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11版数学五年级上《六 组合图形的面积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_5
- 格式:docx
- 大小:189.98 KB
- 文档页数:3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知道1公顷= 10000 平方米,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理解,发展空间观点,提升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实行简单换算。
课前准备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师指导:1.课件出示教材92页天安门广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
学生活动:1.观察画面,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注意倾听,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效果检测:1.填一填。
5 m2=( )dm2 600 dm2=( )m2 8000 cm2=( )dm2 32 m2=( )cm2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1.理解1公顷。
引导学生思考:1公顷表示多大的面积呢?提示:边长为100 m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引导学生探究:1公顷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思考:我们教室的面积有多大?用什么办法能算出来? (2)引导学生探究:400 m跑道所围成的操场面积有多大?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看一看,量一量。
(3)引导学生明确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3.理解1 km2。
(1)师指出:边长为1000 m的正方形面积是1 km2,并引导学生计算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
(2)引导学生推导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4.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活动:1.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计算边长为100 m 的正方形的面积。
2.(1)小组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出教室的面积,然后推算1公顷里面有多少间这样的教室的面积。
(2)全班学生合作,用卷尺量一量操场的边长,感知:400 m跑道所围成的操场面积大约是1公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六《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六《组合图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组合图形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我们会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学会如何将复杂的组合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是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如何正确地进行分解,并计算出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组合图形模型、剪刀、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组合图形模型,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计算它的面积。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讲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会逐步引导学生,将复杂的组合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计算出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巩固他们对于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接着,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组合图形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重要的概念和步骤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一个矩形内部有一个三角形,矩形的长为8cm,宽为6cm,三角形的底为4cm,高为3cm。
答案:矩形的面积为48c m²,三角形的面积为6cm²,组合图形的面积为54cm²。
2. 一个圆内部有一个正方形,圆的半径为5cm,正方形的边长为8cm。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公顷、平方千米》这一课是关于面积的知识。
面积单位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的较小的面积单位。
在生产、生活中,往往需要度量较大图形的面积,如农田的面积、城市的占地面积等,原有的较小的面积单位不适应较大的图形面积的度量。
为此,需要有新的、较大的面积单位,这正是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对于较大的测量单位,学生缺少对它们的直观感知和生活经验基础。
为此,教科书一方面注重几何直观,发展学生对较大测量单位的认识;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能够感知的较小测量单位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去体会难以感知的较大的测量单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便运算。
课前准备课堂课件、相关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知道图上是哪里吗?对了,你们去过万佛湖么?万佛湖位于我们舒城境内,是国家5A级旅游区,它的面积是多少?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2、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数字有什么感受呢?读起来很费劲,说明对于这些土地的面积我们用平方米作单位小了,那我们就需要来认识一些更大的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
师:公顷和平方千米就是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面积等等,我们通常就用公顷或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认一认,1公顷是多大师:1公顷到底有多大?(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推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推算后汇报,教师板书)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4)感悟1公顷。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其中一个课时《公顷、平方千米》。
二、教材内容分析面积单位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的较小的面积单位。
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单位面积的认识并不陌生,所以本内容的的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已经的知识经验上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初步感知公顷、平方米,并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有公顷、平方千米,掌握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3、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认识公顷、平方千米。
五、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⑴提问: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⑵引导:1平方厘米相当于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1平方分米相当于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1平方米相当于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⑶思考:有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吗?(二)创设情境。
1、认识公顷。
①观察图片,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单位都是公顷②初步感知1公顷。
智慧老爷爷: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计算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面积。
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2、认识平方千米。
①初步感知1平方千米。
智慧老爷爷:边长是1000m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计算边长是1000m的正方形面积得出结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00公顷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三)、回顾面积单位,巩固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七、谈收获。
【学习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地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
我相信:我们五()班全班同学都能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示出来。
你们喜欢数学吗?想不想把数学学得very good 非常棒!老师告诉你学好数学的小诀窍:认真听,用心想,积极说。
能不能做到这三点?让我们带着自信走进课堂!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出示小鱼图、火箭、房屋平面设计图、中队队旗等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一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鱼图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引导学生说出每幅图是怎样组成的。
你们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2.教师小结:上面的每个图形都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的,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二、展示目标,师生共同解读目标。
(关键词:理解方法,解决问题)板书关键词。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确立所要达成的目标。
三、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1)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
请你估计他家至少买多少平方米地板,再实际算一算。
(出示课件)客厅平面图。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导学提纲:阅读教材第75页,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们的面积?(2)请你估一估小华家至少买多少平米的地板?试说出你的理由?(3)计算地板面积,你还有哪些办法?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说明~(4 )你能举例说一说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吗?3.学生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
A. 学生可能转化的图形有:B .学生可能会运用多种方法求出客厅的面积,但是不清楚解决此问题的策略——即转化的数学思想。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及其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水平。
【教学目标】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相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小。
教学难点:协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实际理解,以及掌握土地面积单位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学生回忆说一说: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谁能说一说25px2,1dm2和1m2分别有多大?2、请你看一看,想一想。
出示课件:填写什么单位合适?一张邮票的面积约为4()课桌面的面积约为24()教室地面的面积约为54()3、出示教材第92页主题图和老师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图片,有山川、河流、田野、广场、体育场、古建筑群等,那么它们的面积能不能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测量呢?生:不能师:我们在测量这种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单位,那就是公顷和平方千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公顷、平方千米。
教师板书课题:公顷和平方千米二、探究新知1、理解公顷的含义(1)让学生回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如何定义的?生:1平方厘米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分米是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米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2)师: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
(3)谁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在与同桌交流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1)想象一下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2)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操场一边长大约12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86米,计算一下:120*86=10320(平方米)那么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约是1公顷(4)提问: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听说过公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资料。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面积单位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的较小的面积单位,在生产、生活中,往往需要度量较大图形的面积,如农田面积,城市占地面积等,原有的较小的面积单位不适合较大的图形面积的度量。
为此,需要有新的、较大的面积单位,这正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的内容。
教材以“天安门广场面积”为背景,引出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设计了四个问题。
对于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缺少对它们的直观感知和生活经验基础。
为此教材一方面注重借助几何直观,发展学生对较大面积单位的认识;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能够感知的较小面积单位的情景,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去体会难以感知的较大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公顷与平方米、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有关本节的素材。
教学流程一、复习准备1.填写单位,想象它们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
(课件出示习题)一张邮票的面积约3()一张课桌面的面积约24()一间教室地面的面积约54()二、新课导入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这是哪儿?预设生:天安门广场。
师:通过图片的观察,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预设生:(阅读教材,了解信息,并回答)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约是400000平方米,相当于40公顷。
师:从以上信息中你能知道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吗?预设生:400000÷40=10000 ;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师:在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我们通常用公顷、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二、认识公顷。
师:1公顷有多大?你理解多少?(相继在公顷前面板书“认识”)1.认识1公顷师: 大家记得1米大约有多长吗?100米有多长呢?请大家回忆一下100米的长度。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
因为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建立平方千米的观念需要公顷支持。
教材的编写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
活动的形式多样,数学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1、学习材料的选择充分贴近生活。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但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机会并不多。
为了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教材特别注意了选取学生较为熟悉或标志性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
例如,在“公顷”的认识中选择了“鸟巢”的占地面积,在“平方千米”的认识时,选择了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练习中,则有故宫、颐和园、教室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的面积等材料,以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2、学习过程的设计强调经验链接。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积单位。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教材除在例题材料的生活化选择之外,还在两个方面强调学习者经验的唤起与应用,突出了经验的链接价值。
一是在知识内容的呈现过程中,通过“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唤醒学生面积单位学习的经验,有意识引导学生从以前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学习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为新的面积单位学习服务,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连续性与衔接性。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3《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顷、平方千米》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对面积单位认识的进一步扩展,对于学生形成系统的面积单位概念,培养其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这两个单位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掌握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掌握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换算方法。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其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图片。
2.学具:学生作业本、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片森林和一块农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片森林和农田各有多大吗?”学生可能会回答用平方米作单位,教师进而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公顷平方千米》
一、教学目标
1.知晓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能够利用已知数据计算出面积的数值。
3.能够利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计量面积。
二、教学内容
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及关系
2.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3.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计算面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互转换
2.计算实际面积的数值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关系。
2. 概念讲解
接着,教师详细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和关系,并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两者的关系。
3. 换算方法
在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达成共识后,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并用实际例子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4. 计算面积
接下来,教师通过数学练习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计算面积,并告诉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计算出实际场景中的面积。
5. 实践练习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教师组织实践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完成不同面积的计算和换算练习。
6. 总结提高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提高总结,以确保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和应用都得到提高。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练习、问题解答、课堂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反思,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进方案,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公顷、平方千米》是根据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教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概念,对面积单位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可能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面积单位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图片、例子。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公园、操场等,方便学生直观地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如公园、操场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场景的面积。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的面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吗?2.呈现(10分钟)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组合图形的面积;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公顷、平方千米。
【单元教学要素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这些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来探讨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小学阶段平面几何直线型内容的最后章节。
学习此部分知识,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在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涉及了三个部分:(一)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并在交流、讨论中开阔思路,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主要是探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公顷、平方千米。
主要是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并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是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却无法计量大面积土地的情况下探究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与图形面积相关的问题中了解组合图形,经历运用多种方法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2、能正确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3、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4、在探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公顷、平方千米》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面积单位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的较小的面积单位。
在生产生活中,往往需要度量较大图形的面积,如农田的面积、城市的占地面积等,原有的较小的面积单位不适应较大的图形面积的度量。
为此,需要有新的、较大的面积单位,这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但土地面积单位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土地面积的问题。
对于较大的测量单位,学生缺少对它们的直观感知和生活经验基础。
因而对于“公顷、平方千米"学生会感受到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谈论法进行教学。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侧重关注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教学保障: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你学习过哪些面积单位?什么样的正方形是1厘米²,什么样的正方形是1分米²,什么样的正方形是1米²?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这些单位你会用吗?(1)门的面积大约是2 ()(2)黑板擦面积大约是2()(3)一元钱硬币的面积大约是2()(4)辽宁省实验学校沈北合作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3.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认识两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板书课题)。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3课时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内容]P 9 2 —9 3 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了解1 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知道“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会解决关于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3.激发学习数学的举,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建六“1 公顷”和“1 平方千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故事导入,学生回答引出“公顷”、“平方千米”,指出它们都是面积单位。
提问: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指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让学生理解这些单位不够大,在丈量土地面积时,我们就要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课题: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二、新授知识1.认识“公顷”。
让学生回忆“平方米”是怎么定义的。
引入“1 公顷”的定义:边长是1 0 0 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是1 公顷。
算一算:1 公顷合多少平方米?学生计算并汇报,要求说出计算过程。
板书:1 公顷=1 0 0 0 0 平方米提问:(1)2 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2)3 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3)50000平方米等于多少公顷?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
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学生独立完成。
简单讲评。
2.建立1 公顷有多大的实际认识。
(1)贺龙体育场图片贺龙体育场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1 0 9 0 0 平方米,合(1 )公顷(9 0 0 )平方米。
(2)火星小学塑胶运动场效果图火星小学塑胶运动场的面积是5 0 0 0 平方米,()个这样的运动场的面积才是1公顷。
(3)火星小学多媒体教室图片火星小学多媒体教室的面积是3 3 0 平方米,1 公顷土地最多能建()间这样的教室。
(4)天安门广场图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 0 公顷,合()平方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提高应用意识。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预设:学生如果能说出公顷,平方千米这些单位,紧接着让学生描述这些面积单位,它们有多大。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学生抢答>(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
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板书课题:公顷、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
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二、探究新知(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1.谈话:公顷、平方千米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0 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
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材第92~93页)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过程。
2.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土地面积的专用单位,知道它们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3.能实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土地面积的专用单位,知道它们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实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1.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出示课件天安门广场图片,说一说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课题:一些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如果还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数值就非常大了。
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理解“公顷”。
师: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学生回答。
师: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那么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100=10000(平方米),所以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师: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你们知道我们操场跑道是多少米吗?
生:400米。
师:400米跑道围成的操场面积大约是1公顷。
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算一算,多少间这样的教室面积是1公顷?
生: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2间教室的面积约是100平方米,200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3.理解“平方千米”。
你们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理解的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学生讨论。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师:1000米有多长?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学生回答。
师: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象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
学生计算后回答: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师: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就比较大了,想一想,几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生:大约2个半。
4.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现在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公顷是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是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进率。
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从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出发,介绍公顷、平方千米的大小,不但仅有协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作用,还能引导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面积单位的理解和理解。
2.教学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
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初步观点。
A类
1.轻松填一填。
6公顷=( )平方米0.8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0.96平方千米=( )公顷
123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0.2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2.在○里填上“>”“<”或“=”。
8公顷○7500平方米50000平方米○5公顷
300平方米○0.3公顷0.02平方千米○20公顷
(考查知识点: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水平要求:能熟练实行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间的单位换算。
)
B类
3.学校的校园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约150米,宽约100米。
学校的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
4.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增加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考查知识点: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水平要求:能使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60000 8000 7 96 0.123 20 200000
2. > = < <
B类:
3. 150×100=15000(平方米)=1.5(公顷) 有1公顷。
4. 200×200=40000(平方米)=4(公顷) 4-1=3(公顷)
教材第93页练一练
1. 略
2. 不对(理由略)
3. 公顷km2 m2
4. 3 600 640000 4.8
5. 110×90=9900(m2) 100个
6. (1)960万平方千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