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0.11 KB
- 文档页数:1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04-02近年发现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有日益增多趋势,为了探讨其临床特点、病因及出血的相关因素,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95例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156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老年组95例,男81例、女14例,男女之比5.78:1,年龄60~81岁,平均(66土2.3岁)中青年组156例,男132例、女24例,男女之比5.5:1,年龄15~59岁,平均(36土2.6岁)。
1.2诊断标准1.2.1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依据,根据有呕血或及黑便,排除来自口鼻、咽部及呼吸道出血,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经相关检查符合上消化道出血标准。
1.2.2休克的诊断依据,根据有头昏、乏力、心悸、血压下降0.05。
2.2出血原因、老年组依次为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十二指肠溃疡、胃癌。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中青年组则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
虽然2组均以消化性溃疡出血占首位,但老年组则以胃溃疡出血为主,而中青年组则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为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果见表2。
2.3并存疾病95例老年患者中并存骨关节退行性变48例(50.53%)、痛风17例(17.89%)、慢性支气管炎14例(14.74%)、血脂异常11例(11.58%)、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9.47%)、2型糖尿病4例(4.21%)、脑梗塞2例(2.11%)、脑出血2例(2.11%)。
156例中青年患者中并存骨关节退行性变16例(10.26%)、痛风3例(1.92%)、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0.64%)、血脂异常21例(13.46%)、脑出血1例(0.64%)。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9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治疗组选择三联疗法,即给予泮托拉唑+白眉蛇毒血凝酶+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生长抑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选择三联疗法,即选择泮托拉唑(由大连美罗大药厂制造,商品名为卫可安)40mg,实施静脉滴注,每日两次;选择白眉蛇毒血凝酶(由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商品名为邦亭)1ku,实施静脉缓注,每日两次;选择生长抑素(由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制造,商品名为奥曲肽)01mg,给予皮下注射,每日3次,若患者出现肝硬化且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则最初剂量选择0.1mg,之后可更改为005mg,给予0.1mg。
出血停止1d后应立即停止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及生长抑素,14d后卫可安更改为为口服剂型,且需持续使用。
对照组选择二联疗法,即给予泮托拉唑+生长抑素治疗,其剂量与治疗组相同[1]。
1.3疗效评价标准(1)出血停止标准:黑便逐渐变成黄色;胃管引流液完全变清,且未出现咖啡色物,未产生血液;胃镜显示,未出现活动性出血[2]。
(2)疗效标准:显效:用药1-2d后出血停止;有效:用药2-3d 后出血停止;无效:用药3d后依然产生活动性出血[3]。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5.0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选择χ2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消化道出血中占80%左右,多见于老年群体,约占40%左右,对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导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收集治疗经验,确定合理的诊治方案。
方法通过整理2009年1月至2011年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200例老年患者的资料,统计并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消化性溃疡是导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占有47.2%的比率,其他的相关因素有胃癌、胃黏膜损伤和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经过内科治疗之后,痊愈的有91例,好转的有102例,未治愈的有7例。
96.5%的有效率,治疗过程中换做手术治疗的有12例患者,有6例死亡病人。
结论老年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有多种致病因素,另外伴有多种并发症,正确地诊断病情并给与及时治疗,对于缓解老年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有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临床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的显著症状之一就是上消化道出血[7-8],该病的致病因素很多,病情也比较凶险,伴有较高的死亡率,如果延误治疗,患者的生命健康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由于老年人的自身体质比较弱,患病症状更为严重,一旦患病情况会比较危急,而且症状复杂,有多种病症杂合在一起,对治愈该病提出了很多挑战,临床治疗也会比较麻烦。
根据我院消化内科以往的患者资料所做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统计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消化内科所接收的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200例,通过对其所做的常规检查(包括胃镜、钡餐、b超和红细胞技术等),确定所有患者的症状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另外对患者的病史和体态特征也做了相关记录。
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60-80岁的范围中,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慢性疾病,像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还有比较危险的冠心病、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以及比较顽固的慢性支气管炎,患有以上一种疾病的有123例,患有两种疾病的有68例,患有三种甚至更多疾病的有9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内科治疗,详细的治疗措施为:患者住院后在病床静卧休息,补充适量的血容量,输入全血细胞或红细胞悬液,按照病情需要补充质子泵抑制剂,必要的止血药也要给患者服用,为保证治疗顺利,可从患者静脉注入生长抑素,保护肝肾功能使其不受感染[1,6]。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7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我院收治的92例青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对比。
结果经过对比得知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是食道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恶性肿瘤和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和胃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十二指肠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青年人(p<0.05);老年人的呕血黑便率、并发休克率明显高于青年人,老年人的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年人(p<0.05)。
结论老年人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要特别注意食道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恶性肿瘤和消化性溃疡这四类疾病,而且老年人的呕血黑便率、并发休克率高,腹痛发生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新陈代谢较慢,内环境稳定程度较低,各器官功能减退,常常合并其它疾病等特点,老年人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青年人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
[1]为了更好地预防与治疗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我院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于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7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92例青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门诊于2006年3月到2013年3月共收治了87名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92名青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将87名老年人患者作为观察组,将92名青年人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患者45名,女患者42名,平均年龄为71.7岁,年龄在62岁到88岁之间。
对照组中男患者55名,女患者37名,平均年龄为41.3岁,年龄区间为22岁到58岁。
所有患者经过腹部b超、上消化道造影、胃镜影像学结果以及肝肾功能、体征、病史、血常规、肝炎病毒标志物、大便隐血试验、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的结果,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将我院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特点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结果 8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4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无法控制出血,给予急诊外科手术治疗,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再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
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占62.35%,其次是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和胃癌出血。
结论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要防治结合,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临床分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老年人病症的研究成为热点。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据我国资料表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可高达19%,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应引起老年人的高度重视[2]。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应首先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内科治疗无效的,在出血得到控制后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3]。
现将我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5例,其中男63例,女22例,年龄60~84岁,平均(72.4±9.5)岁。
以黑便为首发症状56例,呕血11例,黑便合并呕血18例;入院时有9例为休克状态,血红蛋白(hb)测定:hb≤60 g/l 13例,60~90 g/l 30例,≥90 g/l 43例。
所有患者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排除因下消化道出血以及因口、鼻及呼吸道疾病出血和药物、食物造成的大便变黑情况的患者。
1.2 出血病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5例,胃溃疡出血28例,胃癌出血11例,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1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7例。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根据患者具体出血情况进行补充血容量、内镜下止血、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分泌以及生长抑素应用等内科常规综合治疗[4],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对合并慢性疾病患者给予相应治疗。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100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10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
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出血性胃炎;同时出血量以中到大量出血为主。
结论加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观察;分析[中图分类号] r5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48-01所谓上消化道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因此上消化道的出血也就是以上部位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也在此范围内)。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同时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及死亡率高等特点[1],因此加强老年上消化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就显得事关重要了。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100例老年上消化出血患者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于2009年6月-2011年2月在本院选取符合《内科学》[2]有关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且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确诊),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血液系统存在严重疾患者;②因智能障碍和语言障碍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③存在恶性病变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
同时所有患者或是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另外回顾性观察10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65-85岁,平均(68.00±2.00)岁;所有患者均出现黑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和(或)呕血或胃内咖啡样内容物;其中呕血36例、黑便42例、呕血伴黑便22例,存在腹痛、腹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62例,而无临床症状但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