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国文化,不可操之过急.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55工作探讨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经济日报社:杨学聪【摘要】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怎样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做好中国故事的执笔人,成为每个媒体人在日常工作中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认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不仅需要保持开放的姿态,更要高标准、创造性地讲故事、塑形象,通过共通的意义空间形成跨越文化藩篱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中国故事;形象塑造;情感共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作为新闻工作者,也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新时代中,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
在世界各国争相睁眼看中国的时候,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显得越发重要。
一、讲好故事,要保持开放自信姿态在信息实时传播成为常态的今天,地球上发生的大事小情借助网络无障碍地流淌到世界各地。
在这种环境中,营造一个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尤其重要。
顾名思义,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他国公众中所获得的综合性的印象和评价,是一个国家的无形资产。
古往今来,人们对一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通过各类媒介获取,而后通过将信息在各自脑海中的排列组合初步建立的,且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媒介的力量不容小觑。
1271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沿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20年后又沿海上丝绸之路辗转波斯回到威尼斯。
他口述的东方和中国的见闻,形成此后颇具影响力的《马可·波罗游记》,极大刺激了西方人探索东方的欲望。
游记中的描述,瓷器、丝绸、茶叶的输入,构筑起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一个富庶的东方大国。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性报道《红星照耀中国》是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为外界所知。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书写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参考指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成为了〃网民〃。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让我们的书写能力严重退化。
教师要提高对书写方面的系统培养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教学能力,激发书写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进而提高学生书写〃最美中国字〃的能力。
关键词:书写,教学,能力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
写作能力高,是因为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阅读能力强,是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交际能力强,是养成了好的交际习惯。
写字也一样,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提高书写能力的基础。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越来越受到重视。
写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的培养重点,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思维特点来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写字不仅可以加深对会写字的印象,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各科作业,也为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能够起到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作用。
学写字就是学做人,继承与弘扬书法艺术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
因此,提高学生写规范字的修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对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在教学中我不断思考,琢磨出以下几点:一、良好的书写习惯1.正确的握笔姿势其实孩子握笔的姿势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
想要写好汉字,正确握笔是第一步。
我仔细看了一下我们班孩子的握笔姿势,还真是各有各的特点,像:横搭型、扭转型、错位型、拳头型等等,这写姿势写出来的字那就不用说了,怎一个“歪扭斜挎〃能形容?所以我交给了同学们一个握笔小口诀:老大老二握成圆,指尖相对不相连。
中指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往里卷。
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就是来练字。
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时下,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议随之升温,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可喜的现象,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紧迫;也说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外,还必须有与之相称的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必要匹配。
舍此,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它关系到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基础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和价值观、世界观等核心问题。
现在的经济,不是原始社会自然经济,它不是一个自然现象,而是人类奋斗的结果,所以经济本来就包含于文化之中,文化建设要优于经济建设,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大国,我们的文化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西方世界的影响,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文化不如西方国家,中国事事不如人,处处不如人,但是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明,西方文化固然有它的长处,需要我们向他们学习。
我们看到中国的文化有它优良的价值和现代的意义,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但是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
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应该首先是中国文化的复兴,那么中国文化有序的进行调整应该是我国政府的战略目标,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来讲,我们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我们不能放弃文化建设,没有文化,我们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所以中国文化的复兴是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兴衰不可分的,中国文化有效的调整应该是经济持续发展真正的动力,应该是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和谐统一的根本保证,中国文化没有进行有序调整是中国近百年来处于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所以有序的调整中国文化,也是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以我们要确立一个文化建国的战略目标。
【话题作文】汉语词典修订高中作文篇一:雅俗共赏也应注重内涵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欣赏这本修订版的包容性和共同品味,但应该指出的是,作为一本权威参考书,我们不仅要欣赏共同品味,还要注重内涵。
汉语素来以其广博精深、内涵丰富闻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权威汉语工具书理应体现汉语的这一特点。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词典应做到能够恰当阐释中华文化、体现汉语特色。
收录词语时,就应当考虑该词是否能体现汉语内涵丰富、含章蕴曜的特点。
“给力”、“神马”、“有木有”这样的词语,虽然近年来多为人们所接受,但其语言平庸乏味、内容贫瘠,虽然能传意却缺少了汉语传神的部分能力。
只因其简明、流行,就不对其内涵加以甄别地收入词典,未免有些贻笑大方。
它既有雅俗共赏的味道,又有深刻的内涵,应该成为我们选择词典中词语的标准。
如果一个词含义深刻,却又晦涩难懂,它就不能被广泛使用,更不用说传播中华文明的火焰了。
然而,如果一个词的意思简单明了,但它像“优木优”这样的词一样肤浅粗糙,没有特殊的内涵,那么它只能流行一段时间,很难登上雅堂。
权威的汉语工具书是汉语学习的基准,是汉语标准的制定者。
如果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权威参考书也失去了这一原则,中国人怎么能学好普通话呢?如果我们的权威汉语工具书丢失了雅俗共赏、内涵丰富这两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其结果都将是颠覆性的。
例如二十世纪初期“五四”运动掀起了使用白话文、摒弃文言文的浪潮,就是因为在当时,人们平常交际往来、日常口头用语皆为白话,做文章、写信时却要使用冠冕堂皇的文言。
之乎者也矣焉哉,繁琐不堪,不仅不便于使用,而且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步伐,因此遭到抛弃。
反观今日,“有木有”、“蓝瘦香菇”等无聊、无谓的新潮词语席卷网络、大行其道。
遍地皆是因其恶搞性、娱乐性流行起来的热词,令诸多中年、老年人感叹“看不懂年轻人的世界”。
仿佛凡事娱乐至上、内涵反为下品,谬矣!雅俗共赏是中国人保持活力、传播至今的秘诀;丰富的内涵是汉语成为世界语言森林中奇葩的原因。
申论热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迈向文化强国征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迈向文化强国的征程不容易。
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一代又一代人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强调把文化事业摆在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地位,把文化事业放在加强民族团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重要地位的指引下,文化自信自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改革开放,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提高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实施大众创意计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同时,深入推进文化改革,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激发文化全要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自信自强,努力推进中国文化巨舰在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征程中走得更远。
中国将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施大众创意计划,深入推进文化改革,激发文化全要素活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继续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
中国政府通过把国家文化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事业放在加强民族团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体系的重要地位,实施新一轮文化改革,带领中华民族在文化自信自强的征程中勇往直前。
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发展,不仅是实现中国文化强国梦想的重要步骤,也是加强中华民族精神融合、民族团结、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支点。
中国政府既要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要坚持全面深入改革,实施新一轮文化改革,树立正确文化观念,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激发文化全要素活力,发展“国家文化强国”的目标和繁荣文化生态的宏图。
需要构建以国家文化强国为战略支撑的全球治理体系,打造文化强国的综合能力,建设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
中国政府不仅要重视文化自信自强的发展,还要重视文化融入,以国际化的视野制定外交策略,做到真正的文化强国。
中国政府要开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全面发展文化交流,深入开展文化教育,让世界各国人民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友好。
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让我们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荣,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傲,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这批人身上得到诠释吧。
小编收集了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故事:在法国的一个阴雨蒙蒙的天气里,他和司机开车行驶在一个狭窄的小路上,小路只能容得下一辆车行驶。
在他们的前面有一辆车开得很慢,使得他们无法快速前进,余秋雨和司机都很生气,司机在不停的鸣笛示意。
前面的车窗里有个小女孩一直看着他们,并向他们挥手。
在经过一个拐弯处时,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一个中年人下了车走过来对余秋雨说,很不好意思一直让你们开在我们后边,为了不让泥水溅在你们车上我们一路都开的很慢,我们觉得让你们一直走在我们后边很不公平,现在请你们先走。
余秋雨当时很震惊,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他们本来可以很自在的行驶,可是他们没有,而是在干自己的事情时,还在考虑着别人,有种不自觉的东西在影响着他们,这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长存,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占领法国首都柏林后,对法国人进行文化渗透和法国人对守住自己文化的抗争。
其中有句话是,只要我们的文化不死,我们总有站起来的一天。
是的,区分不同民族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文化,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属于自己成长的血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文化。
我们一直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一直以我们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在逐渐远离我们,成为我们遥远的记忆。
其实朱七七作为一个很年轻的学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奔走而呼喊,我觉得本身是一个很令人感动的事情。
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有多少像她这样的人用汗水和辛劳在默默守望。
我觉得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用青春和生命在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血脉。
我也从小受到家人的熏陶,对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国旗下演讲稿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国旗下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她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翻开浩瀚的历史,既有张良拾靴、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这样千古传颂的典故,也有“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代代传承的道理。
正是这种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有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可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一小部分人为了物质,忽略了精神文明。
随手扔掉吃空的食品袋,随口把痰吐在干净的大街上,随便折断刚刚种植的小树……甚至还振振有词的说:这只是小事。
曾经有几则报道让我震惊。
来长城游玩的韩国游客自动清理长城附近我们随手扔掉的垃圾。
澳大利亚街头的垃圾箱上专门用汉语标注:请把垃圾放到里面。
我们眼中的小事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的整体形象。
长此以往,“文明古国”何在?“礼仪之邦”何在?“文明与否,我们有责。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华夏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
只有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知礼仪,做一个合格的文明中学生,我们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我们把文明带进校园吧。
一校是我们的家,这个家的洁净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创造,这个家的美丽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来维护。
请飘扬在风中的纸屑和校园告别吧,请沉睡在地上的痰迹和马路告别吧,请陈列在墙上的涂痕和教室告别吧,让我们用细心的呵护唤起一校的整洁和美丽。
在吮吸清新的空气时,在汲取知识的花露时,把“脏话”清除进回收站,把礼貌拷贝进脑海里,让“请、谢谢、对不起”响遍整个校园,用甜美的问候唤出老师和同学们的笑脸。
我们学生文明了,校园也就文明了。
让我们把文明带向社会吧。
在呼和浩特市的街道上曾经有一道另类的风景:在主要街道交叉口上,都设有交通岗亭和红绿交通灯。
每当红灯亮起来的时候,自动播音系统播放着“现在是红灯,现在是红灯,请您停在停车线以外;现在是红灯,现在是红灯,请您停在停车线以外;交警谢谢您的合作!”如果我们不能用自觉凸显红绿灯的存在,有一天我们的城市也被迫出现这样的“风景”,难道不让我们感到脸上发烧、血流加快?只有维护了简单的“绿灯行,红灯停”,才能维护我们大家的生命。
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致中考英语作文120词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wesome!Do you know about China's awesome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so cool! There are so many amazing things.Calligraphy is one awesome part of our culture. Using a special brush to write beautiful Chinese characters on paper is really fun. My grandpa is great at it and he taught me. It takes lots of practice, but it's so satisfying when you get the strokes just right.Chinese cuisine is incredible too! There are so many delicious dish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cross our massive country. My favorites are dumplings, noodles, and Peking duck. The flavors are so yummy.Arts like paper cutting, pottery, and embroidery have been practiced for centuries in China. Making pretty patterns and shapes out of paper or thread takes a ton of skill. And there arealso martial arts like kung fu that look awesome with all the kicks and punches!Folk tales and legends from Ancient China are super interesting too. Stories about mythical beasts, heroic warriors, and magical happenings have been passed down over generations. I love hearing them from my grandparents.All of these traditions are treasures that make Chinese culture so unique and rich. From the arts and food to the tales and skills, they show the creativity and wisdom of the Chinese people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I feel really proud and lucky to be Chinese!That covers some highlights of China's awesom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bout 2000 characters. I tried to explain the key things in a simple, conversational way like a young student might.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any clarification or have additional requirements!篇2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军职在线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答案1.判断题(1分)《道德经》作为老子的唯一著作,涵盖了治国,修身,战争,伦理等各方面的智慧。
正确答案:正确2.判断题(1分)蜩与学鸠讥笑鹏图南之高飞,鹏同样嘲笑蜩与学鸠之陋见。
正确答案:错误3.单选题(1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A释迦牟尼B慧能C弘忍D慧远正确答案:B4.判断题(1分)啮缺三问王倪,王倪三次答以“吾恶乎知之”,说明啮缺的确比王倪高明。
正确答案:错误5.单选题(1分)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A《七月》B《生民》C《东山》D《硕鼠》正确答案:B6.判断题(1分)老子出身贫寒,一介布衣,在教育方面颇有贡献。
正确答案:错误7.单选题(1分)伯牙的知音是()A钟子期B师旷C阮籍D师涓正确答案:A8.单选题(1分)“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之人无己B神人无功C圣人无名D以自为是正确答案:D9.判断题(1分)老子的哲学中有一种对女性品德的褒扬。
正确答案:正确10.多选题(1分)元杂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从题材上看主要有哪几类。
A爱情剧B公案剧C水浒剧D世情剧正确答案:A,B,C,D(少选不得分)11.单选题(1分)能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观点是A“国亡史存”B“六经皆史”C“在史言史”正确答案:B12.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A人与自然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C人的身心和谐D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正确答案:D13.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治人事天莫若啬B圣人无常心C上善若水D物壮则老正确答案:A14.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确答案:A,B,D(少选不得分)15.多选题(1分)《诗经》中“颂”分为A周颂B秦颂C商颂D鲁颂正确答案:A,C,D(少选不得分)16.单选题(1分)万斯同“布衣修史”反映出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是A“国亡史存”B“誓不食周粟C“通古今之变”D“借史言事”正确答案:A17.判断题(1分)书写楷书时要笔笔中锋、笔笔藏锋。
重大危机---必须紧急突破中国的五大集体无意识1、问题搁置给下一代中国目前出现了一个大面积的集体无意识,就是想要把中国目前最艰辛的问题,留给所谓的下一代去解决,认为下一代总有智慧去解决这种复杂问题,而这种思考背后,看似对时间有大格局思考,看似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对几十年或百年时间的一个长考,其实充满了巨大的迷思,对现代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运作过程当中,必须前置若干年,植入预埋新因素,才会在若干年以后,这些预埋新因素,推动某种因素的爆发、酝酿,改变整个格局。
这种反应,这种长链反应,严重匮乏一种认知。
认为未来到某个时间,出现一些聪明的后人,在当时做一些重大制度安排,或新的体制设计,就能够去除目前的种问题和悖论,这种认知背后,事实上是对系统的复杂性,尤其是现代国家,作为演进中持续帮忙的复杂系统,认知上一个巨大误区,而这个误区,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不能够成为时间的好朋友,不能把握时间函数,不能在现有国际秩序当中进行预埋,不积极地植入若干未来可能发育成长、破土而出的若干种子机制的话,那么未来中国的发展空间会受到极大的压制。
2、韬光养晦、和平崛起中国是一个内敛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隐忍和韬光养晦的国家发展哲学。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然需要伴随着一个中国超级理论的崛起,必须形成一套足以解释中国发展50年的长期规划的,乃至百年发展空间再造的一个大的战略。
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大战略的形成,没有一个规划目前种种问题为一个更高层面和更高度的认识,战略规划将取得不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中国也面临如何再塑中国文化的问题,中国不能再把东方文化当成中国文化的全部,中国发展到现在,不能简单地从国学意义和东方文化当中汲取力量,必须创新和设计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再也不能是沉淀出来的,必须是创新和设计出来的,只有这样一个文化,才能引领中国持续更好,更高效地发展。
再次来看,中国的社会职能、中国的国际地位必须要再设计,如果简简单单地是服从于美国安排的国际秩序当中的角色,这将陷中国于万劫不复之地。
一、双百方针(时间、内容、意义)时间: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标志性意义:这一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出现了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摆脱教条,冲破禁区,大胆探索的新气象。
二、简要概述50、60年代小说的情况。
(包括创作变化、题材、体裁、主流、非主流等)⑴历史题材:以反映明主革命为主,描写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
①反映解放战争: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娟的《百合花》②反映抗日战争和20年代、30年代的革命斗争: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茹《野火春风斗古城》③近代历史题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④古代历史题材:徐懋庸《鸡肋》、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⑵现实生活题材:①反映农村生活: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6 ②反映农村劳动妇女: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娟《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③反映工业建设: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④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准《灰色的帆篷》、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⑤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细腻地描写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充满浓郁的人情味。
三一文库()〔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让我们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荣,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傲,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这批人身上得到诠释吧。
小编收集了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故事:在法国的一个阴雨蒙蒙的天气里,他和司机开车行驶在一个狭窄的小路上,小路只能容得下一辆车行驶。
在他们的前面有一辆车开得很慢,使得他们无法快速前进,余秋雨和司机都很生气,司机在不停的鸣笛示意。
前面的车窗里有个小女孩一直看着他们,并向他们挥手。
在经过一个拐弯处时,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一个中年人下了车走过来对余秋雨说,很不好意思一直让你们开在我们后边,为了不让泥水溅在你们车上我们一路都开的很慢,我们觉得让你们一直走在我们后边很不公平,现在请你们先走。
余秋雨当时很震惊,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他们本来可以很自在的行驶,可是他们没有,而是在干自己的事情时,还在考虑着别人,有种不自觉的东西在影响着他们,这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长存,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占领法国首都柏林后,对法国人进行文化渗透和法国人对守住自己文化的抗争。
其中有句话是,只要我们的文化不死,我们总有站起来的一天。
是的,区分不同民族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文化,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属于自己成长的血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文化。
我们一直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一直以我们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在逐渐远离我们,成为我们遥远的记忆。
其实朱七七作为一个很年轻的学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奔走而呼喊,我觉得本身是一个很令人感动的事情。
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有多少像她这样的人用汗水和辛劳在默默守望。
我觉得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用青春和生命在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血脉。
描写传统文化的散文_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散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传统文化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传统文化的散文:我与中国传统文化妃色的岁月在时光的空隙中渐渐沉淀下来,一声铜质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穿越中华民族五千年陈迹斑斑的记忆,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屈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之路上屹立不倒,历经代代坎坷,最终在斑驳的老墙上静静绽放泫然的美丽。
不知从何时起,我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而后对它的钟爱和痴迷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渐渐地,我从中感悟到一个古老的国度点燃的文化之火。
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让我有第一感触的是“孝”与“忠”。
谈起这,我不得不提起我高中所学的《陈情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建”。
对于“以孝治天下”的泱泱晋国。
“孝”的意义可想而知。
孔子曾曰:何为孝?即继承先父之志。
从古至今,“忠”和“孝”已成为中国人论好男人的标准。
“忠”于事业,“孝”于家庭。
在我的理解中,一个标准的好男人就是在家庭和事业上都成功的人,事业的成功是一个男人梦想实现终身奋斗的结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标志。
儒家学说里曰:“孝者,所以事君也”。
孝的适用范围远比忠来的广大,这绝不仅仅是对父母而言,更更要的是对君父、授业解惑的老师。
因此,“忠”即“孝”的一部分,那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便不攻自破。
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孕育中,褪去华丽的外衣,大浪淘沙,留下的一笔永久的财富,那便是五千年的沉淀—爱国情怀与民族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一方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历代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
我想起了先秦哪那些宣扬礼仪仁道的先哲们,想起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想起了那正直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官海瑞,想起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戊戌六君子••••••他们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生命,这种胆魄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去膜拜。
2024年1月10日事业单位模拟试题及答案每日一练1.2023年,国家铁路发送旅客()人次,创历史最好水平。
A.36.8亿B.32.8亿C.38.6亿D.34.5亿答案:A2.国家医保局消息,2023年职工医保基本建立普通门诊统筹,覆盖超40万家医药机构,报销人次超()、报销金额超2000亿元。
A.25亿B.20亿C.22亿D.24亿答案:A3.国家邮政局9日发布数据,2023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和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620亿件和1.5万亿元,同比分别()。
A.增长16.5%和13.5%B.增长12.5%和13.5%C.增长16.5%和10.5%D.增长15.5%和11.5%答案:A4.2023年中欧班列发送190万标箱,同比()。
A.增长18%B.增长15%C.增长13.5%D.增长14.9%答案:A5.1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发射升空。
A.爱因斯坦雷达B.爱因斯坦探针C.霍金探针D.普希金探针答案:B事业单位申论范文: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让优秀传统文化枝繁叶茂进入阅读模式6.下列格言与其反映的哲学观点不能对应的是:A.熟知不等于真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质的区别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主义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指导实践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答案】C。
解析:“熟知不等于真知”意为熟悉不等于真正的知道,反映的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质的区别,A项正确。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把“心”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B项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映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项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7.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对象的活动。
下列不符合实践的特点的是:A.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C.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人类获得成功的基础,具有必然性【答案】D。
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故事:在法国的一个阴雨蒙蒙的天气里,他和司机开车行驶在一个狭窄的小路上,小路只能容得下一辆车行驶。
在他们的前面有一辆车开得很慢,使得他们无法快速前进,余秋雨和司机都很生气,司机在不停的鸣笛示意。
前面的车窗里有个小女孩一直看着他们,并向他们挥手。
在经过一个拐弯处时,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一个中年人下了车走过来对余秋雨说,很不好意思一直让你们开在我们后边,为了不让泥水溅在你们车上我们一路都开的很慢,我们觉得让你们一直走在我们后边很不公平,现在请你们先走。
余秋雨当时很震惊,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他们本来可以很自在的行驶,可是他们没有,而是在干自己的事情时,还在考虑着别人,有种不自觉的东西在影响着他们,这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长存,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占领法国首都柏林后,对法国人进行文化渗透和法国人对守住自己文化的抗争。
其中有句话是,只要我们的文化不死,我们总有站起来的一天。
是的,区分不同民族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文化,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属于自己成长的血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文化。
我们一直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一直以我们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在逐渐远离我们,成为我们遥远的记忆。
其实朱七七作为一个很年轻的学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奔走而呼喊,我觉得本身是一个很令人感动的事情。
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有多少像她这样的人用汗水和辛劳在默默守望。
我觉得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用青春和生命在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血脉。
我也从小受到家人的熏陶,对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我也一直关注着我们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把它视作我人生的一个理想。
今天朱七七的讲座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觉得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知识分子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翻译赏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通过弘扬和发展自身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强大。
这一观点强调了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也是国家形象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兴国运兴的理念源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它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要通过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护和发展独特的文化符号,以及培养新一代具有高尚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强大。
在当代社会,文化兴国运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象和核心价值观,将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
文化兴国运兴还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其历史、传统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团结进步。
然而,要实现文化兴国运兴并不容易。
首先,需要政府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其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创新能力。
最后,还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传播本国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
总而言之,文化兴国运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理念,它强调了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只有通过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文化,培养具有高尚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强大。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支持文化的发展,为文化兴国运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广中国文化,不可操之过急
推广中国文化,不可操之过急●在历史上,中国文化从来都是以自身魅力,而非刻意向外推广而获得其他民族的青睐●中国文化不仅仅只有剪纸、方块字、花拳绣腿、唐装汉服,更应该包括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不断的进程中所蕴藏的生命力以及现代中国蒸蒸日上的活力●中国文化被不同文化的人群所接受,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需要推广者的耐心
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海报对外文化推广出现操之过急的势
头相对于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关注的经济领域,中国在文化上的影响总体来说依然薄弱。
文化界的从业者们正在做出积极努力,以期扭转这一情形。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目前我们的对外文化推广,出现了有些操之过急的势头。
比如,最近有报道说,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发展有过快的势头,相关配套工作,包括教材编写、合格师资配备等方面远远跟不上。
在影视方面,海外销售的数额虽有上升,但很多海外影片题材比较单一,制作粗糙,缺乏较深的内涵和打动人心的深层文化力量。
在出版方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缺少内容、编辑、装帧、翻译和印刷质量都较高的图书。
这种急躁势头显然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广泛而持久的传播。
由于太过急躁,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乃至反感,甚至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说成是在扩张“软实力”或制造所谓的“中国文化威胁论”。
文化推广不取决于传播能力正如优秀产品的推广,首先需要产品本身质量过硬,优秀文化的推广,首先也要求推广者提供别人所需要的优秀文化。
一种文化能得到其他民族的青睐,其吸引力更多的是来自文化本身的魅力,而不是推广能力。
在历史上,中国文化从来都是以自身魅力,而非刻意向外推广而获得其他民族的青睐。
比如,日本历史上派遣“遣唐使”、“宋学使”等远渡重洋来学习中国文化;18世纪的欧洲,人们希望摆脱宗教和封建专制的压抑,从崇尚自然的中国哲学精神中汲取了不少的力
量。
如果文化缺乏内涵,过多依赖推广能力,很可能无法真正深入人心并获得持久的共鸣和影响,甚至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近几十年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实力强劲的媒体力量,美国的商业大片和快餐文化在全球扩张非常快。
但是,这看似成功的文化影响背后,却并没有得到他国的真正认可。
如今,面对美国文化,很多国家的民众都会感到一种不舒服甚至有一种文化上的威胁感。
在欧洲,不少电影工作者、文学家、艺术家都在努力创作自己的作品,推行“慢餐”文化,以对抗美国文化对欧洲的巨大冲击。
这绝不仅仅是集体自发的行为,也不是简单的文化保守主义,而是欧洲文化人的自觉,更是欧洲文化希望寻求进步的体现。
在他们看来,美国文化缺乏底蕴,充满商业气息,它会慢慢地吞噬欧洲文化。
那些推广本国文化比较成功的经验表明,只有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的内涵,才能更有利于传播。
比如,从韩国制作的电视剧《大长今》、《商道》等,可以看到制作者们深入而准确地把握了韩国传统文化精髓。
这些作品能够在韩国之外的很多地方引起广泛的反响,就是因为其传递的文化精髓引起了共鸣。
同样道理,日本的动漫、游戏制作在包括欧美在内的许多地区很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动漫制作本身反映了某种深层的文化思考。
纵观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自身文化,但凡成功推广的案例,还有一个特点,即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比如,德国歌德学院用了50多年时间,在全球发展了144个分支机构。
英国文化委员会用
了70多年,建立了200多个国外分支机构。
而据中国有关方面计划,在2010年前,要在全球建成500所“孔子学院”,这是不是有些急功近利呢?这个计划是否建立在对世界各国实际需求做了仔细调查的基础之上呢?是否经过了对自身推广能力的充分论证呢?我们是不是过多地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呢?中国需要文化推广战略不可否认,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大,但是,这种兴趣更多是来自于神秘感、陌生感和新鲜感。
如今,我们所呈现给外国的,多数是中国文化的一些比较表层的东西,或是比较陈旧的东西,比如功夫、舞狮、杂技以及民俗表演等等。
这些文化展示的确能推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但却很难真正打动人心。
新鲜感一过,剩下的可能更多的是感官疲劳、厌倦,最典型的例子是影视界的功夫片。
几年前,《卧虎藏龙》中表现的中国功夫,一度在西方引起了轰动。
几年来,功夫片、古装片纷纷上马,《英雄》、《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部比一部“惊艳”,而在国际上获得的认可度却每况愈下。
其根源就在于急躁冒进,盲目复制,虽叫座却不叫好。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外认识中国文化的热情也会持续提升。
这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什么才是我们能向外推广的真正的优秀文化?中国文化不仅仅只有剪纸、方块字、花拳绣腿、唐装汉服,更应该包括中华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不断的进程中所蕴藏的生命力,以及现代中国蒸蒸日上的活力。
比如,中国人的养生之道是怎样的?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是怎样作用于社会的?为何中国家族中常以“富不及三代”为警言?“士农工商”的区别怎样塑造中国政治框架?类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是怎样协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又是怎样贯穿整个文明始终的?当代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源泉是什
么?正如西方文明对世界最重大的影响,不是ABC、嬉皮士、麦当劳等表层文化事物,而在于文艺复兴以来所提倡的民主、自由、人权和主权观,中国文化要想对世界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也绝不应仅仅体现在语言、功夫、舞狮等表层的文化形式,更要能体现出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人生观、世界观,更要能体现出在传统基础上创造而出的新思想、新理念。
而这恐怕不是短期内在外国办数百所教汉语的学院、拍几部能在国外上映的影视剧、搞几场在外国某城市上演的大型晚会、举办几次中外友人的联欢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作出能够水滴石穿的长远努力。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进程中自然发展而成的,这就决定了文化推广的方式。
它不像军事或政治影响那样,通过某种推销或强制手段让别人臣服,而是一种软性的、浸润性的力量。
要让文化真正走进别人的心里,被不同文化的人群所接受,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需要推广者的耐心。
正如杜甫的诗句所形容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中国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文化推广战略,像经济发展战略那样,分阶段地推行各个步骤:先疏理、总结和提炼中国自身的文化精髓,再从长远角度评估文化推广将产生的各类正负影响,考察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真正需求,再循序渐进地完善各类中国文化的推广实体,比如,孔子学院、图书出口等,以期达到中国文化推广的最佳效果。
(郑汉根王文作者分别是曾旅居欧洲多年的资深记者、本报编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