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3软组织-医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73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三章头颈部第一节眼部病例3-1【临床表现】患者女性,35岁,右侧眼球突出,复视伴眼痛1周,行CT检查。
【描述】右侧眼部内直肌较对侧异常增粗,与周围结构分界尚清。
周围骨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左侧眼球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眼部炎性假瘤【鉴别诊断】1.淋巴增生性病变:为多结构受累,部分包绕眼球生长,信号均匀。
与脑白质相比呈等低信号。
2.转移瘤:眼外肌结节性增粗,不典型与肌炎型炎性假瘤相鉴别。
病例23-2【临床表现】患者,男性,55岁,左眼渐进性肿胀伴复视6月。
行影像学检查。
【描述】左侧眼部内直肌及左侧视神经较对侧增粗,边缘欠光整,边界欠清。
病灶呈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眶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右侧眼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筛窦粘膜增厚。
【诊断】1.左侧眼部炎性假瘤。
2.双侧筛窦炎症。
【鉴别诊断】1.淋巴增生性病变:为多结构受累,部分包绕眼球生长,信号均匀。
与脑白质相比呈等低信号。
2.转移瘤:眼外肌结节性增粗,不典型与肌炎型炎性假瘤相鉴别。
病例3-3【临床病史】患者,女性,52岁,主诉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较右眼突出,无视物不清、复视等症。
行MRI检查。
【描述】左侧眼眶内锥肌间隙内可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大小约 2.6X2.4X1.7cm,呈T 1WI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临近左侧泪腺、上直肌、上斜肌及左侧视神经受压移位。
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诊断】泪腺良性混合瘤【病理】(左眼眶内)肿瘤组织由粘液及软骨样的基质和上皮样成分构成,部分腺管上皮鳞化伴角囊肿形成,符合多形性腺瘤。
【鉴别诊断】1.泪腺恶心上皮性肿瘤:边缘多不规则,常伴有泪腺窝区骨质破坏。
2.泪腺淋巴瘤:形态不规则,常包绕眼球生长。
病例3-4【临床病史】患者,女,51岁,主因“双眼视物模糊2年,左眼斜视3月。
”入院。
行MRI 检查。
【描述】左侧眼眶内可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尚清,DWI呈高信号,大小约2.4cm×1.7cm,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所示副鼻窦未见异常,双侧乳突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医学影像学》名解与简答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血液在血管内快速流动时,在成像过程中,不能采集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4、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5、肺野(lung field):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6、肺门(hilum of lung):肺根内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的投影。
7、肺纹理(lung markings):充满气体的肺野中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静脉、肺动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也有淋巴管、支气管和结缔组织参与。
8、肺实质(lung parenchyma):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9、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10、空洞(cavity):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
11、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12、原发综合征:见于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
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
13、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0-3.0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有斑点、层状、环状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值性灶称“卫星灶”。
14、胸膜凹陷症: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成胸膜凹陷症。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常用影像技术学习资料三1、单选放射性核素显像同其他影像医学比较,最大的优势和不同点是().A.图像质量不同B.价格不同C.计算机不同D.显示器官及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和代谢、功能相(江南博哥)结合的图像E.以上皆不对正确答案:D2、单选女,33岁,因患结核性脑膜炎,使用皮质激素治疗1年余,近2个月出现双髋关节交替性疼痛,无外伤史,全身骨显像如下图。
该病例核医学诊断应为().A.股骨头坏死B.股骨颈骨折C.Peget病D.髋部发育不良E.镰状细胞病正确答案:A3、单选哪项不属于运动实验的绝对禁忌证().A.急性或严重的充血性心衰B.急性主动脉夹层C.心室肥厚D.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E.药物不能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绝对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2天);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有症状或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
4、多选CT扫描的优点包括().A.密度分辨力高B.空间分辨力高C.极限分辨力高D.图像无层面以外的结构干扰E.真正的断面图像正确答案:A, B, D, E5、单选患儿,女,5岁,因头痛就诊,MRI示小脑蚓部见一大小约3cm×4cm 肿块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四脑室受压、变扁,位置前移,幕上脑积水。
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膜瘤B.髓母细胞瘤C.血管母细胞瘤D.室管膜瘤E.脉络丛乳头状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髓母细胞瘤好发年龄为5~15岁,绝大部分发生于小脑蚓部,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可压迫或闭塞第四脑室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6、单选从下面所述合并原发性肺癌的X线表现中选出一项不恰当的表现().A.空洞形成B.阻塞性肺炎C.肺门淋巴结钙化D.肺气肿E.支气管闭塞正确答案:C7、单选CT与X线平片比较,下面哪一项不准确().A.前者检查费用更高B.前者空间分辨率更高C.前者密度分辨率更高D.前者以CT值说明组织密度的高低程度E.前者显示软组织构成的器官明显优于后者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CT的空间分辨率低于X线平片。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骨关节与软组织内容一、概述二、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1、X线片;2、血管造影(二)CT检查:1、平扫;2、增强(三)MR检查:1、平扫;2、增强(四)超声检查:对软组织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五)放射性核素检查:骨病变敏感性高,特异性低三、影像观察分析四、正常影像解剖五、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六、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诊断:外伤、炎症、肿瘤、退行性变(一)X线检查X线片检查是骨骼肌肉系统的首选检查理由:良好自然对比,方便,价格低良好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病理缺点:1)重叠,早期病变不易检出2)软组织缺乏对比3)组织分辨力较CT、MRI低(二)CT检查1、CT适用于临床与X线诊断骨骼疾病有疑难时2、CT适用于骨骼解剖复杂的部位3、CT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平扫:了解结构复杂部位病变情况增强:用于显示病变血供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发现病变有无坏死等,便于定性诊断(三)MRI检查1、MRI适应症:1)X线、CT后的进一步检查2)MRI对早期骨质破坏、隐匿性骨折优于CT 3)脊椎、椎管和椎间盘、关节及软组织结构显示优于CT4)对骨质增生、骨化、钙化显示不如CT2、检查方法:平扫:(1) T1WI、T2WI为基本扫描序列;(2) 脂肪抑制序列增强:动态增强扫描可了解血液灌注,了解病变性质(四)超声检查优势:多切面成像,实时、无创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血流成像不足:穿透不足,空间分辨率低,骨骼对超声全反射临床应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周围神经及血管成像影像观察分析影像学分析内容:解剖结构:正常或异常病理基础: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改变,边缘,数目与分布,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影像诊断四确定:定有无病变病变定位病变定量(大小、范围、累及结构)病变定性骨、关节与软组织正常影像解剖软骨未钙化时X片上不显影骨的结构:密质骨、松质骨、骨髓腔骨的发育:骨化(膜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生长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X线软骨不显影,分四部分:骨干、干骺端、骺板(骺线)、骺骨龄:发育过程中每一个骨骼的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龄和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即骺线消失的年龄意义:通过正常标准比较可提示骨的发育过早或过晚成人长骨特点骨发育完全,骺线消失;分两部分:骨干、骨端关节影像解剖①直接连接②间接连接1)关节骨端骨性关节面:线样密质骨关节软骨:X线和CT不能区分,MRI呈等T1等T2信号,压脂呈较高信号2)关节间隙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间的透亮间隙,关节间隙与解剖关节间隙不同,X线所见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及其真正关节腔和少量滑液CT表现为关节骨端间的低密度间隙MRI表现可区分软骨和滑液脊柱由脊椎和其间的椎间盘所组成:颈7胸12腰5骶5尾4共33节,上小下大,四个弯曲椎间盘由纤维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MRI可准确评价椎间盘结构,发现椎间盘早期病变。
软组织血管瘤的钙化女,19岁,2岁时右大腿软组织肿块进行性增大。
软组织血管瘤的钙化:右侧大腿中下段软组织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多个类似钮扣样圆形钙化影,大小不一。
冈上肌腱钙化男,61岁,左肩部酸痛1个月考虑冈上肌腱钙化。
是肩周炎的一种表现。
影像所见:冈上肌健插入肱骨大结节附近的钙化,即钙化性肌腱炎。
呈不规则颗粒状或密度均匀的条状或略呈弓状,位于肱骨头的外上部,并可伸入肩峰下,可合并肩峰下滑囊炎。
多发软组织内囊虫病钙化多发软组织内囊虫病钙化。
影像表现:颈、胸、腹部及双下肢软组织内见多怪对称性在小不等的钙化灶。
钙化呈斑点、细条、梭形、椭圆形、类圆,以梭形为多。
部分钙化影内胡亮区,一端尖锐,一端圆钝,呈葵花样。
肌肉部分长轴与肌纤维方向走行一致。
诊断:人吞食绦虫虫卵后,卵在肠内孵化,经肠壁随血运播散到全身,沉积于组织中发育囊虫。
囊虫可寄生于体内任何组织,但以脑部、肌肉和皮下最为多见。
感染多数来源于吞食虫卵污染的瓜果或蔬菜,且本病多见于男性成人患者。
囊虫钙化前x线无阳性改变,囊虫死后才发生钙化。
一般钙化沉着3年以上才能在x线上显示。
病灶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且对称性,大小不一,呈梭形、卵圆形、类圆形,密度不均,位于肌肉者与肌纤维方向走行一致,表现较为典型。
截瘫后软组织钙化男性,35岁。
颈椎外伤截瘫半年,无明确家族病史。
无其他特殊。
考虑截瘫后软组织钙化。
脊髓的横贯损伤通常在脊髓损伤后半年内出现钙化,多发生于脊髓损伤阶段平面以下,发展快。
影像表现:于骨盆、股骨和膝关节周围,钙化可单发、多发,于髋部者呈絮状或团块状,包绕髋关节周围。
大腿部的钙化分布骨干周围的肌腱与结缔组织内,可伴骨膜增生。
截瘫平面以下的关节有时可形成夏科氏关节或关节软骨变性坏死而出现关节间隙狭窄。
结合病史及影像学特征,考虑截瘫后软组织钙化。
骨化性肌炎男,11岁,患者40余天前无诱因出现左小腿下段内侧间断性疼痛,无夜间痛。
活动后休息时疼痛加重。
后左臀部外侧出现持续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