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扫雷达BIT系统解决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84.58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雷达探测的区域监控系统目录1概述22安全防护系统的目前面临的问题33区域监控系统总体方案43.1方案概述43.2系统特点4基于雷达探测,实现全局可靠监视4采用虚拟围界,实现警戒区的灵活配置4利用跟踪探测,实现突发情况后期处置4无视环境影响,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工作4长焦距探测器,确保对远距离目标的识别5光雷配合联动,实现发现即看到5目标跟踪处理,实现对目标的持续观测5智能分析处理,实现无人值守5架设方便简单,实现最小工程量安装5质量性能可靠,基本实现免维护使用53.3单点监控系统概述6单点监控系统组成6单点监控系统工作流程概述6主要功能7单点监控系统主要设备介绍73.4组网监控系统概述10组网监控系统组成10组网监控系统工作流程概述10组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介绍11监控中心及分中心主要功能124附件144.1各型号地面监视雷达主要技术指标144.2各型号光电探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7注:公司配有多种可见光探测器和红外热像仪,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备。
19基于雷达探测的区域监控系统1 概述随着社会发展,安防工作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工作,传统的安防设备一般以视频监控为主,特别是边防监控、要害地域外围监控基本上还是以人工巡逻、望远镜等传统方式。
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视频监控可以很好的解读监控问题,但是当出现雨、雪、雾以及黑夜时,视频很难很好的工作,特别是当需要监控的距离较远,例如1Km以上时,视频监控设备需要很多部,并且野外工作组网困难,也存在也易受到破坏,供电、通信线缆铺设施工量大,使用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本方案中地面监测雷达,即多普勒雷达,其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
其工作原理可表述如下: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
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BIT设计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全球各个国家战斗机研制发展迅猛,作为战机航电系统中负责目标探测与信息感知的重要子系统,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相关技术已日趋成熟,性能也逐步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技术迭代,功能方面和集成度方面,都较以往提升明显。
有源相控阵雷达较以往机械扫描雷达,系统组成相对简洁,一般主要由天线阵面、处理单元、电源单元三大部分组成。
但各个单元集成度较高,内部模块功能也较为综合,这就要求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雷达机内自检测(BIT)要相对完善、准确、可靠,能为用户提供有力的判断故障及排查问题指引。
关键词:机载;雷达;BIT设计从产品全寿命周期出发,针对后期使用及维护,雷达机内自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增强型系统机内测试(BIT)设计已成为测试性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要求。
自动机内测试(BIT,build In test)是提升保障性和维修性的重要手段,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设计中,要求提高BIT能力的趋势与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考虑BIT并把它与系统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完全一致的。
本篇主要论述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中自检系统的分类、构成及典型设计。
1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故障定义及分类在自检测系统设计初期,对雷达出现的故障进行定义及分类,设定相应的级别,作为自检测系统的判断依据,同时也便于用户快速识别检测结果,对日常使用及维护提供参考。
(1)从严酷类别定义出发,雷达故障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项:灾难的,引起雷达功能完全丧失,空空、空地、导航等功能失效;致命的,引起雷达功能明显下降,空空主模式性能下降65%以上,其余功能失效;严重的,引起雷达功能一定的下降,空空主模式性能下降20%以上,雷达跟踪稳定性和准确性下降,某种单一功能或者工作方式失效;轻度的,对雷达功能无影响或影响很小,可导致非计划的维修,具有冗余功能的模块冗余功能失效或者下降,或单一的辅助导航功能失效。
(2)从故障发生概率出发,雷达故障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项:经常发生,高概率,故障模式发生概率为Pm≥1×10-3发生几次,中等概率,故障模式发生概率为1×10-4≤Pm≤1×10-3偶然发生,不常发生,故障模式发生概率为1×10-5≤Pm≤1×10-4很少发生,不大可能发生,故障模式发生概率为1×10-6≤Pm≤1×10-52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自检测系统分类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自检测系统可分为三种方式:加电BIT(PUBIT)、周期BIT(PBIT)和维护BIT(MBIT),三种自检测模式分别应用于不同情况。
飞机机载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与目标识别飞机机载雷达系统是现代航空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之一,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由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
而在这个过程中,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飞机机载雷达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目标识别算法,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飞机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一、信号处理技术飞机机载雷达系统发射的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并与目标相互作用,形成回波信号。
为了准确探测目标并获得目标的相关信息,这些回波信号需要经过复杂的信号处理流程。
在信号处理技术中,常见的方法包括脉冲压缩、脉冲多普勒处理和波束形成等。
首先,脉冲压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雷达系统的距离分辨率,从而实现对距离较近目标的准确探测。
通过对发射的脉冲信号进行压缩,可以减小脉冲宽度,提高信号的峰值功率,增强信号与噪声的比值,从而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这种技术在雷达系统中应用广泛,为精确目标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脉冲多普勒处理技术可实现对目标的速度分辨和速度测量。
当目标相对雷达系统运动时,其回波信号将发生多普勒频移,通过对这种频移信号的处理,可以获取目标的相对速度信息。
这对于快速移动目标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了雷达系统对动态目标的有效探测。
最后,波束形成技术能够实现雷达波束的精确控制和目标方位角测量。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节天线的辐射模式,可以实现对目标信号的方向性接收,从而提高系统的方位分辨率和目标识别能力。
这种技术在飞机机载雷达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为目标的快速准确定位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目标识别算法在飞机机载雷达系统中,目标识别算法是对探测到的目标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最终实现目标的分类和识别。
常见的目标识别算法包括匹配滤波器、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
首先,匹配滤波器是一种基于信号匹配的目标识别方法,通过与目标库中的特征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可以实现目标的模式识别和识别。
这种方法在雷达系统中应用广泛,对目标的形状、尺寸和特征进行匹配分析,能够准确识别目标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航空航天行业中的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使用教程航空航天行业中的机载雷达是一项关键技术,广泛用于飞行器上,以完成多种任务,如导航、障碍物检测和目标追踪。
而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则是机载雷达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目标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响应和决策。
本教程将介绍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一、机载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机载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接收信号采样:机载雷达接收到的雷达信号是由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经过目标散射后返回的,接收信号需要通过采样来获取波形数据。
2. 预处理:接收到的信号通常会受到各种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预处理步骤旨在去除或减小这些噪声和干扰,如滤波、降噪和增益控制等。
3.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机载雷达信号处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它需要通过信号处理算法来识别目标的存在与否,并确定目标的空间位置和速度等重要信息。
4. 目标跟踪:当目标被检测到后,机载雷达需要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目标进行跟踪,以实时获取目标的运动轨迹和状态变化。
5. 数据融合和分析:机载雷达往往不仅仅是单一的传感器,常常需要与其他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通过综合多源信息来对目标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二、机载雷达信号处理的常见技术应用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其中几个常见的技术应用:1. 高分辨率成像: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实现高分辨率的地面成像,通过多波束和多极化技术,可以获得目标的形状、结构和材料等详细信息。
2. 面向地理定位与导航:机载雷达信号处理可以通过地理定位和导航技术,为飞行器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安全和可靠的定位和导航。
3. 目标识别与分类:机载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目标雷达回波的特征提取和分析,实现目标的识别与分类,比如识别和分类飞机、船舶、车辆等目标。
基于雷达装备的测试性评估方法研究摘要:雷达装备在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雷达装备的可测试性设计在雷达装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雷达设备的测试性设计,及时将测试性设计与实验相结合,可以提高雷达设备的可测试性水平。
首先,对雷达设备的可测试性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和实验的测试性评估方法,并提出了一个测试性评估程序来辅助雷达设备进行测试性评估。
关键词:雷达;测试性能;测试性试验;测试性评估测试性是装备的一种普遍的质量特性,它可以清晰地描述装备的测试能力和故障检测能力。
通常,测试性是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一起进行分析的。
这些通用质量特性可以对装备的性能进行约束,从而提高装备的整体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武器装备的功能和性能越来越强大,装备的技术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这给装备的测试性和故障诊断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格的要求。
因此,如何提高大型武器装备的测试性水平,是所有武器装备研制方和使用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1测试性设计测试性设计在雷达装备的方案和工程研制阶段中,是评估测试性工作的重要依据。
通过测试性设计和预计,可以初步估计雷达装备的测试性能力。
1.1测试性设计雷达设备在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时,需要同步进行测试性设计工作,以确保系统易于检测、诊断和维修,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系统的测试性和可用度。
由于雷达设备一般为无人值守设备,基层检测和维护条件有限,因此测试性总体设计采用机内自检为主的诊断方式,对IV类以上故障严酷度级别的故障模式进行检测和隔离,同时通过指示灯、422总线等方式进行故障上报。
雷达装备一般采用加电机内测试(BIT)、周期BIT、维修BIT、内场测试设备测试和内、外场人工检查的测试方式对故障模式进行检测,故障至少需要定位到雷达设备各分系统的下一级子单元。
为了确保故障检测和隔离工作的准确性,雷达装备各分系统在不大幅提高设计复杂度和成本的前提下,应设计专用测试通道,对测试通道和主处理通道进行独立设计。
机载雷达模拟器BIT信息处理显示的实现
初晓军;冯电春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10(026)020
【摘要】采用VC++语言开发,较好的实现了机载雷达训练模拟器的BIT信息的处理和显示.BIT信息的显示作为雷达训练模拟器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建模仿真,需要解决B IT信息的触发、处理、显示和网络传输的关键技术.本文所述建模方法应用到机载雷达训练模拟器中,效果良好.
【总页数】3页(P44-45,48)
【作者】初晓军;冯电春
【作者单位】266041,山东青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266041,山东青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机载计算机BIT管理技术设计与实现 [J], 姬进
2.综合信息处理与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刘俊波
3.多传感器信息处理与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刘涛; 葛雅静; 谢宝荣; 史健康
4.基于RapidIO总线的机载显示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钟海林;张翼飞;张景景;杨粤涛;曹峰
5.机载相控阵雷达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J], 梁红;高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地雷达探测分辨率技术措施探地雷达是一种有效的地下勘探工具,它可以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波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勘探时,探测分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
本文将介绍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技术措施。
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与其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有关。
一般来说,发射频率越高,探测分辨率也越高。
这是因为高频电磁波的波长较短,可以更容易地被地下目标散射或反射回来。
因此,选择合适的发射频率是提高探地雷达探测分辨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还与接收系统的灵敏度有关。
灵敏度高的接收系统可以更好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提高探测分辨率。
为了提高接收系统的灵敏度,可以采用一些增强信号的技术措施,比如增加接收天线的增益、降低接收系统的噪声等。
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还与地下目标的特性有关。
地下目标的大小、形状和电磁性质等因素都会对探测分辨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地下目标越小,探测分辨率也越高。
因此,在实际勘探中,可以通过改变雷达和地下目标之间的距离,或者改变雷达的工作模式,来适应不同大小的地下目标,从而提高探测分辨率。
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还与勘探环境的噪声和干扰有关。
在实际勘探中,地下环境中往往存在各种噪声和干扰,比如地下水、地下金属等。
这些噪声和干扰会对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产生影响。
为了降低噪声和干扰对探测分辨率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信号处理的技术措施,比如滤波、降噪等。
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还与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关。
在勘探中,探地雷达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到有效的地下结构信息。
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是提高探测分辨率的关键。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波束形成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地下目标的信息,从而提高探测分辨率。
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发射频率、接收系统的灵敏度、地下目标的特性、勘探环境的噪声和干扰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
通过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探地雷达的探测分辨率,从而更好地实现地下结构的勘探和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