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西客站规划图亮相 建城市新中心(最新图)
- 格式:docx
- 大小:89.40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随着济南市道路客运线路规模快速增加,公路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坚持根据客流量的现实特性、特点及科学计算的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和现实实际情况来确定站房内部布局及内部各个区域的大小等相关指标。
通过对城市客运量及流向的实际调查和科学预测,确定要规划建设的客运站的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详细研究分析客流量的高峰期与低峰期特点,使用特殊的建筑材料建设站房内部的设施设备,灵活改变布局以适应客流量的新变化。
认真分析不同旅客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其流量、流向合理进行候车厅的空间分配,做好运营组织;根据旅客流向及流量和候车厅划分的区域来合理设置发车位和发车位数目,迅速输送旅客离站;生产性辅助用房的布局根据进站客车流线和场地实际情况来合理布局。
本文通过对经济、人口、综合运输客运量等因素的预测,结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对济南长途客运站做出改建规划,并根据各项参数、经济指标及预测建设规模绘制出autoCAD规划图。
关键词:预测日客量适站量布局设计目录1绪论 (1)1.1济南市公路客运发展状况 (1)1.2济南市长途汽车总站简介 (1)1.3问题的提出 (2)1.4方案设计 (3)2客运站建设规模的预测 (4)2.1预测原理 (4)2.1.1一元线形回归 (4)2.1.2布朗二次指数平滑法 (10)2.1.3多元线性回归法 (17)2.2预测汇总 (18)3客运站建设的参数设计 (19)3.1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19)3.2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19)3.3日发车班次 (19)3.4发车位需求数 (20)3.5客运站建设的规模计算 (20)3.5.1场地设施 (20)3.5.2站房 (21)3.6辅助设施 (22)3.7其他辅助设施 (23)4客运站规划设计方案 (25)4.1设计依据 (25)4.2设计原则 (25)4.3交通组织 (25)4.3.1车流 (25)4.3.2人流 (26)4.3.3行包托运及提取 (26)4.4客运站总平面图布局设计 (27)4.4.1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规则 (27)4.4.2总体设计 (27)5设计体会 (28)参考文献 (29)1绪论1.1济南市公路客运发展状况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定位是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5号方案简介一、空间形态该方案主要构思为将交通枢纽中心与城市副中心适度分离,二者之间为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其核心为以济南市花“荷花”为母体设计的城市文化馆,集中展示济南城市文化。
穿过主题公园,是城市副中心,它以滨水商业为中心,呈环状向南北两翼展开,并通过形体组织强化东西轴线。
二、用地规划结合济南西客站集中安排公交枢纽和长途客运站,合理组织交通,构建高效的交通换乘枢纽。
为减少对交通功能的影响,紧邻站前广场只安排服务进出站客流的商业和办公。
考虑会展功能对交通的依赖性,以及会展与商务职能之间高度相关性,规划将会展用地调整至核心区北侧,邻近北园大街和大金路布局,形成专业性的会展中心。
沿北侧商务区和会展区集中安排旅馆用地,以更好地服务交通、商务和会展职能。
三、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核心区主路网的规划结构体系为“三横三纵”。
将腊山河西路进行下穿式处理,有利于东西轴向上景观的连续性;站东路与金中路进行有机衔接,提高了道路南北向的通行能力;提升站前路的交通功能,将其定位为交通性干道,同时将济西东路定位为生活性干道。
大金路为城市快速路提供过境交通功能,同时在北园大街延长段与大金路立交口设置交通辅道,缓解大金路立交的交通压力。
四、公交系统轨道交通一号线和六号线在西客站交汇,并设有一个大型换乘枢纽和两个站点,同时BRT在此设置了多个交通站点,为地区的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铁路站场区内设置了几处大型的公交停车场地、长途客运站及出租车停放点;商业及办公区集中设置有社会停车场地,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库,车库之间允许留有联系的通道。
五、开放系统由郊野绿地及主题公园及滨水绿带组成的H型的绿地系统工程为规划区提供了两个大型的开敞空间。
其间部分开敞空间又通过公共绿地(点/面)及小片水系(线)串联起来,共同组成完整的、层次丰富以及多样化的开放空间系统。
开敞的自然景观与周边的都市景观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区域内的景观特征。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6号方案简介一、设计理念“水岸泉城”“水岸”取自于其生态环境,从大范围来讲,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南岸;小区域范围来说,指小清河和腊山河岸。
“泉城”来源于济南的水文化,济南以泉而闻名天下,承接传统的泉文化是本次设计的灵魂所在。
“圈层开发”建设开发将围绕生长脊和生长单元以不同的强度展开,这一混合强度的开发模式让核心区的建设层次分明,在各区形成自己的特色。
“生态绿核”本次规划将在中心位置依托自然的水体控制出一个生态绿核,成为区域原生态的母体,每个城市组群由围绕该组群核心功能并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的组团组成,并由组群中的次一级的生态核分隔开来。
二、功能定位以现代企业办公集聚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商业购物中心为主体的副中心核心区,济南西郊居民公共生活的平台,居民日常购物、休闲、娱乐的集聚场所。
三、方案特色1、活力以复合化多功能形成高品质城市服务中心。
以便捷、可达性强的交通系统形成高效的城市运行体系。
2、门户以彰显特色又相互协调的风貌分区塑造可识别性强的城市街区。
以立体空间形态的控制形成富有美感的城市轮廓。
以丰富多彩的夜景体系增强城市景观标识性。
3、展场形成完善的城市开敞空间,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梳理城市景观系统,全方位塑造城市新形象。
保护城市生态水景线,营造腊山河优美滨水景观。
保护利用兴福寺,形成极富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空间。
四、功能布局确定核心地区城市设计功能布局由以下要素构成:交通枢纽区、中央景观区、商业金融区、购物公园街区、创意产业园区、仿古公园区、城市展示区、居住生活区。
交通枢纽区:以交通中转功能为主,形成通畅便捷的人流疏散系统。
中央景观区:区域绿轴,打造具有齐鲁之风的景观联系系统。
商业金融区:结合未来轨道站点的设置,形成商业、金融、办公等公共设施高度聚集区,作为新中心区的商贸形象展示区。
购物公园街区:以一种更高层次的复合业态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倡导快节奏、低生活成本、高娱乐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具有多样化功能的新都市主义街区。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7号方案简介一、功能定位展现济南市城市风貌的窗口,西客站片区发展的先导区,集交通枢纽、商务办公、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居住等于一体的功能复合区。
二、空间形态西客站片区核心区的整体高度形态呈波浪形,中间高四周低,在空间上形成“内高外低,聚焦圆心”的形态。
位于圆心的两栋标志性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00米,是整个区域的制高点,将成为西客站片区城市形象的代表。
滨水区和高速站周围的建筑高度较低,加上宽阔的水面和公共绿地,形成低平的开敞空间,圆心区域为高层商务办公区,竖向的商务办公建筑群与舒展的高速站场、滨河文化建筑在空间上形成对比,大大强化了整体空间的凝聚感。
三、空间结构“一心、一环、三轴、三区、多组团”。
主要集中交通、办公、商业、娱乐、休闲、居住、文化等,各部分相对应又融合。
一心:以站前广场为核心,站前广场利用铺装材料限定一个圆形的空间。
一环:整体生态景观廊道的外围框架,在基地内以最大限度形成一个圆环。
三轴: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南北向的生态景观轴和南北向的滨水休闲轴。
三区:沿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展开交通枢纽区、商务办公区和文化博览区。
多组团:在一心、一环、三轴、三区的结构框架下,南北两翼形成以居住区配套设施为核心的居住组团。
四、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的安排,以分区的观念来界定每个分区的特徽与功能。
1.商务、办公、零售、酒店以及商住混合用地,创造了密集城市的核心区。
2.文化博览区:由一系列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组成,其建筑高度将受一定的限制。
3.居住区:环绕城区中心的居住区包含了中低到中高度的住宅社区,其中每个社区均配有邻里中心和教育设施。
4.交通枢纽区:主要为西客站提供疏散的交通组织,以火车站为中心,集公共交通、长途客运、轨道交通为一体。
五、交通网络规划1.道路系统规划规划以快速路、主干道为骨架,形成“三纵三横”的方格网道路格局。
“三纵”为大金路、规划的站前路和腊山河西路,“三横”为北园大街、济西东路和张庄路。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4号方案简介一.规划目标紧扣京沪铁路大动脉,重点打造高速铁路枢纽区。
把握城市发展机遇,实现西客站地区的整体城市功能提升。
依托周边生态环境资源,实现规划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理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城市机能平稳运行。
合理构建区域人居环境,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区。
二.规划理念1.统筹考虑,多维比较,立足理性的功能定性与定量研究。
2.适度分离,局部共享,建立互动的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
3.着力营造标志景观,打造城市空间结构的“玉十字”。
4.协调枢纽东西两侧,精心编织功能复合的“金腰带”。
5.高度灵活的模块式开发单元。
6.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组织。
7.平衡稳固的生态绿化体系。
8.结构严谨的城市空间格局。
9.便捷高效的枢纽交通组织。
10.立体综合的地下空间开发。
11.循序渐进的开发实施策略。
三、交通组织1.有效分解枢纽周边交通与一般城市交通。
2.构筑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3.建立人性化的步行游憩交通体系。
4.从便捷、环保和节地的角度组织静态交通。
四、生态绿化体系该方案在核心区内规划构建“五横三纵”的绿化网络体系,足够宽度和长度的城市绿化廊道,维系了城市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也保障了城市绿地景观环境的质量,共同构建“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泉城特色景观。
规划范围内还布置了若干处集中的生态绿化公园。
城市公园和绿化廊道,共同形成了完善的“斑块-廊道”生态安全体系。
五、空间结构规模适中的绿化开敞空间网络,有利于塑造疏密有致的城市肌理,这种特征鲜明的城市肌理,有利于增强居民的场所感,营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将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在“玉十字”和沿大金路、经十路和北园大街两侧的城市用地内,这些地区实行中高强度的开发;而在其余的居住设施用地执行中等强度的开发。
高层建筑主要集中于“玉十字”内,其余地区不宜过高。
这种主次有序、高低明确的开发策略,形成了结构严谨的城市空间格局。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1~3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A.从西南流向东北B.从东北流向西南C.从北流向南D.从南流向北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B.坡度较平缓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3.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两侧的支流流向可判断为从西南流向东北.第2题,B线方案与A线方案的差别可从图中找出。
第3题,该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适宜发展立体农业,但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不一定要发展城郊型农业.C项山下种麦,D项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热带)不适宜。
答案:1。
A 2。
C 3.A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
读下图,回答4~6题。
4.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A.位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B.位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C.位于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D.位于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5.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A.商业的信息灵通B.交通的通达性好C.周围的住家多D.外地的游客多6.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A.最大范围地吸引消费群体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沃尔玛超市紧邻城市干道且又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城市干道的交会处。
图中的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都是布局在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交通通达度好,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1号方案简介一、规划理念综合定位--提升能级,功能多元交通优先--梳理交通,高效集约和谐生长--TOD开发,有序推进弹性用地--混合利用,激发活力文脉延续--沟通山水,凸现特色二、功能定位确定西客站片区核心区由交通枢纽、商务会展、商业商贸、文娱旅游、居住、预留用地六大功能板块构成。
除了基础的交通枢纽板块之外,西客站片区核心区被京沪高铁划分为站东、站西两个片区。
其中,站东片包括商务会展、商业商贸、文娱旅游、居住四大板块;站西片则定位为预留用地。
三、空间结构以济南西客站为推进点、结合地铁系统的发展和地铁站点的选位,形成了“十字形空间发展轴”“混合布局公建区”、“一环、两核点、三节点”的总体空间结构。
1、十字形空间发展轴以西客站、BRT与轨道站站点为生长点、以张庄路、济西东路、腊山河西路为依托,结合腊山河的滨水优势,形成连接三个生长点的十字形空间生长轴。
2、混合布局公建区以TOD开发模式为依据,以火车站、BRT与轨道站为支点,在火车站与龙山湖——腊山河之间形成混合开发的公建区、一方面加强它们之间的空间景观联系、另一方面加强聚集效应。
3、一环、两核点、三节心“一环”环绕混合布局公建区水环加强了城的意蕴。
“两核心”充分利用城市轨道站点的交通优势,形成站前商服区和滨水的城市副中心。
“三节点”规划结合高铁站和公交系统设置西站场(未来)、南北两个重要的社区中心。
四、功能分区以济南西客站为触点,根据TOD的开发模式,以站前商服区、市级商业金融中心为核心,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和高强度开发,外围为商住、居住组团,核心区为商办会展、商业金融、文娱等组团。
同时预留西站场商务中心,充分利用高铁优势,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功能建筑布局分区规划建筑的功能可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商住建筑、市政建筑、市场建筑、仓储建筑等类型。
其中主要公共建筑(包括商业、商务、金融、办公、娱乐、会展、酒店业、餐饮服务和信息服务等)主要沿城市发展与公共活动轴和腊山河生态休闲旅游带集中布置,从而形成一条“工”字型的混合公建区,区域内强调建筑功能的混合,以及建筑与绿化生态空间的协调与融合。
济南西客站规划图亮相建城市新中心(最新图)随着京沪高铁西客站的选址初步确定,西客站(张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要点也于昨天正式对社会公布。
片区内,大金路以西、京福高速以东的区域,将包含京沪高铁、铁路编组站、京福高速、轨道站场等重要的交通设施,成为交通枢纽区,与片区内的区域商务区、城市公共服务区、主题园区、居住区一起,组成“城市新中心”。
关键数字:2609.66注解:2609.66公顷打造西客站片区西客站片区位于我市主城区西部,槐荫区南部,距济南市中心区约10公里。
规划范围东到二环西路,西至京福高速公路,北到小清河,南至腊山分洪道,规划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30万人。
根据规划,西客站片区总用地2609.66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2115公顷,包括居住用地766.3公顷;公共设施用地266.4公顷;对外交通用地140.6公顷;道路广场用地555.4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62公顷;绿地289公顷;特殊用地35.3公顷。
另外,水域及其他用地约494.7公顷。
西客站片区规划主要围绕京沪高铁济南站和张庄机场两大要素展开,力求1打造成为“山东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
关键数字:5注解:在功能分区上,西客站片区规划将由五大功能区构成交通枢纽区位于大金路以西、京福高速以东的区域,包含京沪高铁、铁路编组站、京福高速、轨道站场等重要的交通设施,是西客站片区作为交通枢纽的主要承载区。
区域商务区是高铁站周边的直接辐射区,主要汇集商务办公、高档宾馆、商业娱乐等功能。
城市公共服务区位于西客站核心区的东部,融合了总体规划确定的腊山文化设施中心等重要城市功能。
该区结合中心绿带布置了济南市图书馆新馆、济南市科技馆新馆等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面向济南及腊山新区服务。
主题园区则要利用张庄机场搬迁后的用地,规划建设中心公园、体育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保留利用机场原有设施,体现历史特色印记,成为片区东西轴线的东部节点。
一、选择题读某城市略图,回答8~9题。
8.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9.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方向是( )。
A.向西扩展B.向北扩展C.向南扩展D.向东扩展【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是湖南省的岳阳市,该市临江,又有京广铁路经过,故其主要区位条件是交通便利。
由于东部交通更为便利,且西部临洞庭湖,故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方向应向东扩展。
【答案】8.B9.D读北京市主要商业中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选项中不.是a级商业中心的是( )。
A.西单B.东单C.前门D.王府井【解析】东单属于c级商业中心。
【答案】 B11.影响a级商业中心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故宫附近B.地租水平较高C.人口密度较大D.交通条件便捷【解析】a级商业中心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附近。
【答案】 D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11日半岛晨报消息大连地铁南关岭站的设计规划一直备受关注。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南关岭站作为大连轨道交通重要的中转枢纽之一,将形成三岛换乘方式,地铁2号线、4号线在这里将形成交会,在建的大连北站也将与其相连,乘客在火车站内便可以换乘地铁。
2018年双节后实现南关岭站至华北路站双线贯通。
20世纪80年代前,住在大连南关岭的人世代为农。
由于这里矿产丰富,他们除了种地外,有的还开采矿石;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港口、沈大高速公路和开发区很近,不少本地人办起了企业。
80年代后,随着大连市城市化进程加快,该区到1983年城镇户口占有率已达到了97%。
户籍人口约10万,工业企业众多。
材料二大连地铁线路规划图(1)南关岭地区80年代后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说出南关岭的土地在地铁通车前、后租金水平的变化。
(3)据材料分析南关岭的土地在地铁通车前、后利用方式的变化。
(4)分析大连地铁建设对城市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开展的影响【学考报告】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必考要求c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成及空间布局的影响c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开展的关系能够描述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开展的关系c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掌握交通线路分布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加试要求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开展的影响结合实例,综合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开展的影响一、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分布(一)交通运输1.概念: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①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②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1)方式:包括③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
(2)特点:④高速度、网络化、全方位。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比拟大的居民点。
(2)在河流⑤干支流的集合处,在河流入海处,⑥水运条件兴旺和⑦商贸活动频繁,有利于形成比拟大的城市。
地区聚落形态成因北方多呈⑧团块状,形态比拟规那么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南方多呈⑨带状分布,沿河道、铁路和公路分布河网密度较大,地形破碎,沿河道、铁路和公路,用水和交通方便(1)古代城市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城市相对密集,如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⑪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2)我国城市开展: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湖、沿河、沿海开展起来的,⑫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3)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和开展a.铁路、公路、⑬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b.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⑭布局和开展带来很大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⑮人流和物流影响商业布局商业中心对交通运输要求高,通常位于⑯区域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⑰人流的集散商业网点多散布于⑱居民区或广阔乡村,以便于为消费者提供日常购物效劳(1)高速公路建立:使许多商业集聚在⑲高速公路与城市的结合部。
山东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站
房特点与创新
栾光日
【期刊名称】《铁路技术创新》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正1工程概况济南西客站位于济南市槐荫区,为京沪高速铁路5个终到始发站之一,车站中心里程为DIK419+415,设15台17线,到发线有效长度满足
650m,基本站台1座,岛式站台7座,车站西侧预留1条到发线,1座基本站台和子站房(见图1)。
设计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房屋总建筑面积99786m~2,无站台柱雨棚65326m~2。
站房工程由5部分组成:主站房、高架候车室、地下城市通廊、地铁1号线和无站台柱雨棚。
主站房地上部分3层,地下2层,其中地下二层为地铁1号线站台,地下一层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栾光日
【作者单位】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高速站工程建设指挥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91.1
【相关文献】
1.京沪高速铁路亮丽科技彩虹——科技创新引领京沪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新突破 [J], 赵国堂
2.自开商埠城市建设与市民观念变迁新探——以济南、潍县、周村三地为中心 [J], 梁民愫;黄志强
3.新房子,新环境,新生活——谈城市中心区拆迁安置房设计的特点及问题 [J], 王莉;程加贝
4.山东济南西客站片区某金融中心项目地质特征及适宜性评价 [J], 张彬;段妮妮
5.山东济南西客站片区某金融中心项目地质特征及适宜性评价 [J], 张彬; 段妮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南西客站规划图亮相建城市新中心(最新图)
随着京沪高铁
西客站的选址
初步确定,西
客站(张庄)片区
控制性详细规
划方案规划要点也于昨天正式对社会公布。
片区内,大金路以西、京福高速以东的区域,将包含京沪高铁、铁路编组站、京福高速、轨道站场等重要的交通设施,成为交通枢纽区,与片区内的区域商务区、城市公共服务区、主题园区、居住区一起,组成“城市新中心”。
关键数字:2609.66
注解:2609.66公顷打造西客站片区
西客站片区位于我市主城区西部,槐荫区南部,距济南市中心区约10公里。
规划范围东到二环西路,西至京福高速公路,北到小清河,南至腊山分洪道,规划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30万人。
根据规划,西客站片区总用地2609.66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2115公顷,包括居住用地766.3公顷;公共设施用地266.4公顷;对外交通用地140.6公顷;道路广场用地555.4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62公顷;绿地289公顷;特殊用地35.3公顷。
另外,水域及其他用地约494.7公顷。
西客站片区规划主要围绕京沪高铁济南站和张庄机场两大要素展开,力求
1
打造成为“山东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
关键数字:5
注解:在功能分区上,西客站片区规划将由五大功能区构成
交通枢纽区位于大金路以西、京福高速以东的区域,包含京沪高铁、铁路编组站、京福高速、轨道站场等重要的交通设施,是西客站片区作为交通枢纽的主要承载区。
区域商务区是高铁站周边的直接辐射区,主要汇集商务办公、高档宾馆、商业娱乐等功能。
城市公共服务区位于西客站核心区的东部,融合了总体规划确定的腊山文化设施中心等重要城市功能。
该区结合中心绿带布置了济南市图书馆新馆、济南市科技馆新馆等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面向济南及腊山新区服务。
主题园区则要利用张庄机场搬迁后的用地,规划建设中心公园、体育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保留利用机场原有设施,体现历史特色印记,成为片区东西轴线的东部节点。
另外,围绕核心区规划还将建设七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约容纳3~5万人。
关键数字:1、2、3
注解:在总体布局方面,西客站片区将遵循“一站、两轴、三心、多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站”即济南西客站及其核心地区。
这片地区是西客站片区的重要发展节点,对整个片区及济南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1
“两轴”指东西发展轴和南北景观轴。
东西发展轴,以高铁站为起点规划一条东西向100米~150米的中心绿带,形成片区重要的发展轴线。
南北景观轴则以腊山河水系为主要承载的绿色廊道。
在水系东侧扩大滨水空间形成滨水公园,联系南北腊山湖和小清河。
“三心”为规划区域的商务中心、城市公共中心、主题园区(包括中心公园、体育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西客站片区作为济南区域发展新的“门户”和“窗口”的具体表现。
“多组团”指在一站、一轴、三心的骨架结构统领下,规划城市大型居住区,形成以居住区配套设施为核心的居住组团。
关键数字:5
注解:根据西客站片区综合交通规划,片区内城市道路将分为五个等级西客站片区对外交通主要为京福高速公路(现状)、规划的京沪高速铁路和长途客运站等。
规划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一级主干路、二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五个等级,建立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次级道路健全的道路网。
其中,公共交通有东西向的轨道1号线和南北向的6号线,以及BRT快速公交线路。
关键数字:6
注解:西客站片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将按照“六线”控制体系进行
道路红线为片区内所有的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道路;城市蓝线包括小清河、腊山河、腊山分洪道、机场大沟以及两侧的控制用地;城市绿线包括规划城市公园、道路两侧绿化带、河道两侧绿化带以及郊野绿地等;城市黄线主要
1
为各类市政设施及管线、主要交通设施等;城市橙线包括普教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城市紫线。
1。