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上古西亚
- 格式:pdf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54
一.原始社会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被国际学术界肯定了的最早的人科成员。
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约在550—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
南方古猿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
是人类形成阶段的主要代表之一2.能人(完全形成的人):学术界确定的最早的人属成员,也称“早期猿人”。
能人头骨壁薄,眉脊不明显,頬齿,特别是前臼齿,比南方古猿非洲种为窄,能人最显著的特点是脑量扩大。
下肢骨明显具直立行走的特征,手骨表明其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够对握,但还不很精确。
“能人”化石所在的地层,年代约为距今180万年。
奥杜韦文化3.直立人:承上启下,语言,火(天然火),旧石器时代早期4.智人:脑量增大尤为明显,体质进化和文化发展,人工取火,旧石器时代中期5.原始群: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
其经历的时间大致是距今1400万年前到距今300万年间,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其代表群体。
由于他们处于由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为了生存,他们以群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集体劳动和生活。
这种组织形式尚不稳定,尚没有真正的组织原则和规例。
6.血缘家族: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或族群按血缘群婚关系组成,族内同辈男女之间可以互为婚配。
因为它出现在氏族公社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前氏族公社。
它存在的时期大约相当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7.氏族: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
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
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氏族的管理实行民主制,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
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8.普那路亚婚: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一种婚姻形态,又叫做族外群婚。
在一定范围内的同辈男女共为夫妻,即一群姊妹和另一群男子或一群男子和领一群怒自相互通婚,但禁止旁系的和同胞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这时共夫的姊妹间、共妻的兄弟间互城“普那路亚”9.母系氏族公社:早期氏族的形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社会的基本细胞。
古代西亚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古代西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包括了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等国家。
该地区地势多为平原和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降雨稀少。
1.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之间,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其地形主要是两河流域平原。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沃土,适宜农耕,因此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 叙利亚地区叙利亚地区则是一片干旱的荒漠地带,但却是重要的贸易交通枢纽。
叙利亚地区地处地中海东岸,依山傍海,气候温和,适宜聚居和农耕。
二、历史古代西亚地区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39年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
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包括苏美尔、亚卡德、巴比伦和亚述文明。
这一文明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崛起,发展出了曼德拉建筑、楔形文字、城邦国家和宫廷文明等成就,对后世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代阿兰古代阿兰是古代西亚地区的另一个重要文明,位于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
古代阿兰文化继承了苏美尔和巴比伦文化,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三、文化古代西亚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方面。
1. 语言文字古代西亚地区的语言文字非常繁荣,包括楔形文字、亚述文字、阿拉米文字等。
其中,楔形文字是在苏美尔文明中产生、在巴比伦文明中发展的一种古代文字系统,对后世的文字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宗教信仰古代西亚地区的宗教信仰非常多样,包括苏美尔的宗教信仰、巴比伦的宗教信仰、亚述的宗教信仰等。
这些宗教信仰包括了对各种自然现象和宇宙力量的崇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体系。
3. 建筑艺术古代西亚地区的建筑艺术以巴比伦、尼尼微、阿兰的遗迹为代表,以金字塔、宫殿、神庙等建筑为主,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宏伟的建筑规模,展现了古代西亚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四、宗教古代西亚地区的宗教信仰非常丰富,包括了苏美尔的宗教、巴比伦的宗教、亚述的宗教等。
古代西亚知识整理整体认知:地理位置一、两河流域(B)(一)政治1.前3500年,文明出现2.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3.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4.前8世纪,(起源于两河流域北部)亚述帝国建立(二)经济1.两河流域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2.古巴比伦王室和神庙、商人、贵族、官员拥有许多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3.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亚述开辟海外贸易4.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房贷业务,借贷形式呈现多样化,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5.古巴比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除明确规定党人士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必须有双方盖章以及证人的签名6.两河流域最早出现村落(耶莫遗址)7.两河流域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三)文化1.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2.文学: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放映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3.建筑艺术:泥偶雕像、壁画、人首飞牛石雕(亚述王宫的守护神,国王权力的象征)、竖琴嵌板画,体现专制帝国统治者威严4.法律:《汉谟拉比法典》①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法典反应了古巴比伦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③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资料5.宗教信仰:信奉安努、恩利尔、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6.科学技术:60进制二、小亚细亚(A)(一)政治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前14世纪鼎盛,前13世纪衰落(选必三P35)(二)经济1.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2.农耕技术、青铜器起源于西亚;小亚细亚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3.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三、伊朗高原(D)(一)政治前6世纪,(伊朗高原)大流士一世建立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波斯帝国(后被压力山大帝国取代):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③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⑧四、阿拉伯半岛(C)(一)政治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二)经济1.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得到很大发展,从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陆上和海上贸易汉志商道、掌控东非环印度洋贸易2.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三)文化1.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遗产,把其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阿拉伯文化2.文字:阿拉伯文3.文学:①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的“悬诗”②故事集《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影响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终成眷属》,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建筑:清真寺5.宗教:伊斯兰教6.科学:①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星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③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产生很大的影响,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④伊本西那《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长期用作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⑤阿拉伯数字7.阿拉伯商人/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三章上古西亚诸国第一节两河流域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一、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
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与埃及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处于干旱地带,需要利用河水灌溉。
但也有不同之处:尼罗河上游因为有大湖调节,每年泛滥的水量较稳定,两河每年泛滥的水量则因上游雨雪量的变化而变化颇大,易于成灾;另外,尼罗河来自热带,泛滥时带来大量腐殖质肥料,两河流域则缺少这样的天然肥料。
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的自然条件也稍有不同:南部地势低平,两河相距较近;北部河岸高起,两河相去又远。
所以南部比较便于灌溉,也较易受水灾,这使两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最初并不适于农业,甚至不适于住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都在山坡或山麓、丘陵上,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都在北方和东方的山地上,因为那里雨水稍多,又无河流泛滥威胁。
公元前五千年代,人们开始在山坡上截引溪水浇地,随后逐渐迁到河谷平原。
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讲苏美尔语。
约公元前三千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同的人到了苏美尔以北的地区,因为后来他们在那里建立了阿卡德国家,所以被称为阿卡德人,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语系。
二、苏美尔城邦。
从约BC4300年起,苏美尔各地开始了氏族公社解体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过程。
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BC4300-3500年)、乌鲁克文化期(BC3500-3100年)、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2700年)。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苏美尔各地出现了较大的神庙建筑,它可能是经济合作和管理中心。
当时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陶器、铜器。
根据墓葬出土的像部落首领的男俑判断,此时苏美尔已经开始了原始社会的解体。
古代西亚文明发展的历程
古代西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历史上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文明,如
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等。
这些文明的崛起和发展,不仅对西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早的文明之一是苏美尔文明,其出现在公元前4千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即今天的伊拉克地区。
苏美尔人发明了彩陶、轮盘、象形文字等重要技术和工具,建立了复杂的城市国家,并形成了独特而繁荣的社会经济系统。
苏美尔文明对政治、法律、宗教、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亚其他文明的基础。
巴比伦和亚述是苏美尔文明的后继者,其在公元前2千年左右逐渐崛起。
巴比
伦帝国成功地将苏美尔的文明传承下来,发展了更复杂的行政制度和社会组织。
它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文本之一,对后世的法律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比之下,亚述帝国更加军事化,采取了强大的军事手段扩张领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波斯帝国是古代西亚文明中的另一个重要力量。
它在公元前6世纪末期崛起,
最终征服了巴比伦、亚述和其他周边地区。
波斯帝国采用了宽容的统治政策,尊重各个民族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建立了庞大而稳定的帝国。
波斯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货币制度的国家之一,其国家邮递系统和卡里恩道(古代的公路)也在交通和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多样,从苏美尔到巴比伦、亚述
再到波斯,每个文明都在不同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让西亚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枢纽,为后世文化和社会的演进奠定了基础。
古代西亚文明发展史
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是最早的人类文明之一。
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区,即所谓的“肥沃月弯带”。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繁荣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是农耕和畜牧业的理想地带,同时也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苏美尔时期和古巴比伦时期。
苏美尔时期是城邦的阶段,各个城市之间互相竞争,商业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邦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的统治使得巴比伦城成为了西亚最强大的城市,其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今天。
在古巴比伦王国之后,亚述帝国崛起,成为了该地区的霸主。
亚述帝国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其统治者以残忍著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亚述帝国逐渐衰落,被波斯帝国所取代。
波斯帝国时期,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达到了新的高度,但随着希腊的崛起,波斯的统治被终结。
总的来说,古代西亚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这些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在科技、文化和商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