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测定方法及爆炸危险性评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评定化学危险品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有以下几个指标:闪点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
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
燃点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自燃点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受热自燃: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
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说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
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
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爆炸压力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的内能进行计算物质不同,爆炸压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因周围环境、原始压力、温度等不同,其爆炸压力也不同。
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表
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以及其他领域中,易燃易爆气体的存在是非常常见的。
这些气体在一定浓度下可能会引起爆炸、火灾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于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进行控制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表,可以作为参考:
气体名称建议报警值(ppm)燃烧下限(%LEL)爆炸上限(%UEL)
乙烯10 3.4 36
甲烷100 5.0 15
乙炔100 2.5 80
丙烷1000 2.1 9.5
氢气1000 4.0 75
一氧化碳30 12.5 74
二氧化碳5000 NA NA
氧气NA NA 21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易燃易爆气体时,要对其浓度进行监测并确保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在使用检测仪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测仪器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在使用检测仪器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事故的发
生;
3.在使用检测仪器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以确保人
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之,对于易燃易爆气体的使用,必须要充分了解相关的安全事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易燃易爆炸气体浓度单位易燃易爆炸气体浓度单位是衡量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单位。
在工业生产、矿山、化工、石油等领域,由于涉及易燃易爆气体,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而浓度的测量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此,我们将详细介绍易燃易爆炸气体浓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单位符号易燃易爆炸气体浓度一般用LEL(Lower Explosion Limit)或UEL(Upper Explosion Limit)表示。
LEL指的是气体混合浓度的下限,一旦超过该值,就会引发爆炸;而UEL则是混合气体浓度的上限,若超过该值,则不足以形成可燃混合气体,也不会引起爆炸。
另外,还有PPM(Parts Per Million)和%VOL(Volume Percentage)等单位。
•LEL:下限爆炸浓度(%LEL)•UEL:上限爆炸浓度(%UEL)•PPM:百万分之(mg/m³)•%VOL:体积百分数(%)单位转换不同的浓度单位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
例如,%VOL和PPM之间的转换,可以使用如下公式:$$ PPM = \\frac{V_1}{V_2} \\times 10^6 $$其中,V1为气体摩尔质量(g/mol),V2为空气中该气体的质量浓度(mg/m³)。
同理,对于LEL和%VOL之间的转换,公式为:其中,对于不同的易燃气体,其LEL对应的%VOL也是不同的。
例如,甲烷的LEL为5%,则%VOL=5%×(19.5%÷100)=0.975%。
浓度检测方法对于易燃易爆炸气体的检测,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硬件检测硬件检测指利用传感器进行气体浓度检测。
最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红外线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
其中,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甲烷、乙烯、丙烷等易燃气体,电化学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到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
手持式检测器手持式检测器是一种非常方便实用的气体检测装置。
使用手持式检测器时,只需要将检测器靠近气体,然后通过对检测器读数进行判断,以判断气体浓度是否超出警戒值。
易燃易爆气体测量方法1. 概述易燃易爆气体的测量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在一些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环境中,这些气体的浓度可能会超过正常水平,需要及时测量和监控,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以便人们在实际操作中做出合理选择。
2. 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测量方法2.1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基于燃烧原理的气体检测仪器,它可以检测各种易燃气体和一些类似石油、汽油、柴油等物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当目标气体通过FID内的火焰时,会燃烧产生离子,然后检测器通过电流信号测量离子数量,从而判断气体浓度。
优点:FID对气体的响应速度非常快,且检测范围广泛,可直接检测二甲苯、苯、丙烯等有机物。
缺点:FID需要在氢氧混合气体中工作,需要使用与众不同的燃气,运维成本较高。
另外,FID只测量VOC和易燃气体,对其他气体不敏感。
2.2 静电火花检测器(ESD)静电火花检测器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易燃易爆气体检测的检测器。
它是通过使气体经过电场,从而产生静电火花的方法检测它们的存在。
当气体离子化时,它会导致极短暂的电弧,产生电流信号,从而测量气体浓度。
优点:ESD对所有易燃气体都很敏感。
缺点:ESD容易受到湿度和灰尘的影响,需要频繁的校准和维护。
2.3 红外吸收光谱仪(IR)红外吸收光谱仪可以检测一系列可燃气体,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它是通过分析红外光谱检测气体浓度的。
当目标气体通过红外光谱仪时,它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从而测量气体浓度。
优点:IR用法简单,准确性高,避免了其他检测器的操作复杂性。
缺点:IR只适用于特定易燃气体。
3. 总结一些易燃易爆气体在实验室及工业环境中会出现,如果检测不到,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测量方法,分别列出了优缺点以及适用的情况,以便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方法,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
易燃易爆气体检测值标准什么是易燃易爆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是指在常温下形成易于燃烧或爆炸的混合物的气体。
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包括甲烷、乙炔、丙烷等。
易燃易爆气体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因此需要针对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检测和控制。
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针对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 爆炸极限标准爆炸极限,是指当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出现明显的爆炸现象。
爆炸极限标准是指易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分为下限爆炸浓度和上限爆炸浓度。
爆炸极限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检测易燃易爆气体的种类、检测方法、检测机构的要求等。
2. 最大安全使用浓度标准最大安全使用浓度,是指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浓度上限。
最大安全使用浓度标准是指易燃易爆气体在一定时间内允许的最大使用浓度范围。
最大安全使用浓度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易燃易爆气体的种类、环境温度和湿度、使用方式和条件等。
3. 检测方法标准检测方法标准,是指通过哪种方法来检测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存在情况。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法、红外光吸收法、催化燃烧法等。
检测方法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对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能力、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检测仪器的要求等。
易燃易爆气体检测的应用易燃易爆气体检测应用广泛,涉及到环保、安全、卫生等领域。
以下几个应用场景为大家介绍一下:1. 工业生产领域在石油化工厂、矿山等生产领域,易燃易爆气体的存在极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对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以保护工人和工厂的安全。
2. 地下通道和矿井地下通道和矿井内通常含有大量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如果不及时检测和控制,易引发爆炸和火灾等严重安全事故。
3. 空气质量检测易燃易爆气体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空气质量检测和环保领域也需要对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检测和控制。
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数值什么是易燃易爆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能够和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
这类气体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如果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加以注意,就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易燃易爆气体的爆炸极限易燃易爆气体的爆炸极限是指混合气体中可燃气体浓度的下限和上限,也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气体浓度可以产生燃烧或爆炸。
下限浓度称为最小爆炸浓度(MEC),上限浓度称为最大爆炸浓度(MEC)。
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数值的测量方法球形炸弹法球形炸弹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的方法。
该实验将可燃气体加入球形容器中,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气体浓度,直到爆炸发生,从而确定最小爆炸浓度和最大爆炸浓度。
点火法点火法是另一种测量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的方法。
实验用一个特殊的点火器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通过测量点火发生的混合气体浓度的下限和上限可以得到爆炸极限的范围。
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数值的意义了解易燃易爆气体的爆炸极限可以帮助人们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这类气体时更好地掌握危险性,提高安全性。
通过测量易燃易爆气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气体的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减少事故的发生。
典型的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数值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易燃易爆气体及其爆炸极限数值:气体最小爆炸浓度(%) 最大爆炸浓度(%)乙炔 2.5 82丙烷 2.0 9.5丁烷 1.5 10氢气 4.0 75甲烷 5.0 15以上数值仅作参考,实际数值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气体压力和气体组成等。
结论易燃易爆气体的爆炸极限数值是了解这类气体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这些数值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从而提高安全性。
在使用易燃易爆气体时,应加强安全意识,做好防范措施,以免发生事故。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是工业安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
在工业生产中,如果可燃气体的浓度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测定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1. 火焰传播法火焰传播法是一种常用的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将混合气体逐渐加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然后在容器中点燃一根火柴或火焰,观察火焰传播的情况,从而确定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在进行火焰传播法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定环境应该保持干燥和无风状态,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测定时应该使用标准的混合气体,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在进行火焰传播时,应该保持火焰的稳定,以避免火焰熄灭或扩散。
2. 热导法热导法是一种利用热导率测定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将混合气体逐渐加入一个热导率测定仪器中,然后测定混合气体的热导率,从而确定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在进行热导法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定环境应该保持稳定,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测定时应该使用标准的混合气体,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在进行测定时,应该保持热导率测定仪器的稳定,以避免测定误差。
3. 爆炸管法爆炸管法是一种利用爆炸管测定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将混合气体逐渐加入一个爆炸管中,然后在管中点燃一根火柴或火焰,观察爆炸的情况,从而确定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在进行爆炸管法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定环境应该保持稳定,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测定时应该使用标准的混合气体,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易燃易爆气体分析方法
引言
易燃易爆气体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爆炸或着火的气体。
针对这种危险的气体,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易燃易爆气体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易燃易爆气体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
检测是发现易燃易爆气体的第一步。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微型气体检测仪:这种检测仪器可以检测低浓度的易燃易爆气体。
2.热导气体检测仪:这种检测仪器可以检测高浓度的易燃易爆气体。
分析
分析是确定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和组成的步骤。
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以色谱法为基础的气体分析方法,可
以分离和鉴定气体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得出易燃易爆气体的组成。
2.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分子质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准确测量气体混合
物中单质分子的质量。
质谱法可以分析气体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浓度和比例,进而评估其爆炸危险性。
预防措施
针对易燃易爆气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
1.设备安全:使用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应尽可能地采用防爆设计,防止
设备泄露气体,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
2.通风系统:在使用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需要配置良好的通风系统,
确保气体及时排出,防止气体积聚形成爆炸危险。
3.安全培训:对于使用易燃易爆气体的人员,需要进行安全培训,增强
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
结论
易燃易爆气体的分析方法是防范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分析和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
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方式易燃易爆气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燃或者爆炸的气体。
这些气体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采取可靠的检测方式来确保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方式。
1. 电化学法检测电化学法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来检测气体的方法。
当易燃易爆气体接触到电化学传感器时,电化学反应发生,生成电流。
根据电流的大小,就可以推算出气体浓度的大小。
电化学传感器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价格相对较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体传感器之一。
但是,电化学传感器的寿命相对较短,需要定期更换。
2. 红外光谱法检测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易燃气体。
检测器会通过发射红外光,测量气体吸收特定波长光的能力,从而分析气体的成分和浓度。
红外光谱法检测具有高精确性、高灵敏度和可靠性,而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气体成分。
但是,红外光谱法检测器通常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 热导法检测热导法是利用气体的热导率来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一个热导体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气体引入进行冷却。
由于不同的气体对热的导热率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热导的差异来判断气体成分以及浓度。
热导法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需要保持恒定的热传导环境。
4. 气体色谱法检测气体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气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渗透性和分离性来进行测量的方法。
通过将气体样品传递到填充有特定材料的管道中,不同的气体组分会在管道中按照一定的顺序被分离和检测。
气体色谱法检测器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气体成分,并且精度高、重复性好。
但是,气体色谱法检测器相对于其他常见的检测方法,价格较高。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方法。
通过合适的检测方式,可以有效地检测和控制易燃易爆气体的存在,保障人们的安全。
在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检测场景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测方式。
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方法概述易燃易爆气体指的是在高温、高压、钻井等条件下容易爆炸的气体。
在进行生产、储运等操作时,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检测,以保证操作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1. 传感器检测法传感器检测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
根据检测的原理不同,传感器检测法分为化学传感器和红外(IR)传感器两种。
1.1 化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是一种电化学、光学或气敏的气体检测传感器,通常由感受物、电极和电路板等组成。
其原理是当易燃易爆气体与感受物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导致电化学信号或光学信号的出现,从而实现气体的检测。
1.2 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则是利用红外辐射光谱来检测空气中的气体,其原理是利用具有吸收特性的易燃易爆气体分子吸收红外辐射谱线来检测。
这种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快速响应的优点,但同时其成本也较高。
2. 气体泄漏检测法气体泄漏检测法是一种较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空气中气味或气体浓度的变化来判断空气中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气体。
这种方法主要需要依靠一些特殊气体检测器或者特殊气味探测器来进行检测。
3. 热吸附检测法热吸附检测法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对易燃易爆气体吸附来进行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易燃易爆气体,而且检测过程较为简单。
通常采用热解吸技术来进行检测。
结论总结起来,针对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方法比较多,其中传感器检测法、气体泄漏检测法和热吸附检测法是比较常用的三种。
不同的检测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保证操作的安全。
易燃易爆气体检测规程简介易燃易爆气体是指在空气中与氧气混合后易于燃烧或爆炸的气体,例如甲烷、乙炔、丙烷等。
易燃易爆气体的泄漏和积聚会给工作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对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检测,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
本文档将介绍易燃易爆气体检测的规程。
检测方法1.火焰离子探测器:利用气体在电极间形成放电的原理,检测气体是否易燃。
适用于检测乙炔、丙烷等易燃气体。
2.红外光吸收检测器:利用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检测气体中特定成分的浓度。
适用于检测甲烷等易燃气体。
3.钢管吸附检测器:将钢管置于待检区域内,待钢管内空气与待测气体接触后,观察钢管颜色变化。
适用于检测二氧化碳、乙烯等气体。
4.电化学探测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检测气体成分,适用于检测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检测流程1.确定检测区域和检测气体种类。
2.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气体的浓度和环境温度,确定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检测距离。
3.根据探测器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读取检测结果。
4.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超标,则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重新进行检测。
检测频率1.对于易燃易爆气体较少、使用时间有限的场所,建议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检测。
2.对于易燃易爆气体较多、使用时间较长的场所,建议每班次至少进行一次检测。
注意事项1.要仔细阅读探测器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2.探测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持灵敏度。
3.检测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其他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检测结束后,应将探测器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接触。
总结通过合适的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方法和规范的检测流程,可以有效地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
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易燃易爆气体测试标准前言易燃易爆气体是指在标准气压和温度下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在遇到火花、静电或其他热源时能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
对于易燃易爆气体,为保证生产和人身安全,通常需要进行测试来确定其是否具有危险性。
本文将介绍易燃易爆气体的测试标准。
美国标准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提供了多项易燃易爆气体的测试标准。
其中一些标准如下:NFPA 68 标准NFPA 68 标准主要针对气体爆炸压力波的评估。
该标准规定了气体爆炸压力波的形成、传播和危害的评估方法。
该标准还规定了工业性质的气体爆炸压力波的评估方法。
NFPA 69 标准NFPA 69 标准主要针对气体爆炸和火灾的控制。
该标准规定了气体灭火和爆炸抑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操作要求。
此标准还制定了灭火和防爆系统的测试和维护标准。
欧洲标准欧洲委员会(EU)建立并发布了巨大的方式和标准,以确保所有涉及到爆炸危险的工业处理流程均符合安全性要求。
欧盟关于爆炸性气体的 ATEX 指令制定了许多相关标准。
EN 60079-10-2 标准EN 60079-10-2 标准主要是对气体爆炸危险性评估的规范。
该标准要求进行气体爆炸概率的计算,以及气体爆炸后果的评估。
此标准还要求对爆炸物的分类进行精细区分。
EN 60079-20-1 标准EN 60079-20-1 标准主要是针对气体爆炸的防护标准。
标准要求物体的外表面与周围多量气体形成爆炸云等具有可能形成爆炸的环境下进行防护措施。
中国标准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易燃易爆气体的许多测试标准。
其中一些标准如下:GB/T 16557-1996 标准GB/T 16557-1996 标准规定了易燃气体和粉尘的爆炸特性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此标准包括气体爆炸压力波测试、爆炸极限测试、着火点测试等。
GB 3836.2-2010 标准GB 3836.2-2010 标准规定了防爆电器在气体爆炸性环境中的使用要求。
标准要求电器防护等级、爆炸区分等级、线路电气参数等满足相应要求。
易燃易爆气体怎么测定易燃易爆气体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气体,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很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准确地测定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易燃易爆气体的常见测定方法和测定仪器。
易燃易爆气体的常见测定方法抽风式采样法抽风式采样法是常见的测定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需要使用一个可以吸气的采样头,将采样头放在待测区域的空气中,然后将采样头连接到测定仪器上。
通过吸气进入采样头的空气,经过测定仪器的反应分析,即可得到待测区域内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直读式探测法直读式探测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测定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使用一种可以直接读数的探测仪器,将探测仪器放在待测区域内,直接读取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直接,可以快速了解待测区域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情况。
贮积式检测法贮积式检测法是一种用于长期稳定监测易燃易爆气体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将一段时间内待测区域的空气,通过一种可以清除或捕集易燃易爆气体的贮积材料进行贮积,然后将贮积材料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支持,但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
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测定仪器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多功能气体检测仪是一种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测定仪器,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气体成分,包括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气体、臭氧等。
该仪器通常为便携式设计,可携带至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光纤技术的易燃易爆气体测定仪器,能够检测极低浓度的易燃易爆气体,并且检测响应速度快,精度高。
该仪器通常用于监测管道或容器中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
离子迁移谱离子迁移谱(I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易燃易爆气体测定仪器,可用于监测气体浓度低至ppb水平。
该仪器通常用于检测易燃易爆气体泄漏和爆炸的早期预警。
总结易燃易爆气体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气体,及时测定其浓度非常重要。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抽风式采样法、直读式探测法和贮积式检测法。
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是指浓度在特定条件下的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最大浓度值,到达此值后,当能量源打入该空间时,将会发生爆炸。
在工业生产中,可燃气体和粉尘混合物可以引起爆炸灾害,因此对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准确测定及早发现危险混合物,十分重要。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室内法和室外法。
室内法指的是在室内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物理和化学分析方法测量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室外法指的是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测量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以便在实际工程中对可燃气体进行及时预警。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中,主要涉及可燃气体混合物气溶胶浓度的测量、冲击谱的采样和分析等实验操作。
特别是引入了一种新型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仪,此类仪器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种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以预防工程灾害的发生。
如今,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为工业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应当加强研究,研发新型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仪,定期对室内外环境的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进行系统的检测,力争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为国家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测定方法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测定方法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化学气相色谱法、传感器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用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元素的特征X射线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
在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测定中,可以通过直接取样及分析空气中的微量元素来判断目标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无需前处理样品,但由于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成本较高。
2.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辐射下的吸收特性来分析样品中的成分。
在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测定中,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物质在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破坏性、快速、灵敏度高,但需要校准样品和参考峰库,且对样品的形状和状态要求较高。
3. 化学气相色谱法(GC)化学气相色谱法是通过将气体样品分离成各个组分,再通过检测器来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浓度。
在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测定中,可以通过化学气相色谱仪的前处理模块将空气中的目标物质捕集、浓缩,并通过柱分离后送入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标准品。
4. 传感器法传感器法是一种基于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的传感器对目标物质进行检测和测量的方法。
在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测定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传感器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浓度。
例如,氧气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便携性好,但对环境条件和传感器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易燃易爆物质的测定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具体选择方法时需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测定要求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
同时,在进行测定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因目标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的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测定方法及爆炸危险性评估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主要是指空气中存在的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气(简称为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遇火源可发生燃爆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LEL),用容积百分数(V%)或每立方米中的毫克数表示(mg/m3)。
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上、下限之间的爆炸浓度称为爆炸范围。
空气中存在的可燃气体达到其爆炸范围遇火源就可发生燃爆事故,尤其是石油、化工、城市燃气等行业均存在燃爆危险性。
根据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案例分析,爆炸事故类别主要为瓦斯爆炸、易燃易爆化学品遇明火爆炸、火药爆炸、粉尘爆炸、锅炉爆炸。
2002年我国发生石油、化工、城市燃气重大爆炸35起,2003年1~3月份就发生石油、化工、城市燃气重大爆炸6起。
据美国1989年发布的30年间(1959~1988年)150次重大爆炸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可燃气体爆炸占爆炸事故总数的36%。
因此,加强对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测定及控制,是减少爆炸事故发生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根据可燃气体的理化特性,笔者编写了可燃气体的测定方法及爆炸危险性评估(适用于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下限浓度以下的爆炸危险性测定),供读者使用和参考。
一、采样基本原理
应根据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状态进行采样。
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通常以3种状态存在:
1.气体状态。
常温下是气体的物质以气体逸散于空气中;
2.蒸气状态。
常温下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散发于空气中时以蒸气状态存在;气体和蒸气是以分子状态分散于空气中的;
3.气溶胶状态。
有些易燃易爆物质以液体或固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称为气溶胶。
气溶胶可分为分散性气溶胶和凝集性气溶胶。
分散性气溶胶是固体或液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而形成,凝集性气溶胶是由过饱和蒸气凝集而成。
气溶胶按存在形式可分为雾、烟、尘,气溶胶粒子直径为0.1~10μm。
实践中应根据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二、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一)爆炸危险场所调查
1.确定采集可燃气体的种类及名称。
了解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存在的状况,估计浓度以及产生、分布和扩散的规律或趋向,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GBJ16-87)等。
2.调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和辅料种类,包括原料和辅料名称、理化性质(特别是燃点、闪点及爆炸下限)、使用数量等。
3.了解生产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中间产品及副产品名称、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4.了解工人生产状况,包括工人停留的地点和时间、劳动习惯和姿态等。
5.了解防护措施和设备,包括通风排毒装置及使用情况,跑冒滴
漏和个人防护情况等,以及爆炸危险场所的气温、气压和风向、风速等。
(二)确定采样点
1.选点原则
(1)采样点应设在可燃气体释放处,高浓度、高温度及靠近火源处,或工人经常停留和定时观察的操作处。
(2)采样点应设在下风向和涡流区。
2.采样点位置
(1)靠近释放源如泵轴头、阀门、泄压口等应设点。
(2)可燃气体比重小于0.9的要在不通风的穹顶处设点;比重大于1.1的要在低洼处如管沟、污水井等处设点。
(3)同一场所,同一种可燃气体,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的作业场所,选择可燃气体浓度高的地点设采样点。
(4)同一场所,同一种可燃气体,生产情况均相同及释放程度相近时,全场可视为一个作业场所,可按50~100m2设一个采样点。
(5)采样点同时存在多种可燃气体时,可选危险性大的一种或几种分别设采样点。
(三)确定采样方法
1.快速直读检测方法
采用GB15322-94可燃气体探测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12358-90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及GB7230-87气体
检测管装置等国家标准快速检测方法,或具有计量检测合格证和国家质检总局认可的快速直读检测仪器及方法。
2.国家卫生标准方法
即GB/T16027~16099-1995车间空气有毒物质检测方法。
无标准方法可采用国内统一方法及国外标准方法。
(四)确定采样频率
1.对易发生突发性释放的采样点应采用自动连续采样。
2.对周期性释放的采样点应在释放浓度最高时连续采样。
3.对连续性释放的采样点可定期采样测定,采样时间间隔为0.5~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