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转过程研究_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例_李洪波
- 格式:pdf
- 大小:706.48 KB
- 文档页数:5
入海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评价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应对环境挑战已经普遍被认为是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为了有效恢复和保护环境,有必要开展有效空间评价,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河口湿地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依赖来源。
这对建立和实施完备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本文将首先总结国内外河口湿地生态空间评价理论和实践,重点介绍其空间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它的理论和实践,以便给出具体的建议。
首先,有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评价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其一是对影响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发展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比如气候、土壤类型和河流水源水质等,并据此建立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评价模型。
此外,重点研究它们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并识别河口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其二是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发展的实践应用,采用集群分析、时空分析、多尺度评价以及影响恢复措施等现有空间评价方法,为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依据。
然而,空间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如资料不足、方法不完善等,这需要加强数据获取和信息收集,建立一套可靠的空间评价模型。
同时,空间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也受到其空间尺度的影响,因此应分别采用不同尺度来评估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综上所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评价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科学有效的空间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准确评估河口湿地
的生态状况,为保护面临威胁的湿地及恢复破坏湿地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实现河口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全球环境挑战做出重要贡献。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
郭镕之;宋垚彬;董鸣
【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21)4
【摘要】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提升人类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作为连接自然景观和人类经济社会的空间载体,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获取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来源.本文在收集国内外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相关研究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概述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在概念、方法、供需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中的难点和不足,建议今后应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建立和完善系统性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指标框架,确定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空间格局和年际动态及其底层的生态学机制,评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供需关系与匹配度.
【总页数】8页(P364-371)
【作者】郭镕之;宋垚彬;董鸣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杭州市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2;Q149
【相关文献】
1.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开封市湿地为例
2.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湿地生态工程效益评价r——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4.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策略探究——以苏州三角嘴湿地公园为例
5.管理方式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杭州西溪湿地与和睦湿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演化与保护研究河口湿地是指河流汇入大海或湖泊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
它既是海洋与内陆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交界地带。
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的潮汐河流、海洋、河口沙洲、滩涂、海滨鬼脚螺盘、红树林、养殖塘等组成的。
这种独特的环境赋予了河口湿地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演化的过程中,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会根据自身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河口湿地的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平面变化、泥沙供应、水动力过程、人类活动等。
首先,海平面变化是河口湿地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海平面逐渐上升,这对河口湿地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渗入内陆,改变了河口湿地的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上升的海平面也会加大河流的潮汐效应,增加了河口湿地对潮汐的适应能力。
其次,泥沙供应是河口湿地演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河流带来的泥沙对河口湿地的形成和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泥沙的质量和数量会影响河口湿地的植被生长、土地侵蚀和海水入侵等过程。
当泥沙供应不足时,河口湿地的土地会受到侵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会受到破坏。
此外,水动力过程也是河口湿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水动力过程是指流体在河口湿地内的运动和变化过程。
河流的流速、流量和流向会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水动力过程可以影响河口湿地的植被分布、沉积物的沉积和悬浮物的悬浮浓度等。
同时,水动力过程还会影响河流和海洋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河口湿地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河口湿地的影响越来越大。
过度的捕捞、水土流失、工业废水排放等都会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与退化研究河口湿地是位于河流入海口的地区,是水与陆地交汇的重要生态过渡带。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承载着众多生态功能,并对区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河口湿地面临着退化和生态功能丧失的威胁。
首先,河口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育区。
它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为众多鸟类、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和生存环境。
鸟类迁徙过程中依赖湿地地带,而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安全的环境吸引着大量候鸟在此停歇。
这些候鸟的迁徙对植物传粉和种子散布具有重要作用,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河口湿地还可以减少水流速度,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保护渐滩和滨岸的稳定,防止土地侵蚀。
然而,河口湿地退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首先,过度的填海造地破坏了湿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填海造地使得湿地被隔离,阻碍了候鸟的迁徙和繁殖活动,并且导致海水倒灌的情况,加剧了河流的污染。
其次,过度的工业污染和农业排放导致湿地水质恶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威胁。
此外,过度的人类干扰,如过度捕捞和乱砍滥伐,也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系统。
为了有效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政策法规,限制填海造地和过度的工业污染排放,确保湿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同时,加强监测和治理水质污染,控制农业排放,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提高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和重视,推动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的理念。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区域间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合作交流,共同面对湿地退化和生态功能丧失的挑战。
总而言之,河口湿地作为水与陆地交汇的重要生态过渡带,承载着丰富的生态功能。
然而,河口湿地退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需要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提升公众意识,促进国际合作。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河口湿地是位于河流和海洋交汇处的特殊生态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河口湿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系统评估和量化的过程。
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水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评估,能够清晰地了解河口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的利益。
其次,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为河口湿地的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并制定合理的利用计划。
比如,评估结果显示某河口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较强,可以将其作为饮用水源地,同时也可以加强污水处理厂等相应设施的建设,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功能不受干扰。
在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技术。
例如,可以通过采集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湿地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湿地的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进行评估。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使得评估更加客观准确,为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大。
评估与管理应当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湿地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评估结果中发现某湿地的土壤侵蚀加剧,可通过植被恢复等措施来减缓土壤侵蚀速度,及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中,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只有不断提高公众对河口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并使其意识到保护湿地对于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如举办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可以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进一步促进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与管理。
总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在河口湿地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湿地建设与治理在防洪规划中的创新应用探索方案制定思路与路径选择设计湿地作为自然的海绵,具有吸水、保水、持水、净水等重要功能,对于防洪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的威胁,我们需要制定创新的湿地建设与治理方案,并明确思路与路径选择设计。
本文将分析湿地建设与治理在防洪规划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探索方案和具体的设计思路。
一、湿地建设与治理在防洪规划中的重要性湿地是具有自然调节功能的重要生态系统,其在防洪规划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自然调节洪水湿地可以吸收并储存雨水,通过自然的生物过滤作用净化水质,降低洪峰流量,减缓洪水对城市的冲击,从而起到了自然调节洪水的作用。
1.2 减轻水域压力湿地的建设和治理可以增加水域面积,形成水体之间的缓冲区,分散洪水的扩散速度,减轻水域的压力,避免水域爆发。
1.3 增加水资源储备湿地可以储存雨水,增加地下水的储备,为日后缺水时期提供重要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湿地建设与治理方案的探索2.1 湿地规划的制定在防洪规划中,应根据地区地理特点、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湿地建设与治理方案。
首先,需要评估地区的洪水风险,明确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其次,根据洪水的特点和地区的生态环境,确定适宜的湿地建设和治理方式;最后,确保湿地规划与整体的防洪规划相协调,形成统一的防洪体系。
2.2 湿地建设的选择在湿地建设方面,可以选用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相结合的方式。
人工湿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建,既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又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自然湿地则可以作为天然的洪水缓冲区,进行治理和保护。
2.3 湿地治理的技术手段湿地治理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例如湿地的平整、生物反应器的应用、浮植物的种植等,以增强湿地的水处理能力和水资源储备能力。
同时,还可以结合水生态恢复技术,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三、湿地建设与治理方案的设计思路3.1 综合规划思路湿地建设与治理方案需要与整体的防洪规划相协调,充分考虑地区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因素,保持整体规划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年第8期泉州湾河口湿地洛江段有机污染现状调查刘建生(莆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00)摘要: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晋江和洛阳江汇合入海的半封闭海湾,是泉州市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大规模围塘养殖,造成水质环境急剧恶化。
文章通过对泉州湾河口湿地洛江段进行实地调查,确定以排污口为分布点和监测断面设置原则以采集水样,经实验室分析水样初步究泉州湾河口湿地洛江段有机污染的状况,结果显示泉州湾河口湿地洛江段有机污染较为严重,需要一定的生态恢复保护。
关键词:泉州湾;河口湿地;调查;有机污染物引言近几年来,伴随着泉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泉州湾水资源状况 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威胁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重视。
&#_3)。
因此,搞好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的关键在于既不能过 度开发,也不能因保护而废发展,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检验 湿地保护得当与否的标准。
关于湿地评价工作大部分都是功能性评价,在欧洲,以Murphy为首的科学家进行的利用生物学标志评价多国河岸湿地生态 系统的研究1我国湿地研究起步晚,并且湿地研究主要集中在沼 泽和海岸滩涂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上,湿地评价开展很少,而且 是对湿地中某一自然要素的评价,且多为定性评价,如对三江平 原泥炭质量的评价,对新疆博斯腾湖芦苇资源的评价I1996年,进行《中国湿地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1999年中科 院长春地理所对吉林省湿地开展了调查与评价工作&\湿地对人们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即便从人们口中都能脱口 而出的“湿地是地球之肾”这句话,但是大家眼中所看到的是,严 重的开垦、河流污染、湿地面积减小等等一切对湿地的保护问 题,面临着一个个严峻的考验&™。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该湿地 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并将湿地周边林 地域划为生态公益林,大力开展对植被的保护,禁止过度的开发 与破坏,增加对生态环境的保护&9)。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初探
杨忠兰
【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通过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与评价,加深人们对采州湾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唤起人们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杨忠兰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J], 李裕红
2.互花米草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效果分析及其综合利用 [J], 陈若海
3.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效益模型构建与评价 [J], 叶伟
4.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时空动态及其驱动机理 [J], 林津;洪宇;林志玮;阙翔;刘金福;连海峰
5.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修复策略 [J], 彭俊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口湿地服务功能与评价研究进展摘要:河口湿地是位于河流入海口的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物质生产、大气调节、水文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成为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从河口湿地的基本特征出发,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河口湿地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的研究进展。
最后,根据现有研究进展的分析结果,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河口湿地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中图:X826湿地是具有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
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1]。
”河口湿地是指位于河流入海口的湿地,是我国湿地类型中的3个大类之一。
河口是许多迁徙生物的栖息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较易受到人为开发的影响。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咸淡水交汇、陆海邻接的交错区,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
由于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重要性,使得河口湿地已经成为当前湿地研究的热点。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强调人类的需求及在生态系统中的获益[2,3]。
湿地对人类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由于人类的破坏性使用,有些湿地生态系统已失去了基本服务功能,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根据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对湿地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对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河口湿地的基本特征为出发点,从资源、环境和人文功能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河口湿地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研究的内容,为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河口湿地资源提供依据。
1 河口湿地的基本特征尽管对河口湿地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但一般而言,众多学者都认为河口湿地是一类内部过程(生物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长期为水所控制的海陆过渡的复合生态系统。
泉州西湖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张寒月;李洪波【摘要】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西湖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为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提供了依据,并对其作为水利工程休闲旅游地进行讨论.利用多种价值评估方法,对西湖公园的8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科学地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拓展其利用空间,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西湖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作者】张寒月;李洪波【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362021,泉州;华侨大学旅游学院,362021,泉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一、研究区概况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
由于洪涝灾害严重,从1996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3座名桥、3片水域和4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
西湖面积达100 hm2,其中水域面积 82.28 hm2,有效库容为208万m3,最大蓄水容量为250万m3。
广场道路面积1.72hm2,绿化面积16 hm2,种植树木达200多种,营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西湖公园是泉州市城市建设的亮点工程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西湖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作为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和缓冲作用。
西湖湿地公园作为泉州市的开敞绿地空间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如图1所示。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1)物质生产价值(鱼类资源价值)的计算西湖中的鱼类主要是非洲鲫鱼、麦穗鱼和红鳔鱼等,鱼类平均价格按6元/kg计算,得到西湖公园的鱼类价值为19.62万元/a。
泉州湾河口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分析李意敏(福建省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福建泉州362000)摘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泉州湾红树林群落及光滩不同潮位、距入海口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0~30cm 土层土壤的多数水分物理性质受土层、潮位、距入海口位置影响不显著,高潮位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大于低潮位,近入海口土壤容重大于其他断面,中间断面的持水量高于其他断面。
土壤持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红树林土壤与光滩土壤差异显著(<0.05),光滩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红树林土壤容重(<0.05);红树林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显著大于光滩土壤(<0.05)。
关键词:泉州湾;土壤物理性质;红树林;湿地;土壤水分中图分类号:S1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82(2023)06-0040-03LI Yimin(Quanzhou Bay Estuary Wetland Nature Reserve Development Center,Quanzhou 362000,Fujian,China)This study uses a combination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analysis to study the soil moisture-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ngrove com-munity and mudflats at different tidal levels and different locations from the estuary.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Most of the soil water physical properties in 0~30cm soil lay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oil layer,tidal level and distance from the estuary.The soil porosity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t high tide level are greater than those at low tide level.The soil capacity near the estuar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other sections,and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the middle se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ections.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ngrove soil and bare land soil (<0.05),and the bulk density of bare land soi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ngrove soil (<0.05).The total porosity,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capillar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mangrove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are flat soil (<0.05).Quanzhou Bay;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mangrove community;wetland;soil moisture科学研究FUJIANLINYE福建林业滨海湿地地处海陆交错区,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1],尤其在固岸护堤、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治污染、净化环境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2]。
福建省司法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516号建议的协办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22.03.14•【字号】•【施行日期】2022.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司法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1516号建议的协办意见省林业局:《关于支持泉州跨湾通道建设涉及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议》(第1516号)收悉后,该提案经办人即与代表就建议的答复和见面交流的问题进行电话沟通,并于3月2日由我厅立法一处吴鸣处长带队会同贵局相关业务处室赴泉州进行专题立法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的研究,我厅的办理意见如下:2017年1月1日《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实施,为我省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湿地保护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全省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各1处、省级重要湿地50处,建立国家湿地公园8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各设区市、县(市、区)也基本发布了第一批一般湿地名录,湿地资源、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以下简称《湿地保护法》),《条例》也出现一些明显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修订《条例》显得尤为迫切。
主要表现在: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出台了一些重要文件,对湿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湿地保护的新要求,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很有必要对《条例》进行及时修订完善。
二是《湿地保护法》于2021年12月24日审议通过,并将于2022年6月1日起实施。
《湿地保护法》明确了湿地的定义范围,对部门分工负责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予以明确,对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的管控要求、审批程序和条件等作出规定,对湿地和红树林的保护修复措施以及禁止破坏湿地的行为等进行规范。
V ol. 38 No. 7Jul. 2018第38卷 第7期2018年7月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收稿日期:2016-12-05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5);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15R1011-3)作者简介:游惠明,工程师,博士 通信作者:谭芳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E-mail :fanglintan@ 引文格式:游惠明,黄思忠,谭芳林,等.福建泉州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38(7): 83-88.Doi:10.14067/ki.1673-923x.2018.07.014http: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是指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其功能也即湿地生态系统所形成的自然环境和效用[1]。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2]。
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任何生态系统,目前推测全球湿地50%以上已经丧失,对人类生活与健康带来了严重后果,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当前形势下亟须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研究工作,以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程度,纠正对湿地资源的认识误区,为湿地环境决策和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服务。
泉州湾自然保护区背靠泉州市,近年来,海湾周边城市化进程迅速,经济开发强度大,导致泉州湾湿地呈现生境不断恶化,生态服务功能逐步退化的不良趋势[4-5]。
在绿色发展大背景下,开展泉州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有关泉州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重金属分布[6]、底栖动物群落特征[7]、景观格局分析[8-9]、鸟类资源分布[10]及碳元素特征[11-12]等方面,有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研究,福建泉州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游惠明1,2,黄思忠3,谭芳林1,2,乐通潮1,2,林 捷1,2,欧阳亚群1,2(1.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2;2.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12;3.泉州市林业局,福建 泉州 362000)摘 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开展泉州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可为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湿地保护湿地是地球上最宝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调节气候以及提供许多其他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并重视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分为四大类:供给性服务、调节性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性服务。
其中,供给性服务包括提供食物、水和原材料等基本需求;调节性服务包括调节水文循环、洪水调节和维持生态平衡;文化服务则涵盖了湿地的美学价值、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而支持性服务则提供了为其他生态系统提供理想的栖息地和谷物来源的功能。
湿地在供给性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沿海湿地为渔业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而内陆湿地则扮演着滤波器的角色,净化了我们日常所需的饮用水。
此外,湿地还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湿地的调节性服务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水文循环中,湿地能够缓解洪水的程度,并且以天然的方式调节水的分配。
湿地的植被通过吸收大量的水分,减轻了洪峰流量对河流的冲击,起到了保护河岸和降低洪水威胁的作用。
这些湿地还能过滤掉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使水质更加干净。
湿地的文化服务对于人类的生活质量也至关重要。
许多人喜欢到湿地旅游、观鸟和进行其他户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还让人们亲近大自然,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湿地还是许多地方特有的文化传承的载体,许多地方的居民依赖湿地的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生活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然而,湿地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工业化的推进,湿地面积不断减小,许多湿地也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过度的土地开发、污水排放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对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湿地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频率,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为了保护湿地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泉州湾光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
吴世军;李裕红;唐碧琴;叶思敏
【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29)2
【摘要】针对泉州湾光滩湿地物质生产、调蓄水量、净化水质、科考旅游、生物
多样性保育、土壤持留价值以及存在、遗产价值等7种服务功能,采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生态价值法、权变估值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泉州湾光滩湿地面积8 171.4 hm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61.71万元/(hm2·a),总的服务价值为50.42亿元/a.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存在、遗产价值为16.56亿元,占7种服务功能总估值的32.8%.
【总页数】5页(P16-20)
【作者】吴世军;李裕红;唐碧琴;叶思敏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00;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00;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00;泉州湾河口自
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建,泉州,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
【相关文献】
1.黄河源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Ⅰ)——物质生产和教学科研功能价值估算 [J], 冯宏昭
2.巢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评估研究 [J], 唐晓先;高芮
3.基于选择实验的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及偏好异质性研究 [J], 毛碧琦;敖长林;焦扬;高琴;刘玉星
4.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方法研究 [J], 王逸群
5.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J], 张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现状与对策摘要概述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的自然状况及特点,阐述了其保护管理现状,并指出了其面临的威胁,提出了保护建设与发展对策,以期为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泉州湾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辖区内的主要河流晋江和洛阳江的出海口,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适宜,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使之成为水禽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
1泉州湾河口湿地概况1.1自然状况泉州湾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湾内湾,是泉州市境内两大流域(晋江和洛阳江)的入海口,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泉州湾河口湿地已成为中国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分别被亚洲湿地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2003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 045.88hm2,地理坐标为北纬24°47′21″~24°59′50″,东经118°37′44″~118°42′46″,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红树林、珍稀鸟类、中华白海豚和中华鲟等。
区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24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13种,中日协定保护的候鸟78种,中澳协定保护的候鸟39种。
泉州湾有红树植物3种,其中桐花树和白骨壤是太平洋西岸自然分布的北界。
1.2特点一是湿地面积比例大。
泉州湾河口以石狮祥芝与惠安下洋为界,整个湾面积136.42km2。
石湖至秀涂内侧连线为界,以外56.91km2(外湾),以内(内湾)79.51km2。
内湾的湿地占总面积98.98%。
二是生物多样性丰富。
已记录1 000多个物种,包括各种温度和盐度属性,呈现出亚热带河口湿地的生物区系特点。
泉州湾具有河口、滩涂、红树林、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
三是珍稀濒危物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