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80.50 KB
- 文档页数:24
高三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抗战的伟大斗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三历史中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7月7日,具体起源于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的“九一八事变”。
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人民遭受着巨大的苦难。
在中国内地,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日本侵略势力的肆无忌惮;而在中国东北,中国伪满洲国政权的建立使得日本的侵略势力愈发猖獗。
二、中国人民的抵抗与抗击战在抗日战争中,广大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抗日精神与出色的战斗力。
从游击战争到正规战争,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抗日斗争中。
三大战役中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都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的重要节点。
红军长征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更成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方式。
三、重要抗战历史事件与人物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和事迹。
比如,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事件,都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象征;而抗战名将如叶挺、刘伯承、彭德怀等人在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与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八年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众多抗日战士的牺牲,以及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五、抗战胜利与对日本侵略者的惩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然而,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与损失。
在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对战犯进行了合理的惩处,以维护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尊重。
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为保卫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通过充分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起因、重要事件与人物,还有中共领导的抗战统一战线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段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尊心。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1927,东方会议,日本确定了“征服慢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抗日救亡运动(1931.9-1936.12)1931.9.18,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
制造“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刻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2一二·八事变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组织下,奋勇抵抗1933.1日军进犯山海关。
东北军奋勇还击,安德馨率全营300名官兵力战殉国。
长城沿线保卫战(二十九军宋哲元、5月日军攻占多伦,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1935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12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5.12.9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游行示威(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1936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九一八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联军)1936.12.1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全民族抗战(1937-1945.8)1937.7.7卢沟桥事变,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开始全面侵华1937.8.13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威胁南京1937.8.14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指挥;以后,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1937.9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737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展,(国共两党合作)。
2.3《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2017.10.30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邓张自忠。
第一部分:战争的背景。
根据幻灯片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第二部分:战争的过程:局部到全面。
一、局部战争(1931.9.18-1937.7.7)1、侵华事件: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⑵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⑴日本: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⑵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①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新进攻。
④1937年,中共中央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
⑤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宣布要抵抗暴力。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⑶两个战场协同作战: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四次大会战及意义。
②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2、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3.12)⑴日本:①在沦陷区的统治:②军事上实施细菌战、毒气战,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共产党的根据地,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⑵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⑶敌后战场:3、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8)⑴背景:⑵过程:①局部反攻: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②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③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④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⑤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反攻。
第三部分: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一、胜利原因:二、意义:。
伟大的抗日战争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内战)军事侵略:1937年7月7日本发动机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11日上海失守,日军进攻南京。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并进行大屠杀。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
打通京浦路。
十月,广州武汉失守。
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法,731部队实施细菌战,毒气战。
政治侵略:依法治华的政策。
利用汉奸。
扶植傀儡政策。
实行殖民统治。
经济侵略:经济掠夺。
文化侵略:推行奴化教育。
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国军民义愤填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5年12月。
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东北人民和未撤红军组成抗日义勇军,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织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延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的带领下,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安德馨率全营官兵力战殉国。
日军沿长城进犯,二十九路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冰天雪地中手提大刀,使喜峰口失而复得。
年5月,日军攻占多伦,察哈尔省危机,共产党爱国将领冯玉祥。
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超,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主要矛盾,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游行,即一二·九运动,平津学生响应共产党号召,南下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进行抗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