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39.23 KB
- 文档页数:17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共4页,满分为56分;第Ⅱ卷共8页,满分为94分。
本试题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应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1.第I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23 Mg24 Al 27 Si 28 P 31 S 32 Cl 35.5 K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Se 79 Ag 108 Ba 1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湿法炼铜B.雕琢玉石C.制造轮胎D.葡萄酿酒2.“2014年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査显示,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化工染色剂制作“彩色馒头”B.用剧毒农药杀灭韭菜根部的害虫C.用回收的食用汕重复炸制食品D.适量的小苏打用于制做面包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D.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B.将污水排入大明湖C.察觉燃气泄漏后,严禁明火或电火花D.将垃圾分类投放5.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6.下列说法中,不的是A.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B.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D.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7.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图示中x的数值为3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 : 78.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NaCl溶液(Na2S0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B.N2 (0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C.CaC03 (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KC1溶液(K2C0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的是9.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所选的鉴别试剂,不正确10.2444滤液M和滤渣N。
2015年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毎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要求)1.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铝土矿炼铝B.天然气燃烧C.木材制桌椅D.海水提取镁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搅拌散热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C.进行氢气燃烧实验前一定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放在烧杯中称量,不能在纸上称3.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B.易形成阴离子C.带负电荷D.化学性质稳定4.现在我市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活动。
下列行为中,与创卫活动不相符的是A.鼓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B.严禁焚烧秸秆,降低空气中 PM2.5 的浓度C.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D.推广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木筷5.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工业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 B.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可多撒石灰水避免C.蒸馏水是纯净物,没有味道 D.将菜刀泡在水中可少生锈6.下列有关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B.置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C.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7.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较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B.用AgNO3溶液鉴别H2中混入的少量HCl杂质C.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B.物质丙的化学式是NH3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图示反应属于化合反应9.有一无色溶液X,分成三等分,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BaSO4固体、CaCO3固体、Mg(OH)2固体,产生的现象A.水B.Na2CO3溶液C.稀盐酸D.酚酞试液10.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3+C.滤渣中一定含有铜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11.在10.4克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克,则原溶液中含有氧元素A.9.6克B.8.8克C. 4.2克D.3.2克12.(4分)按要求从氢气、氧气、硫酸钡、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硫酸、氯化钠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检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5九上·庆阳期中)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 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 . 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C . 镁带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D . 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2. (2分)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B .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 gC .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D . 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3. (2分)(2019·铜山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B . 用碘水可以鉴别蛋白质和淀粉C . 2g氢气与8g氧气反应生成10g水D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4. (2分) (2015九上·潍坊月考)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 . 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 . 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 . 反应的生成物不同5. (2分)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 . N2B . H2C . O2D . CO6. (2分)(2012·本溪) 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A . 金刚石B . 生石灰C . 石墨D . 石灰石7. (2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B . 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C . 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方便又经济,应大力提倡生产D . 油锅不慎着火,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灭8. (2分) (2019九上·济南期中)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铜常用于制导线,是因为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 . 汽油、洗洁精都可去除油污,是因为它们能将油污溶解C .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电光源,是因为在通电时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D . 氢气可用来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9. (2分)(2016·定远模拟)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用普通水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物质.科学家介绍说,这种新型固体物质的分子中仅包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物质和水是同种物质B . 该物质属于新型化合物C . 该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 普通水制成该物质后,分子停止运动10. (2分)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 煤B . 石油C . 天然气D . 乙醇11. (2分) (2019九上·碑林期中) 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山东省济南市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一、选择题2.(3分)2013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济南开幕,作为济南市良好少年,我B7.(3分)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各种气体含量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9.(3分)2013年12月15日晚,第一面五星红旗终于成功在月球亮相,“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其中“嫦娥三号”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化学式C2H8N2),燃烧时主要的化学反应是C2H8N2+2N2O43X+2CO2+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43X+2CO×11.(3分)硅芯片是各种计算机、微电子产品的核心,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2C 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2.(3分)(2011•青岛)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单易行的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某同PH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4.(3分)(2011•揭阳)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15.(3分)(2009•青岛)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16.(3分)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铝强②金属铝比锌更耐腐蚀,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③盛放硫酸铜溶液时,不能用铁质容器18.(3分)(2014•济南)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20.(3分)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铁粉,同时向右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充分反应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21.(6分)选择H、O、C、Mg、Na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将化学式填写在空格中(1)一种非金属气体单质H2(2)一种金属氧化物MgO(3)一种难溶性的碱Mg (OH)2(4)一种可做饮料的酸H2CO3(5)一种盐Na2CO3(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22.(4分)褪黑素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综合性激素,化学式为(C13H16N2O2),它有促进睡眠的作用.(1)褪黑素由四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有33个原子.(2)褪黑素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3:2.(3)褪黑素中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8:7(最简整数比).23.(7分)(1)为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点燃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能释放大量的热量)的方法来生成熔融状态的铁,从而焊接钢轨间的缝隙.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Fe2O3+2Al Al2O3+2Fe,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填反应类型).(2)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镁着火却不能用它来扑灭,原因是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氧化物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湿法炼铜的国家,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湿法炼铜的原理Fe+CuSO4═FeSO4+Cu.Al22MgO+C+2Al22MgO+C 24.(4分)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2)该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N2.(填化学式)(3)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4)该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4:15.25.(3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填“单质”、“元素”或“原子”)(2)校园内铁制车棚易生锈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写出一种防止其生锈的方法刷漆.26.(5分)(2002•福州)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把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H2S+H2SO4(浓)═SO2+X↓+2H2O.(1)上述内容中,属于硫化氢物理性质的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写出硫化氢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 2S+3O22SO2+2H2O;(3)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是S;(4)若尾气中含有硫化氢,用浓硫酸来吸收行吗?为什么?22SO2三、实验与推断(共18分)27.(10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长颈漏斗;②的名称锥形瓶.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小,不能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够溶于水;(2)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组合是BC或BD(填序号).(3)若在装置A中加入固体药品石灰石与液体药品稀盐酸,则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CO3+2HCl═CaCl2+H2O+CO2↑(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4)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C(填选项).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A.a→b→c→d B.b→a→c→d C.c→d→a→b D.d→c→b→a(5)写出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NO3+HCl═AgCl↓+HNO3.28.(8分)(2014•济南)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Na2SO4、Ba(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的反应都怡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在常温下,气体B的水溶液pH大于7 (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2)写出1个步骤④中生成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NaNO3+AgCl↓.(3)无色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硝酸根离子,该溶液中共存在4种溶质.(3)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NH4Cl、Ba(NO3)2(写化学式),上述物质肯定存在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和混合物A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中变蓝色,加入硫酸会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E..四、计算29.(6分)黄铜是铜、锌合金,它用于制造机器、电器零件等.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l0g该黄铜样品加入到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g.试求:(1)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3.25g(结果准确到0.01g)(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结果准确到0.1%)=67.5%30.(7分)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中碳酸钠(杂质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10g 固体,将其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放出后得到溶液56.7g.试计算:(1)放出气体的质量;(2)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章丘市绣惠中学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一、填空题1.通过对比、归纳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CO2、CH4三种气体间存在的另外一个规律并排序.规律排序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CO2、CO、CH4(2)对比下表内的化学用语,请在下表中列出两点共同点.分组第一组第二组对比项CO2与SO2C+O2CO2与 3Fe+2O2 Fe3O4共同点①②①②2.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A.食盐 B.酒精 C.氮气 D.氦气(1)常充入食品袋中防腐(2)可用作家用调味品(3)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4)可充入广告气球中.3.今年我国纪念“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1)下列用水行为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是(选填序号)①将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2)下列与水相关的认识正确的是.A.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 B.利用活性炭净水可使硬水软化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 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3)用图1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收集到的气体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还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填序号).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4)小丹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利用如图2的流程来净化水,最终制成蒸馏水.操作①需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小丹同学使用的净水方法有(选填序号).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4.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11号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3)各写出一种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离子符号:阳离子、阴离子.(4)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5.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3)小红按图1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4)为了证明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小红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步骤①: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步骤②: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左右.步骤③: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A.步骤②的目的是.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B.在步骤③“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C.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反思与交流】(5)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二、选择题6.下列物质中目前没有计入某某空气污染指数的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PM2.5 D.臭氧7.下列各图所示的物质变化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蜡烛燃烧C.铁钉生锈D.火药爆炸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9.氧化铁可用于制作优质颜料.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A.0 B.+2 C.+3 D.+2或+3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1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A.A B.B C.C D.D1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O2B.Al C.CO2D.NaCl13.如图所示,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没有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B.C. D.1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区别的物质区别的方法A 蒸馏水和自来水观察是否澄清透明B 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木条燃烧情况C 氢气和氧气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A.A B.B C.C D.D15.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B.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C.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D.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16.万金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C10H10O),下列关于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薄荷脑分子由10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薄荷脑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薄荷脑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D.薄荷脑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17.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D .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18.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 2H 8N 2+2R═3N 2+4H 2O+2CO 2;其中R 的化学式是( ) A .N 2O 4 B .NO 2 C .N 2O D .CH 41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CD实 验 设 计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C .CD .D20.某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若人体对该药品中的钙的平均吸收率为40%,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是()三、实验,探究题21.(2014•某某)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2)写出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3)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4)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四、综合题22.(2015秋•江宁区期中)A~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常温下,A与B、C与D的状态相同;D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E是暗紫色的固体.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3)试从微观解释A与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章丘市绣惠中学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通过对比、归纳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CO2、CH4三种气体间存在的另外一个规律并排序.规律排序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CO2、CO、CH4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增加CO、CO2、CH4(2)对比下表内的化学用语,请在下表中列出两点共同点.分组第一组第二组对比项CO2与SO2C+O2CO2与 3Fe+2O2 Fe3O4共同点①都是氧化物②都是化合物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有氧气参加反应【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性质差异进行分类解答即可.【解答】解:(1)CO、CO2、CH4三种气体的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增加,故填: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增加,CO、CO2、CH4;(2)根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都是化合物;根据反应的额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两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反应中都有氧气参加;故填:第一组:①都是氧化物②都是化合物;第二组: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有氧气参加反应.【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A.食盐 B.酒精 C.氮气 D.氦气(1) C 常充入食品袋中防腐(2) A 可用作家用调味品(3) B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4) D 可充入广告气球中.【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机械牛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常充入食品袋中防腐,故填:C;(2)食盐是常用的家用调味品,故填:A;(3)酒精具有可燃性,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故填:B;(4)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充入广告气球中,故填: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3.今年我国纪念“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1)下列用水行为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是①③④(选填序号)①将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2)下列与水相关的认识正确的是AD .A.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 B.利用活性炭净水可使硬水软化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 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3)用图1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下列还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A (填序号).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4)小丹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利用如图2的流程来净化水,最终制成蒸馏水.操作①需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小丹同学使用的净水方法有ABDE (选填序号).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分析】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节约用水;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解答】解:(1)①将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理念;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不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理念;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理念;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理念;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不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理念.故填:①③④.(2)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B.利用活性炭净水可吸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使硬水软化;C.无色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确定能够饮用;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填:AD.(3)用图1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的蒸发、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不能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氢气;2H2O2H2↑+O2↑;A.(4)操作①需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小丹同学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蒸馏和吸附.故填:漏斗;ABDE.【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4.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11号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Na2O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3)各写出一种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离子符号:阳离子Na+、阴离子F﹣.(4)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电子层数;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11号元素为钠元素其氧化物是氧化钠;(2)根据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进行解答;(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等进行解答.(4)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来分析;【解答】解:(1)11号元素为钠元素其氧化物是氧化钠;答案:Na2O(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故填:金属;非金属;(3)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故填:Na+;F﹣.(4)在同一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故填: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5.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不同意(“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因为镁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氧化镁的质量,因此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3)小红按图1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把一定量的氮化镁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黄色固体是Mg3N2(4)为了证明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小红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步骤①: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步骤②: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左右.步骤③: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A.步骤②的目的是使氧气充分反应.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B.在步骤③“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C.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反思与交流】(5)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氧气比氮气活泼,相同条件下以和氧气反应为主.【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其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本题中的实验探究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从宏观上元素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镁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氧化镁的质量,因此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把一定量的氮化镁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现象和结论是;有大量气泡冒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黄色固体是Mg3N2.图2中,步骤②的目的是使氧气充分反应,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在步骤③“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图2中,步骤②的目的是使氧气充分反应,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使氧气充分反应;在步骤③“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配平即可;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氧气比氮气活泼,相同条件下以和氧气反应为主.【解答】解:(1)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Mg+O22MgO;(2)不同意,因为镁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氧化镁的质量,因此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故答案为:不同意;因为镁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氧化镁的质量,因此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把一定量的氮化镁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现象和结论是;有大量气泡冒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黄色固体是Mg3N2;故答案为:把一定量的氮化镁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4)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五分之一,在步骤③“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使氧气充分反应;4P+5O22P2O5;小于;3Mg+N2Mg3N2;(5)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氧气比氮气活泼,相同条件下以和氧气反应为主;故答案为:氧气比氮气活泼,相同条件下以和氧气反应为主;【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二、选择题6.下列物质中目前没有计入某某空气污染指数的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PM2.5 D.臭氧【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解答】解: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二氧化碳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但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7.下列各图所示的物质变化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蜡烛燃烧C.铁钉生锈D.火药爆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9.氧化铁可用于制作优质颜料.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A.0 B.+2 C.+3 D.+2或+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氧化铁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016 年山东省济南市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P 31 S 32Cl 35.5 K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Au 197第I 卷(选择题共56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2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 硫雨腐蚀B. 塑料降解C. 打制金饰D.电池供电2.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选择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下列有关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 多喝碳酸饮料替代饮水B. 坚持将垃圾分类投放C. 均衡饮食,加强锻炼D. 尽量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其放在烧杯中称量B. 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C. 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 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将试管口朝向有人的方向4.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 喷洒剧毒农药预防蔬菜虫毒B. 可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工业污水C. 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D.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环境保护5. 下图为甲、乙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两种离子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A. 粒子甲不显电性,粒子乙带正电荷B. 甲、乙两种微观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C. 甲、乙两种微观粒子的化学性质均比较稳定D. 粒子甲是阴离子,粒子乙是原子6. 下列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B. 海水晒盐是通过降温结晶实现的C. 氧元素在自然界中通过化学变化实现循环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7.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B.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 参加反映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3D. 图示中x 的值为 28. 已知某无色溶液X 是NaCl 溶液、稀盐酸、稀硝酸、Ba(NO3)2 溶液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等量的三份该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AgNO 3 溶液、Cu(OH)2 固体、NaOH 溶液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2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P31 S 32 Cl 35.5 K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Se 79 Ag 108 Ba l37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湿法炼钢B.雕琢玉石C.制造轮胎D.葡萄酿酒2.“2014年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A.用化工染色剂制作“彩色馒头”B.用剧毒农药杀灭韭菜根部的害虫C.用回收的食用油重复炸制食品D.适量的小苏打用于制做面包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D.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B.将污水排入大明湖C.察觉燃气泄漏后,严禁明火或电火花D.将垃圾分类投放5.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B.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D.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7.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图示中x的数值为3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8.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 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B. N2 (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9.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所选的鉴别试剂,不正确的是10.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 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 和滤渣N。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S:32 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各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到下方的答题框中)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2.“雾霾”成为当前最热词汇,雾霾治理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大力开发下列能源不符合治理“雾霾”要求的是()A.水能 B.太阳能 C.化石能源 D.风能3. 提高安全意识,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保障。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B.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D.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4.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部分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是( )ABCD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①②④6.下列各图中,“”和“ )7.海底世界动物园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
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A .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 .氧分子可以再分C .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 .氧分子之间有间隔8. 砷化镓(GaAs )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
GaAs 中As 的化合价为﹣3,则Ga 的化合价为( ) A . ﹣5 B .3 C .+3D .+59.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山东济南市商河县2015-2016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S:32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各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到下方的答题框中)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玉石“变”印章D.玩具机器人“变”形2.“雾霾”成为当前最热词汇,雾霾治理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大力开发下列能源不符合治理“雾霾”要求的是()A.水能B.太阳能C.化石能源D.风能3.提高安全意识,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保障。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B.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D.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4.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部分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是()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②④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7.海底世界动物园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
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氧分子可以再分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8.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
GaAs中As的化合价为﹣3,则Ga的化合价为()A.﹣5 B.3 C.+3 D.+59.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济南市20中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Cl 35.5 Fe 56 Ca 40 Na 23 Mg 2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磁铁矿炼铁B.可燃冰燃烧C.海水晒盐D.海水提取镁2.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发展氢能等新能源 B. 垃圾分类回收C.焚烧小麦秸秆 D. 拒绝一次性筷子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放在纸上称量C.进行氢气燃烧实验前一定先检验氢气纯度D.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4. 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功能。
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O2反应。
则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为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以上方法都可以5.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煲骨头汤时放点醋能更好的帮助补钙B.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C.为使发面食品口感好,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纯碱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等气体引起的6.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易得电子B.易形成阳离子C.带负电荷D.化学性质稳定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C.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 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了离子8.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B.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是因为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D.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9. 下列四种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不可能存在单质的是()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所以若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西瓜榨汁 C.石蜡熔化 D.白磷自燃2.下列生活中的一些作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不锈钢制炊具 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米酿成醋 D.榨取果汁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吸取液体B.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C.铁在氧气中燃烧D.检查装置气密性5.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A.氧化反应 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 D.其他化学反应.6.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C.Al:可表示1个鋁原子构成D.2O:表示2个氧原子7.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68.牙膏里添加的单氟磷酸钠(Na2PO3F)能有效防止龋齿,下列有关单氟磷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由钠、磷、氧和氟四个原子组成的B.它是由钠、磷、氧和氟四种元素组成的C.单氟磷酸钠中钠、磷、氧和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1:3:1D.它是由两个钠元素,一个磷元素,四个氧元素和一个氟元素构成的9.镁条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有物质(m)与(t)的变化关系是()A.B.C.D.10.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3gC和8gO2生成11gCO2 B.2gC和4gO2生成6gCO2C.4gC和5gO2生成9gCO2D.5gC和9gO2生成14gCO211.下列氧化物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少的是()A.Na2O B.MgO C.SO2D.CO212.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克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A.4:9 B.3:5 C.1:3 D.2:1713.已知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在这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铁、氧气与氧化铁的质量比为()A.56:16:72 B.56:96:152 C.224:32:256 D.224:96:32014.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A.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B.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5g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D.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15.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A.16:9 B.23:9 C.32:9 D.46:9二、填空题1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写化学式:碳酸钠;硝酸铵;氯化镁;氧化铝;硫酸;(2)写名称:Fe(OH)3; Ar ; BaCO3;ZnO ; P2O5.17.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可以造福人类,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所属的反应类型(填序号).属于分解反应的为属于化合反应的为;(1)电解水制氧气;(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4)镁在空气中燃烧.18.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能形成离子(填“阴”或“阳”).(2)写出F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三、实验题19.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20.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时候,能选择的发生装置有收集比较纯净的气体装置为.(填字母代号)(3)装入药品之前,应该先.(4)验满的方法.(5)实验室用B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有,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四、计算题21.有一含杂质的硝酸铵样品,(假如所含杂质中不含氮元素),如测得其含氮量为30%,求(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此样品的纯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2.将21g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计算:(1)生成的氢气和硫酸亚铁各多少克?(2)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氢气的密度是0.09g/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西瓜榨汁 C.石蜡熔化 D.白磷自燃【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消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白磷自燃能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生活中的一些作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不锈钢制炊具 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米酿成醋 D.榨取果汁【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化学性质常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A、应用了金属的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应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米和醋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C正确,D、只是物质的状态变了,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看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时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实验中的“三不”原则分析;C、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分析;D、根据过滤实验的“一贴二低三靠”分析.【解答】解:A、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朝向没人的方向,故A错误;B、为防止中毒,实验室内的药品不可品尝,故B错误;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但可丢入垃圾堆中,故C错误;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每个同学必须具备的能力.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吸取液体B.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C.铁在氧气中燃烧D.检查装置气密性【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使用时,先用拇食指捏瘪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视所需吸入液体多少,决定捏瘪的程度),然后把滴管伸入液面以下,再轻轻放开手指,液体遂被吸入;B、称量固体时,特别对于易潮解的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D、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解答】解:A、先把滴管拿出液面,在挤压胶头,排除胶头里面的空气,然后再深入到液面下,松开大拇指和食指,这样滴瓶内的液体在胶头的压力下吸入滴管内,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B、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图中操作错误,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故B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熔化溅落的生成物,温度较高,如果无水,则会炸裂瓶底,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胶头滴管的使用,固体的称量方法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5.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A.氧化反应 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 D.其他化学反应.【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通过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即可.【解答】解:反应前两个分子的构成相同,可判断为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反应后的三个分子中,其中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后生成两种分子,生成物为两种物质;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选C.【点评】利用结构相同的分子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根据结构图中分子的构成,判断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6.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C.Al:可表示1个鋁原子构成D.2O:表示2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故选项正确;B、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维生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每个维生素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共有20个原子,故选项正确;C、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Al表示铝元素、一个铝原子、金属铝,故选项错误;D、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就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7.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式为Na5P3O10,利用Na、O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解答】解:在Na5P3O10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该化合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5+x×3+(﹣2)×10=0,解得x=+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来计算元素的化合价,学生应熟悉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学会利用化合价的计算原则来计算.8.牙膏里添加的单氟磷酸钠(Na2PO3F)能有效防止龋齿,下列有关单氟磷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由钠、磷、氧和氟四个原子组成的B.它是由钠、磷、氧和氟四种元素组成的C.单氟磷酸钠中钠、磷、氧和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1:3:1D.它是由两个钠元素,一个磷元素,四个氧元素和一个氟元素构成的【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单氟磷酸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单氟磷酸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单氟磷酸钠是由单氟磷酸钠分子构成的,单氟磷酸钠分子是由钠、磷、氧和氟四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它是由钠、磷、氧和氟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单氟磷酸钠中钠、磷、氧和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1:(16×3):19≠2:1:3:1,故选项说法错误.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镁条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有物质(m)与(t)的变化关系是()A.B.C.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可以据此分析并作出判断.【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即容器内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分析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为B.故选:B.【点评】正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和原子守恒的思想,并会结合图象处理问题.10.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3gC和8gO2生成11gCO2 B.2gC和4gO2生成6gCO2C.4gC和5gO2生成9gCO2D.5gC和9gO2生成14gCO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考虑: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解答】解:A、由3gC和8gO2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11gCO2,故A正确;B、由于2g碳与4g氧气反应时,碳过量,只有1.5g碳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5.5g二氧化碳,故B错误;C、由于4g碳与5g氧气反应时,碳过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能直接相加,故C错误;D、由于5g碳与9g氧气反应时,碳过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能直接相加,故D错误.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必须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才能相加,否则不能简单相加.11.下列氧化物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少的是()A.Na2O B.MgO C.SO2D.CO2【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计算中“1”的应用.【分析】把每个化学式都变形成只含一个氧原子,然后计算铁元素与其它元素的质量比,质量比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解答】解:把每个化学式都变形成只含一个氧原子,选项中化学式变形为:Na2O、MgO、S1/2O C1/2O、然后计算氧元素与其它元素的质量比,质量比越小,质量分数越小:Na2O:16:46MgO:16:24S1/2O:16:16C1/2O:16:6故选A.【点评】本题是考查根据化学式通过计算比较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只要记住求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即可解答.12.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克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A.4:9 B.3:5 C.1:3 D.2:17【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反应2A+B=3C+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则可假设A 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a、a,又因为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可求一定量B 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C的质量.【解答】解:根据“反应2A+B=3C+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a、a,又因为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2A+B=3C+D5a×2 a20g xx=2g,则B=2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0g+2g=C+5g,故C=17克.则BC的质量比为:2g:17g=2:17.答案:D【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要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处理问题的方法.13.已知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在这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铁、氧气与氧化铁的质量比为()A.56:16:72 B.56:96:152 C.224:32:256 D.224:96:320【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依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书写有关的方程式,而后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解决即可.【解答】解:依据题干的叙述在该反应中反应物是氧气和铁,产物是氧化铁,方程式为2Fe+3O 22Fe2O3,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可知:铁、氧气与氧化铁的质量比=4×56:3×(16×2):2×(56×2+16×3)=224:96:320.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时物质质量关系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的掌握与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4.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A.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B.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5g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D.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计算出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类型的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确定A的正误;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确定D的正误.【解答】解: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30+30+30)﹣(33+22)=35g.故B不正确;A、C、由图表数据可知,反应过程中C物质完全反应,A、B物质质量增加,还生成了新物质D.故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B+D.故AC都正确;D、分解反应的产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在这个题目中同样是没有限制的.故D 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5.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A.16:9 B.23:9 C.32:9 D.46:9【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分析】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条件“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以及R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M的质量;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生成的Y的质量=R的质量+M的质量﹣X的质量;然后写出两者的比,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①根据已知条件“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R:2M=22:2×9=22:18,设生成的M的质量为a,∴22:18=4.4g:a,解之得:a=3.6g;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4.4g+3.6g﹣1.6g=6.4g;∴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g:3.6g=16:9.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写化学式:碳酸钠Na2CO3;硝酸铵NH4NO3;氯化镁MgCl2;氧化铝Al2O3;硫酸H2SO4;(2)写名称:Fe(OH)3氢氧化铁; Ar 氩气; BaCO3碳酸钡;ZnO 氧化锌;P2O5五氧化二磷.【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书写化学式时要注意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主要依据就是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据此写出所给物质的化学式;(2)化合物的命名时要从后往前读作某化某、某酸某等,可以据此作出解答.【解答】解:(1)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写出所给物质的化学式;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可以写出碳酸钠的化合价为:Na2CO3;硝酸铵是由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构成,其中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铵根的化合价为+1,故可以写出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所有的氯化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故可以写出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同理可以写出氧化铝和硫酸的化学式分别为:Al2O3、H2SO4;(2)根据化合物的命名时要从后往前读作某化某,有时需要读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如果含有酸根离子的一般读作某酸某,如BaCO3读作:碳酸钡,所以可以写出该题中所给化学式的名称.故答案为:(1)Na2CO3;NH4NO3;MgCl2;Al2O3;H2SO4;(2)氢氧化铁;氩气;碳酸钡;氧化锌;五氧化二磷.【点评】记住常见物质的名称并和化学式对应起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经常出现在中考题中.17.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可以造福人类,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所属的反应类型(填序号).属于分解反应的为(1)(4)属于化合反应的为(2)(3);(1)电解水制氧气2H2O2H2↑+O2↑;(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H2O22H2O+O2↑;(4)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1)(4)均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均属于分解反应;(2)(3)均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均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1)(4);(2)(3);(1)2H2O2H2↑+O2↑;(2)3Fe+2O2Fe3O4;(3)2H2O22H2O+O2↑;(4)2Mg+O22Mg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8.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DE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能形成阳离子(填“阴”或“阳”).(2)写出F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化学方程式S+O2SO2,并标出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绝密★启用前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2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P31 S 32 Cl 35.5 K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Se 79 Ag 108 Ba l37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湿法炼钢B.雕琢玉石C。
制造轮胎D.葡萄酿酒2。
“2014年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人们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A。
用化工染色剂制作“彩色馒头" B。
用剧毒农药杀灭韭菜根部的害虫C。
用回收的食用油重复炸制食品 D.适量的小苏打用于制做面包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
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D。
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
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粒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酒精挥发酒精燃烧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C.钢铁生锈冶炼钢铁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6.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OC6H12O6+6O2O═H2CO3(充足) CO2(不充足)2CO2KClO32KCl+3O2↑(反应缓慢)2KClO32KCl+3O2↑(反应迅速)科学探究正努力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8.有“锂”走遍天下.锂电池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行业,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部分信息,由此判断,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氧化锂的化学式,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是化学方程式.9.结合如图1几种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选填“a”或“b”),此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写字母).(3)若用图2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写出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用“a”、“b”、“c”、“d”表示).10.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化学试剂,在化学研究及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医疗上常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等药品,小明要制取16g氧气,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浓度大是导致反应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小明想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0g.计算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铁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过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2016届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粒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仅是分子;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离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脱离这个前提,原子是可再分的,故说法错误.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说法错误.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成,所以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说法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多少决定原子质量的大小,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核外电子的得失趋向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A、由甲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4,故A错误;B、由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丙物质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3种化合物,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6:(32×2)=1:4.故D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酒精挥发酒精燃烧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C.钢铁生锈冶炼钢铁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海水“制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冶炼钢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葡萄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B、碳酸盐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D、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举出反例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构成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不正确.B、碳酸盐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故不正确.C、二氧化碳和水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也应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参加反应的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正确.D、燃烧等反应也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热量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考查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特例的存在.6.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解答】解: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OC6H12O6+6O2O═H2CO3(充足) CO2(不充足)2CO2KClO32KCl+3O2↑(反应缓慢)2KClO32KCl+3O2↑(反应迅速)科学探究正努力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很多化学家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题意,分析Ⅰ、Ⅱ、Ⅲ均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Ⅳ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可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用量、催化剂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实践与应用: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Ⅰ两个方程对比可知,反应物相同,但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Ⅱ两个方程对比可知,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Ⅲ两个方程对比可知,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物的量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Ⅳ两个方程对比可知,反应物相同,但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导致反应速率不同.实践与应用: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X+4H2O,反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8个氢原子和4个原子,还少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因此X的化学式为C2H4.故答案为:I反应条件不同;II反应物的浓度不同;III反应物的量不同;IV有无催化剂;实践与应用:C2H4.【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了解影响化学反应发生的因素、催化作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有“锂”走遍天下.锂电池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行业,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部分信息,由此判断,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Li+,氧化锂的化学式Li2O ,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是化学方程式LiOH+HCl═LiCl+H2O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锂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元素的性质,根据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锂离子Li+;化合价显+1价,则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氢氧化锂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OH+HCl═LiCl+H2O故答案为:失去;Li+;Li2O;LiOH+HCl═LiCl+H2O.【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中和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所在.9.结合如图1几种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 a (选填“a”或“b”),此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 B (填写字母).(3)若用图2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写出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cdba,或dcba (用“a”、“b”、“c”、“d”表示).【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净化(除杂);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B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3)检验物质时,应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氯化氢气体,否则通过溶液会带出水蒸气,就无法检验是否有水了,检验或除杂在通过洗气瓶的时候应长进短出.【解答】解:(1)①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②是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故填:铁架台;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尽量接近集气瓶底部,因此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a;此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B,通过B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B.(3)若用图2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是c、d、b、a,或d、c、b、a.故填:cdba,或dcba.【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0.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化学试剂,在化学研究及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医疗上常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等药品,小明要制取16g氧气,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浓度大是导致反应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小明想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0g.计算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计算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1)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x×30% 16g=x=113.3g(2)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y.200g×3%=y×30%y=20g水的质量为:200g﹣20g=180g.答:(1)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113.3g.(2)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20g,水的质量为180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以及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为了警示世人因气候变化对人类危害的关注,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做法或认识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减轻温室效应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3.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现有下图所示的四种图标,适合贴在存放酒精、煤油等药品厨柜上的图标是()A.B.C.D.4.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5.某化合物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9O26CO2+6H2O则R中()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D.只含有C、H两种元素6.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A.B.C.D.8.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D.2O:表示2个氧原子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90 10 8 2反应后质量/g 11 10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10.下列实验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 C.D.11.达菲(Tamiflu)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C7H10O5)是合成达菲(C16H31O8N2P)的原料之一.下列对莽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氧化物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由分子构成D.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10:512.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④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13.碳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过量氧气)中加热,如图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的物质总质量m与时间关系是()A.B.C. D.14.“黄金有价玉无价”,某种玉石的主要成分是NaAlSi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玉石含有4种元素B.这种玉石的主要成分含有10个原子C.玉石的主要成分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D.玉石的主要成分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615.如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式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H2+Cl2HCl B.N2+3H22NH3C.2H2+O22H2O D.2C0+O22CO216.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1)2个钙原子;(2)4个硫酸根离子;(3)2个二氧化硫分子;(4)氧元素;(5)氮气;(7)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8)2个氢分子.17.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粒子,试回答:(1)水是由聚集而成的;(2)氧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3)铁是由结合而成的;(4)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构成的.18.某反应3A+B═C+D,若生成10gC,需要15gA和25gB完全反应,现欲生成10gD,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A与B的分子的相对质量之比是.19.按下列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1)铁在氧气中燃烧;(2)在通电条件下只有两种气体生成的分解反应;(3)高锰酸钾制氧气.20.已知铁、铜、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64、65,现有相同质量的1g铁、铜、锌,其中含有原子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是.2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1)写出仪器B,G的名称;(2)取用少量氯化钠要用到图中仪器(填字母);(3)过滤一定量的天然水要用到图中仪器(填字母);(4)量取30mL的水加热到沸腾需要用到图中仪器(填字母).22.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你选用的药品是,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根据该反应原理及氧气的性质,可选择图中(填字母,下同)与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2)用你选择的装置可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该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23.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MgCl2Mg+Cl2↑.问:电解950kg氯化镁至多能生产多少千克金属?同时能得到多少千克氯气?24.取用28g石灰石样品,把8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20 16第2次20 m第3次20 6第4次20 6(化学方程式:CaCO3+2H Cl═CaCl2+H2O+CO2↑)请计算:(1)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3)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为了警示世人因气候变化对人类危害的关注,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做法或认识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减轻温室效应【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这样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B、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这样可以节约能源,从而防止有害物质的排放.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能产生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对环境不利.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各种活动的利与弊,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解答】解:本题涉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但是,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要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C.【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两个可能改变”(1)六个一定不变: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2)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3.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现有下图所示的四种图标,适合贴在存放酒精、煤油等药品厨柜上的图标是()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化学知识生活化;分析比较法;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图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酒精、煤油等属于易燃品,A、是易爆炸物品标志;B、是禁止吸烟标志;C、是易燃物标志;D、是禁止堆放易燃物质标志;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图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比较容易,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5.某化合物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9O26CO2+6H2O则R中()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D.只含有C、H两种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9O26CO2+6H2O,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12、1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C3H6.故某化合物R中一定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我们要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推出合理的结论,解答时要逐项分析,再判断正误.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以据此解答.【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C、试管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收集到的是氢气,试管b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质量比约为1:8,故C错误;D、由图可知,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有关电解水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对解决此问题必不可少.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A.B.C.D.【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制取装置,同时也包含了氧气的收集、检验和验证其性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要根据具体药品而定,氧气有两种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解答】解: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加热,故选项正确;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故选项正确;C、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用澄清石灰水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反应装置、收集装置等,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应该认真掌握,综合应用.8.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D.2O:表示2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解答】解:A、高锰酸根离子书写错误;MnO42﹣:为锰酸根离子,所以2MnO42﹣:表示2个锰酸根离子,故A错误;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说法正确,故B正确;C、Ar:可表示1个氩分子由1个氩原子构成,说法正确,故C正确;D、2O:表示2个氧原子,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90 10 8 2反应后质量/g 11 10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质量守恒.【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A物质减少了78克,是反应物;B物质增加了49.25克,是生成物;C物质增加了21.75克,是生成物;D物质增加了8克,是生成物.【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A物质减少了78克,是反应物;B物质增加了49.25克,是生成物;C物质增加了21.75克,是生成物;D物质增加了8克,是生成物.所以A是反应物,B、C、D是生成物,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表中数据的含义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2分)(2014•莱西市校级模拟)下列实验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 C.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观察装置,分析是否有反应物、生成物逸出;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留在烧杯中;C、整个装置为密闭容器,反应物、生成物仍在装置中;D、没有密闭容器,生成的气体逸入空气.【解答】解:A、由装置可知,密闭容器,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物、反应物没有逸出,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A不符合题意;B、硫酸纳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仍在容器中,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C、整个装置为密闭容器,生成的氢气没有逸出,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D、没有密闭容器,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允许有任何物质跑掉.11.达菲(Tamiflu)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C7H10O5)是合成达菲(C16H31O8N2P)的原料之一.下列对莽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氧化物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由分子构成D.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10:5【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可判断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组成中虽然含有O元素,但并不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由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C、通过化学式可以看出,莽草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D、由莽草酸的化学式可知,1个莽草酸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10:5,故D正确.故选:A.【点评】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在判断时除要判断是否含氧元素外,还要判断组成元素是否为两种元素.12.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④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阴离子;据此解答.【解答】解:A表示的是三种元素,故A错误;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B正确;C、④表示的是镁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C错误;D、①表示的是阴离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碳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过量氧气)中加热,如图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的物质总质量m与时间关系是()A.B.C. 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实验评价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碳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氧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解答】解:随反应时间延长,碳与氧气反应,而在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故D图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相符.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在密封的容器内进行反应,整个容器内的质量总和在变化前后相等.14.“黄金有价玉无价”,某种玉石的主要成分是NaAlSi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玉石含有4种元素B.这种玉石的主要成分含有10个原子C.玉石的主要成分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D.玉石的主要成分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6【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NaAlSi2O6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NaAlSi2O6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化学式进行判断.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化学式进行判断.【解答】解:A、NaAlSi2O6是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NaAlSi2O6是由NaAlSi2O6分子构成的,1个NaAlSi2O6分子由10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钠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2x+(﹣2)×6=0,则x=+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钠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2x+(﹣2)×6=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如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式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H2+Cl2HCl B.N2+3H22NH3C.2H2+O22H2O D.2C0+O22CO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上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特点为:一种单质的一个双原子分子与另外一种单质的二个双原子分子反应生成化合物的二个分子.【解答】解:A、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原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A错误;B、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3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B不正确;C、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2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一致,故C正确;D、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一致,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16.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1)2个钙原子2Ca ;(2)4个硫酸根离子4SO42﹣;(3)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4)氧元素O ;(5)氮气N2;(6)png_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IgAAAB8CAYAAACyufhdAAAAAXNSR0IArs4c6QAAAARnQU1BAACxjwv8YQUAAAAJcEhZcwAADsMAAA7DAcdvqGQAAAqISURBVHhe7Z0tjNVMFIZXIpFIJJViEIQ RIUErVBoggkJCQYBIJ1SIJCIkiWgEEikYgVSBRBEhKSfvdp++7X7u3PtJ0/2vMkDUtZ7nRn3jnnzJkz3YPCMAYwgRiDmED+ca5evVq8evWq/pt/TCD/ONeuXSsuXLhQfP36tb7jFxPIPw7CQCBXrlwp fv/+Xd/1hwlkBbx8+bI4ODgo//SNCWQFYDnkan78+FHf9YMJZCXgarAi9+7dq+/4wQSyIhAHIvnw4UN9ZzkmkBWBe7l48WJx+fJlbwGrCWRlvH79urQijx49qu8swwSyQq5fv+4tYDWBrBAFrA8ePKj vzMcEslJu375dimRphtUEslJkRRDKEkwgK+b+/fulSL59+1bfmY4JZMV8//59sRUxgawcAtUlsYgJxCMsKxmMEJtmc+GZWPLOTcGbQDzS3DT78uVLfTc9d+/enZ0XMYF4Br/vO929FK1o5mRXTSABUL rb987qEsiuXrp0abJoTSCB0M7q58+f6ztpeffuXfk8U+tXTSCB0M4qRcU5uBqegTiE55mCCSQgzFZm7fPnz+s7aZmz5DWBBIYZ62tndSla8k7ZxDOBBMbXnogvCFZxfa5uzwQSgZwCVlXAs9JywQQSA QWszN7U/Pr1q3QzrhbNBBIYg5WJFbt26VInFxMyaQSDSXvalRTsTFzZhAIiL/zwClRDkRLMkYJpCIzE1WhcDVzZhAIrO0PsMXSuKNHbIygURGeZHUG3mqNqMscQgTSAJk3llypgRXx2sjhtiEQOgElc s4ehefv2bTl7Q74ZyAUl8LAmfWxCIE+fPnUypzGhNiN1sOpSArAZF4NZpzNSLzEF1V08T8pgFYvKMwzFQ5sRCP6eWcs1ZFJjwVkVBsfXIeu5kP6nPLKPTQWppLkZFIp4c8AlSAyNlt19k2ZTAgEFZjm4mhxyIopD+vpjcwKRq2H2pl7VKCdCEJ0K9oh4hr4ios0JRFzOGAE2JNXQbAM/Tty2xSIFgOAjM6JrUVkctLWZKoIxFdbFIgkIsVUdKMP1OhJXeXSL0JhJnIxg/+lFWClk80zIXP5x7JKr4nh8IZnm9o iRcDYiL6J2USTyLtGpNFAkEUfLjeZtO8SG0jiBs3bpT+ja8RSfN7KKBBTKnOsXIcgefw+drIObDUTZlVVbDcZU1nC4QPw2/x8MdCIxSUJxfdg4pvCooNiDxQmVc+eEuIQJksqmOiMQVfSbrJAyABiHf hAzDNla0sCPQapKTYGK2bA9uTJk+LmzZvFz58/6zvxoQ+xsKenp/Wd+Ny5c6d4+PBh/bf/mSQQYgdmHJfv02KITMESs8m1LN8Ii5NAGDy5A5QecoYTjyhWyWn3dauMCgRxIAoG7MWLF/XdsPz586d49 uxZ2e7jx4/ru0YKRgVCTIA4UqWDcTUpU9FbZ1AgDAzi6MvTx+DTp0/lM1hMkoZegWiXDzOfkr9//5arJQLjJe/7NObRKRDiDpadDEzqwlpAGAiE5bURl06ByLXkUp4Hynqaq4nLnkCUXcxttmLVsGg57MBuiT2ByHrksJl2HjKuuVm2tbMnEGZp6jrJPrBu/t+zcVIc7USH8KrrsDiOnPE+OWq2v7uOTup/iQ+y2BkMXkG1LXSAzhtcDm9Lg4bHZM44ozRqfF8eGuvcPj3Vei614oxttvCUR7ITkvJ1W7sDxYr TrisGUuGtYkxgCdHO3a6rBYtXCDi9Sh/ZZAqNvAxeQMASoDuHifZtcJR52+RCIJ72pOjw972qmeoS1e/7i03xII/j2Xt/ENgYhDJvAqnxxeINUM3rV13lSU9492wxQYh/bPBIJP55v9n/Tq96l7wVF5 jQ8MIg5ZYFM9V4QBUt/wc58NUjV7g7uXkvH2zwSiAHV68eyukaM+fy1zvbv2BHJSHJ9XAr7PwfcrVgpDHPP+P40+Kq8Ywmwy3P5ZL+tY4vT8x5BAKkpfd37gT0/3/g/f5zIwytUEIZZ5b9EcpAiubY/ +9tMJZA/MnVvnhBMIHRV7gCozj0lvutw4LgaG2z/r5TAupsJJII7uBUK5GDoo3sBANTgtq6nAMYpQx9s/62UqzfkHlyRZd3DZuM71sotAXN0LKFnmkynt+6Lsl93PsSfKvtWFZ1zaP+tl5RemFwf5sC Ao2X3GsJHodTtg1yGxxQHVROv6uauZHVogLu23pqHe5TUNHwLZ+X5H9wLs6HrL1zBbOgdi2jPNQTN4X5zVAIUWrUv7LYFgutnqn1Yk5EEgE2awgmkC1cXIlPZcoQeoFGHZVnsWVwMXYyU13n5LIOxv0 DHTAtVxgZSmbEAgJ0fu7sXXfpFmT//l/kzLqGZrq+3AlqvNcPstgRCHkKHse1fEdKRQXV2dPs2Uk2ZPeY51a7QEAjrmkMOL3s7D2V2ezYt7MZzYE4jyIbn8Ir4mBKbESCFP9hlt9gQCrGRyGwgFp77P6Eh0KetcVZCd0mqzMuwKLToFovdF5LL1z+CxBPddsKzkIKu3lODWEWkqlAPr2snvFAjoFY05uBrFRb6PPOhnTPkaSkD4KQ+ozX6BDA+NsolLUqGlt++T/s3XYaZEVsx/HY47KuPsGudBgfDwLHu5UtS patXCIPo+4ZfLEQpNgJSvwWLy8QxdfTwoEMD8SCQxTTEDh/Ui7+E7WMbnYj1yqL+V+0x5xBVP0WdJRwUCqBuBMGAxfseJsqUMYIjIXrFHauuBUOnXlPEH9K1gwEkggIvRm39Y3YRYAmOh6Cza4M8Qsw rBIfQcsrHKOaU8h6Rn6Es+OgsEULxqMehkZqIPoTBo+lyukAGbBJgy8BaylCGspCt6oXBfDDRJIILOVUcjFAZ3eqliFWdgjfgcLr4OGQyrM3wn2+aSwypKAWpffmmWQARCUZDFhVgYZMwV+RNE8/79+ +Ljx4/l19znwt/p/+CDEVjoVRKfz/MR16QMCIVMe+o809jm5yKBwMyzXEwoBr8PsuZg6iYP3dp1yfIAjFTzm4FpBLTeleGDeeYciiehFIFwScWI03b96UQuDrFLkUUD4llw3IXFYvuHj6Zaj+J5hAci OVOLtQciz1MlvhwdBCYzMCyQncHfFQ6liI+GOsBtkEEhkFp6lXUnqOseIrE0hkFJzG3LboQntRY0G7CSQi+HqlAlJDqoFnGVtFmkAioqRUauuh5a1LCYUJI5WY+x9HoTE0gktKScsyXhG/IvLu4FTCAR0A5yDtbDJXvaxAQSAe09pY49QO7F1ZKZQAKjdHbKmtMmJOnYC3PdAzOBBIRBIFvJgOSwgyz3MkWsJpCAKBnl+7jGXBQoT9mXMoEEQvUnqXdshXaQpwbKJpBA6PhqDoEpKDiduoNsAgmAztqmLEZugv UgOJ3z2i4TyAbQybk5gjWBbICpS9smJpCVQwy0xN2ZQFYOqxaCZXIgczCBrBgf1WsmkBUj67HkaIUJZKWQqFtqPcAEslJUOb/0YJYJZIVoB3msYt0FE8jKaO4gz8l7nMcEsjKwGkvyHucxgawIch1Yj﹣;um/saMfE8iKCFEYbQJZCXqDASLxiQlkBVDOiGsJUdpoAlkBJMOwHiFeJ2ECWQGsXMK8LaAo/gNEKg2NNZwdQAAAAABJRU5ErkJgguiPgeS8mOe9kQ==Cl(7)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O ;(8)2个氢分子2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钙原子,就可表示为:2Ca;(2)1个硫酸根离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且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原子团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团符号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因此硫酸根表示为SO4;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是“1”时省略),正负号在后,因此硫酸根离子表示为SO42﹣;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因此4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4SO42﹣;(3)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2SO2;(4)氧元素可表示为:O;(5)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6)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该微粒为氯元素,又因为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故为氯离子,其符号为:Cl﹣;(7)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故可表示为:O;(8)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故答案为:(1)2Ca;(2)4SO42﹣;(3)2SO2;(4)O;(5)N2;(6)Cl﹣;(7)O;(8)2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粒子,试回答:(1)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2)氧分子是由氧原子结合而成的;(3)铁是由铁原子结合而成的;(4)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构成的.【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C.Mg2+、Ag+、NO3﹣、Cl﹣ D.H+、Cl﹣、Na+、CO32﹣2.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pH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是()()A.pH为3:FeCl3、CuS04、NaCl B.pH为12:BaCl2、Na2C03、Na0HC.pH为1:KCl、Na2S04、HN03D.pH为5:NaCl、Na2C03、FeS043.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难溶于水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4.钓鱼岛是中国神圣的领土.Diaoyudao及其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钴、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H2B.NO2C.CH4D.SO25.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Na2SO4得到NaCl,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六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④⑤③②⑥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④③②①⑥ D.⑤④③①②⑥6.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溶液甲+乙乙+丙丙+丁甲+丁现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A.HCl、BaCl2、H2SO4、Na2CO3B.H2SO4、HCl、BaCl2、Na2CO3C.HCl、H2SO4、BaCl2、Na2CO3D.H2SO4、Na2CO3、HCl、BaCl2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7.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A中的反应;②D中的反应.8.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实验探究】(1)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A中的反应②D中的反应【挖掘实质】如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实践运用】(1)完成试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2)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理由是.(3)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4)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可能含有②取滤液滴加现象明显含有该离子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g(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C.Mg2+、Ag+、NO3﹣、Cl﹣ D.H+、Cl﹣、Na+、CO32﹣【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解答】解:A、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生成硫酸钡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A不正确;B、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钾离子之间既不能生成沉淀也无气体或水生成,该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正确;C、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C不正确;D、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掌握一些常见离子的共存规律则可以快速解决此类问题:H+不能与OH﹣、CO32﹣共存,OH﹣不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NH4+共存,CO32﹣不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H+共存,SO42﹣不能与Ba2+、Cl﹣不能与Ag+共存等.2.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pH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是()()A.pH为3:FeCl3、CuS04、NaCl B.pH为12:BaCl2、Na2C03、Na0HC.pH为1:KCl、Na2S04、HN03D.pH为5:NaCl、Na2C03、FeS04【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A、根据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B、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C、根据所有的钠盐、钾盐、硝酸盐都溶于水进行分析;D、根据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解:A、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选项中要求形成无色溶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所有的钠盐、钾盐、硝酸盐都溶于水,选项中所给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D、碳酸钠在酸性环境中,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显浅绿色,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注意对带色离子的识记.3.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难溶于水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故选项说法正确;D、纯碱、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钓鱼岛是中国神圣的领土.Diaoyudao及其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钴、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H2B.NO2C.CH4D.SO2【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成分是甲烷.【解答】解: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CH4.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熟记教材内容即可顺利解答.5.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Na2SO4得到NaCl,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六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④⑤③②⑥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④③②①⑥ D.⑤④③①②⑥【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④③①②⑥.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粗盐提纯中的物质的除杂或净化操作,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质时,杂质和所加的试剂的状态一样,就要注意,加入的量的控制.6.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溶液甲+乙乙+丙丙+丁甲+丁现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A.HCl、BaCl2、H2SO4、Na2CO3B.H2SO4、HCl、BaCl2、Na2CO3C.HCl、H2SO4、BaCl2、Na2CO3D.H2SO4、Na2CO3、HCl、BaCl2【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BaCl2和稀H2SO4和Na2CO3均会生成白色沉淀,Na2CO3和HCl、稀H2SO4反应均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表格反应的现象,据此对物质进行分析推断并得出结论.【解答】解:四物质中BaCl2和稀H2SO4和Na2CO3均会生成白色沉淀,Na2CO3和HCl、稀H2SO4反应均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表格可知丙能够产生两次沉淀,因此丙是氯化钡,则乙和丁分别是硫酸、碳酸钠真的一种,那么剩下的甲就是盐酸,由于甲和丁混合能够产生气体,因此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就是碳酸钠,那么乙就是硫酸,带入表格验证,符合要求,即:甲是盐酸,乙是硫酸,丙是氯化钡,丁是碳酸钠.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7.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A中的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②D中的反应Ba(NO3)2+K2CO3═BaCO3↓+2KNO3.【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题意,A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D中碳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①A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②D中碳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K2CO3═BaCO3↓+2KNO3.故答案为:①2NaOH+H2SO4═Na2SO4+2H2O;②Ba(NO3)2+K2CO3═BaCO3↓+2KN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与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实验探究】(1)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A中的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②D中的反应K2CO3+Ba(NO3)2=BaCO3↓+2KNO3【挖掘实质】如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实践运用】(1)完成试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2)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理由是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酸过量,亦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3)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OH﹣和CO32﹣.(4)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可能含有Ba2+②取滤液滴加硫酸钠溶液现象明显含有该离子【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探究】(1)①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②根据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进行分析;【挖掘实质】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进行分析;【实践运用】(2)根据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亦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3)根据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4)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Ba2+和SO42﹣也不能大量共存;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Na+、K+和NO3﹣.【解答】解:【实验探究】(1)①A中的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②D中的反应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2CO3+Ba(NO3)2=BaCO3↓+2KNO3;【挖掘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表示为:H++OH﹣=H2O;【实践运用】(2)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酸过量,亦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由“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看,沉淀一定是硫酸钡,(3)由于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酸过量,则溶液中一定不能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4)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Ba2+和SO42﹣也不能大量共存;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Na+、K+和NO3﹣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可能性一:Ba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Ba2+.可能性二:SO4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SO42﹣.故答案为:【实验探究】(1)①2NaOH+H2SO4=Na2SO4+2H2O;②K2CO3+Ba(NO3)2=BaCO3↓+2KNO3;【挖掘实质】H++OH﹣=H2O;【实践运用】(2)硫酸钡;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酸过量,亦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3)OH﹣和CO32﹣;(4)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可能含有Ba2+②取滤液滴加硫酸钠现象明显含有该离子溶液【点评】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条件.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它的概念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沉淀、气体、水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g(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1)由图示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可以求出杂质的质量及质量分数;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氯化钠包括原混合物中存在的和反应中生成的,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样品质量+盐酸质量﹣二氧化碳质量.【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答案为:4.4;设样品中Na2CO3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2)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11.7%;答: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11.7%;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1.(2分)(2013•历城区一模)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食醋除水垢B.浓盐酸挥发C.黑糯米酿酒D.纯牛奶变酸2.(2分)(2012秋•历城区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的质量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C.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D.测定溶液的pH3.(2分)(2016•潮南区模拟)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带正电荷D.化学性质稳定4.(2分)(2012秋•历城区期末)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是()A.多食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B.食用碘盐可防治碘缺乏病C.向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防腐D.青少年多吃油炸类食品,补充热量5.(2分)(2009•南京)“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铁B.金C.银D.铜6.(2分)(2015秋•济南月考)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会留有残渣,残渣的主要成分是()A.Fe B.FeCl2C.FeCl3D.C7.(2分)(2013•济南)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2+8.(2分)(2015秋•济南月考)锰(Mn)、镍(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A.Mn Cu Ni B.Ni Mn CuC.Cu Ni Mn D.Mn Ni Cu9.(2分)(2010•济南)将洁净的铁丝浸入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固体物质,这层物质是下列的()A.Zn B.Ag C.Ag和Zn D.Zn和Fe10.(2分)(2011•济南)将一定质量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下列对滤渣成分的说明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铁B.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铁和单质铜C.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铜和单质银D.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铁和单质银11.(2分)(2013•济南)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1g B.1.6g C.4.2g D.8.5g12.(2分)(2015秋•济南月考)天平两边各放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放3.6g铝,为使天平平衡,右边烧杯放锌质量为()A.3.6g B.3.92g C.3.49g D.3.3g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3分)13.(4分)(2015秋•济南月考)按要求从氢氧化镁、铜、氧化铁、硫酸铜、氧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的空格中.(1)一种金属单质______(2)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3)一种难溶的碱______(4)一种可溶的盐______.14.(5分)(2012•济南)近期,媒体报道的多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菜贩为使大白菜等蔬菜保鲜喷洒甲醛(化学式为HCHO)溶液,酒店为延长海参存活期,用海水晶[含致癌物质亚硝酸钠(NaNO2)]配制人造海水养海参,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经检测该厂确认有9个批次的可口可乐产品中含极其微量的残留氯.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醛、亚硝酸钠、氯气三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2)甲醛中含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3)在亚硝酸钠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的两种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15.(4分)(2011•济南)国家卫生部门规定:自2011年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这三种物质被称为香烟的三大杀手,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三种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______.(2)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C、H、N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3)尼古丁中,C、N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①吸烟会产生依赖性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③被动吸烟无害④生活中应远离有毒物质.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16.(10分)(2012•武汉模拟)现有一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O,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可能含有少量CO2.某化学课题组的同学欲用该混合气体进行系列实验:①检验CO2气体是否存在,并除去CO2气体②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的氧化铁③实验CO气体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气体生成物的性质试用下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完成上述实验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几种仪器组件的连接顺序应是:______;(2)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3)仪器C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4)仪器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5)反应进行完全后,若装置C中被加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减少a g,则生成的铁的质量是______(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6)若没有仪器E,则本实验造成的后果是______.四、推断题(每空1分,共5分)17.(5分)(2010•济南)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CuCl2、CaCO3、NH4Cl、Cu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2)在混合物A中,共含有______种物质.(3)固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4)溶液G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写离子符号)______.(5)写出实验过程②中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五、计算题(8分)18.(8分)(2015秋•济南月考)在一烧杯中盛有21.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量与所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Na2CO3恰好完全反应点是______(填“A”或“B”),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选填“>”“=”或“<”).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原固体中NaCl的质量是多少?(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1.(2分)(2013•历城区一模)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食醋除水垢B.浓盐酸挥发C.黑糯米酿酒D.纯牛奶变酸【分析】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食醋除水垢,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浓盐酸挥发是由液态转化成气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黑糯米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纯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酸性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2分)(2012秋•历城区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的质量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C.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D.测定溶液的pH【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将pH试纸上直接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2分)(2016•潮南区模拟)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带正电荷D.化学性质稳定【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是电子,大于4个易得电子,等于8个是稳定结构,据此解答.【解答】解: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电子,故A正确;B、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B正确;C、该微粒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带负电荷,故C错误;D、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进行.4.(2分)(2012秋•历城区期末)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是()A.多食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B.食用碘盐可防治碘缺乏病C.向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防腐D.青少年多吃油炸类食品,补充热量【分析】A、根据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分析;B、根据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进行分析;C、根据氮气的性质不活泼分析;D、根据油炸食品的危害分析.【解答】解:A、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多食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故A不符合题意;B、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可防治碘缺乏病,故B不符合题意;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防腐,所以向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防腐,故C不符合题意;D、吃油炸类食品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不利,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5.(2分)(2009•南京)“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铁B.金C.银D.铜【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五金的活动性进行排序,找出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锡>铜>银>金,因此五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为铁;故选A【点评】本题为金属活动性类问题中最基础的题型,主要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识记与理解.6.(2分)(2015秋•济南月考)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会留有残渣,残渣的主要成分是()A.Fe B.FeCl2C.FeCl3D.C【分析】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解答】解: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混合时,生铁中的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残渣的主要成分是碳.故选:D.【点评】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的含碳量低一些,但是都含有碳,要注意理解.7.(2分)(2013•济南)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2+【分析】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Fe、Cu加入到AgNO3混合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Fe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了Fe(NO3)2和Ag;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了Cu(NO3)2和Ag,Fe与Cu(NO3)2反应生了Fe(NO3)2和Cu.若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不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中溶液中无AgNO3;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完全反应.【解答】解:由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可知,当把Fe、Cu加入到AgNO3混合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Fe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了Fe(NO3)2和Ag,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了Cu(NO3)2和Ag,Fe与Cu(NO3)2反应生了Fe(NO3)2和Cu.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即不会产生沉淀或气泡:(1)由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不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中溶液中一定没有AgNO3;一定有Fe和AgNO3反应生成的Fe(NO3)2;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Fe2+,所以AB正确;(2)由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盐酸,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没有剩余,根据(1)的分析,一定把硝酸银反应完,铜可能与硝酸银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故滤渣中可能含有铜,也可能没有铜,因此无法确定铜离子的存在,所以C正确,D错误.故答为:D.【点评】解决本题要充分利用金属活动性的意义,当多种金属放入一种盐溶液中,首先最强的金属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参加置换的金属先后顺序为由强到弱.8.(2分)(2015秋•济南月考)锰(Mn)、镍(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A.Mn Cu Ni B.Ni Mn CuC.Cu Ni Mn D.Mn Ni Cu【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反应的能否发生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锰弱;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铜<镍<锰.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培养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9.(2分)(2010•济南)将洁净的铁丝浸入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固体物质,这层物质是下列的()A.Zn B.Ag C.Ag和Zn D.Zn和Fe【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排在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Zn>Fe>Ag,所以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Zn(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铁排在锌的后面,所以铁和Zn(NO3)2溶液不反应;而铁排在银的前面,一定发生铁和AgNO3溶液的反应,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银.A、因铁的活泼性不如锌,不会置换出锌,故A错误;B、根据活泼性可知仅发生铁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置换出银,故B正确;C、铁的活泼性不如锌,不会置换出锌,故C错误.D、铁的活泼性不如锌,不会置换出锌,不会出现铁的表面覆盖了铁,故D错误.故选B.【点评】应熟练记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正确理解较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把握前置后的规律.10.(2分)(2011•济南)将一定质量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下列对滤渣成分的说明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铁B.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铁和单质铜C.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铜和单质银D.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铁和单质银【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银不会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铁一定会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加入的铁粉的量未知,反应后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1.(2分)(2013•济南)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1g B.1.6g C.4.2g D.8.5g【分析】过氧化氢溶液有H2O和H2O2,根据氢氧元素质量比可以算出过氧化氢的含量,然后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就可以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解答】解:某H2O2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17;则:19g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19g×=2g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2g÷×100%=18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g﹣18g=1g;故选A.【点评】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有时候如果能正确的运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答相关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2分)(2015秋•济南月考)天平两边各放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放3.6g铝,为使天平平衡,右边烧杯放锌质量为()A.3.6g B.3.92g C.3.49g D.3.3g【分析】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锌的质量.【解答】解:设左边烧杯增加的质量为x,需要锌的质量为y,2Al+6HCl═2AlCl3+3H2↑,增加的质量54 6 54﹣6=483.6g x=,x=3.2g,Zn+2HCl═ZnCl2+H2↑,增加的质量65 2 65﹣2=63y 3.2g=,y=3.3g,故选:D.【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3分)13.(4分)(2015秋•济南月考)按要求从氢氧化镁、铜、氧化铁、硫酸铜、氧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的空格中.(1)一种金属单质Cu(2)一种金属氧化物Fe2O3(3)一种难溶的碱Mg(OH)2(4)一种可溶的盐CuSO4.【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组成单质,铜属于金属元素,组成金属单质铜,其化学式为:Cu.(2)含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为金属氧化物,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其化学式为:Fe2O3.(3)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镁属于碱,难溶于水,其化学式为:Mg(OH)2.(4)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硫酸铜属于可溶性的盐,其化学式为:CuSO4.故答案为:(1)Cu;(2)Fe2O3;(3)Mg(OH)2;(4)CuSO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4.(5分)(2012•济南)近期,媒体报道的多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菜贩为使大白菜等蔬菜保鲜喷洒甲醛(化学式为HCHO)溶液,酒店为延长海参存活期,用海水晶[含致癌物质亚硝酸钠(NaNO2)]配制人造海水养海参,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经检测该厂确认有9个批次的可口可乐产品中含极其微量的残留氯.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醛、亚硝酸钠、氯气三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甲醛.(2)甲醛中含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填最简整数比)(3)在亚硝酸钠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的两种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1.【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有机物就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根据甲醛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求算,判断含量最高的元素;根据化合价规则可以求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1)甲醛属于有机物,亚硝酸钠属于无机盐,氯气属于单质,故填:甲醛;(2)根据甲醛的化学式为HCHO,可以看出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填:1:2:1;(3)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氧元素;(4)在HCl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0,解得x=﹣1,在HClO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有(+1)+y+(﹣2)=0,解得y=+1,故填:﹣1,+1.【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种类的判断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4分)(2011•济南)国家卫生部门规定:自2011年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这三种物质被称为香烟的三大杀手,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三种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一氧化碳.(2)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C、H、N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5:7:1(填最简整数比).(3)尼古丁中,C、N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0:7(填最简整数比).(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③(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①吸烟会产生依赖性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③被动吸烟无害④生活中应远离有毒物质.【分析】(1)一氧化碳虽然含碳但属于无机物;(2)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计算C、H、N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3)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计算C、N两元素的质量之比;(4)根据吸烟的危害分析.【解答】解:(1)在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三种物质中,一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故填:一氧化碳;(2)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C、H、N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0:14:2=5:7:1,故填:5:7:1;(3)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C、N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0:14×2=30:7,故填:30:7;(4)①吸烟会产生依赖性②焦油能诱发细胞病变④生活中应远离有毒物质,是正确的;③被动吸烟危害更大,不是无害.故选③.【点评】吸烟有害人体健康是人们的共识,我们青少年不应吸烟,同时要宣传吸烟的危害,维护人体健康.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16.(10分)(2012•武汉模拟)现有一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O,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可能含有少量CO2.某化学课题组的同学欲用该混合气体进行系列实验:①检验CO2气体是否存在,并除去CO2气体②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的氧化铁③实验CO气体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气体生成物的性质试用下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完成上述实验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几种仪器组件的连接顺序应是:混合气体→(B )→(A )→(C )→(D)→(E );(2)仪器B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碳气体.(3)仪器C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4)仪器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5)反应进行完全后,若装置C中被加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减少a g,则生成的铁的质量是(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6)若没有仪器E,则本实验造成的后果是尾气排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分析】由题意知仪器的装配和连接,要完成以下任务:①检验CO2气体是否存在,并除去CO2气体;②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的氧化铁;③实验CO气体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以:(1)仪器连接顺序:检验二氧化碳→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CO气体还原氧化铁→检验气体生成物的性质→除尾气.(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碳气体.(3)实验CO气体还原氧化铁的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