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语文天地55520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8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11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形式和特点,如诗歌的格律、韵律、节奏等。
2.能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语言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进一步提高感知和体验诗歌的能力。
3.学习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加深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深入剖析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
2.难点:如何深度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探究其深层次的主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1.老师齐读一首韵文诗,让学生感受韵律和节奏。
2.老师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对比普通散文的表现方式。
3.引导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强调诗歌与情感的关联。
2. 正文: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和主旨1.老师展示一首中篇诗歌,让学生自己朗读,并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和节奏。
2.老师分析诗歌中采用的语言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并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意义,探究诗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完成一道阅读理解的练习,加深对诗歌意义的理解和体验。
3. 巩固:记叙文与诗歌的区别1.老师将一篇记叙文和一首诗歌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并展示,让学生比较二者的区别并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篇诗歌,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结合课堂讲解及练习,进行小结并加深对诗歌的感知和体验。
四、作业和评价1.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诗歌并分析其中采用的语言手段及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评价: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对诗歌表达的理解和感知的深度,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表达诗歌的原因和目的。
2.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安排不同的练习。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如语音朗读、情感演绎等方式。
揠(yà)苗助长
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
“今日/病矣(yǐ)!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今天累坏了,我协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资料二
不能飞舞的蝴蝶
有一个小朋友,他很喜欢研究生物学,很想知道那些蝴蝶如何从蛹壳里出来,变成蝴蝶便会飞。
有一次,他走在草原上面看见一个蛹,便取了回家,然后看着,过了几天以后,这个蛹出了一条裂痕,看见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来。
这个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很辛苦地拼命挣扎,怎么也没法子飞出来。
这个小孩看着看着不忍心,就想:不如让我帮帮它吧!便随手拿起剪刀在蛹上剪开,使蝴蝶破蛹而出,但蝴蝶出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变得臃肿,飞不起来。
蝴蝶以后再也飞不起来,只能够在地上爬,因为它还没有经历自己奋斗将蛹打开然后飞出来这个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十一》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教材概述《语文天地十一》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
本说课稿将以第一单元《识字园地》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教材特点1.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认识和了解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识字园地》。
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构词法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内容的感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情景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困难词语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分析构词法、相关词语的搭配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认识和了解世界。
2.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导入与热身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联想生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猜谜游戏等方式,导入课文内容,预测故事发展。
深入学习1.分析课文内容: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合作阅读:将课文分段,让学生小组内朗读,并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词语学习:例如,解释困难生词的意思、构词法和用法,并进行示范。
4.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课文解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细节、情节发展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与延伸1.利用相关课外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2.练习与巩固:做相关练习,夯实学生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
3.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版北师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部分。
教材选编了五条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让学生就某一条谈体会。
这五条侧重于如何抢时间、挤时间、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目标:
1.交流关于时间的名言,引导选择其中的一句,谈体会。
2.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练习把话说清楚、讲具体,学习用得体的语言、
真诚的态度与人交谈。
3.在活动中使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懂得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故事等。
一、猜谜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时间的谜语。
2.引出课题。
二、交流时间名言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言。
2.出示五条名言,学生挑选最喜欢的一句谈感受。
三、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一)情境一
1.看视频。
2.学生分析视频中妈妈劝说不成功的原因。
3.学生演一演如何劝说才能成功。
(二)情境二
1.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2.出示图片。
3.学生演一演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提高效率。
五、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留心观察你身边有没有浪费时间,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人,用上今天所学的劝一劝他。
学校:晋江市大埔中心小学姓名:张幼清
年级:四年级
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指导老师:张孔亮。
语文天地十一教课目的:1、累积好词好句,养成摘录的好习惯。
2、读背古代格言,从中遇到熏陶和教育。
3、阅读短文,认识内容,从中遇到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4、明确如何提升效率,能依据谚语、格言谈谈自己的的领会。
教课重难点:1、阅读短文,认识内容,从中遇到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2、明确如何提升效率,能依据谚语、格言谈谈自己的的领会。
教课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揭露教课内容达成“与日俱增〞和“初显身手〞。
二、沟通“摘录笔录〞1、同桌沟通摘录笔录。
读一读,评一评。
2、选举好的摘录笔录沟通。
⑴笔迹工整。
⑵内容比较有价值。
⑶齐读。
3、各自读、背摘录笔录。
4、读念书上的摘录笔录。
三、读背书上的格言1、出示格言。
2、自由读,指名读,评论。
3、开火车轮读后认识格言粗心。
4、明确古代“速〞的用法,和今日“速〞的用法对比。
5、出示课外收集的相关时间和做事效率的格言。
⑴自由读读,理解。
⑵摘记二、三句在书上。
四、达成“初显身手〞1、师讲话引入。
2、出示文中三位同学如何提升效率,初步认识,知道如何节俭时间,提升做事效率。
3、生疏小组沟通。
要求:⑴仔细聆听同学的讲话。
⑵选举提升做事效率的好方法。
⑶给方法不好的同学提出建议。
4、全班沟通。
5、师以讲话的形式引出“金钥匙〞中的问题,相互沟通。
五、作业1、背一背书上的格言。
2、摘录相关节俭时间、提升做事效率的格言。
3、写一写自己如何节俭时间。
第二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一背相关时间的格言。
2、默写格言。
二、阅读短文1、自由阅读,认识短文内容。
2、议论沟通:文中的“我〞和爸爸是如何提升做事效率的?3、报告。
⑴扣扣子从下往上扣,既不会犯错还节俭时间。
⑵把常用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省得东翻西找浪费时间。
⑶鞋带的松紧度要正好,不用每次解开重系。
⑷边沐浴边听英语。
⑸周五夜晚列出周六、日的方案安排,并按方案去达成任务。
4、夸一夸文中的“我〞和爸爸、谈一谈学习短文的领会。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目标:1、积累好词好句,养成摘录的好习惯。
2、读背古代格言,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3、阅读短文,了解内容,从中受到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办事的效率。
4、明确如何提高效率,能根据谚语、格言谈谈自己的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1、阅读短文,了解内容,从中受到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办事的效率。
2、明确如何提高效率,能根据谚语、格言谈谈自己的的体会。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教学内容完成“日积月累”和“初显身手”。
二、交流“摘录笔记”1、同桌交流摘录笔记。
读一读,评一评。
2、推选好的摘录笔记交流。
⑴字迹工整。
⑵内容比较有价值。
⑶齐读。
3、各自读、背摘录笔记。
4、读读书上的摘录笔记。
三、读背书上的格言1、出示格言。
2、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3、开火车轮读后了解格言大意。
4、明确古代“速”的用法,和今天“速”的用法对比。
5、出示课外搜集的有关时间和办事效率的格言。
⑴自由读读,理解。
⑵摘记二、三句在书上。
四、完成“初显身手”1、师谈话引入。
2、出示文中三位同学如何提高效率,初步了解,知道怎样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3、生分小组交流。
要求:⑴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⑵推举提高办事效率的好方法。
⑶给方法不好的同学提出建议。
4、全班交流。
5、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金钥匙”中的问题,互相交流。
五、作业1、背一背书上的格言。
2、摘录有关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格言。
3、写一写自己如何节约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一背有关时间的格言。
2、默写格言。
二、阅读短文1、自由阅读,了解短文内容。
2、讨论交流:文中的“我”和爸爸是如何提高办事效率的?3、汇报。
⑴扣扣子从下往上扣,既不会出错还节约时间。
⑵把常用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免得东翻西找浪费时间。
⑶鞋带的松紧度要正好,不必每次解开重系。
⑷边洗澡边听英语。
⑸周五晚上列出周六、日的计划安排,并按计划去完成任务。
4、夸一夸文中的“我”和爸爸、谈一谈学习短文的体会。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开卷有益、初显身手、以及金钥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前三项。
教学过程:
一、我的摘录笔记
1、生自己读此项中的词语句子。
2、齐读。
3、告诉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好词好句,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首先应从学习的课文中入手进行积累,并在交流中互相借鉴摘抄的方法。
二、读一读
1、生自读,理解三句话的意思。
2、教师讲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开卷有益:
1、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这篇文章用一个小孩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他讲求效率的专家爸爸,处处体现了爸爸做事讲究效率。
在爸爸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讲效率,因此,我每天有。
游戏作文——我们都是“木头人”(作文指导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愿意写作、乐于表达。
2.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活动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
训练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个活动场景,表达出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通顺、完整地写下活动中最感兴趣的部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并能有条理地描述。
2.引导学生通顺、完整地写下活动中最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并能有条理地描述。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大家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揭题我们都是“木头人”。
(板书)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吗?能说说它的规则吗?(1人)3. 边拍掌边念顺口溜4.导入二、游戏中观察——导写(一)演“木头人”:1.全体起立做游戏。
2.老师提问: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2人)3.游戏开始,三十秒钟计时。
4.请同学谈感受(3人)5.师小结(板书:仔细观察)6.提出写作小建议:在写作时要a.注重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b.还要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c.注重场面描写:推荐常见的句子,请学生读一读①安静的连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听得见。
②周围安静得好像时间停滞了一样……③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④感觉心跳都慢下来了。
实在太静了!7.提醒:能够适当的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在写作时借鉴。
出示幻灯片,回顾游戏时的情景。
8.写游戏活动时应该遵循的要求:①要按一定的顺序叙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能够用首先、然后、最后、一会、逐步等等表示顺序的词来串联,这样能够把文章写的清晰明朗。
②抓特点,写具体。
比如说,木头人的姿势是怎样的?③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游戏时你的感受。
(二)逗笑“木头人”:1.导入下一环节:逗笑“木头人”2.出示逗笑“木头人”规则:3.请两位“木头人”上台,另请三位同学来逗,其他同学就是评委了,评一评谁表演得最有趣。
《和时间赛跑的故事》习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以“快与慢”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学生通过阅读自读课文懂得提升效率、节约时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课文提到的方法使用到自己的实际中去,培养和时间赛跑的主动精神,然后交流节约时间的体会,最后把自己的实践经过和心得写下来。
这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单元“快与慢”语文天地中“笔下生花”的习作内容“写写自己和时间赛跑的故事”。
本单元选编了几篇表现时间的课文,《挑山工》意味深长,富含哲理;《和时间赛跑》情深义重,娓娓道来;《欲速则不达》让人扼腕,启人深思;《效率专家爸爸》幽默好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选文从多个角度描写了时间的“快与慢”,语文天地的多项练习也与主题密切相关,这些都为学生习作练习作了相对应的铺垫。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学生,愿意写、有的写仍是习作中最基本的矛盾。
让孩子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在写记事类作文时,孩子们往往不能紧扣主题,叙述时也不能够抓住重点,语言表达不够生动具体,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还有可能出现胡编乱造的情况。
所以,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写得有根有据、有声有色尤为重要。
通过习作,促动学生初步养成和时间赛跑的习惯。
四年级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对时间也有一般性的理解,知道时间很宝贵,一去不复返,但是真正能做到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学生很少很少,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事先做一件事情,与时间赛跑;其次,多数学生虽然做了事情,却不一定能够诉诸笔端,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问题就出在学生不能对人物实行细致的描写,尤其是对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不够。
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小游戏,感受时间的“快与慢”。
2、能抓住人物做事情的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将自己与时间赛跑的故事说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做事情的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将事情写具体。
教学准备:师:收集与“时间”相关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PPT课件生:收集与“时间”相关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做一件和时间赛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