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大一轮复习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47)
- 格式:docx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6
第3 讲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者“已知宇宙”(也叫总星系) 。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两类。
2.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相互绕转)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为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其太他阳恒系星他月行系河外星系3.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示意图)(1)太阳系①组成:太阳、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 物质等。
②八颗行星的位置: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火星, E 木星, F 土星, G 天王星, H 海王 星。
(2)地月系:由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
教材金句1 .银河系是2 000 多亿颗恒星密集的天体系统,直径约 8 万光年。
太阳系距离银心约 2.5 万光年。
2 .月球在环绕地球公转的同时, 也在自转。
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 全一样。
(2022 · 11 月浙江选考)图 1 为太阳系部份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 2 为某学生当日 看到的局部星空。
完成 1~2 题。
1.该时刻肉眼在(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2.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A.清晨B.正午C.黄昏D.子夜答案 1.D 2.D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判断天体位置、观察者所在的时空位置、地理实践力等知识和能力。
第1 题,读图可知,该时刻火星正好面对月夜,所以看不到月球,A 错误;火星为地外行星,故B 错误;地球位于火星与月球之间才可以遮住月球,故C 错误;在月球上的夜晚可以看到璀璨的火星悬在星空,故D 正确。
第2 题,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则该学生面对正南,且位于北半球。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在于理解与记忆,细节的记忆需要在平时
多加练。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轮复,系统性地研究高考地理知识。
1.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由内向外分为核心、地幔、地壳和水圈四个部分。
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分别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季节的变化。
1.2 气候与天气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统计下来的天气状况,天气则指较为短
暂的自然现象。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
1.3 植被和土壤
植被反映了某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土壤则与植被和气候密切相关,不仅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能对水源的净化和保持有一定的影响。
1.4 地貌和水文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隆起或凹陷的形态,水文则指地表水的循环和分布。
地貌和水文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都受到大气和水文圈的影响。
本章内容复习囊括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气候与天气、植被和土壤、地貌和水文这四个方面。
请同学们复习好笔记,并结合实践多练习,确保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应对。
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环境问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3.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4.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5.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考向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1.(2015·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第(1)题,由于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农药、化肥随灌溉退水流入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此外该区域气候干燥,湖水流动性差,造成污染严重。
第(2)题,乌梁素海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生活废水排放,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等,因而可以从减少排放、及时清淤、生物净化等角度思考。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近年来华北地区冬半年雾霾天气多发,PM2.5浓度增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完成2~3题。
2.导致该地PM2.5浓度变化的首要污染源是()A.生活燃煤排出的烟尘B.道路及建筑工地的扬尘C.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D.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3.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优化产业结构③加强环保执法力度④实施人工降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2.D 3.A考向二生态破坏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4.(2018·北京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典例1(2019·宝鸡调研)下图是“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甲)、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乙)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一架平均时速为1110千米的飞机从甲按最近路程飞往乙,约需要多少时间()
A.17小时B.15小时
C.13小时D.11小时
答案 D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
答案两地的经纬度;两地的半球位置和纬度带位置;两地的相对方位;可估算两地间距离。
典例2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图示河流水量丰富稳定,计划修建一个小水电站,仅就地形考虑,比较C、D、E三处,在何处建坝工程量较小?
答案E处。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
答案比例尺;等高距;不同等高线的数值及大小关系;示坡线;地形为丘陵;AB两点距离约为1cm,地面实际距离为400米;A为240米,B为240米~250米之间;河流的大致流为向由西南向东北;从地形考虑,C、D、E三处中,在E处建坝工程量较小。
典例3(2019·天水质检)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下题。
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
①E、F海拔一定相同②E、F海拔可能不同③M、N海拔一定相同④M、N海拔可能不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
答案上图为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地形剖面图;甲乙表示同一区域;甲乙图幅大小相同,等高线图中方向相同;两幅剖面图的数轴相同;乙图地形剖面线与甲图整体走向大体一致,但更详尽地展示出地形起伏状况;乙图中的等高线没有展示,若等高距与甲图相同,则等高线的数量相同,否则不同;MN在甲乙两幅剖面图中的数值均为300米,甲图中对应的点同在300米等高线上;EF在甲剖面图中高度相同,介于500~600米之间,在甲等高线图中对应的点介于500~600米之间,若按照水平距离在乙剖面图中标注对应的点,高度不同。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典例4(2019·阜阳质检)濒危物种红腹滨鹬繁殖于环北极地区,属长距离迁徙鸟类。
每年4~6月,我国黄渤海地区是其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
下图为“红腹滨鹬迁徙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完成一次图示路线迁徙往返,红腹滨鹬约飞行()
A.1.5万千米B.2.5万千米
C.3.5万千米D.4.5万千米
答案 B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想到了哪些解题技巧?
答案经线上1°的距离约为111km,纬线上1°的距离约为111×cos φkm;纬线上的最短距离看劣弧;经纬网上的距离一般为粗略估计的约数。
用排除法,找最接近的数值。
典例5(2019·河北承德联校期末)读图,完成下题。
一架飞机由A地飞往B地,其最短航程的飞行方向为()
A.先向正东,后向正南
B.一直向东南方向
C.先向正南,后向正东
D.一直向西北方向
答案 B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想到了哪些解题技巧?
答案地球表面两点间最短路线的四种情况。
排除法。
典例6下图于北京某地正午时刻拍摄。
读图回答下题。
该窗户的朝向是()
A.南偏东B.北偏西
C.南偏西D.北偏东
答案 A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想到了哪些解题技巧?
答案北京正午时的太阳方位及影子方位;地图中方向的判断方法画图(如下图所示):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典例7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丝绸之路能够促进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017年,中俄两国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共同打造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冰上丝绸之路”。
下图为“冰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据图和材料回答下题。
说出图中航道ab段的大致走向。
答案东南-西北向。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和描述?
答案借助北极圈分析南北方向;画出自转箭头,借其分析东西方向;说出两点连线的走向,而不是a相对于b的方位,也不是b相对于a的方位。
典例8(2019·驻马店月考)下图为“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岩层形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请指出P地的海拔。
答案介于0~500米之间,或介于1 000~1 500米之间。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描述?
答案海拔的绝对值或范围;单位为米。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典例9沿BE绘制下图所示区域的地形剖面图,要求突出地势起伏效果,绘图时采用的做法是什么?
答案缩小水平比例尺,扩大垂直比例尺。
或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用哪些术语?
答案地形剖面图的转绘方法;剖面图中地势起伏大小由什么决定。
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
典例10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题。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建等高的水坝,①比②淹没面积更大。
你是否赞同该观点?简述理由。
答案赞同。
由等高线分布知,②处建坝将淹没丙周围区域,①处建坝不仅淹没丙周围区域,还淹没甲周围区域。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先答出“赞同”;指出两地所处的位置;从等高线分布特点分析;指出两种方案的淹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