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混凝土对碱骨料反应的自免疫力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三峡工程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试验研究杨华全1,王迎春1,曹鹏举1,陆建华1(1.长江科学院材料结构研究所)摘要: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将利用闪云斜长花岗岩碎石作粗骨料,用斑状花岗岩制成的砂作细骨料。
由于花岗岩含有应变石英,普遍出现波状消光,另外在应力集中区,石英形成不同类型的位错,因此其碱活性反应具有缓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从地质环境、岩相、物理、化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对照检验。
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是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或绿泥石等,用岩相法、化学法、砂浆长度法、小棒快速法、砂浆棒快速法、混凝土棱柱体法等进行测定属非活性,在低碱条件下,不会导致危害性膨胀,但在高碱条件下,砂浆膨胀率在数年后仍继续增长,为确保工程安全,应严格控制水泥含碱量。
关键词:三峡工程;碱骨料反应;花岗岩;骨料中图分类号:TV431 文献标识码:A表1 岩石的化学法测定岩样编号料场岩石名称碱度降低值Rc(mmol/L)可溶性二氧化硅Sc(mmol/L)结果评定96-52 96-61 96-66 96-67 96-71 96-72 96-73 96-75 96-80 96-88基坑基坑基坑基坑下岸溪下岸溪下岸溪下岸溪下岸溪下岸溪黑云斜长片麻岩闪云斜长花岗岩斜闪煌斑岩碎裂化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绿泥石化辉绿岩石英砂岩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岩闪长岩绿泥石化辉录岩223.158.3135.999.0108.72178.94202.5114.7554.090.015.413.7318.319.9821.6427.47106.3490.7337.6614.57非活性非活性非活性非活性非活性非活性非活性非活性非活性非活性2.4 砂浆长度法试验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方法进行。
试验的评定标准是半年膨胀率如超过0.1%,则骨料具有潜在活性。
试验采用525中热硅酸盐水泥,除水泥本身含碱量(0.54%)外,还外加碱使当量含碱量分别达到0.8%、1.2%进行试验。
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影响因素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开裂、变形、强度降低等。
其中,碱-骨料反应是导致混凝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碱-骨料反应的定义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碱性成分与骨料中的硅酸盐反应,产生一种氢氧化物胶凝物,称为“碱骨料胶凝物”。
这种反应会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变形、强度降低等问题。
三、影响碱-骨料反应的因素1. 混凝土中碱性成分的含量混凝土中的碱性成分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
当混凝土中碱性成分的含量较高时,会导致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时,需要控制碱性成分的含量,以防止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2. 骨料的性质骨料的性质也是影响碱-骨料反应的因素之一。
骨料中主要含有硅酸盐矿物,如长石、石英等。
当骨料中硅酸盐矿物的含量较高时,容易发生碱-骨料反应。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时,需要选择低碱性的骨料,以减轻碱-骨料反应的影响。
3. 混凝土中水分的含量混凝土中水分的含量也会影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水分过多会导致混凝土中的碱性成分溶解,这样会加速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中水分的含量,以减轻碱-骨料反应的影响。
4. 环境温度和湿度环境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当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会加速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减轻碱-骨料反应的影响。
5. 混凝土的龄期和养护条件混凝土的龄期和养护条件也会影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当混凝土中的龄期较长、养护条件较差时,会加速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龄期和养护条件的控制,以减轻碱-骨料反应的影响。
四、总结碱-骨料反应是导致混凝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混凝土碱一骨料反应的预防-中国水泥技术网2011-1-18 作者: 常翔: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摘要:混凝土碱一骨料反应是导致水泥混凝土结构产生病害的一种有害反应。
论述了碱一骨料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实际工程的观测、调查、钻探取样及化验分析,详细剖析了混凝土碱一骨料反应的机理和过程。
最后对碱一骨料反应的预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碱一骨料反应预防中图分类号:U457+.2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目前国内相当普遍的既有混凝土工程存在着质量病害,其主要表现在混凝土裂缝、工程结构受到破坏等方面。
产生该质量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和重视不够。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对?昆凝土质量影响较大的混凝土碱一骨料反应问题,对今后的混凝土施工很有必要。
2 碱一骨料反应的特征和影响因素2.1 碱一骨料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特征(1) 碱一骨料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混凝土中的含碱量要达到一定值;②骨料中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份;③外部潮湿环境能提供硅胶反应所需要的水份。
(2) 碱一骨料反应的特征①从外观特征看,在少钢筋约束的部位为网状裂缝,在受钢筋约束的部位多沿主筋方向开裂,在很多情况下可看到从裂缝处溢出白色或透明胶体的痕迹;②在同一工程中潮湿部位发展严重;③内部特征表现为从破坏的试样里可以鉴定出碱一硅酸凝胶的存在,骨料颗粒周围出现反应环;④表面开裂:碱一骨料反应的最重要特征是混凝土表面开裂。
如果混凝土没有施加预应力,裂缝成网状,每条裂缝长约数厘米。
开始时,裂纹从网接点三分岔成三条放射状裂纹,夹角约120。
随着碱一骨料反应程度的增加,最终这些裂纹相互连通,形成网状。
2.2 影响碱一骨料反应的主要因素(1)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混凝土中的碱含量越大,混凝土发生碱一骨料反应的可能性越大,引起的破坏越严重。
(2) 混凝土的水灰比在通常的水灰比范围内,随着水灰比减小,混凝土碱一骨料反应的膨胀量有增大趋势,在水灰比为0.4时膨胀量为最大。
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控制方法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而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中可能会出现碱性物质,如碱性水泥、碱性石灰等。
这些物质会与混凝土中的一些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碱骨料反应(ASR),这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如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开裂等。
因此,控制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控制方法。
一、了解碱骨料反应在混凝土中,当碱性物质与硅酸盐类骨料反应时,会产生碱骨料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混凝土中的二氧化硅凝胶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选用低碱性水泥选用低碱性水泥是控制碱骨料反应的关键之一。
低碱性水泥的碱含量较低,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碱性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低碱性水泥可供选择。
当然,选用低碱性水泥并不能完全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还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三、选择适宜的骨料选择适宜的骨料也是控制碱骨料反应的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碱骨料反应与骨料的硅酸盐含量有关。
因此,在选择骨料时,要优先选择硅酸盐含量较低的骨料,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同时,还要注意骨料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四、控制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除了选用低碱性水泥和适宜的骨料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来控制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降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酸性物质,如硫酸、磷酸等,来降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
2. 采用掺合料:掺合料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从而减少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常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硅灰、石灰石粉等。
3. 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适当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也可以控制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含量。
五、使用化学剂控制碱骨料反应除了以上控制方法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剂来控制碱骨料反应。
这些化学剂可以减缓碱骨料反应的进程,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原理一、前言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问题,它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原理,包括反应机理、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二、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反应机理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一种碱性溶液与骨料中的硅酸盐矿物发生反应的化学过程。
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如氢氧化钙和水化硅酸钙等)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使混凝土的碱度增加。
当碱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碱性溶液将渗入到骨料中,与其中的硅酸盐矿物发生反应,形成一种强碱性胶状物质——碱硅胶(alkali-silica gel)。
碱硅胶的生成是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关键步骤。
碱硅胶具有高度膨胀性和极强的吸水性,它会破坏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
此外,碱硅胶的生成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一步加速混凝土的老化过程。
三、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发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料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种类的骨料对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
含有大量硅酸盐矿物的骨料(如玄武岩和流纹岩)容易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而含有较少硅酸盐矿物的骨料(如石灰石和花岗岩)则不易受到影响。
此外,骨料的含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碱度,从而间接影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2. 混凝土的碱度混凝土的碱度是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当混凝土的碱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碱性溶液将渗入到骨料中,引发碱硅胶的生成。
因此,控制混凝土的碱度是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关键。
3. 环境条件混凝土的环境条件也会影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例如,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有利于碱硅胶的生成,从而加速混凝土的老化过程。
此外,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也会对混凝土的老化产生影响。
四、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识别方法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识别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识别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存在:1. 实地观察混凝土碱-骨料反应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和破坏迹象。
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研究与控制一、背景介绍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中最常用的一种,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但是,随着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的增加,出现了一些混凝土病害,使得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其中,碱-骨料反应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碱-骨料反应的定义和机理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碱性物质与含有可反应硅酸盐的骨料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龟裂、内部应力增大等病害,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碱-骨料反应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如Na2O、K2O等。
这些碱性物质会与骨料中的硅酸盐反应,形成一种胶状物质——碱-硅酸盐凝胶。
这种凝胶具有一定的膨胀性,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从而产生病害。
三、碱-骨料反应的分类及影响因素碱-骨料反应可以分为内部碱-骨料反应和外部碱-骨料反应两种。
内部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水泥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与内部骨料中的硅酸盐发生反应。
这种反应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碱-硅酸盐凝胶,并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
内部碱-骨料反应通常会导致混凝土产生龟裂、脱落、破坏等病害。
外部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表面与外部环境中的碱性物质(如地下水、土壤等)发生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碱-硅酸盐凝胶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反应,形成一种具有极强粘附力的物质,称为“粘土胶”。
粘土胶会使得混凝土表面变得非常粘滞,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影响碱-骨料反应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水泥中碱性物质的含量、骨料中含有可反应硅酸盐的程度、混凝土中的湿度、外部环境中的碱性物质含量等。
四、碱-骨料反应的控制方法为了避免碱-骨料反应的产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水泥中碱性物质的含量。
水泥中碱性物质含量越高,产生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水泥的配合比例来控制其碱性物质含量。
2. 选择低碱骨料。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问题及预防措施田永轩赵庆合(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郑州450045)摘要:文章通过阐述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危害,分析了碱骨料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分类和机理,提出了碱骨料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碱骨料反应分类机理预防措施碱骨料反应开始是在30年代美国西部地区的堤坝、公路、桥梁等混凝土结构物发生异常膨胀,产生裂缝而发现的。
进入70年代后,不断从欧洲、南非等地传来碱骨料反应引起的结构损伤报告,碱骨料反应作为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被提了出来。
由于碱骨料反应一般是在混凝土成型后的若干年后逐渐发生,其结果造成混凝土耐久性下降,严重时还会使混凝土丧失使用价值,且由于反应是发生在整个混凝土中,因此,这种反应造成的破坏既难以预防,又难于阻止,更不易修补和挽救,故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
一、碱骨料反应的概念碱骨料反应(Alkali Aggregate Reaction 简写作AAR)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的现象。
二、碱骨料反应的危害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破坏特征均表现为混凝土膨胀开裂,大量微裂缝的产生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更重要的是加速了水、腐蚀离子渗入混凝土内部,从而诱发碱骨料反应、钢筋锈蚀、冻融破坏协同效应,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工程耐久性能。
再有碱骨料反应是在混凝土碱活性骨料周围缓慢、长期发生的,不仅无法阻止其破坏继续发展,且破坏后不宜修复,因此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
三、碱骨料反应发生条件及分类和机理1、碱骨料反应发生条件发生碱骨料反应需要具有三个条件①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混合材、外加剂和水中含碱量高;②骨料中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③潮湿环境,有充分的水分或湿空气供应。
2、碱骨料反应的分类和机理按照活性材料及其产生破坏时的反应机理不同,一般将碱-集料反应分为三种:①碱-硅酸反应(Alkali-Silica Reaction),即最早的AAR或经典的碱骨料反应。
中国大坝混凝土中的碱骨料反应
李金玉
【期刊名称】《水力发电》
【年(卷),期】2005(031)001
【摘要】中国大坝混凝土工程中,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骨料的碱活性和碱骨料反应就较为重视,从地质勘探规程到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中,均列入了有关碱骨料及碱骨料反应试验方法的规定.中国已建的混凝土大坝中,有些也含有一定量的碱活性骨料,但由于采用了低标号水泥和大量的活性混合材,因此至今未发生碱骨料破坏反应;但也有个别工程,虽经碱骨料反应的检测,并采用了一定的抑制措施,但运行20年后,在大坝溢流面混凝土中出现了碱骨料反应的微观和宏观裂缝破坏.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碱骨料反应的试验方法、判断标准、抑制措施等尚需进一步完善.【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李金玉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422(2)
【相关文献】
1.浅析混凝土结构中的碱-骨料反应 [J], 高亚军
2.在碱—骨料反应中的水泥含碱量 [J], 徐华荣
3.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大坝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中间成果咨询
会议召开 [J], 《水电站设计》编辑部
4.混凝土结构中的碱-骨料反应 [J], 徐海辉
5.碱-骨料反应——中国混凝土工程的一大隐患 [J], 傅沛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碱-骨料反应”之成因与对策》摘要:“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混合料和水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
导致混凝土失去设计性能,不能长期保持混凝土结构强度和外观完整性,是直接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碱—骨料反应”;骨料的活性成分;增生内部应力Abstract: “Alkali aggregate reaction” is the concrete raw materials in cement, admixture, mixing material and water and aggregate alkali active ingredients in chemical reactions occur, cause the concrete expansion, cracking or even destroy. In concrete lost design performance, it can maintain long-term strength of concrete structure and appearance of integrity, there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durability of concrete.Key words:” the alkali aggregate reaction; aggregate” active ingredients; hyperplasia of internal stress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主要包括抗冻性、抗蚀性、抗碳化性能、碱骨料反应及抗风化性能等。
其中碱骨料反应是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一、碱—骨料反应的定义碱骨料反应是水泥(混凝土中)达到一定数量的可溶性碱性氧化物(如Na20、Kz0)与混凝土中某些含有活性矿物的骨料在有水分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凝胶体体积膨胀,引起已硬化的混凝土开裂破坏。
受碱-骨料反应损伤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变化发布时间:2023-02-17T05:56:30.76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10月作者:刘微1;刘佩奇2;周国林3[导读] 碱骨料反应是发生混凝土内部的物理化学反应。
其能改变混凝土内部结构,刘微1;刘佩奇2;周国林31.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2.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830000;3.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0042;摘要:碱骨料反应是发生混凝土内部的物理化学反应。
其能改变混凝土内部结构,并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为了探究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本实验共浇筑4个试件,2组试验组。
1组为只进行标准养护的对照组,另一组为标准养护后,进行为期34个月的加速ASR试验的泡碱组。
试验测量ASR引起的膨胀率,并开展受压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在膨胀率为0.16%时,混凝土抗压性能会有一定提升,但脆性增加,破坏形态更剧烈。
1 引言碱骨料反应(AAR)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水泥砂浆的碱溶液与骨料所含的碱活性成分发生的化学反应。
反应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具有吸水性的凝胶体,凝胶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
AAR引起的开裂和破坏开始于混凝土内部,这使得损伤的修补工程难度高、耗资大,因此AAR也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自20世纪40年代首次发现AAR以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因AAR而发生破坏的案例[1],其中巴西、法国等地出现了混凝土大坝因AAR破坏的工程实例[2]。
我国水利工程数量庞大,部分工程已经出现明显的AAR损伤。
自19世纪30年代末,Stanton首次发现AAR,随后许多学者开始对AAR展开研究,但主要针对AAR机理及抑制AAR膨胀的措施进行研究[3]。
对AAR损伤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非常有限,此外对于AAR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较为离散。
混凝土结构的抗碱性能研究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部分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混凝土结构遭受到了碱性侵蚀的威胁,这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抗碱性能成为当前建筑材料领域的热门议题。
一、混凝土结构遭受碱性侵蚀的原因混凝土结构遭受碱性侵蚀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水源中的碱性物质以及大气中的碱性气体。
这些碱性物质会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反应,引发碱-骨料反应(AAR)和碱-硫反应(ASR)等现象,破坏混凝土的结构。
二、混凝土结构抗碱性的研究方法为了探索混凝土结构的抗碱性能,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际结构观测等。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在实验室中制备混凝土试样,模拟实际环境条件下的碱性侵蚀过程。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混凝土结构的数学模型,对抗碱性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
实际结构观测是指对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长期观察和实测,以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
三、提高混凝土结构抗碱性的方法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碱性能,研究者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方,选择优质的水泥和骨料,在确保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化产物中的易溶性碱金属含量。
其次,添加碱性物质吸附剂和硫酸盐吸附剂,以抑制碱-骨料反应和碱-硫反应的发生。
此外,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例如涂层和防水材料,可以减少外界碱性物质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
四、混凝土结构抗碱性的应用前景混凝土结构的抗碱性能研究对于现代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抗碱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维修和改造的成本。
此外,抗碱性能良好的混凝土结构还可以适用于海洋工程、化工厂和核电站等特殊环境下。
五、研究存在的挑战和展望虽然混凝土结构的抗碱性能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小尺度试验,如何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防治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道路等工程建设中的常见材料,而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鼓包、膨胀等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原理、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原理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简称AAR)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溶液与骨料中的一些硅酸盐矿物质(如硅灰石、长石等)发生反应,形成胶状物质,导致混凝土的开裂、鼓包、膨胀等问题。
AAR主要有两种类型:碱硅反应(ASR)和碱石反应(ACR)。
(一)碱硅反应(ASR)碱硅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溶液与骨料中的含硅矿物质(如硅灰石、玄武岩等)发生反应,形成胶状物质,导致混凝土的开裂、鼓包、膨胀等问题。
ASR的反应过程如下:①碱性溶液侵入混凝土中的骨料孔隙;②碱性溶液与骨料中的硅质矿物质反应,生成碱硅胶(ASG);③碱硅胶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的开裂、膨胀等问题。
(二)碱石反应(ACR)碱石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溶液与骨料中的含石英矿物质(如长石、云母等)发生反应,形成胶状物质,导致混凝土的开裂、鼓包、膨胀等问题。
ACR的反应过程如下:①碱性溶液侵入混凝土中的骨料孔隙;②碱性溶液与骨料中的石英矿物质反应,生成碱石胶(ACG);③碱石胶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的开裂、膨胀等问题。
三、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影响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鼓包、膨胀等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具体来说,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混凝土的开裂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严重的话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二)混凝土的鼓包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会导致混凝土的鼓包,严重的话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三)混凝土的膨胀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会导致混凝土的膨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二级建造师备考辅导:土建工程的碱骨料反应的问题我国土建工程的碱骨料反应的问题我国水利工程从50年代起就吸取了美国派克大坝等许多土建工程因碱骨料反应破坏而拆除重建的教训,明确规定凡较大水利划等号开采骨料时都要求进取这行活性检验及专家论证,并采取掺大量混合材的水泥以及在现场掺混合材等措施,这些规定至今、仍在水利工程有关规范、标准中沿用。
因此我国自50年代以来建设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未出现过碱骨料反应对工程的损害。
另外,我国自50年代起就生产掺大量混合材料厂的水泥,例如六、七十年代大量生产使用有矿渣400号水泥,其中矿渣含量高达60-70%,水泥熟料仅占约30%,即使产量比例不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也掺有10-15%的混合材,就可以起互通有无缓解与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作用,因而在八十年代以前,我国一般土建工程尚未见有碱骨料反应对工程损害的报导。
正因为如盯,我国一般土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对碱骨料反应问题比较生疏,即使某工程发生碱骨料反应特征的开裂缝,也往往认为是养护不好、干缩裂缝、过早加载和水泥后期安定性不好等常见问题所造成,即使有的工程损害严重被迫拆除,也不一定认为是由于碱骨料反应造成的。
自从70年代国际能源危机以来,水泥工业逐渐由湿法生产改为干法生产,我国国营大中型水泥厂到80年代陆续都已改为干法生产,使水泥含碱量增加;特别是在80年代后期,做为利用工业废料和节能措施,将加收高碱窑灰掺入水泥中作为一项先进措施在全国推广,使我国国产水泥含碱量大大增加,1984年又制订不掺混合材的纯硅酸盐水泥标准,这种纯硅酸式盐盐水泥到1989年产量已超额过100万吨。
用这种水泥如果骨料活性不作检测,这就为许多工程带来在建成若干年后发生碱骨料反应损害的隐患。
据悉,我国某些大厂如冀东、大同、琉璃河、郑州等水泥熟料含碱量均高,约为1%左右,有的还超过1.3%.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即以疏酸钠作为水泥混凝土早强剂,而防冰剂则多采用硝酸钠、亚硝酸钠、碳酸钾等,这些盐类中的可溶性钾,钠离子将大大增加混凝土的总碱量,增加碱骨料反应对工程损害的潜在危害。
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质可靠、使用寿命长。
但混凝土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碱-骨材反应。
碱-骨材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碱性物质与骨材中含有的硅酸盐、碳酸盐等化合物发生反应,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和破坏。
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影响因素,对于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碱-骨材反应的基本机理碱-骨材反应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中含有的氢氧化钙与水中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发生反应,形成碱性物质。
当碱性物质与混凝土中的骨材中的硅酸盐、碳酸盐等化合物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一些水合物、凝胶等化学物质,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和开裂。
三、影响因素1. 水泥中的碱含量水泥中的碱含量是影响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泥中的碱含量越高,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危害越大。
因此,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泥中的碱含量。
2. 骨材的性质骨材的性质也是影响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骨材中,硅酸盐和碳酸盐的含量越高,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危害越大。
因此,在选择骨材时,应优先选择硅酸盐含量较低的骨材。
3.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也会对碱-骨材反应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水灰比较低的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危害较小。
因此,在制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时,应尽量将水灰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4. 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也会对碱-骨材反应产生影响。
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混凝土的干燥和高温,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危害。
四、防止碱-骨材反应的方法1. 选择低碱水泥选择低碱水泥是防止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水泥中的碱含量,以降低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危害。
2. 选择合适的骨材在选择骨材时,应优先选择硅酸盐含量较低的骨材,以降低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危害。
3.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制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时,应尽量将水灰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减少混凝土中碱-骨材反应的危害。
碱骨料反应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近年来,许多水利工程已经开始重视碱骨料反应问题,越来越多的工程在开工前对骨料进行碱活性检验,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但是,水工混凝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普通混凝土。
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碱骨料反应在水工混凝土中也将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在这一方面,至今还没有被人们所察觉。
在大多数水利工程中,对碱骨料反应的判断,对一些预防措施的决策,一般都是依据普通混凝土的一些研究结果。
用普通混凝土的研究结果来分析水工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问题,很可能导致一些错误的认识,并作出一些错误的决策。
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首先分析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方面对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行为的影响。
旨在对水工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1、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行为考虑,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至少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差异:骨料粒径较大。
水工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一般为150mm,而且所占的比例较高,80~150mm 骨料大约占骨料总量的30%以上。
而普通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一般不超过40mm,一些水泥制品的骨料粒径甚至不超过2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
除了一些特殊部位外,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较低。
特别是重力坝,混凝土强度等级更低。
以三峡主体工程为例,大坝内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15MPa,大坝外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20MPa,水位变化区外部混凝土90d 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25MPa。
而普通混凝土28d龄期的设计强度一般为30~40MPa。
60MPa 以上的高强混凝土也已经较普遍地被采用。
道路混凝土28d龄期的设计强度一般也在30MPa 以上。
胶凝材料用量较少。
由于考虑到水化热,除了特殊部位外,水工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通常较低,一般不超过200kg/m3。
而普通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都在300kg/m3以上,甚至超过400kg/m3。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预防措施郭彦录当水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较高时,集料可能与碱发生有害反应,集料中的非晶质二氧化硅(SiO2)和水泥混凝土中碱性氧化物(K2O,Na2O)含量较高,在潮湿的环境中,SiO2或K2O水解后生成的NaOH、KOH即可与集料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在集料表面生成硅酸凝胶体,这种胶体物质,遇水后体积膨胀,就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碱-硅酸集料反应,一般来说,这种膨胀作用表现为混凝土路面出现龟裂和纵向开裂。
碱集料反应的检验方法有两种,1、岩相法:可能发生有害反应的材料主要为各种形式的二氧化硅,如蛋白石、玉髓、鳞石英、方石英;在流紋岩或英安岩中也存在中性重酸性的火山玻璃,当以上材料的含量超1%或更少时即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
2、砂桨长度法:如果用高碱硅酸盐水泥制成的砂浆长度膨胀率3个月小于0.05%,即可判定其为非活性集料,超出此值时应再通过混凝土试验结果判定。
碱集料反应的预防措施;1、应首先选好料源,当料源存在碱集料成份时应避开它,也可无反应集料与反应性材料相互掺配以达到缓解的目的,还可用重液浮选,摇晃、破碎和提升、顺流等方法除去那些容重明显不同的反应性集料,因为反应性材料的容重都很轻。
2、加入火山灰类材料,在混凝土混合料中,掺入某些水硬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硅灰,这些材料的优点是它们具有火山灰特性,掺配粉煤灰时,应选低碱粉煤灰,同时,注意掺配量,剂量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一般来说,粉煤灰的最佳剂量应占胶结性材料的25%左右。
掺入磨细的粒状高炉矿渣时要先做试验,其剂量根据试验确定,大约在20%左右。
硅灰对碱集料反应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来源有限,一般掺配量在5%-15%之间合适。
3、采用低碱水泥,目前常用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碱性较高,为了避免碱集料反应可用碱含量(以NaOH)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也可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掺配使用。
大坝混凝土对碱骨料反应的自免疫力大坝混凝土对碱骨料反应的自免疫力【摘要】大坝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一直都是导致大坝混凝土成本超支的原因,不仅降低了大坝混凝土的质量,同时,无意间也导致了经济性能下降。
所以,重视大坝混凝土对碱骨料反映的自免疫力极其重要。
本文分析了大坝混凝土碱骨反应的条件和害处,进而深入分析了大坝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自免疫力,最后,简要分析了预防大坝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坝;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自免疫力中图分类号: TV42 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在大坝的运行过程中,很多年代久远的大坝混凝土会出现开裂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坝混凝土出现了碱骨料反应,但是大坝混凝土自身存在一种自免疫力,然而,目前这种自免疫力并没有得到重视,因此,进一步分析大坝混凝土中的自免疫力极其重要。
二、大坝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条件碱骨料反应通常是指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很多年后水中的碱、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以及外加剂等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此后反应的生成物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增加,最终造成开裂。
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必须要有一定条件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配制混凝土构成中加入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等物质的同时假如了部分碱,或者是混凝土构件处于有碱掺入的环境中;其次,要有部分碱活性骨料存在于混凝土中;最后,潮湿的环境中可以使得反应物吸水,造成膨胀。
综上所述,避免碱骨料反应破坏最稳妥的措施是利用非活性骨料,但就目前的工程施工环境而言,活性骨料的分布十分广泛。
此外,碱骨料的选择还受到工程的经济因素影响。
目前,对于有潜在危害反应的活性骨料工程,施工时通常会采取抑制措施,主要是控制混凝土中碱的含量或选用低碱水泥。
三、大坝碱混凝土骨料反应危害1940年,Thomas.E.STANTON首先发现碱骨料反应,之后一些国家相继开展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普查,发现了多例由于碱骨料反应造成开裂的混凝土工程。
例如,较早的有美国派克混凝土拱坝,高98m,1938年建成,1940年就发现混凝土大坝严重裂缝,经研究证明破坏的是由于采用了安山岩等具有活性的沙石骨料和含碱量高的硅酸盐水泥而发生的碱骨料反应造成的。
另外美国加州的德鲁姆犹他坝是一座高28.5m,长975m的混凝土拱坝,建于1924年,运行20年后,由于碱骨料反应坝面混凝土严重破损,使大坝不能安全运行,不得不在1968年炸毁大坝,在老坝下游重建新坝。
1965年~1966年德国北部高速公路上一座新建不久的拉彻威尔桥受碱骨料反应严重破坏,后重建。
南非的开普顿地区1976年以来已发现有半数混凝土工程发生碱骨料反应破坏,丹麦混凝土委员会调查认为其国内的混凝土建筑物建成后1年~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碱骨料反应。
国外还有英国、前苏联、加拿大等国的水工混凝土工程都有由于碱骨料反应引起工程破坏的实例。
碱骨料反应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在我国混凝土工程中,由于碱骨料反应造成损坏的投巨资兴建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运行不到20年就拆除、三元桥等工程又重新进行加固,其使用年限和耐久性大打折扣。
已建成水工混凝土大坝,有些大坝施工时采用的粗骨料中含有较多的活性SiO2 ,主要存在于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闪长岩等岩石中。
到目前为止,有4座大坝已出现0.5~2.0mm宽的碱骨料反应环带。
但仍不能确定是碱骨料反应引起的破坏,还需长时间的观测。
这对混凝土大坝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碱骨料反应的问题是一个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问题,我们在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给与其充分的重视。
四、大坝混凝土对碱骨料反应(AAR)的自免疫力从混凝土的配合比特点来看,大坝混凝土对AAR的自免疫力主要来源于以下3方面:1、碱活性石粉。
大坝混凝土需要大量使用人工骨料,如果骨料具有碱活性,则人工骨料(尤其是人工砂)中自然就会引入相当数量的碱活性石粉,这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大坝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常态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石粉含量为6%~18%,碾压混凝土中则宜为10%~22%。
按照大坝混凝土细骨料用量为700~800kg/m3、胶凝材料用量为200kg/m3估算,石粉的质量相当于胶凝材料总用量的20%~80%。
如果所用人工砂是碱活性的,那么石粉也是碱活性的,这部分石粉可均匀地分布在水泥石中,作用有两个方面:(一)与水泥中的碱发生反应,由于石粉的比表面积远大于粗细骨料,它们发生反应的能力更强,对碱的需求也更大,这就可以消耗水泥中的碱;(二)虽然石粉与水泥中的碱发生了AAR,但是由于石粉分布均匀,且颗粒很小,不会像骨料界面区发生的AAR反应那样形成局部应力集中,而是使得AAR膨胀力弥散从而避免开裂,对AAR可以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
2、引气。
为了提高大坝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一般掺有引气剂,引入微小气泡,均匀分布在水泥石中。
混凝土中由引气剂引入的微小气泡对于AAR膨胀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早在1984年丹麦的Jensen等就用35种不同碱活性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4%的引气量可以将AAR的膨胀率减少35%,扫描电镜观察表明AAR的产物填充到气孔中,也就是说,引气剂引入的气孔对AAR膨胀起到了“缓冲气囊”的作用。
国内朱蓓蓉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当混凝土含气量为4.5%时,可以将AAR膨胀减小57%。
但现有研究尚未考察含气量和引气剂品种的影响。
3、很小的浆骨比。
大坝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一般在200kg/m3以下,而骨料用量多在2000~2200kg/m3之间,浆骨比远小于普通混凝土的。
AAR主要是混凝土中的碱与碱活性骨料发生反应,碱的来源主要是胶凝材料,因此对于特定含碱量的某种胶凝材料体系而言,AAR 的程度取决于胶凝材料与碱活性骨料的比例关系,只有浆骨比达到某一合适的比例(即所谓“最劣比”),AAR才会最剧烈。
在大坝混凝土中,骨料占到混凝土质量的80%左右,浆骨比变得很小,换言之,胶凝材料中的碱不足以使全部骨料发生破坏性AAR膨胀,有限的AAR 可以通过其它措施来抑制。
可以做如下估算:实验室用混凝土棱柱体法测试AAR时,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泥含碱量调整为1.25%;骨料用量1600~1800kg/m3;假设这样的水泥用量和骨料用量可以让AAR充分发挥。
如果是大坝混凝土,水泥用量为210kg/m3,含碱量为0.6%;骨料用量为2000~2200kg/m3;不考虑骨料尺寸和级配的影响,则大坝混凝土中的水泥含碱量仅够400~450kg/m3的骨料发生AAR,即大坝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使用同样碱活性程度的骨料,其膨胀量可能仅为普通混凝土的20%~25%。
张承志等认为胶凝材料相对AAR膨胀起到约束作用,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AAR膨胀率降低。
但在其试验中,砂浆或者混凝土的总体积保持不变,则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意味着碱活性骨料用量的减小,最终AAR膨胀率的降低不能完全归结于水泥用量的增加。
尤其是使用快速砂浆棒法时,砂浆棒浸泡在1MNaOH溶液中,碱的供应充足,AAR膨胀量完全取决于碱活性骨料的含量,所以一定会出现随着胶凝材料用量增加、骨料用量的减少、膨胀率减小的现象。
因此胶凝材料约束AAR膨胀的结论是否准确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相关研究表明,活性骨料含量相同时,水泥用量的增加将导致AAR膨胀的增大。
目前所有的骨料活性鉴别方法和评价抑制AAR效能的方法都没有考虑到大坝混凝土浆骨比很小这一特点,因此要客观评价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AAR风险,需要同时重视胶凝材料用量带来的正负影响。
五、碱骨料反应的防治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工程的损坏,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在配制混凝土时消除碱骨料反应的必要因素。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1、控制水泥、混凝土中的含碱量水泥含碱量是混凝土含碱量的重要来源,自1941年美国提出水泥低于0.6%氧化钠当量(即Na2O+0.625K2O)为预防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安全界限以来,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将此界限列入国家标准或规范。
许多国家规定,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一律使用含碱量不大于0.6%水泥;另外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大量掺入含钠盐的早强剂和防冻阻锈剂,也是混凝土含碱量的重要来源。
因此,应综合控制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水及骨料等成分的碱含量,慎重使用外加外加剂,使每立方混凝土总价量不超过限值:对于一般工程,混凝土总碱量(Na2O当量)应小于3.0kg/m3;对于重大工程,混凝土总碱量(Na2O当量)应小于2.0kg/m3;控制水泥和混凝土安全含碱量是防止碱骨料反应的有效途径。
2、对骨料进行筛选活性骨料是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我国活性骨料的分布,基本上呈现北高南低的规律。
特别对于主要的工程(如混凝土大坝、桥梁),在选用骨料之前,应做骨料活性检测,尽量选用无活性骨料。
国际上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基本上有效判定骨料碱含量的试验方法有四种:岩相法、化学法、砂浆长度法和岩石柱法。
岩相法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重要指导作用,一直是作为骨料碱活性鉴定的首选方法,它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鉴定骨料的种类和成分,特别是那些已知活性矿物存在与否的骨料,以此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碱活性。
如果岩相法没有发现被检测骨料含有活性矿物,就可判断其为非活性骨料;若含有活性矿物,就需进一步检验。
当骨料的活性矿物为SiO2时,就要使用化学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检测,以判断骨料是否有潜在的危害;当骨料活性组分为白云石时要用岩石柱法判断其是否有害。
3、掺混合材料掺合某些活性混合材料可缓解、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
当活性的SiO2含量在1%~5%时,膨胀率呈上升趋势;含量为5%时,膨胀率最大;含量高于5%时,膨胀率逐渐降低;含量大于40%时膨胀率减小至零。
试验资料表明,含有大量活性SiO2成分的煤矸石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有效地防止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一般来说采用掺合水泥重量30%的粉煤灰、50%以上的高炉矿渣或5%~10%以上的硅灰,可有效抑制碱骨料反应对混凝土工程的损坏。
目前我国专家在抑制碱骨料反应掺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正逐步推广应用。
4、采取防水措施隔绝水、湿空气水在碱骨料反应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外部必要条件。
能有效的隔绝水和湿空气的来源,可以减缓碱骨料反应发生的速度。
同一混凝土工程,潮湿或与水接触的部位往往首先发生碱骨料反应损害,在其他部位则发展缓慢。
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自防水性,也可延缓或降低碱骨料反应所产生内部应力造成的破坏。
在混凝土中加入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能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抗渗性和防腐蚀性能。
另外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深丙烯纤维也可以对膨胀、开裂起到阻止作用。
六、结束语综上所述,大坝混凝土中的碱骨料反应将会大大的降低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导致大坝工程的成本支出增多,因此,要重视大坝混凝土对碱骨料的自免疫力,不断深入研究这种自免疫力的效果,为更好的利用这种自免疫力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