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节选)》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5
《热爱生命》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二)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三)德育目标。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二)资料助读。
(投影)一、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二、班会程序:1、主持人致开场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愉快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然而,总会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生命的泉水便会永远枯竭。
衡阳的大火是那样无情,吞噬了多少个年轻的生命!唐山的地震又是那样残忍,拆散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分贫富贵贱。
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危险可能就在那一瞬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多么珍贵!是的,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关爱生命,学会自救自护。
“珍惜生命安全第一”主题班会现在开始!2、质疑同学们,当你面对熊熊大火,你是慌不择路还是冷静逃脱?当你面对凶恶的持刀歹徒,你是冲上去搏斗还是机智自救?当你面对失败的挫折和外界的压力,你是痛苦万分还是理智面对?当你面对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你是沉溺其中还是适可而止?这种种情形,如果你不懂得正确处理、不懂得怎样在危险面前保护自己,只会在你人生的路上留下痛苦的一笔。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6篇《热爱生命》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爱生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学会用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过程与方法:3.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其中,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二、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热爱生命教案(7篇)高二语文下册《热爱生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尽量当堂背下课文的第二段。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基础知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写法枯燥无味赋予躁动不安惋惜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并学会运用垂暮之年:(喻)老年垂:接近;暮:黄昏稍纵即逝:指某一事物消逝很快丰盈:(身体)丰满体态丰盈富裕、丰富衣食丰盈消磨:度过(时间,多指虚度)消磨岁月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磨志气3、注意读音尽量:jǐn副词,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大限度如:把你知道的尽量告诉大家jìn达到*大限度如:喝了半斤酒,还没尽量(三)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练习第二题中的四个句子在文中勾划下来,注意体味。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在上节课对生命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文章。
和上一篇相比,这篇散文以说理为主。
(1)文章*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
*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同学再读第二段,然后提问后明确。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研讨探究法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课文与七年级下册中的《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进行联系引申,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同学们,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
北极地带严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认识到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 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2. 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热爱生命》全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卡片。
4.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教案内容示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文朗读(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感受课文的情感。
三、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从案例中获得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
六、课堂活动:1.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感悟。
七、作业布置:2. 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
八、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对热爱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
九、课后反思: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热爱生命的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热爱生命》教案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A、在学习中了解杰克·伦敦小说的创作特色。
B、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C、小说的象征意义:展示“人”的伟大与坚强。
过程与方法: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内容,运用寻读、精读的方法品味人物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与关键性词句,进行评点与批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这篇小说,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坚强与对生命的渴望。
对生活,每一健康健全的人应当有自己的理解与追求。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要有奋斗、前进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引申比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1、放音乐朗诵诗歌: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同学们,正如诗人所说,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相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
2、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和作者简介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完成《热爱生命》基本信息积累表2、理清思路饥饿觅食——产生幻想——遇病狼——与狼决斗三、研读与赏析小组讨论,完成表格,然后想一想课文、哪些语句令你感动,读一读,说一说……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含义。
训练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解读。
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将课文内容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2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热爱生命》(节选)文本。
4.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3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文章、案例、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生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引发课堂讨论。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5.3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5.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观点。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
5.5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生命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珍贵和热爱。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文章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生命主题相关的文章,如关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慈善事业等。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热爱生命》的节选部分。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生命力”、“顽强”、“挑战”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生命是一朵花”、“时间是老人的脚步”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和观点。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热爱生命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分析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小组讨论,探讨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和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案例,培养热爱生命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热爱生命》节选。
2. 相关案例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热爱生命》的背景和作者。
(2)提问:你们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2. 课文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和观点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资料,如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真实故事。
(2)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展现热爱生命的精神。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提问:如何在生活中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作文。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热爱生命》教案设计(8篇)《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
《热爱生命(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文中众多的细节描写,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生命的含义,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人们在面对灾难,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候,生命便还原了本真,开始彰显它独特的意义,不屈与顽强支持着人们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个淘金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凭着生命的顽强战胜一切困难,坚强的活了下来。
二、讲授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准备复述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前行,忍受着饥寒交迫,已经筋疲力尽,与一只同样奄奄一息的病狼作斗争的故事。
课文的节选只是这个故事的一个部分,完整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途中被朋友比尔抛弃,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
他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东西,并且迷了路,已经筋疲力尽,不是靠两脚走路,而是用手脚在路上爬了,他吃的是雪水,睡在露天。
在荒野的六天六夜中,他仅吃了一二条水塘中的小鱼和四只刚出壳的小松鸡。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他奄奄一息时,有一条病狼却时刻尾随着他,舔食着他留下的血迹,觊觎着他的肉体。
最后淘金者用智力和毅力咬开了病狼的喉咙,凭着意志吮吸了病狼的血,并坚持着爬到了大河边。
最后,他在大河边被几个科学考察人员救起,他在与大自然的拼搏中活了下来。
背景知识补充:在这个时期,也就是19世纪,伴随着西进运动,美国出现了淘金热的浪潮。
各处的人们丢下手头的工作,奔向加利福尼亚寻找金子。
成千上万的人,坐着帆船和汽船,驾着驴马,甚至步行,蜂拥而至。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学生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导入课文。
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不管面对平坦泥泞还是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进一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板书课题)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下面请看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大家齐读一遍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展示)1、知识和技能: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一、曲径通幽——读作者话说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谁来给我们介绍蒙田呢?蒙田,1533年2月28日生,法国加斯科涅郡人,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喜欢读书思考、周游各国,性格随意挥洒、汪洋恣意,所以著有《随笔集》,主要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
(关于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二、躬身感受有人说蒙田的散文诗“思想宝库”,为能在宝库中畅游,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看《热爱生命》给我们阐释了怎样的生命哲理。
热爱生命(节选)一、导入方式一: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顽强的生命是什么样子。
(石头重压下冲破羁绊的嫩芽,婴儿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马拉松赛场的百米冲刺……)你能想像人在经受生存极限的考验时,可以迸发岀怎样的生命之光吗?那就读读今天学习的课文《热爱生命》吧!方式二: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再阐述下面这段话)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二、初感1.默读课文,粗通课文大意。
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梗概:极度饥饿,以驯鹿剩骨维生。
历尽艰辛,发现海边大船。
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踪。
殊死搏斗,最终战胜病狼。
三、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2.学生交流思考所得,经过集中,确立几个探究主题:(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4)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有什么作用?(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3.分组选择题目,借助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课文研读,教师巡回点拨。
4.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配合指导。
探究一:极地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食物的匮乏、体力近乎衰竭、野兽出没……同自然的斗争老是失败,饥饿、寒冷、伤痛紧紧缠住他,他甚至想到放弃:“死并没有什么难过” “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
说明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某些脆弱成分。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8篇)《热爱生命》教案设计篇一教师寄语: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4.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学习重点: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舐着巉岩加冕裹脚半身不遂黏膜龇牙嗥叫骸骨海市蜃楼掐死戳蜿蜒吹毛求疵辗转吮吸粗糙奄奄一息2、解释下列词语:隐约海市蜃楼耷拉半身不遂吹毛求疵二、理解探究1.试理清文章的思路2.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三、合作释疑1. 试分析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文中写比尔的下场有什么作用?3. 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课文中的“狼”,其实远远不止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想一想,它象征什么?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试对它进行赏析,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
四、课内精读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下午,这个人发现了一些痕迹,那是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他不是走,而是爬的。
他认为可能是比尔,不过他只是漠不关心地想想罢了。
他并没有什么好奇心。
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
他已经不再感到痛苦了。
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
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
他非常疲倦,然而他的生命却不愿死去。
正因为生命不愿死,他才仍然要吃沼地上的浆果和鲦鱼,喝热水,一直提防着那只病狼。
他跟着那个挣扎前进的人的痕迹向前走去,不久就走到了尽头——潮湿的苔藓上摊着几根才啃光的骨头,附近还有许多狼的脚樱他发现了一个跟他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厚实的鹿皮口袋,但已经给尖利的牙齿咬破了。
蒙田《热爱生命》精品教案(通用11篇)蒙田《热爱生命》精品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2、了解随笔这种文体3、积累本文需掌握的重点字音、字词、字义4、学会阅读的简单技巧:画重点句、找关键词、总结概括5、学会重点分析带有哲学性的句子(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韩红的歌曲《天亮了》背后的故事导入,把学生引入对生命这一议题讨论的情境之中2、通过老师示范朗读第一段,学生齐读二三段,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生命的哲学3、通过老师故事性的具体讲解来诠释文中带有哲学意味的抽象句子,化抽象为具体,兼以学生的自主讨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生命是美的历程,是自然的厚赐,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热爱生命2、使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来热爱生命、如何把热爱生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教学对象】这篇文章放在高一的课堂上可以说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教授过程中穿插生活中的故事,注意引起学生兴趣,特别要注意防止把课讲成“假、大、空”的说教课。
由于该篇课文《短文三篇》里的第一篇,讲好本文对接下来两篇短文的讲解起奠基作用,要是讲不好,容易让学生对该类哲理性散文产生厌烦或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以及以后的语文教学。
【教学重点】1、对哲理性句子的讲解,如“生活的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2、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字词的积累。
随笔文体的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3、使学生感受生命是美的历程,是自然的厚赐,体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对本文哲理性的把握,学会分析带有哲理性的重点句子2、把学生带入那种热爱生命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真实感悟,培养他们对待生命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韩红《天亮了》关于生命的故事)【图片导入,关于生命的思考】韩红--天亮了,关于生命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面对挫折的心态。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短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认识到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2.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深刻体会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热爱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热爱生命》全文。
2. 教学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生命意义的短片或歌曲,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热爱生命》。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短文。
6. 作品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借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文质量: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生命意义的主题活动,如生命故事分享、生命公益活动等。
《热爱生命(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
2.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3. 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 将课文中的知识和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热爱生命(节选)》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和作品的介绍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生命的情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热爱生命(节选)》,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和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热爱生命。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感悟或对他人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所展现出的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4. 学生写作作业的质量和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2. 邀请专家或社会工作者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关于生命的故事和经验。
热爱生命(节选)-北师大版必修3语文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课文《热爱生命》的文本内容和蕴含的哲理思想。
2.能够深刻理解“热爱生命”的含义,在生活中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3.能够用自己的言语表达“热爱生命”这一观念,在班级中宣传和倡导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首先,老师通过点名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然后展示出“热爱生命”的主题海报,让学生感受主题的氛围。
课文阅读(25分钟)接下来,老师让学生默读本节课的学习课文《热爱生命》。
然后,学生们扫描文中的各个段落,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思想和文本内容。
课文研讨(30分钟)接着,老师让学生研讨本文的内容,让学生们交流他们的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思想,也让他们更加认真地思考“热爱生命”的含义。
在研讨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问题。
讲解生命的重要性(10分钟)接下来,老师向学生讲解生命的重要性,从人类来讲,它代表着希望、勇气和信仰;从自然界来讲,如果没有生命,世界将停止运动和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衷心热爱生命,并且须尽我们所能去保护生命。
热爱生命主题口号的创作(15分钟)在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开展创作活动,即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主题,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考并创作出具有代表性、富有表现力的口号。
同时,老师还要对学生们的创作进行指导和激励。
分享和总结(15分钟)最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口号分享给同学们。
在分享过程中,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在口号中表达“热爱生命”这一主题。
分享完毕后,老师还应对课堂的学习过程和活动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及如何热爱生命。
而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本教案也有助于他们充分理解文本的意义、更好地了解“热爱生命”这一观念,并将其用于行动中。
同时,通过围绕主题开展创作活动,该教学活动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这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有积极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热爱生命(节选)》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对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3.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叙事技巧和描写手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对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叙事技巧和描写手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通过播放有关生命意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阅读小说(20分钟)(1)让学生速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提示学生注意小说的叙事技巧和情节发展,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准备。
3.分析小说人物(15分钟)(1)让学生描述小说中的主人公及其特点,分析其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探讨主人公对生命的感悟和态度,以及其情感的变化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讨论小说叙事技巧和描写手法(15分钟)(1)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叙事技巧,例如倒叙、插叙等。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描写手法,例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这些叙事技巧和描写手法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5.学生互动讨论(10分钟)(1)分组让学生进行内部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2)鼓励学生在讨论中互相提问和辩驳,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
6.总结(5分钟)(1)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小说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环境。
2.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3.探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叙事技巧和描写手法。
4.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让学生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热爱生命(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命的伟大、坚强。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
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
《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1.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提示:引导学生由题目进行联想。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狼嚎(háo):大声叫。
转瞬(shù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
咀嚼(jǔjúe):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ì):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
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
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
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
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
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
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③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课后进一步熟悉课文,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第二课时一、研读赏析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1)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
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
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
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
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
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
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
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示例:(1)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
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
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2)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
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
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
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
“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
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
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可根据情况选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