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
- 格式:pdf
- 大小:138.86 KB
- 文档页数:2
体育教学目标一、田径类:1、认知目标:学生初步学习*****项目的*****技术,建立******的概念,了解******运动基本知识;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发展(快速奔跑、投掷、跳跃)能力,使(40~50%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同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弹跳、协调、灵敏、爆发力)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在课堂内自觉、自律、自信,并不乏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团结、学会竞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篮球类:1、认知目标:了解篮球运动特点和基本规则,体验和感受球性,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运球、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跳投)技术原理及作用,尝试学习简单、基本的****方法;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40%~5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的动作要领,提高指、掌触球,手腕压、翻、转等动作,提高控球能力,(为学习和掌握传、接、运、投等技术奠定基础),发展学生的灵敏、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反复练习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
(三、排球类:1、认知目标:了解排球运动特点和基本规则,体验和感受球性,对******技术动作建立初步概念,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40~5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排球*****技术的基本动作,手型、击球点、步法掌握良好,上下肢协调用力,发展学生的灵敏、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3、情感目标:通过排球*****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自尊、自信、勇于克服困难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等精神。
体育教案是现代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工具,制定好体育教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教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这是体育教案能够确保实施的关键。
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教案中如何设置教学目标。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制作体育教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二、将实现目标分解为具体步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分析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步骤,以及学生实现这些步骤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这些步骤必须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规划,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步骤,以便学生将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实现整体目标。
三、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由简到难,逐步提高教学的难度和挑战,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以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教学资源。
四、考虑综合评价教育评价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和实施的衡量,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全面考量。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综合评价。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还需要设定衡量教学结果的指标,为制定教育评价方案打下基础。
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进展将对评价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和储备学习任务,不断提供针对性的反馈,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结合教学需求每次教学活动都有不同的教学需求,包括教学内容的需求、学生普遍学习状态的需求等。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已经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制定特殊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求来制定应对策略,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成功。
初中体育教学课程目标明确化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我们需要明确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以此为依据,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2.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能力。
5.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二、如何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为了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2.创设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比赛、情境教学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
3.注重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体育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
4.强化体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使他们养成尊重对手、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良好习惯。
5.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力度,拓宽学生的体育锻炼渠道。
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校队训练、体育节、体育社团等,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提高体育技能,锻炼身体。
6.加强体育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明确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努力实现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体育教学计划引言概述:体育教学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计划,旨在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体育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一、目标设定:1.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计划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
1.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教学计划通过团队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相互支持、合作和协调。
1.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2.1 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多种体育项目,如田径、球类运动、健美操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2.2 渐进式的课程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技能。
2.3 强调个人发展和团队合作:体育教学计划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运动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个人和团队项目的结合,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发展。
三、教学方法:3.1 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教学计划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竞赛活动等,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体育教学计划应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集体训练、个别指导、小组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
3.3 倡导健康的竞争观念:体育教学计划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念,强调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让学生明白体育活动不仅是追求胜利,更是培养自信和团队精神的过程。
四、评估方式:4.1 综合评价体育能力:体育教学计划的评估方式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体育能力,包括技能水平、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等方面,通过考试、观察和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体育三维教学目标范例
在体育教学中,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素质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体育三维教学目标的范例,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计划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规则和基本技术动作。
•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体育比赛中的战术和策略。
•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如传球、投篮、击剑等。
•学生能够合作参与团队体育比赛,实施战术和策略。
•学生能够运用体育训练方法提高自身体能和技能水平。
情感目标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尊重队友和对手,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
•学生建立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
•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培养自信心和应对挑战的勇气。
实施方法
1.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设置个人和团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鼓励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热爱。
4.定期进行体测和表现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体育三维教学目标的范例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和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帮助
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爱好者。
愿每位体育教师都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贴近实践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快乐成长。
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及其策略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
合理的目标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目标的设定和策略的选择两个方面,探讨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及其策略。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目标:体育教学目标应明确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运动规则、基本运动技能和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学习足球时,目标可以是掌握基本传球、接球和射门的技巧,并能在比赛中应用。
2.体育素养目标:体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意识,包括身体素质、动作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培养兴趣目标:体育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目标可以是让学生发展出自己的体育爱好,并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4.健康教育目标:体育教育应该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供健康教育知识。
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安全运动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策略选择在明确了体育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体育教学策略:1.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分别设置不同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任务驱动策略:通过给学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实践体育知识和技能。
例如,设计一场足球比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比赛并运用所学的战术和技巧。
3.合作学习策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反思与评价策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体育教学目标及制订目标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由此,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它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起点指的是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预设目标;归宿指的是体育教学应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评价其体育教学的标准。
预期目标和达成标准越一致,体育教学目标越合理,越能实现终极目标。
一、常见的体育教学目标分类目前,国内体育教学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中,教学目标都分类繁杂,各具风格。
现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体育教学目标分类:(一)三项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直到200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一直沿用“目的任务”的说法,直到2000年修订的过渡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才开始使用“教学目标”一词。
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说法当属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即“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0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把这3项基本任务正式改为3项教学总目标,和以前的3项基本任务相比,虽用词和表述不同,但基本含义和分类大体一致。
(二)认知、技能、情意美国学者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技能和情意三个大的领域。
这一观点刚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政府和公众对教育目标关注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克拉斯沃尔在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之后才开始受到重视,自此以后,认知、技能和情意领域的划分方法在美国教育界被广泛使用,并逐渐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目前,体育教师说课稿、优秀教案、评选参选教案和各级体育教学观摩课教案,超过半数采用“认知、技能、情意”这种目标分类方法。
(三)认知、情意、运动技能、增强体质美国的海德洛特在布卢姆“认知、技能、情意”的分类基础上,把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明确划分为认知、情意、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四个方面。
这一分类突出了体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强调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根本区别,得到更多学者的赞同。
体育课教学目标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因此,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的,既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学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的素质。
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也为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体育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能,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健康、积极向上。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之二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体育课上,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团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
通过这些团体项目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互相配合。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因此体育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之三是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取得进步。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学会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的,既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体育课教案中如何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育课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节,也是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之一。
体育课不仅要塑造学生的身体,更要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综合素质。
教师在体育课上设置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体育课教案中如何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一、关注学生在设置体育课教学目标时,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特点有充分的了解。
在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健康需求制定教学目标。
例如,对于偏瘦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增加肌肉量和增强力量等,对于偏胖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减肥和提高心肺功能等。
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
有些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学习更加有效,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大声播放音乐,以及呈现图片和视频等。
而其他学生则可能更喜欢亲身体验,需要教师设置更多的实践性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堂中加入小组活动和实践性考核等。
二、关注实际情况在设置体育课教学目标时,还需要关注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本身的实际水平、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期目标等。
如果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运动量,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确保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低,则教师也需要为他们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以保证他们对体育运动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
这时,可以通过设置常规操作指令、降低难度系数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一定的认可和满足感。
三、突出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设置体育课教学目标时,需要教师通过表达的方式充分强调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的认知和意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设置学生在运动前、运动过程中以及运动后的目标,推动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不断提高的趋势。
在课堂中,可能有一个升级的机会,让目标更具有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活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体育成绩单和评估报告中加入目标的具体细节和实际效果,更好地跟踪学生的进度,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效果做出调整。
《标准》中将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层次逐级细化,共同构成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一、课程目标《标准》中规定了体育课程的目标: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②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从以上五点可以看出,课程目标以健康为主线,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涵盖了学校、社会、生活中的教育内容,集中概括了体育课程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标准》中将学习领域划分为五个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其中运动参与主要指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运动技能主要指学生掌握各种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身体健康主要指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获得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主要指通过体育活动来建立自尊自信,调节情绪状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主要指学会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五个领域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概括了学生在体育课中所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参考标准。
三、水平目标《标准》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运动参与是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在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方式。
基础教育改革中也要求学生通过运动参与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小学阶段(即水平一至水平三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体育教师工作计划教学目标和方法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2.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1. 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3.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设置竞赛、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5.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体验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快乐学习,享受运动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1. 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运动规律、身体构成、体能训练等。
2. 不同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和规则,如篮球运球、足球传接球、乒乓球发球等。
3. 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项目,如田径比赛、篮球赛、足球比赛等。
4. 每学期的体育锻炼计划和训练内容,如柔软训练、力量训练、有氧训练等。
四、教学任务1.每周设置2-3节体育课,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不良习惯。
3.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
4. 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体育教师如何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和运动意识。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体育教师需要设置清晰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我将探讨体育教师如何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了解课程要求和学术标准体育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课程要求和学术标准。
这样可以确保目标与课程的整体目标和标准相一致。
通过研读教学大纲和指导文件,体育教师可以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要求。
二、了解学生水平体育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现有知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观察,体育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各项运动技能上的熟练程度,以便针对性地设置目标。
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些技能,那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如果学生对某些技能还不熟悉,那么可以将其作为目标来培养。
三、明确目标类型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情况,体育教师需要确定不同的目标类型。
例如,提高学生某项技能的熟练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明确目标类型有助于体育教师更好地聚焦于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发展方向。
四、设定具体目标将目标具体化是设置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
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并给予他们明确的指导。
例如,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至少10%、使学生能够完成一定时间内的跑步距离等。
这些目标需要具备可量化和可观测的特点,以便进行评估和调整。
五、分解目标将整体目标分解为更小的子目标,是帮助学生逐步达到主要目标的有效方法。
通过分解目标,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将投篮命中率的目标分解为不同的投篮技巧练习,让学生逐步提高命中率。
六、制定评估标准明确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非常重要。
体育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以便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评估标准可以通过进行考试、测验、观察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