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沉积矿床
- 格式:ppt
- 大小:894.50 KB
- 文档页数:75
矿床学总结概念各类矿床矿床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内容是各类矿床的形成、演化和富集规律,探讨矿产资源勘探和利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矿床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矿床,提高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效益。
本文将总结概念、各类矿床及其特点。
一、矿床学的概念矿床学,是一门探讨矿床形成规律和富集规律的学科。
它是矿产勘查和利用的基础,属于地质和矿产资源学科,是一门理论架构完善且实践性强的学科。
矿床学的研究核心是寻找矿床的矿产资源富集规律和形成机理,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各类矿床1. 破碎带矿床破碎带矿床是由岩石断层,裂缝,紊乱边界,节理等断裂性质形成。
破碎带矿床中包含金属、钨、锡、钼、铜、铅、锌等金属的矿物,其成矿过程主要与热液流体、气体、液体等的活动有关。
2. 沉积矿床沉积矿床主要是由流水、湖水、海水等液体的沉积形成,包含铁矿石、石灰岩、盐、煤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矿床类型。
其成矿过程是物质单元逐步沉积(如有机物,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形成矿物质基础。
3. 热液矿床热液矿床是指由热液流体或气体的侵入和作用形成的地下矿床。
热液矿床主要富集金、银、铜、铅、锌、锡等有价金属和贵金属。
球体、脉状、网络状、伞形状、残矿体等是热液矿化的形成特征。
4. 铁矿石矿床铁矿石矿床是指富含铁元素的矿石矿床,通常为层状、伪层状、实体、脉状等不同构造形态。
铁矿石矿床的成矿过程与从深部升华气体作用的控制有关。
5. 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由露天火山活动冷却后形成的地下岩浆矿床,包括铂族、铜、镍、铬等由火山岩浆形成的矿体和矿床。
岩浆矿床的主要成因是浆液的物质交换和迁移。
6. 化学沉淀矿床化学沉淀矿床是由水溶液中物质沉淀而成的地下矿床。
包括百货、硫酸盐、熔融、铜铅锌层等,其特点是矿石产物深色、遗迹明显或“水滴造品”形态。
7. 包裹体矿床包裹体矿床是由包裹体内的化学元素与固体载体所形成的有色矿石,如铜、石墨、金、银、铀等。
第六章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和原生构造一、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产状(一)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及测定1.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为走向线,走向向两段所指的方向为走向。
倾向:岩层面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投影所指岩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为倾向。
岩层面凡与走向线不垂直相交的任意为视倾斜线。
倾角:岩层面的与其在水平面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倾角。
视倾斜线在水平面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视倾角。
2.岩层产状的测量与表示方法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表示方式1 线理的倾伏向和倾伏角2 线理的侧伏向和侧伏角第二节水平岩层水平岩层1 1 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 2 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新岩层在上。
4 4 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出露线的水平距。
水平岩层特征3 3 岩层顶岩层顶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为岩层的厚度。
图美国——三叠系红色砂岩倾斜岩层第三节倾斜岩层1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2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坡角大于地面坡角3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坡角小于地面坡角4 直立岩层1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穿越山脊处字形尖端指向下坡。
2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时,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下游;穿越山脊处字形尖端指向上坡。
3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穿越山脊处字形尖端指向下坡。
第四节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些?一、整合和不整合不整合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美国——三叠系红色砂岩倾斜岩层(一)整合接触(二)不整合接触及特征1 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沉积型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及其矿床类型分类沉积型铝土矿是指由氧化铝矿物组成的沉积物,通常以高岭土、泥土和泥岩为主要矿石,同时含有其他辅助矿物。
它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沉积型铝土矿的形成与地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分类有助于对其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的理解。
本文将详细描述沉积型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同时介绍常见的矿床类型分类。
首先,沉积型铝土矿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成因、岩性、矿物组成和分布特点。
成因方面,沉积型铝土矿主要形成于热、湿气候环境下的低地盆地或降水积水条件下。
岩性方面,常见的矿石主要以高岭土矿物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膨润土和粘土矿物。
矿石颜色多样,从白色到黄色、红色、蓝色和灰色不等。
矿石质地多呈欠稳定状态,容易受到侵蚀和交代作用的影响。
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水铝石、水滑石等。
其次,沉积型铝土矿根据矿床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沉积矿床和背景矿床。
沉积矿床主要包括粉砂岩型、缝隙充填型、深海沉积型、湖泊沉积型和河流沉积型等。
其中,粉砂岩型矿床为常见的矿床类型,其矿石主要富集在粉砂岩中的微小孔隙中,且矿石呈透明状。
缝隙充填型矿床则是矿石主要填充在岩石的缝隙中,矿石呈细颗粒状。
深海沉积型矿床是指矿石堆积在深海环境中形成的矿床,常见于大洋海底的海底扇和海底坡上。
湖泊沉积型矿床是指矿石堆积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矿床,常见于湖泊底部的泥沙中。
河流沉积型矿床是指矿石分布于河流沉积物中,常见于河流沉积区的淤泥中。
背景矿床主要包括风化带型、溶蚀带型和黏土带型等。
风化带型矿床是指矿石富集在岩石风化带中,常见于山区的地表风化带。
溶蚀带型矿床是指矿石漂浮于地下水中的溶蚀带形成的矿床,常见于溶洞内。
黏土带型矿床是指矿石沉积在黏土带中,常见于黏土地层中。
不同的矿床类型根据沉积过程和环境的不同,矿石的富集规律也有所差异。
粉砂岩型矿床主要受河流输运和沉积作用的影响,矿石主要堆积在河道和洪积扇等地形地貌相对平坦的区域。
矿床的成因及分类矿床的成因及分类一、内生矿床内生矿床主要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内生矿床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部分非金属矿产,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岩浆的发展顺序和冷凝成矿阶段,内生矿床可以分为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化热液矿床和火山矿床。
1.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岩浆分异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有用组分聚集而成的矿床。
可以说它是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第一批矿床。
这类矿床一般形成于具有较高温、压环境的地下深处,相当于深成岩的形成部位。
形成矿床的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由于是在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形成的,故矿石矿物一般为熔点高、密度大、成分简单的矿物,如铬铁矿、铂族元素等。
矿体几乎都产于超基性或基性侵入体母岩内,实际上矿床就是火成岩体内有用组分相对富集的地段,母岩即是围岩,二者多呈逐渐过渡的关系。
绝大多数的铬、镍、铂族元素及相当数量的钒、钛、钴、稀土等矿产,都产于岩浆矿床中。
2.伟晶岩矿床伟晶岩是一种由粗大晶体组成的呈脉状岩体产出的岩石。
在伟晶岩形成过程中,在挥发成分的影响下,通过岩浆分异或气液交代作用,使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伟晶岩矿床。
各种成分的岩浆均能产生相应的伟晶岩,但分布最广、工业意义最大的是花岗伟晶岩矿床。
我国伟晶岩矿床产地很多,如内蒙古大青山白云母伟晶岩矿床、新疆阿尔泰稀有金属(钽、铌、铯、锂、铍等)伟晶岩矿床等。
3.气化-热液矿床成矿物质在热气和热液中被搬运并填充到岩石裂隙里所形成的矿床,统称为气化-热液矿床。
4.火山矿床是指在火山活动过程中,产于地表或接近地表(0~1.5km)的矿床。
根据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火山岩浆矿床、火山气液矿床和火山沉积矿床。
二、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使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称外生矿床。
根据成矿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两大类。
另有一类是由生物堆积而成的可燃有机岩矿床,从广义角度看,它属于沉积矿床的范畴,但因其形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般又作为专门的成矿理论进行研究。
钛矿的资源概况范文沉积矿床是钛矿资源的重要产地,主要分布在海洋沉积物中和河流沉积物中。
海洋沉积物中的钛矿主要有海砂钛矿、海滩沉积物钛矿等。
海砂钛矿广泛分布于全球沿海地区,主要包括老挝、泰国、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中非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地区的海砂钛矿资源丰富,储量大,是全球重要的钛矿资源供应地区。
火山岩浆岩矿床是另一种重要的钛矿资源产地。
火山岩浆岩矿床主要形成于火山活动过程中,包括碱性岩浆岩矿床和镁铁岩浆岩矿床。
其中,镁铁岩浆岩矿床是最主要的钛矿源之一、目前,镁铁岩浆岩矿床主要分布于南极洲、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挪威、中国等地区。
钛矿主要以氧化钛矿物形式存在,包括钛铁矿、硫酸钛矿、透辉石、锐钛矿等。
其中,钛铁矿是最主要的钛矿石之一、钛铁矿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非、中国等地。
钛矿的资源量丰富,特别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钛矿生产国,钛铁矿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
钛矿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法。
露天开采主要适用于沉积矿床,如海砂钛矿等;地下开采主要适用于岩浆岩矿床,如镁铁岩浆岩等。
钛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对矿石进行选矿处理,主要通过磁选、重选、浮选等方法来提高钛矿的品位和回收率。
钛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点。
因此,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化工、电子等领域。
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钛矿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目前,全球对钛矿的需求主要由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主导。
总而言之,钛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资源,主要包括钛铁矿和钛矿石两类。
钛矿资源主要分布于沉积矿床和火山岩浆岩矿床,储量丰富,特别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钛矿生产国。
钛矿的开采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矿石经过选矿处理后可用于生产钛金属和其他钛产品。
随着钛的广泛应用,对钛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钛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胶体化学沉积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指难溶成矿物质铁、锰、铝等主要呈胶体状态被流水搬运到湖、海盆地中,然后发生胶体聚沉作用所形成的一类沉积矿床。
此类矿床一般层位稳定,规模大,具有重大工业意义。
属于此类型矿床最重要的有铁、锰、铝等。
一、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的形成条件(1)成矿物质来源:这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一般认为主要是来自于陆源物质。
陆壳岩石受到各种风化作用而发生崩解和分解,在风化后期铁、锰、铝等便被分解出来,形成高分散的胶体溶液。
此外,现在大量的资料表明,海底火山喷发亦可提供相当数量的铁、锰等物质。
有的研究者还提出,陆源岩屑在海底经海解作用和由于海侵使海水淹没大陆风化壳经海洋底水的分解作用,可以汲取出相当数量的铁、锰等物质。
由上可见,尽管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陆源的成矿物质。
因此,大陆长期而稳定的风化剥蚀,温热而潮湿的气候,准平原化的地貌等是提供大量这类成矿物质的必要条件。
胶体物质的搬运介质是地表径流。
众所周知,河流搬运成矿物质的能力是巨大的,如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每升河水中约含0.003g的铁,若据此计算,仅仅在17.6万年内便可形成20亿吨的铁矿床。
实际上还有许多河流的搬运能力,远比亚马逊河强大得多。
(2)地貌条件:大多数胶体物质的沉积环境是海盆地,对于那些构造较稳定、海岸线较为曲折的海湾浅海区尤为有利。
至于内陆湖泊或富含有机质的沼泽盆地,亦是成矿物质聚集的有利场所。
若地表水流搬运的胶体物质进入到内陆湖泊或沼泽盆地中,由于湖沼中往往含有过多的腐殖酸和细菌,或因过量腐殖酸破坏胶体的稳定性,或因细菌和藻类等生物有机体的作用而使成矿物质沉淀下来,可形成内陆湖泊沼泽相胶体沉积矿床。
但此类矿床工业意义较小。
(3)物理化学条件:根据98个港湾海水样和357个港湾泥样(海湾沉积物)、波罗的海微咸水和其沉积物、加利福尼亚海湾外的潮坪、碱水沼泽和深水斜坡沉积物,以及黑海静水盆地中水样的Eh值和pH值的实测结果报道:海水和沉积物孔隙水的pH值为7~8±,Eh 值在循环水中常保持较高的正值(最高达0.5V);而盆地底部停滞水中均为负值,下限为-0.172V,在沉积物孔隙水中既可正值,亦可为负值,它取决于沉积物的性质、有机质的多少以及细菌的作用(最低达-0.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