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与科斯定理成立的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科斯定理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摘要:科斯定理由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提出,其主要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但是根据某些资料及实践经验显示,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未必能够成立,因此科斯定理往往只能在理想状态下才得以实现。
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科斯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科斯定理的理解科斯定理表明:只要确定了产权,那么在处理外部性问题时就可以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而政府干预就无须出现,这时资源配置也能够达到有效。
但是这必须建立在交易成本和谈判成本都为零或者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之上。
这是由于在经济的社会中,利益最大化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若要如科斯定理所说,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就必须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即把成本降到最低是交易双方的共同目的和理想。
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甲和乙在一个不禁烟的场所坐在一起,甲是一名吸烟者,而且正在吸烟,而乙是非吸烟者。
乙坐在旁边感到难受,就叫甲不要吸烟。
这时乙掏出5块钱请甲不要吸烟,但是甲烟瘾犯了,不吸烟也同样难受,他觉得虽然乙给了5块钱自己,但是5块钱不足以弥补他犯烟瘾不吸烟的难受,于是他不答应。
此时乙就说给甲10块钱,然而这次甲看来这10块钱可以弥补其难受的感觉,他就答应了乙不吸烟,在这桩交易中,甲收了乙的10块钱,觉得有利可图,他答应了乙不吸烟;同样的,乙觉得他自己享受新鲜空气舒服的感觉远远比10块钱重要,也是有利可图的,他愿意付出这10块钱。
结果自愿交易、自愿谈判使各自的权利得到保障。
科斯定理在此例中得到了实现。
二、科斯定理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产权问题对于上面的例子,如果双方的谈判能达成协议,交易似乎已成定局,这也让人产生科斯定理似乎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的感觉。
但却忽略了一些问题,例如产权问题。
这里我们想说的是土地的产权问题,产权问题不解决,市场本身就无法给出答案。
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选择题(实用版)目录一、科斯定理的概念和内容二、科斯定理的前提性假设三、交易成本在科斯定理中的作用四、科斯定理的应用举例五、科斯定理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正文一、科斯定理的概念和内容科斯定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
该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源分配和产权划分的情况下,交易成本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科斯定理认为,在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情况下,产权的初始分配不会影响经济效率,因为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交易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二、科斯定理的前提性假设科斯定理的前提性假设是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在这个假设下,市场参与者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易,无需付出过高的成本。
这意味着在交易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产权的初始分配不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因为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交易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三、交易成本在科斯定理中的作用交易成本在科斯定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交易成本较高时,市场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会面临较大的困难,这可能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
反之,当交易成本较低时,市场参与者可以更容易地通过交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交易成本的大小对经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四、科斯定理的应用举例科斯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在土地产权划分的问题上,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土地产权的初始分配不会影响经济效率。
这意味着,政府在划分土地产权时,无需过分干预,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交易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另一个例子是企业之间的合同签订。
在交易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较为容易地达成协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反之,如果交易成本较高,企业之间的合同签订可能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经济效率。
五、科斯定理的现实意义和启示科斯定理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在交易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产权的初始分配不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降低交易成本,以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目录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由得主(Ronald H. Coase)命名。
他于1937年和1960年分别发表了《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这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著名的“科斯定理是研究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关于的论断。
科斯定理的基本含义是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表达的,而“科斯定理”这个术语是(George Stigler)1966年首次使用的。
科斯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也有人认为科斯定理是由两个定理组成的。
即为史提格勒的表述:如果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会自动使达到。
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可以表述为: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的选择将会对产生影响。
科斯定理的构成科斯定理由三组定理构成。
的内容是:如果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会自动达到。
如果科斯第一定理成立,那么它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就是:在大千世界中,任何经济活动的效益总是最好的,任何工作的效率都是最高的,任何原始形成的安排总是最有效的,因为任何交易的费用都是零,人们自然会在内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动实现的最优配置,因而,没有必要存在,更谈不上产权制度的优劣。
然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在经济社会一切领域和一切活动中,交易费用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而,是建立在绝对虚构的世界中,但它的出现为科斯第二定理作了一个重要的铺垫。
通常被称为科斯定理的反定理,其基本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也就是说,交易是有成本的,在不同的下,交易的成本可能是不同的,因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可能也不同,所以,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产权制度的选择是必要的。
科斯定理的内容及前提条件科斯定理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头大?放轻松,它并不难懂。
你可能会觉得,它好像和日常生活没啥关系,实际上,它天天都在你我之间上演。
你走在街头,看到有人因为噪音而闹到法院,或者有人为了拆墙给邻居腾个位置而争论不休,这些背后就是科斯定理的影子。
咋说呢?这定理告诉我们一个事儿: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靠相关部门出面,规矩什么的,而是通过市场交换,找出一种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
说白了,科斯定理的核心就是,谁也不欠谁的,谁都可以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矛盾,关键是成本低不低,能不能谈得拢。
举个例子吧,假设你家附近有个小餐馆,每天生意火爆,油烟味飘进你家,想想都觉得刺鼻。
你找餐馆老板理论,他可能会说:“我也是为了生计呀。
”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大家就只能互相不爽。
可按照科斯定理,如果这个问题的处理成本不高,比如你可以给餐馆老板一点补偿,让他装个排气设备,那双方就能找到个折中的办法。
你不受困扰,他也能继续做生意。
科斯定理强调的就是这点,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要靠法律的干预,往往通过交换就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但你以为它这么简单?其实不然!这个定理有个大前提,就是必须有明确的产权,大家得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谁有权利决定什么。
没有这个,大家就不知道从哪开始商量。
比如说,如果你住在一个没人知道谁是房东的地方,那想要和别人谈判可就困难重重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的权利最重要。
就像你去餐馆吃饭,菜单上的东西你都知道,但如果老板不给你菜单,你也不知道自己能吃啥。
这就是产权清晰的重要性。
还得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成本。
即使你知道自己有权利,也得算算,解决问题的成本是否值得。
如果处理一个问题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钱,可能没人愿意去搞这套事情。
举个例子,如果你邻居家的狗每天半夜跑到你家,吵得你睡不着觉,你可能会想去找他理论,问他能不能管好它。
但如果邻居家没钱,也没意愿跟你沟通,你可能就不得不忍气吞声,毕竟,投诉费时间,调解要花精力,还可能闹得不愉快。
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命名。
他于1937年和1960年分别发表了《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这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著名的“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关于交易费用的论断。
科斯定理的基本含义是科斯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表达的,而“科斯定理”这个术语是乔治·史提格勒(George Stigler)1966年首次使用的。
科斯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也有人认为科斯定理是由两个定理组成的。
科斯第一定理即为史提格勒的表述: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科斯第二定理可以表述为: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编辑]科斯定理的构成科斯定理由三组定理构成。
科斯第一定理的内容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如果科斯第一定理成立,那么它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就是:在大千世界中,任何经济活动的效益总是最好的,任何工作的效率都是最高的,任何原始形成的产权制度安排总是最有效的,因为任何交易的费用都是零,人们自然会在内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动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产权制度没有必要存在,更谈不上产权制度的优劣。
然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在经济社会一切领域和一切活动中,交易费用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而,科斯第一定理是建立在绝对虚构的世界中,但它的出现为科斯第二定理作了一个重要的铺垫。
科斯定理成本的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概述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概述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科斯定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学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首次提出。
该定理探讨了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完美执行合同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内部组织来解决合同不完全性问题的观点。
科斯定理对经济学和组织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逻辑推演和具体案例分析,探讨科斯定理的内涵和适用性。
首先,我们将介绍科斯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以及其背后的逻辑推理过程。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科斯定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市场失灵和合同制约方面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科斯定理对组织理论的启示,以及其在帮助企业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方面的贡献。
最后,我们将对科斯定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思考和展望进行探讨。
然而,科斯定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实践中难以完全适用于复杂的经济系统,并且对组织理论的具体实施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尽管如此,科斯定理依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考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行为和组织结构的本质,并为实践中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展开对科斯定理的详细探讨,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科斯定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从中汲取对经济学和组织管理的有益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引言部分将首先对科斯定理进行简要概述,介绍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科斯定理的逻辑推演过程,通过分析其前提和推论,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然后,文章将重点探讨科斯定理在组织理论中的启示,并指出其对组织行为和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启示。
接下来,结论部分将对科斯定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其在经济学中的贡献。
同时,文章将对科斯定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展望,探讨其未来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一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问题与思考]一家汽车制造厂自己不生产汽车轮胎,轮胎由另一家厂商专门生产,两个厂发生的交易行为是企业外的市场行为,两家企业会发生订货供货的买卖行为,所遵循的是价格机制或市场供求规律,通过讨价还价最后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这种在交易中的成本或费用肯定是存在的。
问题:汽车制造厂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兼并轮胎厂,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分厂或车间?一、交易费用的涵义交易费用概念是由科斯创立的。
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标志着交易费用范畴的创立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初步形成。
之后,该理论迅速发展,其中,威廉姆森的贡献最大。
1、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1)亚里士多德对交易的论述商业交易;贷钱交易;雇佣交易。
从事这三种交易活动都可以带来财富或致富。
他提出了交易的概念,并将交易与生产区被开来,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肯定。
(2)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在1934年出版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他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
康芒斯的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中的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
他将交易的具体类型分为三种:第一,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
其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第二,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
其一般的原则是效率。
第三,限额的交易,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科斯定理1. 引言科斯定理(Coase’s Theorem)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
科斯定理主要探讨了在没有合作机制和不完全市场的条件下,通过财产权的明确界定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优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假设前提、应用范围以及相关争议。
2. 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在没有合作机制和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通过财产权的明确界定,各方可以通过协商和交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优结果。
具体而言,科斯定理指出,只要财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资源的最优配置会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资源最初是分配给哪一方,最终的资源配置都会达到效率。
3. 科斯定理的假设前提科斯定理的有效性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完全明确的财产权科斯定理假设各方对于资源的财产权是完全明确的,即各方都清楚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和责任。
只有在财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各方才能通过交易和协商有效地配置资源。
3.2 交易成本为零科斯定理假设各方进行交易和协商的成本为零。
这意味着各方可以无成本地进行信息交流、协商和交易,从而寻求资源最优的配置。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交易成本往往存在,包括信息获取、协商成本、执行成本等。
3.3 理性自利的行为者科斯定理假设各方是理性的、自利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行为者。
在这种假设下,各方会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交易和协商,以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理性行为或合作困境等情况。
4. 科斯定理的应用范围科斯定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涉及资源分配和外部性的经济问题。
以下是一些科斯定理的典型应用场景:4.1 自然资源的管理科斯定理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问题,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通过明确划定各方的财产权,并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交易成本与科斯定理成立的条件摘要:根据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
由于在现实中,产权明晰且可自由交换通常可以实现,因此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似乎就成了科斯定理能否成立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科斯定理的深入,证明了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仅仅能够有助于科斯定理的成立,但不是科斯定理成立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本文进一步指出,在产权明晰且可自由交换通常可以实现的前提下,科斯定理能够成立的必要或充分条件是产权交换对参与交换的各方均是“有利可图”的。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科斯定理,交易成本,交换正文:科斯定理的主要原理来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科斯于1960年发表的论文《成本》(《法学与经济学杂志》1960年10月号),后由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表达为科斯定理。
由于科斯本人从未提出科斯定理的文字表述,因此对于科斯定理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尽管如此,科斯定理的核心是众所周知的。
根据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
由于在现实经济中,产权明晰且可自由交换通常可以实现,因此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似乎就成了科斯定理能否成立的关键。
但是,经过对科斯定理的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并不构成科斯定理成立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个经典例子。
这里的例子取自波林斯基《学和经济学引论》,利特尔和勃朗出版社,波士顿,1983年版,第11-14页,转引自高鸿业《私有制、科斯定理和产权明晰化》,以下为高鸿业原文)。
假设有一工厂,它的烟囱冒出的烟尘使得5户居住于工厂附近的居民所洗晒的衣服受到损失,每户的损失为75元,从而5户损失的总额为375元。
要想矫正这一受污染之害的状态,又假设只存在两种治理的办法:第一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除尘器,其费用为150元;第二是给每户提供一个烘干机,使它们不需要去晒衣服,烘干机的费用假设为每户50元,因此第二种办法的成本总和是250元。
科斯定理的适用范围文中作者提到: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 只是在讨论外部性例如污染问题时才提到它;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和说明科斯定理的应用范围时, 强调科斯定理的应用范围有限,只应用于某些特定环境,它通常应用的领域并非是现实世界的常态。
庇古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捍卫习惯法原则:造成某种损害的一方应受指责,或被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庇古的论点,习惯法的这种规则通过社会成本内在化来促进经济效益。
在有些情况下,他发现习惯法中存在着种种缺口,这就需要补充立法,诸如对污染者征收与污染的社会成本相等的税款。
在政府必须采取行动纠正某种损害的情况下,科斯否定了庇方的如下看法。
科斯认为无论财富分配如何不同,公平与否,只要划分得清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最优的,而用不着政府从中“插一杠子”。
那么政府的作用就是明确产权,并且有效地保护产权。
我们要知道,科斯定理就其本身也是有其局限性。
首先,它的假设条件太苛刻。
只有当交易成本为零,才能出现科斯定理所说的结果。
而在现实中,交易成本不可能等于零。
其次,即使交易成本为零,现实中也存在西方学者所说的策略性行为。
由于存在策略性行为,就不会出现科斯定理所说的那种帕累托理想状态。
这种策略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在我们中国也有。
比如在城市里拆迁,经常碰到“钉子户”,你不答应他的苛刻条件,他就是不搬迁。
这种行为就是策略性行为。
最后,科斯定理忽视了收入分配的效应。
这是最重要的理由。
科斯定理企图论证的是:不同产权的分配方式不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即:任何产权分配方式都会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文中作者指出一些科斯的拥护者武断认为:公有制产权不清晰, 只有实行私有化, 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变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把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变为私有产权, 产权才清晰, 经济才有效率。
该种观点大错特错,科斯本身的局限性就限制了其成为万能公式,国家的发展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产权的配置,一定程度上是会提高效率,但却不是绝对。
政府应该有范围的运用。
(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科斯定理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雷托最优)。
科斯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交易费用及其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制度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的变更也是有成本的,一切制度安排的产生及其变更都离不开交易费用的影响。
科斯定理的两个前提条件:明确产权和交易成本钢铁厂生产钢,自己付出的代价是铁矿石、煤炭、劳动等,但这些只是“私人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废渣,则是社会付出的代价。
如果仅计算私人成本,生产钢铁也许是合算的,但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可能就不合算了。
于是,经济学家提出要通过征税解决这个问题,即政府出面干预,赋税使得成本高了,生产量自然会小些。
但是,恰当地规定税率和有效地征税,也要花费许多成本。
于是,科斯提出:政府只要明确产权就可以了。
如果把产权“判给”河边居民,钢铁厂不给居民们赔偿费就别想在此设厂开工;若付出了赔偿费,成本高了,产量就会减少。
如果把产权界定到钢铁厂,如果居民认为付给钢铁厂一些“赎金”可以使其减少污染,由此换来健康上的好处大于那些赎金的价值,他们就会用“收买”的办法“利诱”厂方减少生产从而减少污染。
当厂家多生产钢铁的赢利与少生产钢铁但接受“赎买”的收益相等时,它就会减少生产。
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厂方赔偿,还是居民赎买,最后达成交易时的钢产量和污染排放量会是相同的。
但是,产权归属不同,在收入分配上当然是不同的:谁得到了产权,谁可以从中获益,而另一方则必须支付费用来“收买”对方。
总之,无论财富分配如何不同,公平与否,只要划分得清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相同的——都会生产那么多钢铁、排放那么多污染,而用不着政府从中“插一杠子”。
简述科斯定理的内容和前提条件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经济学上的“大招”——科斯定理。
这定理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别担心,咱们用大白话来讲,保证让你一听就懂,还能恍然大悟,原来经济学里也有这么多有趣的门道!科斯定理其实挺简单的,它说的是啥呢?就一句话:只要财产权明确,交易费用又不高,那不管一开始这财产权归谁,最后市场都会把它调配得妥妥当当,效率杠杠的。
就像家里那盆花,不管一开始是你养还是我养,只要咱们都爱护它,最后它肯定长得倍儿好。
这里头有两个关键的前提,咱们得记住了。
第一个,财产权得明确,这可是重中之重。
你想啊,要是家里那盆花都不知道是谁的,谁还愿意好好养呢?所以,科斯定理告诉我们,产权清晰是第一步,得让大家都知道谁的东西是谁的,这样才能有个好的开始。
第二个前提呢,就是交易费用得低。
啥是交易费用?就是咱们为了买卖东西得花的那些钱,比如找找买家卖家、谈谈价格、签签合同这些。
要是这些费用太高,那大家就不愿意交易了,市场也就不活跃了。
所以,科斯定理还告诉我们,要想市场运作得好,交易费用就得低,得让大家愿意买卖,市场才能热火朝天。
再来说说科斯定理的厉害之处吧。
它就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了理解市场运作的新大门。
原来啊,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而是产权。
只要产权明确了,大家自然会商量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来。
这样一来,政府也就不必老是插手干预了,市场自己能解决问题,多省心啊!当然了,科斯定理也不是万能的。
在现实世界里,产权明确和交易费用低这两个条件可不容易满足。
但即便如此,科斯定理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在面对市场问题时能多一份从容和智慧。
怎么样,听了我的讲解,你是不是也对科斯定理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呢?下次和朋友聊天时,不妨也显摆显摆,让他们也对你刮目相看哦!。
科斯定理的条件有( )。
科斯定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主要探讨了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
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当私人交易成本为零时,无论资源分配的初始权利归属如何,通过私人协商,资源都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有效的分配。
科斯定理的条件如下:
1.完全信息:科斯定理的前提是交易双方必须具有完全的信息。
只有在双方都知道彼此的需求和供给情况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协商。
2.无交易成本:科斯定理假设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成本为零。
这意味着双方可以自由地协商和达成交易,而不受任何成本的限制。
3.明确的产权:科斯定理要求资源的所有者有明确的产权,可以自由支配和转让自己的资源。
4.无外部性:科斯定理只适用于没有外部性的情况。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衡量和交换。
科斯定理的条件是保证资源在市场上有效配置的基础。
只有在满足完全信息、无交易成本、明确的产权和无外部性的情况下,资源才能通过私人协商达到最优的配置。
科斯定理的提出为研究资源配置和市场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选择题摘要:I.科斯定理的背景和意义A.科斯定理的定义B.科斯定理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II.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A.交易成本的定义B.交易成本对产权分配的影响III.科斯定理的推导过程A.科斯定理的假设条件B.科斯定理的推导过程IV.科斯定理的应用A.科斯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B.科斯定理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V.科斯定理的局限性和争议A.科斯定理的局限性B.科斯定理的争议正文: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阐述了产权分配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这意味着在交易过程中,没有任何成本或成本很低,交易双方可以立即达成协议。
这个假设为产权经济学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产权分配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包括信息传播、广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
交易成本对产权分配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交易成本很高,那么产权的分配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科斯定理的推导过程是基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边际效用原理、供求原理等。
科斯定理的假设条件是:存在两个市场主体,他们分别拥有两种不同的产权,他们可以通过协商来改变产权的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会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影响,从而达到一个最优的产权分配状态。
科斯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土地使用、环境污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科斯定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产权分配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制定来改善产权分配,提高经济效率。
然而,科斯定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不符。
其次,科斯定理忽略了其他影响产权分配的因素,如文化、历史、政治等。
最后,科斯定理的推导过程是基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可能导致一些实际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科斯定理假设条件科斯定理是指由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外部性问题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
科斯定理的核心假设条件有三个,即完全竞争、无交易成本和明确产权。
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没有买卖双方能够单独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买卖双方只能接受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无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这包括信息获取成本、协商成本、执行成本等。
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买卖双方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易,而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
明确产权是指每个经济主体对于自己的财产拥有明确的权利,并且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明确产权的存在使得经济主体可以自由地支配和运用自己的财产,而不受其他人的干扰。
在满足这三个假设条件的情况下,科斯定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在外部性问题中,通过私人协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外部性是指一方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机制来体现。
在不存在交易成本和明确产权的情况下,外部性问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私人协商来解决外部性问题,而不是通过政府的干预。
私人协商可以通过购买、出售或者协商达成各方满意的交易,从而在外部性问题中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个体的行为会受到市场价格的约束,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定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可以使得企业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产权的明确可以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通过专利和版权的制度可以激励创新和创作。
然而,科斯定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科斯定理假设了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但实际上市场往往存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情况,这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和资源配置的失灵。
其次,科斯定理忽略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交易的不完全和协商的困难。
# 交易费用的发现与科斯定理引言在经济学中,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中进行交易时所需要支付的各种成本,它包括了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合同的签订与执行成本等。
交易费用在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市场机制和组织形式。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是交易费用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提供了一种解释为什么会存在交易费用以及如何减少交易费用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交易费用的概念、科斯定理的原理,以及科斯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交易费用的定义交易费用是进行市场交易时必须支付的各种成本。
根据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的分类,交易费用可以分为三类: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和合同执行成本。
1. 搜索成本搜索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有关市场产品、服务或交易条件的信息所付出的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买家和卖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寻找最佳的交易对象或者了解市场价格、质量信息等。
搜索成本包括了信息获取的成本、信息处理的成本、以及信息验证的成本。
2. 谈判成本谈判成本是指交易各方为达成一致所付出的成本,它包括了讨价还价的时间、精力和费用。
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往往会对交易条件进行谈判,以求达成双方满意的交易结果。
谈判成本包括了商品和服务的定价、交货方式、条件等细节的协商。
3. 合同执行成本合同执行成本是指为了履行合同所需支付的成本,它涉及到合同签订、监督、追踪和执行的过程。
合同执行成本会因为合同的复杂性、合同的执行环境、市场监管机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科斯定理的原理科斯定理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于1937年提出,它是交易费用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科斯定理主要表明,在不存在交易费用时,无论资源初始分配如何,经济主体可以通过私人谈判自由达成有效的资源配置。
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当交易费用为零时,资源的最终配置不取决于初始分配,而取决于交易各方的私人谈判。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目录• 1 什么是科斯定理?• 2 科斯定理的构成• 3 科斯定理的精华• 4 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 5 科斯定理的不足[1]• 6 科斯定理的实际应用[2]•7 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8 案例一:科斯定理在水环境保护的应用[3]•9 参考文献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命名。
他于1937年和1960年分别发表了《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这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著名的“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其核心容是关于交易费用的论断。
科斯定理的基本含义是科斯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表达的,而“科斯定理”这个术语是乔治·史提格勒(George Stigler)1966年首次使用的。
科斯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部化。
”也有人认为科斯定理是由两个定理组成的。
科斯第一定理即为史提格勒的表述: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科斯第二定理可以表述为: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科斯定理的构成科斯定理由三组定理构成。
科斯第一定理的容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如果科斯第一定理成立,那么它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就是:在大千世界中,任何经济活动的效益总是最好的,任何工作的效率都是最高的,任何原始形成的产权制度安排总是最有效的,因为任何交易的费用都是零,人们自然会在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动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产权制度没有必要存在,更谈不上产权制度的优劣。
交易成本与科斯定理成立的条件丁宁siomnting@摘要:根据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
由于在现实经济中,产权明晰且可自由交换通常可以实现,因此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似乎就成了科斯定理能否成立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科斯定理的深入分析,证明了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仅仅能够有助于科斯定理的成立,但不是科斯定理成立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本文进一步指出,在产权明晰且可自由交换通常可以实现的前提下,科斯定理能够成立的必要或充分条件是产权交换对参与交换的各方均是“有利可图”的。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科斯定理,交易成本,交换正文:科斯定理的主要原理来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 科斯于1960年发表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法学与经济学杂志》1960年10月号),后由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表达为科斯定理。
由于科斯本人从未提出科斯定理的文字表述,因此对于科斯定理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尽管如此,科斯定理的核心内容是众所周知的。
根据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
由于在现实经济中,产权明晰且可自由交换通常可以实现,因此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似乎就成了科斯定理能否成立的关键。
但是,经过对科斯定理的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并不构成科斯定理成立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个经典例子。
这里的例子取自波林斯基《法律学和经济学引论》,利特尔和勃朗出版社,波士顿,1983年版,第11-14页,转引自高鸿业《私有制、科斯定理和产权明晰化》,以下为高鸿业原文)。
假设有一工厂,它的烟囱冒出的烟尘使得5户居住于工厂附近的居民所洗晒的衣服受到损失,每户的损失为75元,从而5户损失的总额为375元。
要想矫正这一受污染之害的状态,又假设只存在两种治理的办法:第一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除尘器,其费用为150元;第二是给每户提供一个烘干机,使它们不需要去晒衣服,烘干机的费用假设为每户50元,因此第二种办法的成本总和是250元。
显然,在这两种解决办法中,第一种是比较节约的,它的成本较低,代表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案……按照科斯定理的含义,上述例子中,不论给予工厂以烟囱冒烟的权利,还是给予5户居民晒衣服不受烟囱污染的权利(即上述的财产所有权的分配),只要工厂与5户居民协商时其协商费用为零(即上述的交易费用为零),那末,私有制的市场机制(即私人之间自由进行交易)总是可以得到最有效率的结果(即采用安装除尘器的办法)。
为什么如此?按照科斯等西方学者的解释,如果把排放烟尘的财产所有权给予工厂,即工厂有权排放烟尘,那末,5户居民便会联合起来,共同给工厂义务安装一架除尘器,因为,除尘器的费用低于5架烘干机,更低于晒衣所受到的烟尘之害(375元)。
如果把晒衣服不受烟尘污染的产权给予5户居民,那末,工厂便会自动地给自己安装除尘器,因为,在居民具有不受污染之害的产权的条件下,工厂有责任解决污染问题,而在两种解决办法中,安装除尘器的费用较低。
实际上,在这个例子中,交易费用为零完全是不必要的假设。
这一点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经济学家一再奢谈“交易费用为零”,实在是令人大惑不解。
对于以上这个例子,(一)如果工厂有权排放烟尘,只要5户居民选择除尘器的交易费用Ct1小于225元(375-150=225 ),选择5架烘干机的交易费用Ct2小于125 元(375-250=125),而且选择除尘器的交易费用Ct1与选择5架烘干机的交易费用Ct2之差小于100元(250-150=100),即,如果同时满足以下条件Ct1<225 元Ct2<125 元Ct1-Ct2<100 元这5户居民就会选择除尘器。
假设5户居民选择除尘器的交易费用Ct1是200元,选择5架烘干机的交易费用Ct2是120元,这里Ct1 和Ct2 均小于225元,而且Ct1 -Ct2 =200-120=80<100 元, 以上条件成立。
那么5户居民选择除尘器的收益为:375-200-150=25 元5户居民选择5架烘干机的收益为:375-250-120=5 元因为5户居民选择除尘器的收益25 元大于5户居民选择5架烘干机的收益5 元,这5户居民为了使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当然要选择除尘器。
如上所述,这个选择是有效率的和最优的。
在这个例子中,交易成本并不为零,也不是非常低。
实际上,与其它数值相比,交易成本还是相当高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资源的最优分配。
(二)在上述例子中,假设工厂烟囱不能冒烟,造成停产的损失为500元。
如果居民有权不受烟尘污染,工厂就有三种选择:1 安装除尘器;2 买5架烘干机分别送给居民;3 停产,烟囱不冒烟。
对于以上三种情况,其交易成本分别为C1,C2和C3。
很显然,只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工厂就会选择最优资源配置:安装烘干机。
即:C1< 500-150=350 元C2< 500 - 250 = 250 元C1-C2< 250-150 = 100 元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假设也是不必要的。
那么,在产权明晰且可以自由交换时,科斯定理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哪就是科斯本人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反复强调过的,这种产权交易对交易各方来说是“有利可图的”。
除此之外,并不需要其他条件。
为了使这个结论更加一般化,现在再来分析一下在《社会成本问题》的火车溅火星损害路边居民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铁路公司拥有合法权利经营火车业务,但是在火车运行时,溅出的火星将会对路边居民造成损害。
科斯指出,如果火车有权溅出火星,则路边居民可能会购买这一权利。
其表现方式为付给铁路公司一定数量的钱,要求它减少火星。
如果铁路公司公司拒绝减少火星,它就收不到这笔钱;反之,如果路边居民有权要求火车不溅出火星,铁路公司可能会付给居民一定数量的钱,购买溅火星的权利,以保证铁路业务可以继续进行。
因此,科斯进一步指出,不管在初始状态下产权如何分配,只要双方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可以自由交换,在交易成本为零时,其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其实,即使在这个案例中,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也是不必要的。
第一种情况,火车有权溅出火星。
路边居民通过支付给铁路公司费用Cf,并承担交易费用Ct, 损失从开始的L下降到L*。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居民的总成本是Cf+Ct, 总收益是L-L*,只要δL > Cf + Ct,这个交易对居民就是有利可图的。
同时,铁路公司会用收到的钱Cf 来改进火车设施,以减少火星。
假设改进火车设施需要费用E。
只要E>Cf ,铁路公司就会感到有利可图。
因此这个交易可以成立的条件就是:L-L* > Cf + Ct 和E>Cf 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
这并不要求交易费用Ct等于零(或很低)。
当然,交易费用较低有利于双方达成交易。
第二种情况,居民有权不让火车溅出火星。
铁路公司支付给居民的费用F,并有交易费用T发生。
通过购买溅出火星的权利,铁路公司可获利G。
因此,当G>F+T时,这个交易对铁路公司是有利可图的。
在居民方面,只要从铁路公司的收入F 大于火星造成的损失L*, 也会感到有利可图。
所以,这个交易可以成立的条件就是:G>F+T 和F > L* 同时成立。
综上所述,只要1 L-L* > Cf + Ct2 E>Cf3 G>F+T4 F > L*同时成立,那么不论居民方面的交易成本Ct或者铁路公司方面的交易成本T多么大,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即火车火星对居民的损害为L*。
通过以上分析,很容易看出,对L*点的上下偏离都不能在不损害其中一方利益的同时来提高另一方的效用。
因此,L*点是帕累托最优的。
简言之,只要产权交易的利润空间足够大,无论交易成本多大,双方都会进行交换,以最大化其自身的效用。
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当交易成本较低时,双方达成交易的可能性会提高。
所以,在产权明晰且可以自由交换的前提下,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满足交换的一般条件,即交易各方均有利可图,即可成立。
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并不是必要或充分条件。
理解这一点,将极大地扩大科斯定理的应用范围。
在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从不为零,有时还相当大。
但是,这并未妨碍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交易在世界各地发生。
科斯定理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就是扩大了市场的边界。
自由经济的市场威力比我们绝大多数人(包括科斯)所认识到的还要大。
结论:1 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时,如果这种产权交易对交易各方均是有利可图的,科斯定理成立,即产权的初始分配不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
2 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并不是科斯定理成立的必要或充分条件。
较低的交易成本仅仅会有助于科斯定理的成立。
3 科斯定理可以应用于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这将加深人们对市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