-4、Cl -B .0.1mol/L 的NH 4HCO 3溶液中:K +、SiO 2-3、[Al(OH)4]-、Cl -C .+w c(H )K =1×10-12mol/L 的溶液中:K +、NO -3、S 2-、ClO - D .透明的溶液中:K +、NH 4+、MnO 4-、CO 2-3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O 2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B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C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和太阳能电池D .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3.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有 ①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 ②向HCl 溶液中滴加NaAlO 2溶液至过量 ③BaCl 2溶液中通入CO 2至过量 ④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⑤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HCl 气体至过量 ⑥向Al 2(SO 4)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 溶液 A .②④⑤⑥B .③④⑥C .②④⑥D .④⑤⑥4.实验室常利用Cu(NO 3)2·3H 2O 和Na 2CO 3反应制备碱式碳酸铜2CuCO 3·Cu(OH)2.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取Cu(NO3)2·3H2O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得蓝色澄清溶液B.把Na2CO3白色粉末加入Cu(NO3)2·3H2O溶液中,同时加热促进反应C.搅拌反应体系一段时间后析出大量绿色沉淀D.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得绿色固体产品,用蒸馏水洗三次,烘干即得产品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 6.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①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②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1.80mLC.③将22MgCl6H O⋅加热得到2MgClD.④验证2Ag S溶解度小于AgCl7.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8.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X常选用生石灰B.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2MgCl制备金属镁C.“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2MgO+C+Cl MgCl+CO高温D.“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也可得到无水2MgCl9.常温熔融盐又称常温离子液体(ionic ligquid),1914年报道的第一种离子液体硝酸乙基铵()2533C H NH NO⎡⎤⎣⎦,其熔点为12℃。
1、利用水解制备胶体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直到溶液变成红褐色为止,就形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FeCl3 +3H2O Fe(OH)3(胶体)+3HCl 。
注意1: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必须用氯化铁的饱和溶液。
注意2: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了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注意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加热促进生成物盐酸的挥发,促进了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注意4:液体出现红褐色时必须及时停止加热,否则由于盐酸的过度挥发,平衡进一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氯化铁溶液转变成了氢氧化铁固体,得不到胶体(量变产生了质变)。
2、利用水解配制溶液配制氯化铁溶液的方法:将氯化铁固体溶解在浓盐酸中,然后再稀释成相应的浓度使用。
说明:氯化铁水解出现氢氧化铁胶体,为了防止氢氧化铁胶体的出现,加入盐酸抑制其水解,利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盐酸的浓度,有效避免了氢氧化铁胶体的产生。
3、利用水解实现弱碱的盐酸盐向弱碱的转化(1)加热蒸干氯化镁溶液得到氢氧化镁固体。
(2)加热蒸干氯化铝溶液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3)加热蒸干氯化铁溶液得到氢氧化铁固体。
(4)加热蒸干氯化铜溶液得到氢氧化铜固体。
4、由于双水解的缘故,制备Al2S3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备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3S2- +2Al3+ +6H2O=3H2S↑+2Al(OH)3↓Al2S3的制备方法:只能由单质铝与单质硫化合。
5、利用水解判断正盐溶液的酸碱性(1)强酸强碱盐溶液不水解呈中性,如氯化钠溶液。
(2)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呈酸性,如氯化铵溶液。
(3)弱酸强碱盐溶液水解呈碱性,如醋酸钠溶液。
(4)弱酸弱碱盐溶液水解谁强显谁性。
①以醋酸铵溶液(中性)为参照标准,氢氟酸酸性比醋酸强,氟化铵溶液呈酸性。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盐类水解的规律及应用
在溶液中,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与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进程叫做盐类水解,下面是盐类水解的规律及运用,希望对考生温习化学有协助。
(1)〝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
如酸性:HCN
(2)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
如NaHSO4在水溶液中:NaHSO4===Na++H++SO4 2-。
(3)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水平和水解水平的相对大小。
①假定电离水平小于水解水平,溶液呈碱性。
如NaHCO3溶液中:
HCO3-===(可逆)H++CO3 2-(主要),HCO+H2O===(可
逆)H2CO3+OH-(主要)。
②假定电离水平大于水解水平,溶液显酸性。
如NaHSO3溶液中:HSO3- ===(可逆)H++SO3 2-(主要),HSO3-+H2O===(可逆)H2SO3+OH-(主要)。
(4)相反条件下的水解水平:正盐>相应酸式盐,如CO3
2->HCO3 -。
(5)相互促进水解的盐>独自水解的盐>水解相互抑制的盐。
如NH的水解:(NH4)2CO3>(NH4)2SO4>(NH4)2Fe(SO4)2。
2021高考化学一轮温习盐类水解的规律及运用的全部内容
就是这些,查字典化学网预祝广阔考生可以在2021年高考取得高分。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盐类水解的应用(知识梳理及训练) 知识梳理1.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热的纯碱液去油污效果更好 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能促进Na 2CO 3的水解,溶液中c (OH -)增大。
(2)明矾(铝盐)用作净水剂明矾[KAl(SO 4)2·12H 2O]溶于水电离产生的Al 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而使水变澄清。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Al 3++3H 2O Al(OH)3(胶体)+3H +。
(3)泡沫灭火原理泡沫灭火器中分别盛装Al 2(SO 4)3溶液与小苏打溶液,使用时两者混合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产生CO 2气体和Al(OH)3沉淀,将燃烧物质与空气隔离开,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HCO -3====Al(OH)3↓+3CO 2↑。
(4)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NH +4与CO 2-3水解相互促进放出氨气而降低铵态氮肥的肥效。
(5)工业制备物质①工业制备某些无水盐时,不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如由MgCl 2·6H 2O 制无水MgCl 2要在HCl 气流中加热,否则:MgCl 2·6H 2O=====△Mg(OH)2+2HCl ↑+4H 2O 。
②利用水解反应来制纳米材料,如用TiCl 4制备TiO 2:TiCl 4+(x +2)H 2O(过量)TiO 2·x H 2O ↓+4HCl 。
制备时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促进水解趋于完全,所得TiO 2·x H 2O 经焙烧得TiO 2。
2.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配制可水解的盐溶液某些强酸弱碱盐在配制溶液时因水解而浑浊,需加相应的酸来抑制水解,如在配制FeCl 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来抑制FeCl 3水解。
(2)可水解盐溶液的贮存某些弱酸强碱盐水解呈碱性,用玻璃试剂瓶贮存时,不能用玻璃塞,如Na 2CO 3溶液、NaF 溶液等不能贮存于磨口玻璃瓶中,应贮存于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