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的几点粗浅想法(精)
- 格式:doc
- 大小:16.01 KB
- 文档页数:3
探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者:罗辉平于娟曾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各类地质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在社会与经济都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也迎接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地质勘察与找矿工作的不断发展,可获得更多可利用矿产资源,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建设的有序发展。
但就目前而言,地质找矿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即对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阐述,并因此提出某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找矿工作;重点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 A1、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现状基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状态,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在这一新历史时期,资源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尤其是在当前能源危机问题广泛存在的背景下,科学寻求能源物质已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地质找矿突破工作是在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资源制约的形势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用市场经济方式解决资源问题的一次积极探索。
只有发展地质找矿工作,提高地质找矿技术水平,找到更多的、可利用的矿产资源,运用有效的开发技术与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为矿产开发利用的指导方针,提高矿产的利用效率,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我国目前的地质找矿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围绕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新机制。
这个新机制的形成,是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广泛服务于环境资源保障、社会建设领域。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勘察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正在逐步研究与实践中。
地质找矿方法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同时在兼顾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基础上,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2、制约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问题分析2.1、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定位问题地质找矿可以分为国家地质工作和企业地质工作,这是当前解决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的认识问题,国家地质工作不外乎就是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工作,即由政府财政资金安排的为社会公众谋取利益工作。
地质找矿问题探析及对策建议【摘要】做好地质找矿工作是为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此切入对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提高我国地质找矿工作效率的策略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找矿;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一、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这也就提高了对资源物质的需求量,特别是在能源危机成为全球问题的今天,寻找能源物质成为所有国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作为支撑能源物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地质找矿工作受到空前的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找矿工作的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型的、先进的找矿技术也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之中。
地质找矿方法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不再是单一的找矿方法,而是在兼顾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基础上,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另外,地质找矿工作机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地质找矿工作格局与文化的发展。
新型地质找矿工作转变了传统单一、封闭的找矿工作格局,形成开放式的新格局,促进了地质找矿单位结构、科技结构、投资结构等的重大转变,并再地质找矿工作中,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放在并重的位置上,创建新型的地质找矿新文化,促进地质文化历史的发展。
二、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质找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整体上存在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和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的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公益性地质和商业性地质的定位问题。
在整个地喷找矿工作链条中,公益性工作是商业性工作的基础。
但是,对于公益性工作的定位仍然没有从观念上、制度上真正明确,对公益性工作的理解存在分歧。
当前存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不公益,“公益性”和“商业性”边界不清,导致公益性地喷勘查投入不足,商业性地质勘查不愿进入,良性的地喷工作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对于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几点认识摘要:地质找矿新机制其中的“新”主要在“基金衔接”和“整装勘查”上两个方面进行体现,两者身上无不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地质找矿进行的干预和调控。
“基金衔接”是地质找矿资金模式的极大创新,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找矿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更加对于找大矿具有重要意义。
新机制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直到最终解决资本与技术分离问题,促使两者完美结合。
abstract: new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s mainly in the fund convergence and the integrated explor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interven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state on prospecting. fund convergence is a great innovation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fund model; it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financial issues required for prospecting, but also is importance for mine. new mechanism need improvement and reform, until the final settlement of the separation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two.关键词:找矿;新机制;整装勘查key words: prospecting;new mechanisms;integrated exploration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306-020 引言国土资源部对现今大力进行推广的地质找矿新机制有着这样的描述:“政府要与企业进行联手互动,地质工作应该更多地体现出公益性,地质勘查所需要的基金要与商业性的资本进行有机的结合,找矿的同时要大力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地质找矿与矿业管理以及地勘单位改革三者同时协调向前发展。
关于地质找矿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进展,地表露头矿、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攻深找盲”已经成为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方向。
分析了制约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找矿”攻深找盲”中的应用。
标签:地质找矿攻深找盲勘查方法成矿理论1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资源开发达到了空前的强度,能源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进展,地表露头矿、浅部矿越来越少,地质找矿的风险性非常大,特别是在已工作区域利用一般技术方法能有新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
研究地质找矿的方向,分析制约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因素,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攻深找盲”已成为目前地质找矿的主要方向由于地表露头矿、浅部矿越来越少,且大部分区域地质勘查程度较高,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攻深找盲”已成为目前地质找矿的主要方向。
目前不少国家的矿产开采深度都超过了1000米,如南非的兰德金矿(4000米)、澳大利亚的芒特艾萨铜多金属矿(2600米)。
由于地质理论、技术及找矿成本等多种原因,我国地质找矿基本工作范围大部分在地下1000米以上,1000米以下的矿带缺乏地质工作资料。
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要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必须在找矿理论、技术、方法、手段、设备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扩大地质找矿空间,重点在“攻深找盲”上下功夫。
开展“攻深找盲”前景远大。
以“攻深找盲”为立足点,适当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已经成为目前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3制约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因素3.1地质找矿资金的投入问题在国家将地质队伍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部分的改革思路提出以后,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国家地勘费的退出,社会资金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及时跟进,特别是普查阶段的资金,由于风险极大,矿业资本不愿意进入,资本市场又尚未形成,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地质勘查工作的进展。
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工程地质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 起源于20 世纪初,20 世纪50 年代以后在我国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今天,工程地质勘查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完善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地质勘查主要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一、我国地质工作改革的简要回顾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运作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实践表明,这种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是:(1)地质勘查工作的事业管理体制,造成了探矿权属与勘查单位脱离,不管地勘单位找矿效果的好坏,都只能拿到事先规定的经费,这一方面影响了地勘单位抵御风险和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减少了地勘工作的有效投入。
(2)国家计划直接安排项目,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必然导致找矿效果的不佳。
由于多年来,我国地勘工作一直是国家计划统一管理,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混合运作,造成了矿产勘查与开发的脱节,形成大量的呆矿;这一方面形成资金的积压,加重了中央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扭曲了矿产品成本,形不成地质勘查工作的良性循环。
(3)单一的投资主体,不利于调动国家、地方、企业各方的积极性。
(4)按矿种组队、按部门管理,形成了严密的条条控制,割断了地质勘查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密切联系,影响了地方政府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使地勘的本身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5)按行政区划配置地勘队伍,造成地质勘查生产力与地质条件脱节,使某些成矿条件不利地区的地勘单位,长期处于无效劳动或效益很差的境地,造成勘查资金的浪费。
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矿业经济的快速进展,矿业权市场的逐步建立和持续完善,矿产勘查工作差不多由打算经济体制下,国家单一投资的格局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多元化的方向进展。
国家投资要紧用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而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则转变为商业性地质勘查。
尽管通过近年来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实践,使得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逐步走向成熟,但也还存在着诸多的咨询题,甚至严峻阻碍了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进展。
现就目前我省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要紧咨询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计策分析。
一、矿业权意识薄弱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是为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因此,投资人是否在取得合法探矿业权或采矿业权的基础上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如果不拥有合法的矿业权,就会造成投资缺失,也是违规勘查。
矿业权意识薄弱要紧表现在无证勘查和越界勘查两个方面。
造成无证勘查的缘故是多方面的,一是矿业权过期、失效,专门多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领取的探矿业权期限较短,开始作地质勘查时,往往拥有探矿业权,但勘查工作终止后,提交勘查报告时,其探矿业权差不多过期失效;二是利用他人的探矿业权进行地质勘查,在取得勘查成果后,常常会造成矿业权纠纷;三是地点爱护主义,长官意识,一些地点为了招商引资或局部利益,采纳行政手段,对勘查投资人进行许诺,结果造成勘查投资人无证勘查,违规勘查,给勘查投资人造成不必要的缺失;四是有些勘查投资人法律意识淡薄,明知在自己的勘查区内差不多设置了矿业权,由于经济利益的促使,强行进行地质勘查,其结果只能是白费无益。
越界勘查是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专门多投资者往往在自己拥有的矿业权范畴之外进行地质勘查,势必造成投资白费和经济缺失。
要切实解决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矿业权意识薄弱的咨询题,第一必须加大矿产资源法的宣传力度,作为国土资源治理部门应该加大矿业权治理和监督,适时公布本地区的矿业权信息,使投资人能够及时地把握矿业权信息。
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析【摘要】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费时费力的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地质勘察的复杂性使得寻找矿藏变得异常困难,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
资源勘查的高成本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使得很多潜在矿产资源无法有效开发。
地质信息的不确定性也给采矿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验证才能确保准确性。
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可能会延缓矿产资源的发掘。
矿产资源的深层隐蔽性更增加了找矿工作的难度,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
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诸多重点难点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和解决才能推动矿产资源的有效勘探和开发。
【关键词】地质找矿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地质勘察、资源勘查、地质信息、技术手段、矿产资源、复杂性、高成本、不确定性、局限性、深层隐蔽性、总结。
1. 引言1.1 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分析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难点和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不仅是地质勘察工作本身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资源勘查和矿产开发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地质找矿工作时,我们需要面对复杂性、高成本、信息的不确定性、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和矿产资源的深层隐蔽性等重要问题。
地质勘察的复杂性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难点之一。
地质勘察涉及到地质构造、地质体系、岩石地层等复杂的地质要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地质因素,进行详尽的勘察和分析。
资源勘查的高成本也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地质勘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资源勘查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行长期的勘察和研究。
地质信息的不确定性也给地质找矿工作带来了挑战。
地质信息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具体位置和规模。
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也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虽然现代科技日益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地质勘察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差,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
矿产资源的深层隐蔽性也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及方法创新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7T02:31:29.82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21期作者:付欢李亚超[导读] 为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率,首要问题就是提高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应用效率。
对此,本文提出了目前找付欢李亚超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为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率,首要问题就是提高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应用效率。
对此,本文提出了目前找矿勘查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针对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和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方法创新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先进找矿勘查技术的方法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应用原则;创新策略引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行业领域的进步,在此背景下,社会对矿产资源有了更大的需求。
而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应用,资源开发部门应高效勘查矿产情况,这不仅能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还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由于其涉及面较广、作业的综合性较强,所以勘查人员应合理应用勘查技术与方法定位、剖析矿产资源,这不仅能提高勘查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还能增强实际作业的质量、效率。
1地质找矿原则1.1统筹规划目前,我国的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分为公益性质和商业性质两种,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而展开的基础性、区域性地质勘查工作,由政府提供决策向社会提供公共信息和服务,勘查工作的主体由公共财政所投资,地质勘查的最终结果也与社会共享。
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以盈利为基本目的、以市场环境为导向,勘查工作的所有投入及产出都归于投资主体,主体主要包括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公司等。
1.2布局合理技术原则因为我国不同地理位置的资源分布特征以及地质条件特征都不同,所以,在地质找矿勘测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布局合理技术原则进行,这样才可以使运用的技术符合当地的地理情况。
具体来说,在开展规划统筹工作时,应该依据科学发展观、人本性等工作要求进行,而且,还应该对当地的实际地质环境信息资料展开积极调查,以此来更好地确定好当地的气候特点、地质条件等,这样才可以进行相应的规划统筹工作,进而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以此对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开展进行合理部署。
浅谈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从矿山地质的工作内容和技术原则进行分析,且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关技术方法,同时希望能给予相关专业人士借鉴。
【关键词】矿山地质找矿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逐渐完善。
在地质工程中,在地质勘查工程中我们应该针对对不同地质情况进行不同的重点调查。
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
这些方祛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
1 矿山地质工程勘查(1)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以铀、铜、铁、铝、铅、锌等优势矿种为重点,在重要原材料和固体能源大中型矿山地区开展有资源潜力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同时,优先安排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和市场需求量大的大中型危机矿山的勘查评价工作。
开展矿区深部及外围的综合研究与矿产预测,确定最佳找矿目标。
(2)矿山生产勘探。
首先,矿山企业必须做好矿山(块段)开发前的查明资源储量级别提高工作,科学规划和设计矿山服务年限,严格按照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要求,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效益。
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进行加强。
同时,鼓励现有矿山在矿区范围内矿产勘查和矿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方法,加强和重视生产矿山探边摸底工作,开展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
其次,矿山企业要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台账,按统一要求报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矿产资源储量档案,依照法定程序对资源储量进行登记、核销、统计和通报,建立大中型生产矿山储量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对开采矿山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3)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评价与勘查。
浅议商业地质找矿市场的建设摘要:地质找矿市场的商业化建设已经成为改制后发展的趋势,如何培育和发展地质找矿市场是改制后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
文章探讨了深化商业性地质工作改革及运行机制的设想,希望能为建设和完善商业地质找矿市场理论框架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地质找矿;市场建设abstract: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tructuring, and how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arket after the reform is facing a new topic, also is the must face the facts.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commercial geological work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idea, the hope for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business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arket theory framework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keywords: business; geological prospecting; market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已进行了重大改革,普遍实行了事企分体运动,同时,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也开始分体运行。
事企分体运行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从经济意义上可分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两类。
公益性地质服务工作方案1. 背景介绍公益性地质服务是指地质行业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向公众提供信息、技术和咨询等服务,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公益性地质服务工作方案旨在规范地质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升地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2. 工作目标本次公益性地质服务工作的目标是:- 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地质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开展地质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知识的认知。
- 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促进地质服务的技术提升和发展。
- 加强地质资源保护与管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3. 工作内容3.1 地质信息服务- 搭建地质信息查询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查询服务。
- 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编制地质信息报告和专题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建立地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地质信息共享工作。
3.2 地质科普活动- 组织地质科普讲座、展览、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公众地质知识的普及率。
- 编写地质科普读物和宣传资料,向公众传播地质知识,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
- 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地质科普宣传,吸引年轻人群体的关注和参与。
3.3 地质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提升地质服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 推动地质勘探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提高勘查效率和成果质量。
- 支持地质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培养地质科技人才,推动地质科技产业发展。
3.4 地质资源保护与管理- 制定并完善地质环境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实施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型战略。
-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控和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公益性地质服务工作机制。
- 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质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 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地质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地质服务工作的合力。
浅谈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从矿山地质的工作内容和技术原则进行分析,且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关技术方法,同时希望能给予相关专业人士借鉴。
【关键词】矿山地质找矿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逐渐完善。
在地质工程中,在地质勘查工程中我们应该针对对不同地质情况进行不同的重点调查。
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
这些方祛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
1 矿山地质工程勘查(1)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以铀、铜、铁、铝、铅、锌等优势矿种为重点,在重要原材料和固体能源大中型矿山地区开展有资源潜力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同时,优先安排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和市场需求量大的大中型危机矿山的勘查评价工作。
开展矿区深部及外围的综合研究与矿产预测,确定最佳找矿目标。
(2)矿山生产勘探。
首先,矿山企业必须做好矿山(块段)开发前的查明资源储量级别提高工作,科学规划和设计矿山服务年限,严格按照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要求,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效益。
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进行加强。
同时,鼓励现有矿山在矿区范围内矿产勘查和矿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方法,加强和重视生产矿山探边摸底工作,开展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
其次,矿山企业要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台账,按统一要求报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矿产资源储量档案,依照法定程序对资源储量进行登记、核销、统计和通报,建立大中型生产矿山储量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对开采矿山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3)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评价与勘查。
作为一名地质勘探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了我国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勘探工作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感受到了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地质勘探工作的感想体会。
首先,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工作。
在野外勘探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如陡峭的山峰、深不见底的峡谷、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
这些因素都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
然而,作为一名地质勘探工作者,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些风险,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去探索地球深处的秘密。
其次,地质勘探工作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
地质勘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
在勘探过程中,我们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就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再次,地质勘探工作具有极高的挑战性。
地质勘探工作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评价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地下水等自然资源。
然而,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极其复杂,勘探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
如寻找隐伏矿床、探测深部地质结构、评估矿产资源储量等。
这就要求地质勘探工作者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此外,地质勘探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地质勘探工作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资源保障和经济发展。
作为一名地质勘探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努力拼搏。
在勘探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国家寻找更多优质的矿产资源,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
最后,地质勘探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野外勘探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团队合作不仅体现在工作过程中,还体现在生活上。
我们要关心彼此,互相支持,共同度过艰苦的野外生活。
总之,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勘探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也为自己能够为国家地质事业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
关于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的几点粗浅想法
徐龙强
建国以来,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质工作。
其特征是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由中央财政统筹拨付资金,集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统筹安排、协调运作的管理、运行方式;二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的地质工作。
其特征是队伍精简,资源配置再调整,资金来源多元化,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并举,事业性、企业化管理并行的方式;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质工作。
其特征是公益性、基础性与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分体运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与企业投资并行的方式。
社会新形势、新体制下的地质找矿工作的运行体制与机制已经构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仍在经历着适应形势、逐步完善、持续改进、科学发展与不断升华的过程。
下面就促进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谈几点粗浅想法。
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出大成果
制订规划要适应新形势、新体制的要求,满足国家、社会需求,完
善体制机制,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明确任务目标;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统筹全局,分时实施,力争一步到位。
集全国的精英智慧,下大力做好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可操作性强,可实现度高,有突破性,有国际级的显示度;
要突出重点,重点是鼓励创新,出大成果。
在创新与出大成果的过程中培养和培育突出人才;
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要在依靠成熟方法技术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提高精度,增多测量参数,拓宽工作和服务领域;
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虽然分体运行,重大、急需矿产资源勘查按照局的定位是纳入规划的,从国家层面、宏观层面,解决国家急需的,或者是长期战略性储备需求的矿产勘查问题。
要创新找矿理论,更要应用新方法、新技术。
隐伏区找矿,深部勘测将是突破的重点。
物化探方法技术应发挥更大的支撑与排头兵作用;避免重复性工作;避免经常性提计划与增补计划。
近期看到一位专家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出谋划策并初见成效,对做规划提出应从“四划”考虑,即“谋划、策划、规划、计划”,谋划是谋发展的魂、发展的核心,策划是找发展的战略与途径,规划是明确目标、任务与措施,计划是任务分解。
谋划与策划是务虚,虚中有实,研讨会、征求意见做得好做得实,几上几下,有利于规划的制订与落实。
二、抓好布局突出工作重点
基础地质工作侧重新方法新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突破,扩大信息资源量,提升所提供信息的精准度。
如多参数地质填图中,一是提高测量精度,二是填补空白区,三是增加新参数,还有部分参数因仪器、方法技术方面的制约而受到限制,增大研发力度,提高测量基础数据的质量。
公益性地质工作领域建议拓展城市放射性污染动态监测。
这项工作过去我国一直未搞,主要是受经费制约,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这部分工作应提上日程,这是关系国民健康,促进和谐建设的大事,也是从源头治理和改善人文环境的一项措施;
地质灾害预防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一部分,要突出“预警”工作,灾后研究是为了下次灾前预警,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空洞塌陷、洪水灾害等方面,建立紧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单独立项,攻克技术难关,拿出预警方案;形成全国范围的预警体系,重点地区、频发地区重点监控。
商业性地质工作主要内容之一是发现和探明新的矿产资源地。
国家急需、紧缺的和国家需要战略性储备的矿种应是国家财政和中央地勘基金关注的重点。
在实现重大、重点找矿突破方面建议:1、工作靶区圈定。
一是主要通过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获取地质找矿新的信息,圈定远景靶区;二是新老资料综合利用,圈定新的工作靶区;2、组织上以各大区调中心牵头组织实施;3、在钻探详查阶段,可以考虑采取兵团作战的方式,调集各方力量组织大的战役,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缩短工作周期,达到应国家所急的目的。
三、理顺关系组织结构逐步调整到位
理顺部、局、院、所关系已提上日程,一是理顺组织结构关系,二是理顺业务职能、职责关系。
从职责关系上讲,局、院已明确的主要职责相互包容度还是比较高的,基本涵盖了地学理论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基础性公益性地调工作组织实施与资源评价等方面。
从职责侧重上可能局属地调中心对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基础性公益性地调工作组织实施与资源评价等工作多些,院及各所对地学理论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等侧重多些。
因此,如果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将围绕局的中心任务和主要职责调整布局和进行资源配置,发挥院、所的技术支撑长项和优势,通过地学理论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开发等用于指导地调和在地调工作中推广应用,起到提高地调水平、获取突破的作用。
各所的主要工作应是解决技术难题,提出和推广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地调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此外,局属各单位定位是国家事业单位,但或多或少都留存有转轨期的印记,基本是国家、部、局项目、市场项目收入与企业收入并存,近年整顿清理企业,撤消了不少小、乱、差的企业,但从理顺关系、规范管理上还很不到位。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办企业,这是国家改革转轨时期的特殊产物,实践证明很难按企业法彻底
规范成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独立法人实体,造成企业的管理不顺、经营不顺,在事业单位内部与市场外部大环境形成内外两
张皮,事业性管理与市场竞争机制难以达到满意调和。
随着改革进程,国家明确了政企分开,企业从政府部门脱钩剥离的做法,但事业单位办企业还仅限于清理整顿,自我消化;二是事业收入、市场收入、企业收入多种渠道并存,一个单位收支两条线,形成内部切块,多种体制、多种结构、多种机制并举,形势好时相安无事,一旦某个方面出现滑坡,则人心不稳,打破表面的安定与平衡;三是由于政策不明朗,主力人员分散难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和大的战役,多重心几条腿走路的作法因担心政策取向上的变化而不敢动作。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事业性经费投入不足;二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结构不合理,需要的人员不足,不需要的人员过剩。
对此建议:一是按照事业单位定位、定岗、定编后,保证财政经费投入,配套用人机制和一定力度的奖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企业治理整顿从治本出发,首先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好、实力强,具有较强市场抵御风险能力的企业,实行脱钩,这部分可以考虑给予较大的优惠政策;其次,对主业的延伸产业和关联产业纳入主业服务业,或者是主业的支持项目,成为主业的一部分;第三对于经营不好,规模较小,不稳定的企业经前一阶段的清理整顿已所剩无几,应彻底实行关停并转,人员纳入主业服务业。
四、整合资源建精建强队伍
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还未到位,在当前没有相关政策,缺少尚方宝剑
情况下,许多单位要合理整合资源,建精建强队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员只能进,不能出(个别流动的也不是过剩人员)的问题,既是阻碍改革发展的根本瓶颈之一。
一下解决不了“出”的问题,必须把好进口关,近年有些单位人数膨胀很快,工作需要的一定要进,但要慎而又慎。
近年项目多,资金有保障,条件明显好转,想来的人很多,建议制订统一的用人标准和用人程序,减少出现新的过剩人员情况的可能性。
预防一旦政策有变化,造成新的被动。
对于国家政策规定的安置人员,如残疾人员、复转军人等,要上岗入编,保证经费。
生产所需仪器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保持和属于世界前沿地位。
装备符合现代化标准。
基地建设统筹考虑,先进的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应该拥有一流的生产、科研、办公与生活环境。
参加过一次局组织的基地建设研讨会,计划征地,统筹规划,统一实施,解决在京单位的基地建设问题,后来没了消息,如有可能建议还应由局主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