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2-3-1)古代西亚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30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世界古代史知识1一部分史前人类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要知道。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二部分古代西亚诸文明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要掌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要掌握。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四部分古代印度文明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为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性和实质。
3.新兴宗教与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五部分古代希腊文明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简答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出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以及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2.希波战争与伯罗本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要熟记,这是很重要的知识。
要注意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1.罗马共和国时代要注意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3.屋大维为维护元首政治采取的内外政策;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统治的政策措施及历史地位。
4.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概念解析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11了解概念,查看第二单元的标题及篇目作为第二单元的开篇,让学生总体把握本单元的主题及结构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展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任务一:1、回忆所学知识,请在地图上找到所列的古代文明产生的时间与区域。
2、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文明呈现什么特征?答:多元化、多样性。
3、预习课文并观察本课三个子目所在的时空,试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答:逻辑关系: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阿拉伯帝国处于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观察地图、回忆高一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预习新课内容,完成任务一。
理解本课学习内容的的时空;了解本课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
一、古代西亚、北非文化基础知识整理任务二:阅读教材,整合知识,完成表格。
整理课文基础知识,填写表格。
整合课文,利用表格把课文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二、合作探究一:探寻古代西亚文化任务三: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探索地理环境与古代西亚文化的关系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也称新月沃地。
其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加喜特人和波斯人居住在新月沃地东边的伊朗附近。
1.在左图找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并指出相比邻近地区它有何优势?右侧表格中新月沃地的政权更迭与左图地理位置有何内在联系?1. 相比周边地区(阿拉伯、伊朗),两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提供了水源和农耕平原。
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古代史:研究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奴隶、封建以及原始社会三种社会制度的历史。
原始社会:始于人类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各阶段中最漫长的阶段。
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活。
奴隶社会:在奴隶制社会里,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处于主导的占支配的地位。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完全占有奴隶。
封建社会:封建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的大土地所有制与个体性小生产相结合。
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归封建主个人或封建主阶级集体(国家)所有;而劳动农民本身也在不同程度上为封建主所占有。
第一章原始社会1.社会始于人类的形成。
2.学者根据人类体质形态和智力进化的情况,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等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3.西方—西欧东方—西方以外的地方,以中国为主。
4.东西方历史的不同:(1)土地制度不同:东方-土地国有制西方-土地私有制(2)宗教不同:佛教——印度伊斯兰教——阿拉伯6世纪穆罕默德基督教——罗马教皇产生于亚洲,安在欧洲(5世纪),从欧洲走向世界。
1世纪在罗马发展。
亚洲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东方: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但一直在皇权之下。
西方:宗教有很大权力,政教合一,凌驾于王权之上。
(3)封建城市不同东方——行政消费中心西方——生产是西方封建城市的生命线,有生产而产生的发展。
第二章古代埃及1.金字塔:埃及法老修建的陵墓,外形酷似“金”字,是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世界之谜。
第四王朝是埃及王国建造金字塔的鼎盛时期。
2.狮身人面像:在哈夫拉金字塔附近有一座用整块的天然巨石凿成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高20米,形象高大威严,雄浑宏厚,为古代文明的奇观,是古代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3.木乃伊(干尸):古代埃及人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相信人死之后,其灵魂可以附着在保存的木乃伊上得到“复活”,在所谓另一个“世界”上继续生存。
(清除易腐烂的→填充香料→用药水泡70天→晒干内脏、脂肪)4.太阳历: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人根据天狼星和尼罗河水涨落的关系而制定出的历法,分作12个月,365天,它是今天公历的来源。
世界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原始社会1、人类的始祖:。
2、人类出现时间:。
3、完全形成的人:1)分为、、、四个阶段。
2)早期猿人代表是:。
晚期猿人的代表是:,。
早期智人代表是:,。
晚期智人代表是:,。
3)出现时,现代人种差异显现出来。
4、母系氏族公社特点:“”,在社会上居主导地位。
5、父系氏族公社特点:“”;在社会上居主导地位。
奴隶社会1、古代埃及1)年,尼罗河两岸出现奴隶制小国。
2)年,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3)公元前15世纪在位时,埃及成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军事帝国。
4)世纪,埃及被波斯灭亡。
2、古巴比伦1)年,两河流域出现苏美尔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
3)制定了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1)年,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分别是:、、、。
4、古代希腊1)年左右,爱琴文明发祥于。
2)世纪,希腊出现奴隶制城邦,最重要的是和。
3),雅典成为奴隶制共和国。
4)世纪后期,当政时,雅典处于全盛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5、古代罗马1)年,罗马成为奴隶制共和国。
2)罗马先后征服和(通过世纪的战争),世纪时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年,建立军事独裁。
年,建立罗马帝国。
4)年,罗马帝国分裂。
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6、古代的战争与征服1)世纪,古代伊朗以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
2)世纪早期至中期,波斯三次出征希腊,史称战争。
3)世纪后期,马其顿控制希腊。
亚历山大扫荡了和,占领,灭,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定都。
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世纪时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大帝国。
东起,西临,南抵,北达。
7、古代科技和文化1)古埃及使用,形成于年左右。
2)古代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
3)古代印度发明了的计数法。
12世纪时,由传到欧洲。
4)《》是欧洲最著名长篇作品,包括《》和《》两部。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属于大河文明,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1)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象形文字(2)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秩序。
(3)古印度:兴起于印度河流域,推行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的种姓制度,实质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发明阿拉伯数字;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早期教义(倡导众生平等)。
2.西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属于海洋文明※(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早期文明是爱琴文明。
古希腊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著名城邦斯巴达(崇尚武力),雅典以(民主政治)著称。
“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43——429年),雅典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特点:①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政治;②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③保障:法制严格、健全;④范围(局限性):限于成年男性公民。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自由、开拓进取精神,推动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罗马:(布匿战争)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1453年保守落后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崩溃和上古历史的终结。
(3)中古时代(封建时代)的西欧社会:①政治方面: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史称“采邑改革”,使西欧逐渐形成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封建等级制。
②宗教方面:8世纪中期,“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
罗马天主教会居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是西欧各国最大的封建主。
古代西亚两河西亚文明亦即两河流域文明,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一、古代西亚的地理环境二、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是指亚洲西南部各地区,由东至西分别为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再往南则为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
在古代世界史上,这一地区的文明中心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两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他们都发源于亚美尼亚。
两河流域地区的环境大致为:河水不定期泛滥,洪水灾害频繁,土壤盐碱化,地势开阔,无天然地理屏障。
二、古代西亚的居民(了解)古代西亚的居民成分十分复杂,我们为方便可以按照他们使用的语言来分类:第一类:非闪非印欧:如苏美尔人第二类:闪族人:如阿卡德人、亚述人第三类:印欧人:如赫梯人、米底人以上居民都经历了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他们的迁徙大致是由游牧地带向农耕地带前进;迁徙是一批一批、彼此交错进行的;三、古代西亚历史的分期与特点1大致历史进程(注意这只是一个大体演进过程):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中巴比伦王国——亚述——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帕提亚帝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阶段,便于记忆第一阶段:大致为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主要是上古区早期文明形态,以城邦国家为特点第二阶段:大致为古巴比伦王国——中巴比伦王国——亚述——新巴比伦王国,这一时期以区域性的王国为特点第三阶段: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帕提亚帝国,跨洲际的帝国2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特点:目前看来,西亚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文明的地区;居民成分复杂,国家兴亡更迭频繁,政治上缺乏连续性,各国历史持续时间都较短;经济以灌溉农业为主,王室神庙经济居支配地位;各国均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各国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健全法制,重视法典的编纂制定;四、古代西亚史史料(了解)(一)古典著作1、希罗多德《历史》的前五卷是最重要的史料(二)文献史料1、楔形文字泥版文书;2、碑铭石刻(比如苏美尔王表、贝希斯敦铭文等)(三)考古学资料1、古代城市遗址;2、大型宫殿和神庙建筑;3、雕刻壁画等艺术品;4、墓葬。
九上历史填空练习(答案版)世界古代史:1、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许多科学家认为,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3、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他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它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宗教)、刹帝利(军政大权)、吠舍(平民、商人)、首陀罗。
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5、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率少数信徒潜行到麦地那,在这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他兵临麦加城下,迫使当地贵族皈依伊斯兰教,并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古希腊。
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7、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它是是希腊历史的开始。
8、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奴隶制城邦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
其中雅典工商贸易兴盛。
9、雅典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雅典没有国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机构。
10、欧洲奴隶制文明的辉煌时代是古罗马。
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
世界古代史第二版上册笔记世界古代史(人教版第二版上册)笔记。
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代埃及文明。
- 尼罗河的赠礼。
- 地理位置: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贯穿其中。
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这使得埃及农业发达。
- 政治发展:- 早期埃及形成了众多的州,经过长期的战争与兼并,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
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古埃及的法老被视为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们统治着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构建了以法老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 文化成就:- 文字: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演变为表意和表音符号。
象形文字主要刻写在纸草上、石碑和神庙墙壁上,对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 建筑: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它体现了古埃及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巨大的劳动力投入。
例如胡夫金字塔,规模宏大,其建造过程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古埃及还有宏伟的神庙建筑,如卡纳克神庙,它以巨大的石柱和精美的浮雕而闻名。
- 宗教:古埃及宗教信仰多神崇拜,他们认为万物有灵。
主要神祇有太阳神拉、冥王奥西里斯等。
宗教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他们的丧葬习俗、艺术创作等方面。
2. 古代西亚文明。
-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位于西亚,这里土地肥沃,但经常受到洪水泛滥的威胁。
- 政治发展:- 苏美尔城邦时期: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众多城邦,如乌鲁克、乌尔等。
城邦由一个中心城市及其周围的农村组成,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 文化成就:- 文字: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是用削尖的芦苇杆在泥板上刻写而成,形状像楔子。
楔形文字对西亚地区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古代西亚的文献都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
- 数学:两河流域的居民在数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世界史之古代史一、名词解释(一)古代埃及1、《莱登草纸》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原名《伊浦味箴言》(《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在埃及萨卡拉墓地出土。
因该文献原件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故名。
该文献记载了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
一般认为,这此起义发生在古埃及第一中间期(或第二中间期)。
《箴言》内容多重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记国中的灾难》的第一篇与第二篇,记述了一次大起义的详情。
它所记载的起义就是我们所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反对统治。
2、埃及学埃及学就是以古代埃及的相形文字为基础来研究埃及历史与文化的学科。
它就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22年9月29日创立的。
3、卡叠什之战(卡跌什之战)公元前1288年(或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牟瓦塔尔为了争夺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及树立在西亚的霸权发生战争。
就是年,埃及军队在法老率领下进攻叙利亚,在叙利亚的奥仑特河畔卡叠什中赫梯军队埋伏。
埃及军队惨败。
公元前1283年,赫梯新王哈吐什尔同拉美西斯二世缔结与约(即银板合约),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4、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BC1329—1362年,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激烈的法老与阿蒙祭司集团存在的矛盾,新兴军事贵族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地方实习贵族与以法老为主的中央政权存在的矛盾,法老靠以中小奴隶主为核心的新兴军事贵族的支持,进行了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
改革取消了对阿蒙神的信任,并且法老将其名字改为“阿顿霍特普四世”。
改革提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就是第一次。
5、纳尔迈调色板纳尔迈调色板发现于希拉康波里。
纳尔迈就是希拉康波里的国王,她在正反两面两次出现,分别戴上下埃及的王冠,反映了那尔迈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
根据考古学研究,一般把那尔迈称为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
纳尔迈的活动开创了埃及统一的局面。
6、吐特摩斯三世古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曾17次出兵叙利亚与巴勒斯坦,最远到达幼发拉底河西岸,还出兵利比亚与努比亚,大肆掳掠土地、奴隶与财富。
完整版)世界古代史知识梳理精心整理世界古代史精粹如果你想获得高分,那么请认真理解并背诵以下内容吧!第一研究主题:亚非文明古国第一课:古代埃及一、古埃及国家1.地理环境:位于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2、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3、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的兴盛时期。
二、金字塔1)用途: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
2)概况:现在仍可看到80余座大小不同的金字塔,分布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和萨卡拉地区。
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而哈夫拉金字塔则是埃及第二大金字塔,其前面还有一座狮身人面像的___。
3)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三、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对后来的拼音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天文:古埃及人观测到了43个星座的位置,并绘制了星座分布图。
五、太阳历: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划分了一年365天。
第二课:古巴比伦王国一、地理环境: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二、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___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
他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2)组建了常备军;3)编订了法典;4)统一管理税收和水利系统;5)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开凿运河。
三、《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2)内容: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序言和结语宣扬___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3)文字: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的石柱上。
4)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实质:保护了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第三课:古代印度一、地理环境:古代印度位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
二、文明历程:公元前2300年产生了国家;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主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中叶,摩揭陀建立了孔雀帝国;公元前3世纪___在位时期,国力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