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作为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是我们职业的核心要素之一。
我们承担着培育孩子们的重要责任,需要具备非常熟练的互联网软文和高端文案撰写技巧,以确保我们所传递的教育信息具有高质量和准确性。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首先,作为孩子们成长的引路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它关乎教师的品格、修养和职业操守。
只有拥有端正的师德,教师才能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例如,教师应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言行一致,不仅在教育上有所规范,还在生活中注重自身修养,对孩子们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通过良好的师德行为,我们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的师风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展现出的风格和特点。
它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方面。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师风应该亲切、关怀、耐心和严谨。
我们应该用心倾听孩子们的需求,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关怀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严谨的教育方法,确保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科学、准确且符合孩子们的成长需求。
通过积极的师风塑造,我们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此外,幼儿园教师还应该具备熟练的互联网软文和高端文案撰写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互联网软文和高端文案撰写技巧,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信息。
通过精心编写的文案和软文,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教育内容,使孩子们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传播力,与家长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分享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和注意事项,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写关于教师是儿童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的生命故事
所谓重要他人是指教师、家长、同伴等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构成儿童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儿童发展最具动力的因素,因而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意义。
儿童的成长既是儿童自身在生理、心理上不断变化和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之交往的重要他人不断变化和转移的过程。
新生个体最初经历的社会化场所是家庭,父母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他人。
当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和幼教机构时,教师成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他人。
而且由于教师的专业性、权威性的地位,使教师的角色举足轻重。
幼儿园教师:孩子们的启蒙引路人
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用爱心和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点亮了启蒙之路的明灯。
作为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他们不仅教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和情感。
他们用温暖的笑容和耐心的指导,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建立起自信和勇气。
幼儿园教师们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同时,他们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团队中学会分享、合作和互助。
除了教学之外,幼儿园教师们还扮演着孩子们心理疏导者的角色。
他们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给予及时的关心和支持。
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耐心引导,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积极克服。
幼儿园教师们用他们的爱心、耐心和专业素养,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他们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伙伴,是孩子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在这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幼儿园里,让我们向这些辛勤耕耘的幼儿园教师们致以最
崇高的敬意!他们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启蒙引路人,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将永远铭记在孩子们的心中。
德育工作会讲话:做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尊敬的各位教职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做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作为学校的教职工,我们承担着德育工作的重要责任。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和素养。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孩子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就要扮演起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的角色,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首先,我们要做孩子们的榜样。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其他地方,我们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之行之一致,给孩子们做出正确的示范。
其次,我们要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善意和关怀的态度去面对每个孩子,积极引导他们的成长。
我们要对他们的困扰和问题保持敏感,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只有真正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我们才能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最后,我们要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我们要教他们区分善恶,明辨是非,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
我们要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教育者是你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
我们会一直关心你们的成长,给予你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同时,希望你们能够珍惜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你们的期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成为一个有品德、有素质的人。
谢谢大家!。
为什么教师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最可贵的引路人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守护者、品德的塑造者和未来的指引者。
教师之所以被视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最可贵的引路人,原因是多方面且深刻的。
首先,教师为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从基础的识字算数,到复杂的科学原理、文学艺术,教师们用耐心和智慧将知识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
他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不断自我提升,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其次,教师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成长中的孩子常常会面临各种困惑、挫折和压力,如学习上的困难、与同学的矛盾、家庭环境的影响等。
教师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关爱的心,及时发现孩子们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困扰。
他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给予理解和支持,用温暖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教师还会教导孩子们如何应对挫折,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情绪调节能力,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再者,教师是品德的榜样。
孩子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一个品德高尚、正直善良、富有责任感的教师,会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以身作则,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关爱社会,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他们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孩子们成为有道德、有良知的社会公民。
教师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但有时这些天赋可能被隐藏或未被发现。
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他们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事物,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1.Def品德:广义的品德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内容。
狭义的品德专指道德品质。
2.对道德的理解分为两类:内在品质、行为规范和原则。
3.品德与道德、德性的关系是什么?答:从品德与道德的内涵看,品德与道德相似,可以说两者是“内”与“外”的关系,即道德存在于社会领域,品德存在于人的心里。
德性是内在的东西,是一个人追求自己品质的一连串活动。
4.品德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答:四要素+道德需要+道德境界。
四要素: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5.个体品德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答:①先依从。
此时个体并非真心愿意,而是处于外在的奖励或惩罚而遵守道德规范。
②再认同。
此时个体在认识,情感,行为上与规范保持一致,从而自愿地遵守规范。
③最后信奉。
此时个体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规范本身的价值,将规范内化,作为个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6.额叶:专门负责道德发展的神经中枢。
7.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答:道德源于生活,道德在生活中,道德为了生活。
生活为道德提供了后天的可能性。
8.儿童生活的特点是怎样的?答:①儿童生活是“身体生活”。
儿童主要用身体进行活动,体验生活。
②儿童生活是“本能生活”。
儿童在生活中并不刻意追求什么,也没有什么规划和设计,他们本能的嬉戏,游戏,玩耍,好奇,想象,探究,充满童真,他们生活在其中,乐在其中。
③儿童生活是“日常生活”。
儿童咋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建立情感性关系,以自身的兴趣爱好重复着他们的游戏等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他们对世界、人、道德等方面的自身体验。
9.儿童生活的主要存在方式是怎样的?答:①关系性生活。
儿童生活中主要有三种关系:亲子、师生、同伴关系。
其中亲子关系是基础与核心。
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师生、同伴关系对儿童品德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②活动性生活。
主要有三种:游戏活动、仪式活动、叙事活动。
③学习性生活。
学习是人的天性,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生活。
教师——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张慧 09教育学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重要他人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对儿童的影响并不限于人格与自我发展方面,而与儿童的认知与学习、信念与态度、社会性和个性以及情感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具有多层次多途径的内在联系,因而具有广泛性全方位性和深刻性。
可以说,儿童的成长过程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的变化发展。
可想而知,教师在儿童漫长而多变的求学之路上的影响深远。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培养其高尚的德性。
教育首先是一向专业化的工作,他要求长久的学术严谨态度,能激发教学求知欲、爱的能力、创造力、科研能力,并拒绝科学简化论,教学同时也要求为自由而战的能力,没有这一点,教学将失去意义。
各个时期各个社会的教学目的、原则不同,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学实施主体的教师则担负着不同的教育职责。
教育应是在一种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前提下而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同时也是学习者——工作,既有趣又严格:他要求严肃性以及科学的物质的情感的准备。
他是这样一种工作,要求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培养特定的爱,不仅爱他人,更要爱教学所包含的过程。
没有爱的勇气,没有不轻言放弃的勇气,就不可能有教育。
简言之,没有长期培养的新鲜而深思熟虑的爱,是不可能做好教育工作的。
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对儿童的影响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及目标有步骤的对儿童施以影响。
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同于具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不同于和自己玩耍学习的伙伴,教师在儿童心目中具有权威地位,较之于父母,教师对儿童的要求指导教导纠正更能使儿童形成或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而且儿童更容易受到教师所带来的有形及无形的影响。
那么,教师是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呢?我认为来自两个主要方面——教师教育行为及教师期望。
相对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外在、显现,对儿童的影响也更为直接。
为什么教师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教师。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守护者、价值观的塑造者、梦想的启发者,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从牙牙学语的拼音字母,到复杂深奥的数理化公式;从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到蕴含人生哲理的经典文学;从简单的生活常识,到前沿的科学技术,孩子们所获取的知识,大多来自教师的辛勤传授。
教师们通过精心准备的课程、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课堂上,教师用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表达,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他们会根据不同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学习的步伐。
当孩子们遇到难题时,教师会耐心地解答,不厌其烦地引导他们思考,直到他们理解为止。
这种知识的传承,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教师是品德的培养者。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而教师,在孩子们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教会孩子们诚实、守信,让他们明白“言必信,行必果”的道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鼓励孩子们说实话、做实事,对于诚实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撒谎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懂得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教师培养孩子们的善良和同情心。
他们会引导孩子们关心他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分享和关爱。
在班级活动中,组织孩子们一起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
教师还教导孩子们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后果。
通过布置任务、组织团队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锻炼自己的能力。
教师是心灵的呵护者。
·课程与教学·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梁玉华1**梁学芹2董昕3(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2四川井研县新兴九年制学校,井研,613100)(3天津河西区第一幼儿园,天津,300202)教师是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教师(或幼儿)的行为引起幼儿(或教师)的行为或价值观改变的过程。
〔1〕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探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频率、发起者、内容等问题,思考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一、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研究者在T 市选取了市示范幼儿园、一级一类幼儿园和一级二类幼儿园各1所,从这3所幼儿园中分别抽取小、中、大班各1个,共观察了12个集体科学教育活动,从中收集到394起师幼互动事件。
因为本文探讨的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问题,所以本研究对象既包括这9个班的240名幼儿,也包括这9个班的18名教师。
其中,小班幼儿63名,中班幼儿85名,大班幼儿92名;男孩109名,女孩131名。
18名教师在学历、年龄等各方面的分布都较为均衡,既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也有高中、专科学历的教师;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刚入园的新教师。
(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本文主要考察自然状态下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所以主要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主要观察师幼互动的发起者、频率、内容等方面情况。
2援访谈法采用访谈法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教师对自身互动行为的解释与分析,二是探查教师对幼儿互动行为的看法与观点,三是了解教师对师幼互动状况的思考。
对18名教师的访谈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观察之后的非结构式访谈,即不设置固定的访谈题目,主要围绕现场观察到的师幼互动现象随机访谈教师;二是半结构式访谈,即在【摘要】通过对12个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调查发现,当前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频率较高。
为什么教师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值得尊敬的人当我们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总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在我们懵懂无知的时候,给予我们知识的滋养;在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为我们点亮前行的明灯;在我们失落沮丧的时候,给我们温暖的鼓励和支持。
这些人,就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教师。
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和关爱,成为了孩子们生命中最值得尊敬的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从我们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教师就承担起了传授知识的重任。
他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鲜活易懂。
无论是语文中的诗词歌赋,数学中的定理公式,还是科学中的奥秘探索,教师们总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他们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学习,更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教师们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让我们轻松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他们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直到我们完全理解为止。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他们还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可以说,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我们就无法获得丰富的知识,也就无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教师是品德的塑造者。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我们树立榜样。
他们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勇于担当。
在我们犯错时,他们不是严厉地批评指责,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让我们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教师们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实际的案例,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善良、正直、勇敢和坚韧。
他们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道德、有良知的人。
这种品德的塑造,将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教师是心灵的呵护者。
孩子们的心灵是脆弱而敏感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幼儿园教师是培养儿童的重要人物,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是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的教育精神。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多方面的。
他们不仅要教授孩子们各种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礼仪。
孩子们处于成长和探索的阶段,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探索和学习,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和社会,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们的启蒙者,他们需要在教学中考虑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为每一个孩子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是指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和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们需要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注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合理地组织教学和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教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精神包括情感、思想、文化和道德方面。
在幼儿园教育中,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思想教育,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坚定和勇气。
在文化方面,幼儿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接受并理解多元文化,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各种文化、习俗和传统的元素。
在道德方面,幼儿园教师应该传授孩子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师是培养儿童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是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的教育精神。
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教育和全面发展,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和兴趣,引导他们正确成长。
同时,幼儿园教师需要注重与孩子们的交流和互动,为他们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希望幼儿园教师能够不断践行师德师风,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教师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可贵的引导者当我们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往往会发现,在那段充满懵懂与探索的岁月里,有一群人如明灯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就是教师。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滋养者、品德的塑造者和未来的引领者。
他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知识的源泉。
在孩子们刚刚踏入学习的殿堂时,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教师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无论是语文中的优美词句,数学中的奇妙定理,还是科学中的神秘现象,教师都能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理解并吸收。
他们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宝库,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而且,教师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会引导孩子们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也是品德的楷模。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知识的积累,品德的培养同样重要。
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孩子们传递着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着诚实、善良、宽容、勤奋等美德。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行为,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集体、有责任感。
教师的教诲如同春雨,润物无声,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还是心灵的守护者。
孩子们在成长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可能是学习上的压力,可能是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家庭环境带来的影响。
在这些时候,教师就像温暖的港湾,给予孩子们安慰和支持。
他们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烦恼和痛苦,用关爱和鼓励帮助孩子们度过难关。
教师的关怀让孩子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爱,从而建立起自信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再者,教师是梦想的点燃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梦想,而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他们能看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师会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师你是孩子成长的伙伴教师,你是孩子成长的伙伴教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是他们的知识搬运工,更是他们心灵的抚慰者。
作为孩子的伙伴,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温暖和引导。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陪伴与关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教室是孩子们与教师交流的平台,但教师的关心和陪伴并不止于此。
他们应该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无论是课堂内外,教师都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和需求,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倾听者。
2. 激发兴趣与发展教师应该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己任。
他们应该运用各种方式,让孩子们对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
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习变得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培养自信与品格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发展他们的特长,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通过榜样的力量,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格。
4. 倾听与引导教师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倾诉对象,给予他们温暖和理解。
孩子们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惑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5. 促进合作与团队精神教师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项目,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良好的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孩子们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应该引导他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
总结: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伙伴,教师承载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应该给予孩子们关怀和陪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正确的品格。
小学老师你们是孩子们的忠实伙伴作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导师,小学老师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伙伴之一。
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启蒙者和朋友。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小学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他们在孩子们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
首先,小学老师是孩子们的知识启蒙者。
他们负责传授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帮助孩子们建立坚实的学习基础。
他们能够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形式,通过故事、游戏和实验等互动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交流,小学老师能够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合适的学习计划。
此外,小学老师也是孩子们的引路人。
他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知识的世界,展现给他们广阔而多样的学习领域。
他们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尝试。
小学老师促使孩子们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他们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除了知识启蒙和引路人的角色,小学老师还是孩子们的朋友。
他们用关心和理解来打开孩子们的心扉,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小学老师能够理解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老师和孩子们之间形成了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承担这些角色过程中,小学老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引导者。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孩子们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老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忠实伙伴,为他们的成长贡献力量。
总结起来,小学老师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伙伴之一。
他们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更体现在引路、启发和陪伴上。
小学老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终极目标: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摘要】本文从重要他人含义的阐释出发,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终极目标应是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
从教师涵义、作用、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的意义几个方面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终极目标是成为学生成长重要他人的原因,继而提出相关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政策的保障、观念的引导和行动的落实。
【关键词】专业发展目标重要他人任何个体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受到来自他人的影响,如父母、同学、朋友、教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等,这些人物会对个体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对于学生而言,从其所处的校园环境来看,教师在学生一生当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观念的形成起着引领者、导航者的作用。
而教师为什么要将自己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定位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然后又该如何去做,这需要我们理清思路,以便更好地诠释教师这个重要而又神圣的职业。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受到来自他人的影响,但影响产生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
何为重要他人,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何要加上“终极”二字,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一)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社会学提出的一个概念,随着学科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引入到教育社会学中。
通过对此概念的正确把握,能够清晰地理解重要他人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1.含义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
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提出“泛化他人”的概念,用来阐述“自我”的形成。
在米德看来,“泛化他人”可以被看作角色扮演过程的普遍化,它体现的是群体的态度,“于是我们得到一个‘他人’,他是参与同一过程的那些人的态度的组织”。
[1] 顾明远等人则认为,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自我发展(尤其是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和群体,即对个人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群体等。
《教师要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读后感刘璐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将老师视为学生的伯乐,因为学生有了先生的教育和提携,才有可能金榜题名,步入仕途。
而现在,社会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个特别的理论: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所谓重要他人,就是对他人的人生和未来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产生了巨大转折点的人。
一位老师真的可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改变学生一时甚至一生的命运吗?我看完学校邮箱的这篇文章后,找到了答案。
如何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呢,我认为首先要懂得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变得天马星空,他们往往为了同一个问题而各抒己见。
举个简单的例子: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这个脑筋急转弯在过去只是一个需要变通的数学题,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却有了许多新解。
他们并不是急着回答问题,而是将问题设定了许多客观条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提问。
手枪类型,涉及到军事;枪声分贝,涉及到物理;保护动物,涉及到法律;有没有其他的树和鸟,又涉及到推理。
又如,在学习球是什么形状时,传统的回答是圆形。
然而现在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质疑,那么羽毛球,橄榄球又是什么形状呢?面对这些爱举一反三,不按套路出牌的学生,无疑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固有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摒弃所谓的经验主义,锐意创新。
教师不但要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在看待问题上也要有新的视角和看法。
回首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不乏敢于创新的先驱。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清朝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无不是对旧规则和旧秩序的挑战。
而近代著名的新文化运动,更是一场面对内忧外患,一些具有救国图存的文人志士所领导的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解放思想,追求自由民主的文化大改革。
这些变革和创新,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小学老师您是孩子们的人格塑造者作文:小学老师,您是孩子们的人格塑造者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在他们的社会化和人格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小学老师,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的榜样和指导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老师对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并分析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首先,小学老师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育者。
他们教给孩子们知识,不仅仅是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的规范。
在教室里,老师们教导孩子们守纪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道德准则,并通过自身言行示范让孩子们在模仿中学习。
孩子们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观念,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小学老师是孩子们情感发展的引导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需求,而小学老师懂得如何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
他们不仅给予孩子们关怀和爱护,还激励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能够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鼓励他们正面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些指导和支持对孩子的情感成长至关重要,塑造了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另外,小学老师是孩子们社交能力培养的推动者。
在学校里,孩子们会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和人际关系。
而小学老师则负责引导和指导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交技能。
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些社交技能对于孩子们的日后发展和与他人的良好互动至关重要。
最后,小学老师是塑造孩子们积极心态的引路人。
他们通过鼓励、赞扬和正面反馈,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面对的挫折和困难数不胜数。
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老师的支持和关怀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不仅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还教导他们如何积极面对失败和困难,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师:儿童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如果说儿童是拔节生长的树苗,教师就是那孕育树苗的土壤;如果说儿童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教师就是那与花朵血肉相连的枝叶;如果说儿童是振翅飞翔的小鸟,教师就是那目送其远去的鸟巢……没有儿童的幸福成长,教师就失去了其最可贵的存在价值;没有教师的自我发展,儿童就失去了更有力量的精神引领与灵魂感召。
儿童与教师,他们共同呼吸在学校这片放飞梦想的蓝天之下,他们共同成长于课堂这个充盈灵性的舞台之中。
促进儿童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教师最伟大的使命,而他们自身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又在儿童身心特征的巨大影响下,在与儿童双向互动的反思性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得以提高。
那么,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究竟如何影响儿童发展?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能力?这些都日益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与实践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主编的《教师与儿童发展》一书旨在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
该书全面概括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了教师与儿童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教师素质提高这一复杂课题的丰富内涵,尝试建构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师与儿童发展的理论框架。
全书极具新颖性、前瞻性,强调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与实践指导的紧密结合以及儿童发展研究与教师发展研究的紧密结合,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对于教师与儿童发展理论的丰富以及实践的深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无庸讳言,教师,作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他人,构成了儿童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儿童发展最具动力性的因素。
因此,如何科学、深入地理解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厘清教师角色的内涵与功能,便是本书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本书前两章,从当代个体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入手,探讨了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不同角度阐述了教师角色的复杂内涵及其在特定时代、社会条件下的变迁,着力勾画了世纪之交我国教师角色丰富而饱满的内涵——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儿童发展的促进者、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育生活的同构者、教育价值的思考者。
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
教师要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学生生命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属于心理学上的一个词,是指对另一生命成长过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人,这些影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从而改变他的人生,决定他未来的事业和生活的幸福程度。
我们应该用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完善自己,做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一、拥有专业学识,散发迷人魅力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人没有全才,不是万能的,但选择了做教师,就必须“有所为”,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每位教师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潜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自身价值做一个“特色教师”:在教学上做一个悉心指导的“好导演”,做一个带来语言盛宴的“艺术家”,做一个对信息技术驾驭自如的“高手”,成就孩子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在班务管理上做一个“规范严明”的“好当家”,培养出自主管理的“小机灵”;思想教育上做学生知心的“大朋友”,用足够的爱心呵护他们成长;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有一项特长、有个人教育风格的特色教师。
二、爱心一路同行,照亮孩子前程“爱”是永恒的主题。
老师的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一切言行的原点,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富有爱心规范的语言和行为让老师散发特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很好的表率作用。
我从没上过幼儿园,刚上学时,不会听普通话,不会写一个字,在班里是明显落后于他人。
记得老师教我们学拼音“a”的时候,在黑板示范之后,叫我们在拼音写字本的四线格上练习写,我竟然在四线格下面的田字格写满挤挤的4个“a”,让周边同学哭笑不得。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一片嘲笑声中,老师的一句“写得多漂亮啊,如果能写在四线格上就更好了”让我又勇敢、高兴地抬起了头,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按要求写了一个,让一分钟前大失信心的我突然有了胜利者般的笑容。
教师——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
张慧 09教育学
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重要他人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对儿童的影响并不限于人格与自我发展方面,而与儿童的认知与学习、信念与态度、社会性和个性以及情感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具有多层次多途径的内在联系,因而具有广泛性全方位性和深刻性。
可以说,儿童的成长过程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的变化发展。
可想而知,教师在儿童漫长而多变的求学之路上的影响深远。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培养其高尚的德性。
教育首先是一向专业化的工作,他要求长久的学术严谨态度,能激发教学求知欲、爱的能力、创造力、科研能力,并拒绝科学简化论,教学同时也要求为自由而战的能力,没有这一点,教学将失去意义。
各个时期各个社会的教学目的、原则不同,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学实施主体的教师则担负着不同的教育职责。
教育应是在一种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前提下而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同时也是学习者——工作,既有趣又严格:他要求严肃性以及科学的物质的情感的准备。
他是这样一种工作,要求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培养特定的爱,不仅爱他人,更要爱教学所包含的过程。
没有爱的勇气,没有不轻言放弃的勇气,就不可能有教育。
简言之,没有长期培养的新鲜而深思熟虑的爱,是不可能做好教育工作的。
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对儿童的影响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及目标有步骤的对儿童施以影响。
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同于具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不同于和自己玩耍学习的伙伴,教师在儿童心目中具有权威地位,较之于父母,教师对儿童的要求指导教导纠正更能使儿童形成或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而且儿童更容易受到教师所带来的有形及无形的影响。
那么,教师是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呢?我认为来自两个主要方面——教师教育行为及教师期望。
相对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外在、显现,对儿童的影响也更为直接。
教师教育行为可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
言语行为是教师直接接住语言来传递教育信息的行为,非言语则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目光接触等无声形式来传递信息的行为。
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教育互动、活动互动的过程中要运用良好的语言素养、恰当的谈吐举止,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鼓励,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及生活心态。
根据教师使用权威和控制儿童的程度,可将教师的教育行为分为三种: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专制型行为的教师控制一切,学生主要是听从。
这种方式造成教师的专制,学生要么依赖于教师安排一切,要么反抗教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同样具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具有能动性,过分的专制压抑学生个性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长远发展;放任型行为的教师则对班级的一切完全或极少加以控制、参与,任由学生自己决定。
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但他们缺乏必要的教师指引难免会误入歧途,无法分清善恶或者难以团结起来共
同完成某项目标;上述两种教学行为是两个极端,而最理想的应该就是民主型行为。
这种行为的教师与儿童共同讨论决定相关的事宜,并参与儿童的各种教学活动,再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的同时再恰当的时候给予指导,使得儿童健康发展。
教师期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期望,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通过教育实验研究发现,教师期望对儿童发展就有直接重大的影响,证明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根据对儿童的总体印象对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期望,受不同的期望的引导和影响,教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进行区别对待。
教师对儿童抱有较高期望时,教师与儿童相处的心理气氛就会比较积极融洽;教师会更信任儿童,不仅给予其更多的语言鼓励,而且会用微笑注视肯定手势关怀性接触等身体语言对其进行鼓励;教师会给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和锻炼的机会,经常提问他们,对他们有更高的学习和行为要求,儿童也更有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等等。
可见,较高期望带来的良好教育效果绝非偶然。
另一方面,当教师对儿童形成消极期望后,教师对低期望儿童倾向于消极对待。
教师更容易忽视这些儿童,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在课堂上,很少给这些儿童回答问题或表现的机会,也不愿耐心启发、引导他们回答;若回答不正确,教师倾向于做更多的批评;教师也较少运用各种语言或非言语的方式来激励他们。
消极期望导致消极的教育后果,儿童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很多实际的例子都可以说明不同的教师期望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及转变有很大影响。
教师不同的期望和由此产生的区别对待,会为儿童所感知内化并深刻影响到其心理及行为的发展。
由于学生,特别是年幼儿童缺乏完善的自我概念系统和自我评价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对他们生活产生充分影响的“重要他人”,教师的突出作用更会影响到儿童的行为及价值体系,最终造成儿童的心智及行为发展的不同结果。
另外,教师期望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调整。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
每个儿童,无论他现在如何,并不能说明他将来就是如此,只能如此,不应该过早的给儿童下定论,教师要对儿童有信心,要相信他们能过发展的更好。
其次,儿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以发展的眼观看待儿童,将消极期望转换为积极期望,尽力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发展的支持与引导。
教师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他者之一,应当积极的完善自我,给孩子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为儿童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德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