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6 西湖的雪景 晚秋初冬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6.0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语文第21课《西湖的雪景》课后练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联袂.(mèi)雪霁.(qí)西泠.(líng)木樨.(xī)B.涟漪.(yǐ)密迩.(ěr)繁遽.(jù)疏.落(shū)C.雾凇.(sōng)泥泞.(níng)兀.立(wù)雪褥.(rù)D.近瞰.(kàn)碾.过(niǎn)堂倌.(guān)天竺.(zhú)【答案】D 【A雪霁.(jì) B涟漪.(yī) C泥泞.(nì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琐碎联袂咀嚼策蹇寻梅B.密迩淅沥雪霁韬光养晦C.涟漪沆砀革履精神涣发D.繁遽肯綮雪褥雨雪霏霏【答案】C 应为“精神焕发”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奥运会之后,王楠、张宁、陈艳青等体育界大腕纷纷退役,因为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已染指..了几乎所有的冠军奖杯,其进取动力也就丧失了。
B.连续几年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洪战辉、丛飞、孟祥斌、李桂林……他们用行动影响着人们。
韬光养晦....,不露锋芒,这正是他们的写照啊。
C.民营资本最容易被国有资产所湮灭,即算这些地方民营资本擅自闯入国有垄断领域,也千万不要试图用金钱与政府角力..。
D.1950年,毛泽东和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谈话时就提到了“减负”,时隔60年,我们的孩子仍在宵衣旰食....,挑灯夜战。
【答案】C(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应改为“获得”。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应改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角力:比赛力气。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很晚了才吃饭。
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现多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应改为“闻鸡起舞”)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奥运会之前,中国“蛙后”罗雪娟退役的消息,占据了不少报纸的版面。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西湖的雪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犀利鉴诫破釜沉舟鸦雀无声B . 劳碌暮霭真知灼见寥寥无几C . 搪突煽动流连忘返面授机意D . 挑剔惋惜苦思暝想莞尔而笑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牌匾少纵即逝毛骨悚然销声匿迹B . 精萃开门揖盗坐收渔利事必恭亲C . 屠戮人才荟萃浮想联翩湮没无闻D . 萤屏如梗在喉弥天大谎若即若离3.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祸起萧墙予人口实美轮美奂沽名钓誉B . 越俎代疱振聋发聩明枪暗剑天翻地覆C . 云烟氤氲怀瑾握瑜甘拜下风掉以轻心D . 烽火兵燹销声匿迹无上光荣无事生非4.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装璜孵化器愤世嫉俗一塌糊涂B . 媲美金钢钻纹丝不动如愿以偿C . 幅员大拇指左右逢源至理名言D . 迄今万户侯生死攸关泱及池鱼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
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之心。
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会不会少去昭君出塞这一页呢?A . 村庄滋养秀色可餐即使B . 乡村润泽兰质蕙心然而C . 村落滋润冰清玉洁假如D . 乡井滋补秀外慧中尽管6.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菜籽油能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它对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 . 必须抑止防治B . 必须抑制防止C . 必需抑止防治D . 必需抑制防止7.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 . 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
《晚秋初冬》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的,感悟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
2、解自然美的意义,体会散文在写景上的表现力,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
3、关注身边的日常风景,运用写景的方法把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目标一教学难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艺术的形式都是在较人们欣赏“美”。
呕吐能够国艺术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来搭建起人们通向“美”的桥梁,由对美的感知来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
比如写景散文,读者由作者笔下的文字来感受自然的美。
在作者笔下,打动我们的仅仅是作者所描述的风景吗?我们先打开课本84页的几段话。
由此可见,只有被作者写活的风景才能打动人,而风景怎样被写活,那就是历来被人所论述的“景”与“情”的关系了。
二、作者介绍德富芦花,本名健次郎(1868-1927),日本近代著名社会派小说家。
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上流家庭。
在母亲的影响下,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很深。
1889年来到东京,从事西洋文学翻译的工作和撰写一些杂文小品,并陆续发表。
在这段时间里,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受托尔斯泰的和平思想和歌德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1898年3月,发表了第一部文学作品集《青山白云》,从而正式开始他的文学生涯。
他尊重自然,主张人类和平,宣扬人道主义,真正使他一举成名的是189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不如归》。
在这部作品中,他愤怒地控诉了封建伦理道德对日本妇女的戕害。
1898年发表随笔集《自然与人生》。
之后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回忆》、《黑潮》,针砭时弊、宣扬人道主义思想和批判封建道德。
1906年造访了仰慕以久的托尔斯泰,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写下自转体小说《富士》四卷,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三、作品简介《晚秋初冬》选自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真实地展现了一幅凄美的晚秋初冬图景。
作者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用时间的转换来反映同一环境中景物的变化,逼真地描绘出晚秋初冬的自然景象。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晚秋初冬》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筚路蓝缕诤言阻碍偃旗息鼓B.至高无上脉膊气派竭泽而渔C.篷头垢面手段烦锁揠苗滋长D.乘虚而入协迫通霄开原节流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胳膊挖墙脚故步自封奴颜婢膝B.骨骼莫须有奇货可居以逸代办C.彗星座右铭人材倍出在所不惜D.慧眼吓马威星罗云布八面玲珑3.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坐落废弛协奏曲举一反三B.扫描恢谐天然气振耳欲聋C .搏弈巨擘却不知开诚布公D .竟标摹仿节骨眼车水马龙4.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签订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 .安宁螺丝钉以手加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 .惊异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延袭扫描仪不卑不亢知音知彼,百战百胜5. 以下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适合的一句是( )A . 在施工过程中,因大意造成的安全事故按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营救队伍很快赶到现场,战胜困难急救危重人员,并对小伤者进行了办理。
B. 昨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喜好者倾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相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 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检查表示,不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异,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对各样挑战,需要用勤劳、智慧与坚韧去应付。
D.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常常有不一样肤色、不一样语言的人们汇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点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6. 下边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 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来400年的日新月异,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仿佛已爱憎分明,不再神奇。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依靠手中的科学技术,任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傲慢,争相打劫自然、损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反自然中自掘墓地。
违逆自然的人类将没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课堂学案]……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格非说:“要将风景写活,要写出它的色彩、温度乃至生命。
”《西湖的雪景》中的景物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色彩和温度?作者为什么要叙述这次冬天的西湖之游,描写西湖的冬景?这与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提示】《西湖的雪景》准确地写出了冬天下雪时节特有的灰白,传达出了清寒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超越尘俗的心态。
相比较而言,西湖的冬天没有其他季节热闹与色彩丰富,但正是这种冬景契合了作者的心境,景与情相得益彰,达到了融情入景,因景生情的艺术效果。
人因情感与思想的需要,对景物是有选择的,作者说“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就是这个道理。
(二)细节探究1.文章4—7节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来描述雪中的景色?简要分析。
【提示】(1)朦胧:白提弥漫于一片迷蒙的水汽中,“对面的山峰,只有一个几乎辨不清楚的薄影”,一切都是朦胧的。
(2)清寒、壮旷与纯洁:作者以优美细腻的笔调描写了车子行驶在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雪景“清寒、壮旷与纯洁”的赞美。
2、文章8—13节作者的主要描写对象仍然是雪,然而作者仅仅是在单纯的写景吗?【提示】文章8—13节作者描写了飞来峰的雪块、清冷亭的“纯白色的毡毯”、韬光庵山径上的积雪、竹枝和竹叶上的雪以及观海亭上的雪景。
这些雪(特别是竹上雪)引起了作者对古文中所绘之景的感悟。
至于观海亭上的雪景的描写及对王海洋诗词的咀嚼玩味,则更是把眼前景与心中情融为一体。
4、文章14—16节作者此处换了一个观景角度,而且这时,“雪又纷纷地下起来了”。
此时的观赏与前面有何不同?【提示】与前面的静观不同,泛舟湖上,船是动的,景是静的,而飞雪则又在静谧的雪景之上增添了几分动感,动静相间,如诗如画,让人陶醉于一种悠远的意趣中。
5、文章17节游园结束,作者由雪景而生发感想,作者感悟出了什么?【提示】这一节表现了作者在观赏雪景,把玩雪景的同时,感受到在同一景致不同境遇的人世辛酸,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关怀和同情,暗示对时代纷乱的深切忧思,使得文章对雪的玩赏增加了一份沉重与叹息,具有升华主题的意义。
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胜.景(shènɡ)销金帐.(zhànɡ)烹.茶(pēnɡ) 木樨.花(chī)B.和.暖(hé) 暖和.(huo)策蹇.(jiǎn) 西泠.桥(línɡ)C.相.互(xiānɡ) 相.面(xiànɡ)欹.倒(qī) 保俶.塔(shù)D.晚间.(jiān) 间.或(jiān)乍.起(zhà) 唧.唧声(jī)解析:选B。
A项,“樨”读xi;C项,“俶”读chù;D项,“间”读jià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________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________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
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________的消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
世事变化只是表象,()。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
他们通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________的思考。
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
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着边际荒无人烟颠扑不破痛定思痛B.无边无际人迹罕至亘古不变雪泥鸿爪C.不着边际荒无人烟亘古不变雪泥鸿爪D.无边无际人迹罕至颠扑不破痛定思痛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不着边际:意思是挨不上边,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
“不着边际”不合语境。
西湖的雪景晚秋初冬本课话题——四季美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
——秋季游人已渐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
这当中自然有所以致然的道理。
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叫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沉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吗?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
点评:将春夏与秋冬游览西湖的不同作对比,反衬冬季游湖的妙处,抒发与多数人不同的情怀。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在南宋之后,又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2.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杨万里《秋山》3.为爱湖光好,一步一长吟.黄莺见人至,飞起度湖阴。
——宋濂《湖上》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拂袂.(mèi)雪霁.(jì)繁遽.(jù)毡.毯(zhān)俯瞰.(kàn)涟漪.(yǐ)低斟浅酌.(zhuó)二、多音字薄错误!差错误!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错误!错误!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情趣·兴趣二者都有“趣味”的意思,但前者是指性情志趣,情调趣味;后者则指一种喜好的情绪。
自读课文西湖的雪景一、字音辨读1. 拂袂.(mèi) 2.霁.雪(jì) 3.策蹇.(jiǎn) 4. 西泠.(lín ɡ) 5.毳.衣(cuì) 6.沆砀..(hàn ɡ dànɡ) 7. 欹.倒(qī) 8.繁遽.(jù) 9.近瞰.(kàn) 二、字形辨识1.⎩⎪⎨⎪⎧ 衣mèi (袂)口jué(诀)kuài (快)速 2.⎩⎪⎨⎪⎧ juàn (眷)恋试juàn (卷)证quàn (券) 3.⎩⎪⎨⎪⎧ 策jiǎn (蹇)山zhài (寨)张qiān (骞)4.⎩⎪⎨⎪⎧西lín ɡ(泠)寒lěn ɡ(冷)lín ɡ(聆)听 三、词语辨析1.实行·施行 辨析⎩⎪⎨⎪⎧ 实行:指具体地去做,用行动去完成,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施行: 指方针政策等从某一天发生效力。
例句⎩⎪⎨⎪⎧ ①项目经理盛双喜告诉记者,工程并没有停工,而是在高温期间实行了错时上班制度。
②今天起,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
2.姿态·姿势辨析⎩⎪⎨⎪⎧姿态:指容貌神态,物体呈现的样子,风格,气度等。
姿势: 身体呈现的样子。
例句⎩⎪⎨⎪⎧ ①在之前诸如“天价餐饮发票”、“为灾区购买天价帐篷”等事件上,红十字会所秉承的也同是这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
②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良好的睡眠姿势,保证周身气道通达,血络顺畅,可以保健养身,濡养脉络,消除疲劳,滋养精神。
四、熟语释义 1.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2.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一、走近作者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实战演练第四单元 8西湖的雪景晚秋初冬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胜.景(shènɡ)销金帐.(zhànɡ)烹.茶(pēnɡ) 木樨.花(chī)B.和.暖(hé) 暖和.(huo)策蹇.(jiǎn) 西泠.桥(línɡ)C.相.互(xiānɡ) 相.面(xiànɡ)欹.倒(qī) 保俶.塔(shù)D.晚间.(jiān) 间.或(jiān)乍.起(zhà) 唧.唧声(jī)解析:选B。
A项,“樨”读xi;C项,“俶”读chù;D项,“间”读jià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________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________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
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________的消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
世事变化只是表象,()。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
他们通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________的思考。
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
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着边际荒无人烟颠扑不破痛定思痛B.无边无际人迹罕至亘古不变雪泥鸿爪C.不着边际荒无人烟亘古不变雪泥鸿爪D.无边无际人迹罕至颠扑不破痛定思痛。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西湖的雪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山水雪景,理解文章中自然景色与人内心审美情趣和谐统一的艺术特征。
2、品味描写“雪”的多视角多变化的笔法,感受钟文中纯美意境。
2学情分析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语文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优美语句,通过彼此的交流加以领会、解决。
3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2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看雪。
2【讲授】讲授内容一、作者其人: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
我国民俗学家、现代散文作家,是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他的散文在上世纪20年代初即在文坛自成一家,在1934年阿英所编《现代十六家小品》中,钟敬文与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谢冰心、茅盾、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鲁迅、林语堂等人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十六家,郁达夫称其作品“清朗绝俗”。
《西湖的雪景》是青年时期的名作,它以山水草木为对象,风格幽静清淡,加之钟先生深厚的国学素养,通篇又洋溢着诗情古韵,显得空灵隽永。
二、赏析课文:1、题目叫“西湖的雪景”,写了哪几处雪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从白堤、西泠桥,到灵隐寺、韬光庵,最后泛舟过断桥,直至登岸。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采取移步换景的手法。
2、这之前的段落又写了哪些内容?。
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晚秋初冬一、字音辨读1. 朔.风(shuò) 2.乍.起(zhà) 3.静谧.(mì) 4. 湛.蓝(zhàn) 5.骤.然(zhòu) 6.伫.立(zhù) 7. 摩戛.(jiá) 8.咆哮..(páo xiào) 二、字形辨识1.⎩⎪⎨⎪⎧ shuò(朔)风sù(溯)源shuò(搠)倒2.⎩⎪⎨⎪⎧ lüè(掠)夺原liàn ɡ(谅)liàn ɡ(晾)晒 3.⎩⎪⎨⎪⎧ zhàn (湛)蓝姓chēn (谌)桑shèn (葚) 4.⎩⎪⎨⎪⎧ zhù(伫)立zhù(贮)藏zhù(苎)麻 5.⎩⎪⎨⎪⎧ páo (咆)哮拥bào (抱)pào (炮)火 6.⎩⎪⎨⎪⎧ 彩jǐn (锦)mián (绵)长mián (棉)花三、词语辨析1.申述·申诉 辨析⎩⎪⎨⎪⎧ 申述:指详细说明。
重在陈述、说明,如“申述理由”。
申诉:重在控告,一般只用于对处分、判决、裁定不服时,向机关或法院提出自己的意见。
例句⎩⎪⎨⎪⎧ 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院所作的申诉,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虐待的真相。
②在公司的年会上,总经理申述了辞职理由。
2.食言·失言辨析⎩⎪⎨⎪⎧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信,如“决不食言”。
失言:指无意之中说出不该说的话,如“酒后失言”。
例句⎩⎪⎨⎪⎧ ①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食言。
②这位歌星承认这是他酒后失言,并向当事人表示诚挚的歉意。
四、熟语释义1.骨瘦形销:形容身体极其消瘦,文中指树叶落尽。
2.参差斑驳:长短、高低、大小不齐,颜色杂乱。
3.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西湖的雪景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八月的故乡--你好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
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楞楞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矗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四合院,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素素淡淡的鲁西太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故乡啊,你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故乡啊,你还记得么?孩提时,我常乘大人不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
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悠长悠长的喊声。
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故乡啊,你还记得么?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
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缨像火焰般的鸟儿…………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
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胜景(shènɡ) 销金帐(zhànɡ)烹茶(pēnɡ)木樨花(chī)B.和暖(hé) 暖和(huo)策蹇(jiǎn)西泠桥(línɡ)C.相互(xiānɡ)相面(xiànɡ)欹倒(qī)保俶塔(shù)D.晚间(jiān)间或(jiān)乍起(zhà) 唧唧声(jī)解析:选B。
A项,“樨”读xi;C项,“俶”读chù;D项,“间”读jià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________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________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
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________的消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
世事变化只是表象,( )。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
他们通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________的思考。
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
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颠扑不破 痛定思痛B.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亘古不变 雪泥鸿爪C.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亘古不变 雪泥鸿爪D.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颠扑不破 痛定思痛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不着边际:意思是挨不上边,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
“不着边际”不合语境。
西湖的雪景 晚秋初冬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
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大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
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说:“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到手表的滴答声了。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任凭你使尽蛮力都不得其章法,都不能参透其奥妙。
其实,这个时候不妨换个角度,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对待,或许能更快理清其复杂关系,轻松取得解决方法。
一、字音识记霁雪(jì)密迩(ěr)簑笠(suō)毳衣(cuì)遨游(áo) 沆砀(hànɡ)(dànɡ)欹倒(qī)繁遽(jù) 咆哮(páo)(xiào)廊椽(chuán)乍起(zhà) 骤然(zhòu)摩戛(jiá)二、字形辨认 {衣mèi (袂)口jué(诀)kuài (快)速){juàn (眷)恋试juàn (卷)证quàn (券)) {策ji ǎn (蹇)山zhài (寨)张Qi ān (骞)){西lín ɡ(泠)寒l ěn ɡ(冷)lín ɡ(聆)听) {shuò(朔)风sù(溯)源shuò(搠)倒){lüè(掠)夺原liàn ɡ(谅)liàn ɡ(晾)晒) {zhàn (湛)蓝姓Chén (谌)桑shèn (葚)){zhù(伫)立zhù(贮)藏zhù(苎)麻)三、词语辨析1.繁遽·繁乱繁遽:杂乱窘急。
繁乱:(事情)多而杂乱,也作“烦乱”。
西湖的雪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分析《西湖的雪景》的独特魅力,感受现代散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散文的能力和欣赏美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西湖的雪景》的独特魅力,体现现代散文的艺术魅力。
难点•现代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现代散文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标准。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讲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分析《西湖的雪景》的独特之处;•学生自主学习法:学生自觉阅读、体味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A. 首课1. 导入•讲师介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经典文章《西湖的雪景》。
2. 热身•[问答]:请你们说出自己对于“现代散文”一词的理解。
3. 正文(1)展示•教师通过幻灯片等形式介绍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2)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西湖的雪景》的文学表现手法。
(3)品读•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品读《西湖的雪景》。
4.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西湖的雪景》的独特魅力。
B. 中间课1. 讲解•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讲解。
2. 练习•学生跟据老师的讲解,练习现代散文写作。
C. 结课1. 展示•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分享。
2.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评价标准。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通过三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进一步体味了《西湖的雪景》的独特之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多样化,既有师生互动式的讲解,又有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此外还有针对性的作文练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整个教学效果较好。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西湖的雪景晚秋初冬[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爱自拍是天生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水边顾影自怜....,比如可以沉鱼的西施;而进入文明时代的今天,人们又用自画像和雕塑留下自己的形象,蒙娜丽莎自画像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B.严冬时节,旷日持久....的寒冷让人心生厌倦,好在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终于让人们感受到了冬日的欢乐。
C.很多人上班时侃侃而谈....,下班回家却疲惫懒言,大多数人坦言自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下班沉默症”。
D.李娜退役的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了爆炸性的传播和议论,在沸沸扬...扬.的赞誉声中“娜姐”惜别网坛。
【解析】A项,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B项,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项,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项,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
含贬义。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B.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纠正和揭露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
C.如果给让座者以起码的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让座行为的价值所在,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科学家计算过,鲣鸟从发现猎物收缩双翅,到俯冲扎入水中把猎物叼住,仅仅只需要820毫秒的时间。
【解析】A项,成分残缺。
“生态文明”后缺少中心词“理念”,使得“树立”与“文明”搭配不当。
B项,语序不当。
“纠正”与“揭露”互换一下。
从事理上说,“揭露”后才能“纠正”。
D项,多余重复。
“仅仅”与“只”重复。
【答案】 C3.根据图表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西湖的雪景晚秋初冬[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爱自拍是天生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水边顾影自怜....,比如可以沉鱼的西施;而进入文明时代的今天,人们又用自画像和雕塑留下自己的形象,蒙娜丽莎自画像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B.严冬时节,旷日持久....的寒冷让人心生厌倦,好在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终于让人们感受到了冬日的欢乐。
C.很多人上班时侃侃而谈....,下班回家却疲惫懒言,大多数人坦言自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下班沉默症”。
D.李娜退役的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了爆炸性的传播和议论,在沸沸扬扬....的赞誉声中“娜姐”惜别网坛。
【解析】A项,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B项,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项,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项,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
含贬义。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B.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纠正和揭露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
C.如果给让座者以起码的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让座行为的价值所在,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科学家计算过,鲣鸟从发现猎物收缩双翅,到俯冲扎入水中把猎物叼住,仅仅只需要820毫秒的时间。
【解析】A项,成分残缺。
“生态文明”后缺少中心词“理念”,使得“树立”与“文明”搭配不当。
B项,语序不当。
“纠正”与“揭露”互换一下。
从事理上说,“揭露”后才能“纠正”。
D项,多余重复。
“仅仅”与“只”重复。
【答案】 C3.根据图表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源及贡献率2.5700微克/立方米以上。
经初步分析,近期雾霾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从图表中我们发现,①________________。
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
由气体污染物转化成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见,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煤炭燃烧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②减少雾霾,就要控制主要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悬案》,请根据你的理解阐释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言准确、简明,不超过70字。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漫画寓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电脑输入方式给传统的人工用笔书写的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
漫画隐约透露出对于传统书写方式逐渐衰落的无奈与伤感。
[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黄山听雨熊召政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
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啪啪掉下来。
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
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
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
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
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
大雨就滂沱而至。
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着。
雨中孵出的暮霭,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
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
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
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
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
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
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高官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
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袍,黄山才迎我以雨。
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
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
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
“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
“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过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
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脱俗的花朵来。
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
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
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
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雨是越下越浓了。
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
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
并细细品味:哪是鳌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
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酒尽了,兴犹未尽。
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水送来。
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
啜饮它,佐以泉呜飞瀑。
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
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不见稍歇。
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
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5.对全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尾呼应,以游览黄山为线索,表现了黄山的冷峻的境界,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
B.黄山听雨,使作者这个落拓诗人与古人相通,对黄山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观照。
C.文章写黄山听雨,却花较多笔墨去写古代的那些“落拓文人”,严重偏离了文章主题。
D.本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描摹了作者在雨中所见、所闻、所感,使读者读后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答案】 D6.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脱俗的花朵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作者游黄山的兴致被雨浇灭了,抒发作者的遗憾之情。
(2)人生难免挫折,只有在恶劣环境中顽强不屈,战胜困难,人生才有价值。
这是作者雨中的感悟,思想的升华。
7.阅读文章第3~8段,分析作者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由遗憾——无奈——抱怨——释然。
从作者认为“已不能”参观黄山胜景的遗憾,到“只能”听雨的无奈,到认为黄山“只肯”用雨来搪塞自己的抱怨,到最后觉察出自己不曾受到尘世玷污而坦然、释然。
8.作者为什么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雨给作者以动力,令他明白有磨难的人生才有光彩。
(2)雨中饮酒,使他与自然亲近,从体味自然中感悟永生。
(3)雨给了他豪情,使他超越了俗常人事超越了古今。
(4)雨使他明白人生苦难虽然酸涩却也充实饱满。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