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White提出了植物 细胞“全能性”学说,标志组 织培养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1952-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Steward F.C.)等人 用胡萝卜根的细胞悬浮培养,发现单个细胞能象受精卵发育 成胚一样的途径,发育成完整植株。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 性”学说。
(三)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现在)
对于植物细胞来说,不仅受精卵,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是受限制的,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全能性只不过是一种潜能性.
实现植物细胞全能性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体细胞与完整植株分离,脱离完整植株的控制; ②创造理想的适宜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环境。
1960年,莫雷尔(Morel) 等人通过对兰花茎尖进 行培养,获得了快速繁 殖的脱毒兰花,随后在 国内外进行了“兰花试 管苗产业化”。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totipotency)。
全能性:是指植物体内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 的全部遗传信息,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脱 分 化
离体的植物器官、 组织、细胞
愈伤组织
植物全能性 的表达
根、芽
胚状体 再生植株
游离单细胞 或原生质体
人工种子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外植体:从植物体上切取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的部分。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插到培养基上的过程。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 胞,是脱分化后产生的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松散的细胞团。 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细胞诱导分化出具有胚芽、胚根、胚轴的胚状 结构,进而长成完整植株。 不定芽:凡从叶、根、或茎节间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则 统称为不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